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扬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2014-12-06杜光友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1期
关键词:中华文化实力弘扬

杜光友

文化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根,是一个民族或国家区别于其他民族或国家的根本标志,文化在民族或国家的生存和发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决定》,提出要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弘扬中华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党的十八大再次提出要扎实推进文化强国建设,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我国有很多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这些都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通过弘扬和传播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既具有理论意义,更有现实价值。

1 文化软实力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1.1 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soft power)理论概念是曾任美国助理国防部长的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Joseph S.Nye)首先提出来的。他在1990年于《外交政策》杂志上发表《软力量》一文,首次将国家综合国力划分为两种实力,即硬实力和软实力,并认为经济、军事构成的硬实力始终是有限的,而真正具有无限力量的是软实力。2004年,他在新著《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中较为完整地阐述了软实力概念: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威胁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到自己的愿望的能力。国家的软实力来自于三种资源:文化、政治价值观和外交政策。在他这里,与硬实力(经济、军事)通常依靠直接的“施压”、惩罚或收买而使他国接受不同,软实力被归结为一个国家由文化、政治观念和外交政策而在国际社会产生的无形影响力,它会深刻地影响其他国家人们对一个国家、民族或群体的整体看法。[1]在由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在第14 部分“软实力也是硬道理——为什么要推进文化创新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对软实力和文化软实力获得了如下界说:“软实力”这一概念是相对于“硬实力”而言的。一般来说,“硬实力”指经济、科技、军事等有形力量,“软实力”指文化、意识形态等无形力量。

文化软实力主要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基于文化而具有的凝聚力、生命力、创新力和传播力,以及由此而产生的感召力和影响力。[2]在当前西方文化席卷全球的情况下,要增强我们的国家文化软实力,就要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3]使国人热爱中华文化,让世界了解中华文化,接受中华文化,喜爱中华文化。

1.2 弘扬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创造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总和。不仅包括我们的文学艺术,国学、国画、京剧、毛笔字,还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如我们的古城古镇古村落、传统民居、唐装汉服等传统服装,以及我们传统节日、民间习俗、民间信仰等,还包括了各式各样的民族传统体育。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崇尚竞争,注重礼仪教化与养生,体现出天人合一、贵和尚中的思想,这和中华文化讲求中庸和谐的精神内涵是一致的。因此,弘扬和传播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是弘扬和传播中华文化。[4]而且,由于体育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在传播文化方面有着其他一些文化现象所不能达到的效果。一方面,体育不仅有健身的功能,还有娱乐的功能,更易吸引不同阶层、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及参与者。另一方面,由于体育不存在语言障碍,民族传统体育易于打破地域、民族和国家之间的文化障碍,易于被不同文化背景和文化信仰的人群认同和接受,具有快速形成广泛的民众基础的优势。比起戏曲、书法这些中华民族特色文化项目,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推广上更具便捷性,更具融入世界、影响世界的优势。[5]

1.2.1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增强民族凝聚力 中国有着很多为广大老百姓所喜爱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如武术、舞龙、舞狮、划龙舟、拔河、放风筝、踩高跷等,这些民族传统体育之所以在各民族中普遍流行、深受民众喜爱,不仅仅因为其满足了人们的健身、娱乐需求,也是因为其蕴含的文化和价值观符合人们的文化和价值认同。民众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热爱,可以升华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和认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可以增强民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最终形成一种民族凝聚力。草原大会那达慕,成为民族交流和团结的盛会;北京奥运会上万人规模的太极拳表演,让中国人感到骄傲和自豪;每年春节的舞龙、端午节的赛龙舟,无不时刻提醒着我们是龙的传人,炎黄子孙。

1.2.2 传播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增强中华文化的吸引力 传播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增强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增进世界各国对中国的了解和认识,消减对中国的误解甚至敌视,增强中国对他们的亲近感和吸引力。[6]

以中国武术为例,李小龙旅居美国,拍摄了一系列的武打电影,让西方人了解和喜爱上了中国的武术,他们称之为中国功夫(Chinese kongfu),而后李连杰、成龙、杨紫琼等一批明星也拍摄了众多的武打题材的电影,其中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更是一举夺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说明中国武术已经得到了西方世界的认可和喜爱。西方人逐渐喜爱上了这种手脚并用、独特的搏击方式。中国人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办的武馆数量也逐年增加,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学习中国武术的行列。更有甚者,一些西方人慕名来到中国,到少林寺、武当山、峨眉山去拜师学艺。越来越多的人由于对中国武术的好奇和喜爱升华为对中华文化的好奇和喜爱,越来越多的人通过中国武术了解中国,喜爱中国。

