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2014-12-06凌平
凌 平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凌 平
(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浙江 杭州 310036)
“第3届中国休闲体育·北京论坛”论文精选
休闲体育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虽然专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看好,但专业建设仍然是任重道远,有学生专业思想不明确的问题,有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问题,有课程设置、人才队伍、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式乃至教学思想和社会认识等问题,因此,需要我们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完善。采用对比分析法、座谈法等研究方法,并借助全国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讨会的契机,集全国休闲体育领域顶级专家的智慧,广泛和深入地对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规格进行分析,探索如何通过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来推进专业建设的发展,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打造具有特色的休闲体育专业,并从“3平台、3结合、3层次、6领域”等方面探讨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基本路径。
休闲体育;专业建设;培养目标;市场定位
休闲体育作为休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国人参与休闲的重要方式。当体育成为休闲的一种时尚选择时,休闲变得更为动感、更为时尚、更具有生命力;当休闲以体育形态出现时,体育更符合人们的身心健康需求和闲暇生活追求,这意味着,休闲与体育的融合,已成为推动政治文明和社会文明建设的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休闲体育作为一门新形成的学科专业,既是体育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又是休闲学的重要内容,涵盖了管理学、经济学、社会学、法学、教育学、旅游学、文化学、哲学、医学和美学等多种学科知识。休闲体育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可以追溯到我国奴隶社会时期和古希腊、古罗马时期的各种身体运动和体育表演,而作为一种产业形态则是工业社会以后的产物,休闲体育专业的产生得益于我国社会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取决于人们对休闲意识、观念、行为和健康生活方式的认同、推崇、追求和实践。
自2007年第一个休闲体育专业获批到2014年5月,我国已有38所高等院校设置了休闲体育本科专业,因此,如何确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如何制订专业人才的培养方案,如何通过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国际交流、实验室建设和实践基地建设来推进专业建设的发展,如何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经济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和生态资源打造特色休闲体育专业;如何编制课程体系,加快休闲体育专业现代化建设,培养合格的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满足社会的需求,是每一个目前设立休闲体育专业的高校都面临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首都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上海体育学院、常州大学、河北体育学院、杭州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沈阳体育学院和西安体育学院等国内10所院校休闲体育本科专业的培养方案进行比较,结合与杭州师范大学休闲体育本科专业学生的座谈、与杭州部分休闲体育企业管理人员的座谈、与国内休闲体育相关专家的座谈,同时借全国高等学校体育类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研讨会的契机,集全国休闲体育顶级专家的智慧和近5a专业建设的探索成果,试图从理论和实践2个层面来回答上述问题。
1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市场定位和培养目标
1.1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市场定位 近几年,关于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多有争论,有些学校干脆在社会体育专业下设一个休闲体育方向,从而导致2个专业界限不明、目标不清。不容否定,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市场定位与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市场定位是有重复的领域,但决不是完全重叠和没有区分度的,如果我们把体育服务和体育产品分为由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和产品、由非政府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体育组织提供的准公共体育服务和产品,及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和组织提供的私有体育服务和产品这3种类型,那么,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市场定位就是为非政府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体育组织提供的准公共体育服务和产品,与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和组织提供的私有体育服务和产品培养相适应的专门人才。而社会体育专业人才的市场定位,应该是为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和产品与非政府和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社会体育组织提供的准公共体育服务和产品培养相适应的专门人才。2个专业人才培养的市场定位在准公共体育服务和产品上是相互重叠和交叉的,但因在公共体育服务和产品及私有体育服务和产品上的巨大差别,专业的培养目标显然形成了各自的市场定位。
