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情感态度的培养

2014-12-06王松梅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2期
关键词:体育运动情感体育

王松梅

(江苏省新沂市王楼中学 江苏新沂 221400)

初中体育教学应注重学生情感态度及意志品质等一些非智力因素的培养,以增强社会适应能力,这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出的情感领域教育目标。情感过程的产生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之上的,且二者之间是相辅相成、互为影响的。为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情感教育的设计,在教学过程中将情感教育目标渗透于各教学环节中,激发学生体育运动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科学的态度、促进学生发展良好的情感,陶冶学生优良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体育运动和心理健康水平。

1 优化教学策略,激发学习兴趣

1.1 激发动机,明确目标,变兴趣为志趣

兴趣往往是短暂的,没有一定的持久性。如何让学生的兴趣发生质的变化,升级为志趣呢?最重要的促进手段就是实现兴趣与个人理想及奋斗目标的结合。当兴趣变为志趣时,学生努力的方向就更明确了,行为就表现出更强的自觉性,就时刻有一种内驱力推动着学生为实现自己的一理想而不懈进取。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体育在各行各业中、在不同职位中的重要作用及广泛应用,让学生认识到体育与人们的工作、生活息息相关,以此来激发学习参与体育运动的动机;还可以向学生讲述李宁、刘翔许多体育明星少年时代刻苦训练、立志成才的事迹,借此帮助学生树立远大志向,激发学生对体育的情感。

1.2 设置问题障碍,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疑问是思维之动力。教师可以通过一定难度的问题设置障碍,造成学生认知上的矛盾,激活学生的思维,获取体育与健康知识与信息,完善学生知识结构,促使学生的认知体系向更高层次攀升。教师还要注重在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的不完善处设疑或将生活中的一些与学生已有知识体系相矛盾的体育现象呈现出来,为学生创设“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情境,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1.3 由现象到本质,促进学生认识的提高

生动、直观、鲜明是体育活动的特点,初中生的好奇心极易被这些特点体育中的新奇现象所诱发。体育是理性的,更是感性的,体育活动的形式是丰富多彩的、生动活泼的,充满着无限乐趣,所以绝大多数学生天生就对体育有着浓厚的兴趣,有甚至成为“体育追星族”的一员。然而,初中生的意志力还较为薄弱,缺少刻苦钻研的劲头,不少学生对体育的喜爱还停留在对体育现象的感知兴趣上。因此,教师要在保护学生兴趣的基础上,把学生的好奇心引由关注外在现象引领到深入分析现象的本质上来,进而帮助学生理解概念、把握规律,以使学生产生更高层次的兴趣。

1.4 注重感情投入,点燃学生体育运动热情

师生交往是建立在情感交流的基础之上的,学生对体育教学内容的兴趣往往跟体育教师投入的情感有很大关系。“亲其师,信其道”,好多学生就是因为特别喜欢、钦佩的自己的体育老师而喜欢、热爱体育运动的。所以,体育教师要在自己职业生涯中倾注情感,热爱自己的学生、走进学生心里,做学生的知心朋友,以自己的真情赢得学生的尊敬与信任,点燃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热情。

1.5 针对个性、发掘潜力

学生的个性、兴趣是千差万别的,教师应走近学生,了解、熟悉每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对症下药,通过课内外体育活动的开展来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生潜能,将学生的兴趣与远大理想结合起来,逐步发展成为志趣。对体育成绩不突出的学生也不能等闲视之,而要尽量采取一些有效策略,如通过一些难度不大的动作或活动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产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同时,教师还要针对后进生所表现出的点滴进步给予适时的鼓励,帮助他们鼓起前进的风帆。

2 拓展教育途径,培养科学态度

2.1 挖掘体育史教育功能,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凯库勒曾说过:“体育史也就是体育家的历史”。体育发展的每一步都和体育家息息相关,彰显着他们不懈探索、追求真理、献身体育的义无反顾的精神和勇于创新、实事求是、锲而不舍的崇高品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这些体育史资料的德育功能,向学生介绍体育健将顽强拼搏、为国争光的事迹,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2 发挥体育实践的促进作用,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