2 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现状及原因分析

2.1 生存现状

2.1.1 一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已经消亡或濒临灭绝 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增强和社会的急剧变迁,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保护和发展面临着严峻的形势。据资料统计,一部分过去在少数民族群众生活中影响深远的竞技、游戏活动都已经失传,如彝族的跳牛、满族的跳马、黎族的堆沙、新疆的赛骆驼等,东北地区少数民族的射柳、打瓦、恰尔奇刻、打嚼拷等项目也已经消失。而另外一批少数民族民俗体育项目如彝族三笙、土家族的摆手舞、布朗族的刀舞、独龙族的溜索目前正处于濒危边缘,重庆市的北泉板凳龙、潼南民间的狮舞等的生存空间也越来越狭窄,面临困境,急需抢救和保护。[7]

2.1.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受年轻人的青睐 当今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生存状况不容乐观,中国很多优秀的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包括太极)、气功(包括八段锦、五禽戏等),抖空竹等只有一些中老年人在参与,而广大的学生和青年人则更热衷于西方的一些体育文化,如篮球,足球(现代足球运动),乒乓球、网球、羽毛球等。[8]年轻一代对中国武术失去了兴趣,宁愿去学习国外的跆拳道、空手道等。相对于西方的体育文化,中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明显处于弱势地位。

2.2 原因分析

2.2.1 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 在当今世界,西方国家经济繁荣、科技发达,西方文化也随之席卷全球,中国的青少年及学生从小对西方文化耳濡目染,从吃的到穿的玩的,都崇尚西方。在体育方面也是一样,对于风靡全球的篮球、足球和网球等运动,中国的青少年自然难以抵挡。

2.2.2 自身的偏废 造成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不振的原因,除了西方文化强势入侵之外,还有我们自身的原因,那就是过于重视西方体育项目和赛事,而对自身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价值认识不够。国家体育总局举全国之力,构建三级训练体系,培养运动员,参加奥运会和各项世界大赛,而这些项目主要都是西方的体育项目。起源于西方的乒乓球甚至成为了我国的“国球”,其实力称霸体坛数十年无敌手。而对自己的民族传统体育的关注和投入则相对不足。在学校里,体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大多是西方的体育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现代足球运动)、乒乓球和羽毛球等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未能得到很好的传授。在媒体上,无论是电视、还是网络和报纸中,对西方体育赛事、文化的报道占据相当大的比重,而对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关注则明显不足。

3 各国推广本国体育文化的成功案例及启示

3.1 美国的篮球文化

篮球运动是1891年由美国马萨诸塞州斯普林菲尔德市基督教青年会训练学校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博士发明的,当时由于天气寒冷,缺乏室内活动项目,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球向“桃子筐”投准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桃篮口水平向上,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掷。最初的篮球比赛规则很简单,对于场地大小、参加人数多少、比赛时间长短都没有统一的规定。1892年奈史密斯制定了第一部13 条的原始规则,目的是使篮球游戏在公平对等的条件下进行,同时不允许粗野动作的发生。1915年美国制定了全国统一的篮球竞赛规则,并翻译成多种文字,向全世界发行。此后,篮球运动逐步在全世界开展起来。伴随着篮球运动的传播,篮球比赛的规则也在不断的完善,规则的完善也促进了篮球水平的不断提高。

随着篮球运动的发展,美国的篮球运动逐渐实现职业化,进行产业化经营,并最终形成了今天的美国篮球职业联赛(NBA),并随着电视的转播而传遍世界。巨额的经济效益和独特的文化魅力,吸引了全世界的篮球高手汇集到美国,成为了当今世界篮球运动的最高殿堂,同时也吸引着世界各地的篮球迷,拥有大量的拥趸。