1.2 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 根据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市场定位,结合目前在我国蓬勃兴起的城市休闲体育、山地户外休闲体育、滨海休闲体育、冰雪休闲体育、山水休闲体育和体育旅游等,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应该更侧重于对上述休闲体育领域中的运动项目、体育赛事、体育活动、体育培训、体育交流和体育资源的经营、管理、指导、服务方面的能力培养。教育部对人才培养的界定分为2大类,即学术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其中,学术型人才是指发现和研究客观规律的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将客观规律应用于实践的人才。从目前我国高校已经设立休闲体育专业的培养方案来看,有的提法是应用型人才,有的提法是复合型人才,有的提法是创新型人才,有的提法是复合应用型人才,有的提法是技术应用型人才,还有的提法是实践应用型人才。从简明扼要的角度出发,我们认为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应体现在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现代教育和健康生活理念,具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具有经营、指导、管理、服务休闲体育实践的应用型人才。当然,各校还可根据适应当地社会、经济、文化发展水平和体育产业、体育市场和居民生活方式的需要,制订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特色目标。
2 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规格和能力要求
2.1 休闲体育人才的培养规格 培养规格是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对培养对象所涉及知识范围、掌握技能程度及具有能力的高低制订的具体标准[1]。因此,在制订培养规格时,就要求围绕培养目标,对培养对象提出更加具体的和更加明确的要求。一般情况下,培养规格的制订主要是针对培养对象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等方面。1)思想素质包括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具有责任感和敬业进取精神;熟悉体育政策和法规,热爱体育,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社会服务的精神[2]。2)文化素质包括具有良好的人文精神、科学素养、伦理修养、法律意识、艺术品味和审美情趣以及中国传统文化涵养。3)专业素质包括具有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和健康休闲生活素养,具有良好的创新意识、竞争意识和服务意识,具有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基本掌握科学思维方法,能够运用体育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具备未来从业领域所需达到的从业资格和技术标准。4)身体素质包括具有良好的运动素质;身心健康、意志坚强。
2.2 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能力要求 休闲体育专业的核心学科基础应该是体育学、经济学和管理学,体育学是专业的根基,没有体育的基本知识、技能和素养就不可能培养休闲体育的专门人才;经济学是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市场的核心课程,没有经济的投入和产出、产品的市场定位、产业的规划和布局,就不能很好地提供休闲体育的产品和服务;管理学是休闲体育人才培养的关键课程,休闲体育项目的策划和管理、体育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体育技能的培训和辅导、健身养身的教育和实践都离不开科学地管理和有效地把握。除此之外,鉴于休闲体育学科涉及到生命科学、心理科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环境科学、法学、美学、保健学、地理学、历史学、教育学等,因此,学生还应该在这些学科领域具备一定的与休闲体育相关联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要加强对学生的“专项运动能力”、“健身指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培养[3]。
3 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基本思路
