APP下载

探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

2014-12-06刘星海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2期
关键词:考核体育课程

刘星海

(潍坊科技学院 山东潍坊 262700)

当前我国高校学生的身体素质令人担忧,主要原因是没有充足的锻炼、睡眠不足等,所以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改革势在必行。对于多数大学生而言,参加体育运动的目的是体育成绩达标,这种态度严重影响了体育课程教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因此高校体育改革要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完善教学体制,适应时代的发展。

1 高校体育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的思想观念比较传统

传统的体育教学主要是传授学生知识和技能,教师是教学的核心所在,没有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创新能力被阻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使用满堂灌的方式教学,不停的向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给学生的段落时间比较少,忽略了学生对参加体育活动的兴趣,不能很好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在这种教育思想下,很多学生只注重老师讲课,不主动发现问题。现代教育的方向是以人为本,这在体育教学中没有充分体现出来,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放在教学范围之内,以人为本的教学理论是把学生作为教学的主体,突出学生的思想和感情,实施个性化教学,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造性,在这种教学思想下,学生的差异性都体现出来了,使每个学生都取得自身的发展,调动所有学生的积极性。

1.2 学生不能正确理解体育教学

只要是谈到体育两个字,学生就简单的认为是体育锻炼,而参加体育锻炼是很简单的事情,很多内容不需要教师去教,从小就开始接触,甚至取得过一些成绩,这种片面的理解使学生不重视体育教学。此外,一些学生对体育与健康的关系存有疑问,一些活动能够很好的提升身体素质,但是并没有在测试中体现,从而否定体育教学,这就需要体育教师和体育工作者分析问题原因,通过自己的工作实践总结问题的所在。很多学生去上体育课是为了达到教学出勤率的要求,并且勉强应付考试,教学效果不理想。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缺乏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仅仅是体育课堂教学,他们认为体育课的时间就是休息时间,这种错误的观念使学生更加不重视体育教学,认为自己身体素质的好坏跟学校没有任何关系,对以后的发展也不会有影响,甚至对体育考试满不在乎,这种观念有待纠正。

1.3 教学内容单调,教学手段呆板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当中,都有统一的教学大纲,单调的教学内容让学生产生了厌学的心理。体育教学不仅要增强学生的体质,还要发展学生的运动技能,而这种教学方式使体育课程教学失去了乐趣,训练式的教学失去了体育自身的魅力。虽然高校体育课程增加了街舞、交谊舞之类的课程,但是却缺少学生喜欢的乒乓球和野外活动等项目。受到教学大纲的制约,课程主要以增强体质为目的,缺乏对学生潜力的开发,在素质教育为主的现代社会,要改变这些传统的教学内容,选择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的体育课程,提高教学质量。

2 高校体育课程改革措施

针对以上这些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及与相关的学者多次沟通交流之后,找到一些改革措施。在教学过程中,要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为努力的方向和重点,我们相信只要学生有了一定的学习兴趣就能够本质的改善教学质量,课程的考核问题就能反映学生的学习情况,就是要学生把体育作为自己生活中的必需品,而不是把成绩做为首位,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能力,并且解决一系列的问题。当然高校体育课程改革,还应该转变学生的思想观念;完善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手段等等。

2.1 强化体育意识,转变教学观念

最重要的是树立终身体育观,学生的体育意识能够影响到体育教学和终身体育观的建立。我国高校学生体育意识比较薄弱,有必要改变这种状况,首先要学生体验体育活动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对体育教学产生兴趣;其次要营造体育气氛,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最后要改革高校体育竞赛制度,增加小型、不同水平和层次的趣味赛,把智力和体力结合起来。传统体育教学把教师作为主导,忽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适应现在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要把学生作为主体,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2 明确人才培养的目标

体育教学是实现人才培养的基础,树立正确的教学思想是关键。在体育教学中要摒弃竞技思维,确实提高学生的专业修养和综合能力,明确课程学习的目的;正确处理知识、技能、技术与综合素质的关系。体育教学要把掌握知识、技术和技能作为基础才能有效提高学生素质,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体育教学过程当中还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的能力。