3.2 韩国的跆拳道、日本的柔道文化

跆拳道、柔道分别产生于东方世界的韩国与日本,是其本国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韩国和日本积极对其进行发展和完善,注重实战性,并制定了完善的标准,对练习者进行定级评定,这样练习者在获得一定级别时有一种荣誉感,而且会产生继续练习以追求更高级别的欲望。他们将其纳入到各级学校的体育课程中去,使青少年从小接受教育。同时,他们还积极通过影视作品进行宣传推广,在很多韩国和日本电影、电视剧中都可以看到其本国传统体育的影子。他们还积极申请并成功进入了奥运会,其影响进一步扩大。[9]

3.3 印度的瑜伽文化

瑜伽是起源于印度的一项运动,其动作舒缓,与西方体育文化迥然相异。但是却传播到西方国家,并进一步流行于世界各地,为世界人民所喜爱。其关键就在于瑜伽自身的积极演变,瑜伽最开始与宗教关系紧密,是一项宗教修炼行为,瑜伽的本意就是天人合一,瑜伽最初就是伴随着印度的宗教传播到西方并被之认可与接受,在其发展过程中瑜伽逐渐淡化其宗教色彩,增添进现代科学理念,在操作方式上以呼吸配合身体动作进行锻炼,简单易行,从而为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瑜伽也采取了相关的认证制度,只有经过相关机构的培训并认可后方能获得证书,有了证书方能进行培训和教学活动。

从以上几个案例可以得到以下启示。第一,一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要发扬光大,首先建立文化自信。要认识到本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使民众发自内心地热爱本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第二,一定要不断的完善和发展,建立科学、完善的规范和标准,便于人们理解、操作和传播;第三,积极通过各种途径和媒体进行推广和传播。

4 弘扬和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策略

我国的传统村落,正是通过以著名作家冯骥才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的长期呼吁,目前已经引起了党中央的重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实现文化大繁荣大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强对古村落的保护。老百姓们也认识到了传统村落在文化传承中的作用,增强了保护传统村落意识。在西方体育文化占据强势地位的今天,想要弘扬和传播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要让国家和广大民众认识到民族传统体育的价值和重要性,增强对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自信,提高开展和参与、弘扬和传播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自觉。体育部门和有识之士也应该积极呼吁加强对传统民族体育文化的保护、传承和传播,引起全社会以及国家的关注和重视。让国家在相关的文件中提出对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加以保护、传承和传播,文化部门、体育总局、教育部制定针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具体措施,只有这样,在操作起来才有据可依,有的放矢。打破当今西方体育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格局,让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真正进入中国寻常百姓家,并成为他们生活的内容构成,并逐渐对外传播。[10]

4.1 本土先行

4.1.1 加强保护力度 中国的很多民族传统体育根植于农村地区,随着社会的发展,我国城乡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青壮年农民纷纷离开农村来到城市里打工,成为了所谓的农民工,农村里只留下老人和小孩,这是一种特殊时期的特殊现象,是不可能长期存在的。由于农村里大多数青壮年都出去了,一些传统的民族传统体育开展不力或无人开展,处境十分危险。如果这个时候不进行保护,等若干年后,社会又发生变化,那时的青壮年不再去城里打工,在村子里想从事一些传统的体育活动时,可能会出现无人会操练的窘境。因此,各地的文化部门和体育部门应及时的对各地的有价值的民族传统体育进行抢救保护,对传统体育的传承人也要积极进行保护。同时,对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术语进行科学的、规范的、清晰的定义,并不断的完善其标准或规则,只有这样,我们的民族传统体育才便于为广大的青少年所喜爱,也有利于被国际识别和接受。[11]并且,对这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整理分类,积极申报各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这样可以增强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视程度,投入相应的人力物力财力,以便更好的做好保护和传承工作。[12]

4.1.2 更新传承模式 弘扬民族文化首先要从青少年抓起,让他们亲身体会传统文化,让他们浸润在传统文化之中,这样传统文化就会进入他们的血液,并在他们心中生根发芽。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是一样,也要从小抓起,各地的教育部门、文化部门、体育部门应该共同努力,各地学校应将本地区的优秀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进行开发,将其纳入到学校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中去,这样一方面使学校的体育课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同时也使得各地区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了传承。[13]