3.1 学科建设与专业目标相结合 学科是相对独立的知识体系。一般而言,学科有其自身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学科是按照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系统知识进行的知识分类,是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的基础;专业是依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学业门类,有一定的社会、行业、技术或人才的需求。大学里的专业主要指“高等学校根据社会分工需要而划分的专业门类”,是大学根据学科的分类和社会职业的分工而设置的专门人才培养方案。专业是大学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3大功能的基础。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需要有稳定和可靠的学科基础,需要通过科学的课程设置实现学科教学结构的合理配置,并围绕社会对休闲体育人才需求岗位的特点选择学科的内容和研究成果。目前,我国部分高等院校在申办休闲体育专业的过程中不注重学科建设,不注重科学研究,没有相应的研究论文、研究专著和自编教材,临时从体育教育专业、社会体育专业或公共体育部抽调一些有休闲体育运动技能的教师承担课程教学,这容易造成基础不扎实、专业建设后劲不足、人才培养规格不高等现象,因此,学科建设要与专业建设相结合,学科建设要为专业发展提供保障。
3.2 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要统一 课程设置是指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安排方案,包括开设哪些课程,在哪一学习阶段开设以及开设的时间等,以便学校组织教育教学活动,它反映了学校课程的整体结构。课程设置既要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情况,例如师资水平、教学设备、校舍场地等,也要与专业方向统一,以利于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相一致。目前,我国休闲体育专业的主要方向有城市休闲体育、高尔夫运动、山地户外休闲体育、滨海休闲体育、冰雪休闲体育、山水休闲体育和体育旅游等。在课程设置中,除了专业基础课程大致相同之外,专业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就应该围绕专业方向进行科学合理地设置,例如,滨海休闲体育方向在专业课程中就应该加大游泳课的比重,在专业拓展课程中就应该设置潜水、冲浪、沙滩足球、沙滩排球、钓鱼、海滨浴场管理、水上救护等课程。鉴于精简课程、压缩学分、扩大学生的自学领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的教学改革精神,我们尝试将专业拓展课程组合授课,例如,一门滨海运动休闲课程中包括沙滩足球、沙滩排球、钓鱼、海滨浴场管理、水上救护等内容,由5位教师组成课程组进行分段授课,既完成了教学任务,又达到了精简课程、压缩学分的目标。
3.3 师资队伍建设与教学团队建设有机结合 休闲体育专业的师资队伍建设要与教学团队建设有机结合,以学科专业中的骨干教师为带头人,以教授、副教授为主体,以系、教研室为建设单位,以学科和专业为建设平台,通过人才引进、提供国内外进修和访学机会、联合进行课题申报、鼓励教师参加国内和国际学术论文报告和研讨会,组织学术沙龙,进行教学改革,加强与实践基地的合作,逐渐形成一支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科结构和学缘结构、性别结构和项目特长合理的师资队伍,并在多年的教学改革与实践中形成具有明确的发展目标、良好的合作精神,并且老中青结合、相互协作的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的业务组合梯队。
3.4 实验中心建设与实践基地建设相衔接 在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中,应加大实验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如果没有实践性、应用性、符合市场需要的实验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休闲体育专业的发展会非常艰难,因此,实验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是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需要,是课程设置的需要,是巩固学生专业思想的需要,是学生分配就业的需要,也是休闲体育企业发展壮大的需要,更是休闲体育专业是否有生命力和发展潜力的体现。我们目前主要通过以下7种方式进行实践教学:1)学年分段形式。学年分段形式一般以“3+1”为主体,也有学校推行“2+2”,即在大学4a的学习过程中,学生2a或3a在校学习理论课程,第3a或者第4a到企业实践,这是我国最常见的“校企结合”的形式,也是休闲体育专业拟考虑的主要实践形式之一。2)“工学交替”形式。学校和企业共同制订实践教学计划,学生每个学期一段时间在学校学习,一段时间在企业工作。这一形式能够有效地使理论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能够帮助贫穷学生顺利地完成学业。“工学交替”形式可以作为休闲体育专业部分学生在业余时间里的一种自由补充的实践形式,但鉴于学校学习的统一计划和安排,一般不作整体的统一规划。3)弹性安排形式。休闲体育的合作企业可能会定期地或者在某一季度举办展会或者开展新的项目,学校可以根据企业的特点,弹性地安排课程计划。建议可以根据学生的培养方案和每学期的学习任务适当考虑这种实践形式。4)订单培养形式。企业根据自己的需要与学校合作,明确技能培训、培养目标,考核合格后提前签订毕业后就业合同。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培养,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实施这类实践方式,在学年分段实践的基础上,通过与企业的合作进行有针对性的人才培养和实践,把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和企业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就业率[4]。5)行业主导形式。这种“校企合作”形式主要是针对学校无指导能力的特殊专业人才而设定的实践形式,如潜水、滑翔等项目。例如,2013年杭州师范大学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就是全权委托嘉兴平湖九龙山度假村水上乐园负责对学生的实践指导,由企业全面评价实习生的校外实践成绩。6)教学工厂形式。学校通过自己的实验中心建立自己的校内实践基地,并根据社会对休闲体育人才需要的特点,在学校建造校内拓展实验室、校内高尔球模拟实验室、真人CS练习场,先让学生在学校中对项目进行初步了解,然后为以后去实践基地奠定理论和技术准备。7)课程置换形式。2014年5月,杭州师范大学休闲体育专业把户外拓展课程纳入实践基地的教学范畴之内,并且让学生在进行户外拓展运动项目的培训、实习和实践中通过置换学分的方式,既有充分的实习实践时间,又能获得相应的课程学分,为学以致用奠定基础。
