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研究

2014-12-06向青松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2014年5期
关键词:大众体育发展

向青松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8)

◄体育人文社会学

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研究

向青松

(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湖南长沙410008)

通过总结国外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概况,阐述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地位和作用,归纳其转变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以期为实现计划经济下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体育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体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总结历史经验,这些成就的取得正是基于中国体育在不同历史阶段践行了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模式和道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和社会体育资源相对不足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体育事业发展中的主要矛盾。特别是在大众体育领域,政府提供的公共体育服务不足,体育场地设施建设、组织体系建立、科学健身指导等诸多方面与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较大差距,已经成为我国在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的基础性薄弱环节。当前,我国体育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的过程中,如何解决目前体育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是体育发展全局中紧迫而重大的战略任务[1]。在这个转变过程中,发展大众体育,加快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对于促进转变体育发展方式,推动体育与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的目的在于通过总结国外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概况,阐述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地位和作用,归纳其转变的条件,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以期为实现计划经济下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式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下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和实践依据。

1 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基本内涵

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的变化发展之中,都有其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历史,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体育发展研究是体育学界普遍关注的主题,也是各国政府努力实现的方向目标之一。不论是从竞技体育成绩的获得,还是大众体育公共基础设施的供给,都从最终结果上体现了体育的发展。体育发展一般是指实现体育从低级向高级,从功能单一到功能多元的变化。从理论上看,发展方式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是指促进发展的方法、手段和模式,包含了发展资源、发展主体及其素质水平,发展主体对发展资源的调配等。实现体育发展这一有序的从低到高、从无到有的过程主要取决于推动体育发展的方式。有什么样的方式就会有什么样的体育形态体现,也就是体育发展方式直接决定了体育发展。转变,顾名思义,就是“从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变为另一种形式、状态或特点”。有学者认为:“社会生产方式的发展运动根源于它自身的内在矛盾。正是社会生产的物质方式和社会方式之间的矛盾,构成了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并成为社会历史变革和进化的动力之源。”[2]还有学者认为: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生产力运行状态的变化,发展方式的转变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既有生产力内部各要素的影响,又有生产关系及其形式的影响,还有上层建筑及其形式的影响[3]。由此,我们可以认为: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由内部矛盾激化和外部要求共同作用引起的。

体育发展方式是人们利用一定的生产力及其发展形式,在一定的体育资源基础上,体育发展的主体通过一定的资源利用方式,促进体育进一步发展的手段和方法。研究表明,体育发展方式之所以要转变是由于造成体育发展内部矛盾的发展方式已经不足以满足外部社会的要求,或是已经跟不上外部社会的变化所产生,是从一种不合时宜的方式向更切合外部社会环境要求的方式的转变。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是在一定的资源规模和效应下,体育发展为适应外部环境要求和解决体育发展内部矛盾对既有的体育发展目的以及体育发展主体、主体素质、主体间关系所进行的局部性调整或根本性变革[4]。大众体育是人们大众在闲暇时间里,自愿参与的适合自己兴趣和有益自身身体健康的体育活动,具有自由和自选的特性。大众体育是一个历史的、发展的范畴,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产物。一般地讲,群众体育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人民大众的体育,社会体育和大众体育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人民大众的体育。同时,大众体育、社会体育也是群众体育(中国特有的概念)的别称。而大众体育发展方式是全面推进大众体育的有效途径,受到一个国家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现状的影响,呈现出一定的历史形态。作为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体育发展方式亟需转型的大背景下,大众体育同样需要在面临矛盾和困境时转变发展方式,以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方式转变,在实践上更好地解决大众体育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过程中的问题。

2 国内外大众体育发展方式概况

根据国家和社会团体在大众体育发展中的作用,将大众体育发展方式主要分为两种类型[5]。一种是社会团体管理型。政府通过经济、法律、文化政策引导,社会团体运用市场或行政手段进行管理,经费主要由社会团体经营获得。这种方式主要集中在欧美发达国家,本文选取了世界上大众体育开展得最早和最好的国家之一的德国和资本主义发展最强的美国作为代表。一种是国家管理型,国家设立专门的体育管理机构,将体育看作是政府管理公共事物的一项职能,经费主要来源于财政拨款。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实施的是这种方式,如日本、韩国、新加波、加拿大等。本文选取同为亚洲国家的日本和韩国,这两个国家的经济水平和文化意识与中国相近,对我国大众体育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2.1 欧美发达国家大众体育发展方式