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承方式主要是民间传承,以师徒、家族或族群等形式进行传承,并受到一些条条框框限制,如传男不传女、一代只传一人等,这些严重阻碍了民族传统体育的传承和发展。应充分发挥民族传统体育传承人和那些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高手能人的作用,调动他们的积极性,扩大传承范围,与全民健身运动结合起来,让更多的人了解、掌握和喜爱我们优秀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

4.1.3 多形式积极开展 各地体育部门和文化部门应积极开展本地区本民族的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在一些传统节日,积极开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活动,尤其是以竞赛的形式,如舞龙舞狮大赛,龙舟竞渡,毽子比赛等、摔跤比赛等。竞赛的形式可以激发参与者的积极性,也可以增添活动的观赏性,吸引更多的人前来观看和参加,可以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既促进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又增添了节日气氛,还有利于形成地方文化特色,甚至形成文化品牌,吸引游客,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国家体育部门和文化部门应联合起来,对那些市场效应较大的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如武术、龙舟等要积极培育其市场,努力进行产业开发,时机成熟时可以实行职业化,使其具备自我造血功能,更有利于其传承与发展。[14]

举办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我国现办有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这个运动会只有少数民族的项目而没有汉族的项目,而且这是站在汉族的立场上看的,我们应该将汉族和少数民族放在同一个水平面上,将全国少数民族运动会改制为全国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全国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都在这个运动会上进行展示,使其相互交流,共同发展。

4.2 走向世界

文化部门、体育部门和教育部门应积极对外推广和传播我们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其中主打中华武术。中华武术在西方被称为“kongfu”,已成为一个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在世界上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我们可以在孔子学院的课程中加入中华民族传统体育的内容,如中国武术,太极等。另外,每年有大量的各国留学生到我国来学习,我们也可以将我们的传统体育文化纳入到课程中去。同时,我们应积极在各种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中展示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再就是鼓励通过影视作品传播武术,但有一点必须引起注意,那就是我们现在的很多影视剧中的武术过于考张,凌波微步、飞檐走壁,让人感到过于虚假,一定程度上的艺术夸张是可以的,但过于浮夸,就会适得其反。

弘扬和传播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仅靠体育部门是不够的,体育部门、文化部门、教育部门应该紧密合作,共同配合,只有这样才能使我国的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得到弘扬和传播,从而是我国的文化软实力得到提高。

5 结语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弘扬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传播中华文化的重要方式,也是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我们应充分认识到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加强保护力度、更新传承模式、多形式积极开展、多渠道国际传播,努力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为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做出贡献。

[1][美]约瑟夫·奈著;吴晓辉,钱程译.软力量——世界政坛成功之道[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5:5-13.

[2]中共中央宣传部理论局.理论热点面对面:2008[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146.

[3]齐勇峰.国家“文化软实力”如何“硬”起来[M].人民论坛,2010(6):43-45.

[4]吴 恺,颜世琦.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在后现代社会中的价值[J].山西大学学报,2009,32(2):131-134.

[5]夏 晟,田祖国.国家文化软实力提升下我国民族传统体育开发的制度化保障[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1,27(3):313-316.

[6]陈同先,钟小燕.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体育文化的补偿价值探析[J].体育与科学,2011,32(2):89-91.

[7]张宏宇,李小兰.论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抢救和保护[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1319-1321.

[8]陈茂林,余启政.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困境与优化途径透视[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37(8):37-40.

[9]郭玉成.跆拳道、空手道、柔道传播对武术传播的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28(2):44-48.

[10]高慧林,亢 丽.中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输出面临的困境及策略[J].体育学刊,2010,17(4):99-102.

[11]王庆军,方晓红.跨文化对话:中国传统体育国际化的障碍与超越[J].体育科学,2010,30(6):14-19.

[12]伍 娟,林志军.民族传统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5):131-134.

[13]孙永梅,王全军.民族传统体育融入学校教育的必要性与可行性[J].体育学刊,2012,19(1):1-4.

[14]陈丽珠,薛 可,郑秀琳.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产业的创建——以龙舟活动为例[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1,30(2):130-133.

猜你喜欢

中华文化实力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让中华文化在海外华裔青少年心中“留根”
站在日本的讲台上传授中华文化
华侨图书馆将建海外漂流站 让中华文化传播海外
以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的路径思考
实力抢镜
弘扬传统文化 “粽”下美好心愿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弘扬《国风·秦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