3.5 教学模式改革要与教学方法改进相一致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来的较为稳定的教学活动结构框架和活动程序。不同的教育观往往提出不同的教学模式。例如,休闲体育专业的学生是应该先进行理性概念获得训练还是先进行感性实践认知培养?理性概念获得训练主要是依据认知心理学的学习理论先通过课堂理论传授让学生了解休闲体育的基本概念和基本范畴,感性实践认知培养主要是依据情境陶冶理论让学生在感性层面上获得对休闲体育的直接认知,2种教学模式在教学方法上是截然不同的,我们在实践中深切地感受到休闲体育专业学生的培养从一开始就要注重感性实践的认知培养,这对于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思想,目标明确地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非常重要,因此,让学生从1年级就逐渐进入实践环节就显得非常重要。例如,杭州师范大学休闲体育专业针对1年级学生开展了感性实践认知培养,主要分为3个层次:1)通过参观学习丰富感性认知,包括参观游艇、马术、赛马、赛车和滑翔等提高学生对这类休闲运动项目的感性认识;2)通过参与体验学习丰富感性认识,包括到海滨游泳场体验沙滩足球、沙滩排球、快艇冲浪、游泳;3)通过实习实践强化休闲体育的具体管理、指导和服务,包括到健身健美、网球、高尔夫球、乒乓球、羽毛球等项目的俱乐部进行实习实践。由此,教学方法随着教学模式的改变更加突出了观摩教学、参与教学、体验教学、实践教学和社会实践,形成了一个与市场接轨、与企业接轨、与用人单位接轨的开放式教学方式。
3.6 人才培养规格与学生就业岗位相联系 以休闲体育专项运动能力、健身指导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市场开发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为核心的人才培养规格如何满足社会需要,如何让学生毕业后能找到与专业相适应的工作,就需要围绕市场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和特色规划,基础课程要围绕能力结构展开,特色规划要围绕当地的社会、经济、文化和市场展开,经过多年的实践,发现休闲体育概论、休闲体育项目的策划和管理、休闲体育市场营销、体适能、游泳、球类运动和基本体操技能是培养上述能力的基本课程,而特色课程究竟是围绕城市休闲体育、高尔夫运动、山地户外休闲体育、滨海休闲体育、冰雪休闲体育、山水休闲体育还是体育旅游,则主要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秉赋和市场规模制订拓展课程模块,只有这样才能使课程设置与学生就业紧密结合。3.7 场馆设施投入与专业未来发展相吻合 河北体育学院和临沂师范学院都建有9洞和18洞的高尔夫球场,上海体育学院也建有高尔夫球的练习场,这些学校休闲体育专业发展的特色无疑与高尔夫运动有关;广东海洋学院建有7米深的游泳池,潜水项目是休闲体育方向的主要特色;内蒙古职业体育学院利用草原资源开展赛马和马术运动;哈尔滨体育学院突出冰雪运动,并建有滑雪基地;四川旅游学院运动与休闲学院围绕山地户外运动进行特色培育。因此,场地建设和专业设施的投入一定要与专业特色和未来发展相吻合,只有学生的就业道路是畅通的,专业的发展才能生命力。
3.8 教材建设要加快“洋为中用”的步伐 休闲体育专业的教材建设相对落后于休闲体育的学科发展,更落后于体育产业市场的发展,因此,加快教材建设的步伐是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已经设立休闲体育专业的高校几乎没有一个能够提供所有专业课程的教材,没有教材进行课程教学已经成为这个专业的普遍现象,那么,应如何推进休闲体育专业教材的建设步伐?在实践中,杭州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学院主要有2种做法:1)每年定期邀请国外专家来校进行课程授课,而且,对教学课程内容不作规定,只商量大致的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例如,2012年聘请了美国南阿拉巴马大学的2位教授为学生进行运动实践课程的教学;2013年又聘请了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教授为学生开设运动保健课。通过这种形式把国外的课堂搬到国内来,既提高了教学国际化的程度,又让学生感悟到全英语的教学环境;2)加快国外休闲体育教材的翻译工作,例如,潜水、登山、徒步旅行、山地自行车、攀岩、高尔夫运动和野外生存等,通过这种方式既可以大大提高教材的质量,又可以缩短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4 休闲体育专业建设路径
4.1 建立“3平台、3结合、3层次、6领域”的教学体系 1)所谓“3平台”就是搭建专业基础平台、休闲技能平台和户外拓展平台,目的是通过这3个平台把学生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特色有机地结合在一起;2)所谓“3结合”就是推进校内知识技能教学、校外实习实践教学和企业就业实践培训有机结合,目的就是希望通过知识技能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最后成为社会需要的人才;3)“3层次”就是专业基础理论要扎实,休闲运动技能要勤练,协同创新能力要突出,目的就是希望培养学生扎实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4)所谓“6领域”就是在专业理论教学领域、休闲技能教学领域、项目策划案例领域、休闲专项特长领域、休闲体育实践领域和协同创新社会合作领域6个方面层层递进,一环扣一环,逐步提高,全面发展。