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体育实践活动是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学习体育知识、增强体育技能的重要手段。学生只有投身于具体的实践活动,才能发展自己的运动技能,获取成功体验,培养对运动的情感。在体育实践的过程中,教师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学习态度。

2.3 通过实践练习,磨练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学生不畏困难、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品质都要通过实践练习来培养。体育实践练习还是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学生自评的过程中可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态度及不满足于现状的上进心。

3 运用不同手段,培养体育情感

德育与美育也是培养学生体育情感的重要途径,是体育教学不可推卸的责任。培养学生的道德感就是要求学生热爱集体,有集体荣誉感和强烈的责任心,保持积极向上的情怀;美育就是让学生领略体育内容的内涵美、体育运动的形象美、体育物质的结构美、体育应用的前景美等,让学生获取对体育客观事物的美的情感体验。

3.1 发挥榜样激励作用,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学中运用一些典型的榜样激励学生热爱体育运动、献身体育运动,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体育历史或当今体坛上那些卓越的体育家、体育明星往往都有着优秀的品质,他们志存高远,对事业孜孜以求,“胜不骄,败不馁”,对体育运动表现出满腔热情和忘我的精神。

3.2 营造良好的进取氛围,培养学生进取心

学习过程中,学生会在教师的影响下形成自己的情感体验,这种情感体验在同伴间也会相互感染,进而汇聚成群体的情感力量,而这种群体的情感力量反过来又会对个体产生影响。所以,教师要善于打造一个团结友爱、严肃活泼、严谨治学、奋发进取的班集体,营造宽松、愉悦、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为此,教师可以定期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体育竞赛活动,如越野跑、爬山等活动,以增强学生竞争意识,培养学生进取心。

3.3 给予心理干预,调整和消除不良情感

学习过程中学生难免产生消极的情感体验,诸如自怨自艾、自暴自弃、焦虑不安,等等,这种情绪如果不及时地予以调整、矫正,会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因此,教师在了解学生的不良情感之后,要想方设法及时进行心理干预,驱除不良情绪。首先,教师要以饱满的精神、高涨的情绪出现在学生面前,用自己对学生的信任、关爱、呵护与尊重,给学生鼓舞和自信,帮助学生克服焦虑、自卑等消极情感。其次,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展示自我、拥抱成功的机会,要引导学生用理智驾驭和调节自己的情感,尤其要善于帮助后进生发现身上的闪光点,及时表扬鼓励,以消除自卑、增强自信。

4 增强成功体验,培养意志品质

4.1 创造成功的机会和条件,帮助学生树立信心

信心乃胜利之号角。要使学生树立信心,教师首先要信任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具有学习潜能。对于学困生,教师可以采取“低起点、小步跑、多练习、快反馈”和策略,尽可能降低运动难度,为其创造机会和条件,让他们体验成功,享受快乐。

4.2 通过日常小事培养学生持之以恒的品质

意志品质必须通过实践的锻炼才能培养,特别是要从小事做起。如要求学生制订体育学习计划并严格执行完成,尤其是对教师不检查的预习、复习等工作更要自我督促,自觉完成。以锻炼学生的坚持性、独立性和自制力。

4.3 创造机会磨练学生的意志

“失败乃成功之母”,课堂上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些体验挫折与失败的机会,让学生学会以一颗坦然之心、平常之心从容面对;同时想方设法克服消极情绪,遗憾而不气馁、灰心而不失望、自怨而不自弃、失败而不失志,擦干眼泪从失败中奋起,摆脱阴影,让灿烂阳光照亮自己心扉。总之,学生良好的意志品质的形成并不是在一帆风顺的情境中形成的,它需要用失败来磨练、用挫折来考验。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刘志刚.谈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合作学习[J].体育时空,2011(8).

[3]王加强.积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增强初中体育课堂教学实效[J].考试周刊,2013(90):105.

猜你喜欢

体育运动情感体育
体育运动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诗歌与情感的断想
台上
The Founding Fathers of Modern Sports 现代体育运动创始人
我们的“体育梦”
呆呆和朵朵(13)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