2.3 完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高校体育课程内容应该多样化,体育课程设置所遵循的原则有:具有健身性、文化性;可选择性、实践性;科学性、可接受性;世界性、民族性。在学习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有效培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高校体育课程教学中,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老师的主导性,提倡师生合作互动,体现个性化教学,可以使用讲座、讨论或者是课外活动等方法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在体育课程教学当中,要把锻炼的项目和技术的项目有效结合在一起,理论和实践结合在一起,比如在学生学会正确短跑要领后,就可以锻炼学生的跑的能力,发展学生腿部力量,丰富教学内容。改革以竞技项目为主的教材,把高难度的教材内容简单化,避免过细的环节。

2.4 树立正确的考核方式

传统的体育课程考核主要是看学生的分数,分数代表一切,改革这种考核方式要注重学生能力方面的考核,体现多元化、个性化和发展性。考核学生的基本运用能力,比如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实践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考核学生的基本操作能力也就是考核学生的技术水平。可以使用小组合作的方式,三四个学生分为一组,设计一个田径教学的方案,编排一个以田径为主的游戏,并且由教师进行现场的讲评。还要考核学生的身体素质,这是体育工作者的基本素质。考核学生平时的表现,包括态度和方法等等。成立一个考评小组,由教师和学生组成,学生可以给自己打分,也就是说,把传统的结果考核转化为过程考核,对学生进行全方位的考核。

2.5 健全学校体育的组织管理体系,增加学校体育的投入

学校要加强对学校体育改革的领导监督,协调各个方面的关系;要排斥不利于体育教学改革的各种因素,并且制定相对应的措施,从而保证学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相关任务能够落实下去。单纯有组织管理体系还不行,还要增加学校体育方面的投入,阻碍改革深入的重要因素就包括学校的体育设施和师资条件,因此,学校要增加体育资金的投入,提高学校教师的素质,包括基本素质、专业素质和道德素质等等,在最大程度上提高基础设施和师资水平。

2.6 实践“俱乐部”制和“分层次教学”的教学模式

为了提高和巩固课堂教学效果,实现课内教学与课外活动的有机结合,打破原系别、年级、班级的建制和性别的界限,根据教学课程及体育场馆和教师情况分设多个项目的俱乐部,每年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选择一个项目上课,课后学生到俱乐部去参加锻炼和接受指导。这种模式将“学生所好”与“教师所长”相结合,课内外相结合,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推行“分层次教学”的模式,体现“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健康第一”是学校体育的指导思想,而学生对体育的不同认识、不同水平、惰性等,使学生在体育的知识、技术、技能、体质、体能等方面均存在着很大的差异,对体育课要求和期望值也不相同,为了解决“吃不饱和吃不了”的问题,采用了“分层次教学”,更能激发学生主动、愉悦的学习热情,满足其兴趣要求,在学习中体现自我。同时,“分层次教学”也促使教师教学方法、手段必须多样化,这样方能驾驭教学,获得成功;以分层次教学、特长教学、兴趣教学为主线,注重因材施教,区别对待。注重能力培养,突出教学效果的实用性和终身性是当前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

大学体育是学校体育的最后阶段,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发展,大学体育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和大趋势,不断深化体育教育教学改革,建立起适应现代化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体育课程新体系。

[1]卢澎涛,卢伟基.“体适能”教育对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影响[J].河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职业教育版),2009(5).

[2]张春宝,叶海辉.如何把“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落实到体育课程改革实践中的思考[J].运动,2009(2).

[3]冯蕴中.休闲体育视野下的我国大学体育课程发展思考[J].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0).

[4]王奇,颜小燕.新《纲要》实施以来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研究综述[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4).

[5]张振华,刘永珍.历史地看待“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的形成与完善[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4).

[6]徐云亮.体育新课标理念视域下非指导性教学理论在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体育科研,2012(6).

[7]孙自敏.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模式现状与发展趋向的思考[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8]姜曾贺.体育院校课程资源建设机制与公共服务平台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4).

猜你喜欢

考核体育课程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提倡体育100分 也需未雨绸缪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内部考核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2016体育年
公立医院 如何考核?
我们的“体育梦”
家庭年终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