4.2 推进“理论、实践、知识、技能、项目、市场”的结合 在丰富理论实践知识、提高专项应用能力、促进运动休闲技能提高、培育综合素质能力的总体要求下:1)要把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有机结合起来,学以致用,融会贯通;2)要把课堂教学与课外实践有机结合起来,理论联系实际,为实践服务;3)要把实验室的模拟实验与实践基地的现实培训有机结合起来,从虚拟走向现实;4)要把项目策划和项目管理有机结合起来,使策划、营销、服务和管理形成体系;5)要把运动技能学习与市场需求结合起来,使培养的人才有丰富的就业岗位;6)要把运动能力培养与专业素养有机结合起来,使职业运动技能、职业管理能力与职业的礼仪、举止、风格、行为、态度相一致。
5 结 语
休闲体育专业在我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虽然专业前景广阔,市场潜力看好,但专业建设仍然是任重道远,有学生专业思想不明确的问题,有培养目标不清晰的问题,有课程设置、人才队伍、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教学方式乃至教学思想和社会认识等问题,因此,我们应该根据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文化资源,科学地确定休闲体育专业人才的市场定位和培养目标;围绕市场对人才的基本规格和能力要求,加强学科建设与专业目标的结合,使课程设置与专业方向相统一;加快师资队伍与教学团队建设;科学地衔接校内实验中心与校外的实践基地;改革教学模式,引进先进的教学方法,使人才培养与学生就业、场馆设施投入与专业未来发展紧密结合;推进“理论、实践、知识、技能、项目、市场”的有机搭配,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探索中成长,在实践中完善。
[1] 张焕庭,李放等.教育词典[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89:243.
[2] 陈琦,倪依克.休闲体育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体育学刊.2008,15(7):5-10.
[3] 潘跃林,张彤.休闲教育及休闲体育建设[J].体育学刊.2007,14(5):38-40.
[4] 蔡金明.以就业为导向的地方本科院校体育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台州学院学报.2009,31(6):89-93.
[5] 李相如.休闲视野下我国休闲体育专业建设的思考[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21(2):180-184.
[6] 彭文革.体育休闲娱乐学科与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7,41(12):89-92.
Exploration and Practice of Recreational Sports Major Construction
LING Ping
(School of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36, Zhejiang China)
Recreational sports major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in the initial stage, although the major is promising and with great market potential, major construction is still a long way to go. Problems like thinking uncertainty of student major, fuzzy cultivation objectives, course setting, talent team, textbook construction, practical teaching, teaching method and idea as well as social cognition are still existing. Therefore, we need to constantly explore and practice, growing in exploration and improving in practice. Adopting research methods of comparative analysis and informal discussion, taking opportunity of national university sports major postgraduate teaching quality standard seminar, colleting wisdoms of national top specialists in recreational sports, this thesis broadly and deeply analyses recreational sports major talent cultivation objective and basic specification, explores how to promote major construction through discipline, course, textbook, talent, international exchanges, laboratory and practice base construction, how to develop recreational sports major with characteristics by using local natural, economic, social, cultural and ecological resources, discusses elementary paths of recreational sports major construction through 3 platforms, 3 combinations, 3 levels and 6 areas.
recreational sports; major construction; cultivation objective; market positioning
G807.4
A
1004-7662(2014 )06-0033-05
2014-06-15
2013年浙江省高等教育改革项目《休闲体育专业人才校外创新实践地基的研究》(项目编号:jg2013149)。
凌平,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休闲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