2.1.1 德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 德国是大众体育开展较好的国家,体育人口、场地设施、基层体育组织和体育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多项指标均居世界前列。德国体育政策的特点是体育自治,其在发展大众体育的过程中多措并举,倡导各级各类部门和组织之间的协调配合,有效提升公共体育服务的水平;注重体育设施的合理规划和高效利用,方便民众就近健身;推行体育运动奖章制度,激发民众体育锻炼的热情;引导民众有针对性地科学健身,提高体育锻炼的质量和效果;积极寻求企业赞助,拓宽大众体育资金来源渠道;制定政策、措施,调动民众体育志愿服务积极性,所有这些为德国大众体育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2.1.2 美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 美国没有专门的体育主管部门,也没有垂直的权威的机构来负责全面的体育协调工作,大众体育的管理职能主要是由各级政府机构,如市政府、县政府等地方政府承担,其基本组织形式也是各种形式的俱乐部模式。美国20世纪70年代中期开始在全国大范围实施大众体育计划。美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主要特点是:政府和主要领导重视,用理论指导实践,舆论宣传,大量体育场馆用于大众体育。无论是专门的体育组织,还是与体育有关的其他社会组织,它们在体育的组织管理方面保持着很强的独立性和自治性。

2.2 日韩国家大众体育发展方式

2.2.1 日本大众体育发展方式 日本大众体育发展方式是一种由全日本业余体育协会负责的半官方性质的方式。日本通过在全国47个都、道、府、县设立全国性的业余体育协会,统一组织管理全国各种大众体育活动,于1946年在“振兴民族之精神,必先强其体魄”思想指导下,成立了体育节,其宗旨是“普及大众体育,发展业余体育及其精神,增强体质”。东京奥运会后,日本发展体育的重心由“提高”转向“普及”。1972年,文部省发表《关于普及振兴体育的基本策略》,这个旨在促进“普及”的体育发展中长期计划的出台,标志着日本发展体育的工作重心从竞技体育到大众体育的完全转移,形成了在国家干预下推进大众体育和人们自发地参与大众体育的合流趋势。1989年,文部科学省出台《关于面向21世纪的体育振兴策略》,提出“终身体育”的新概念,将终身体育作为21世纪初体育发展的重点。就此,日本大众体育从发展社会体育阶段进入了发展终身体育阶段。

2.2.2 韩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 韩国大众体育协会是韩国大众体育的具体管理者和实施者,作为法人组织,接受大韩体育协会的领导。大韩体育协会实行从上到下的层层管理方式,具体管理如下:韩国大众体育协会—16个道(包括特别市)大众体育协会—市大众体育协会—郡(特别市的区)大众体育协会——区、邑、面大众体育协会。大韩体育协会规程还明确规定,道、市、郡体育协会必须设大众体育普及班和指导班。韩国政府按照“优先发展竞技体育,全面普及大众体育”指导方针,在成功举办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将竞技体育转为积极倡导体育俱乐部制,对可以商业化的项目或热门项目移交给民间市场,对难以商业化的项目仍依靠政府进行扶持和管理。同时,通过扩建大众体育设施、发展普及大众体育活动项目、培养大众体育指导者和提供财政资金支持等一系列措施,普及全民体育活动,不断提高大众体育活动的参与率。

3 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地位和作用

3.1 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措施

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就是要求大众体育能够伴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满足人民群众对大众体育需求的过程,就是要不断地转变自己的发展方式实现大众体育又好又快的发展过程,具有一定的目标性和限制性。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就是大众体育发展的源泉构成、发展机制及其路径的变化,主要包括大众体育发展的环境、有效的大众体育需求、可利用的大众体育资源、大众体育体制和结构。促进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过程就是根据外部社会对大众体育的需求,利用有限的资源,构建科学合理的大众体育体制满足人民群众对体育不断需求的过程。上述因素的直接或间接变动都会改变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从而提高大众体育发展的能力,使得大众体育形成一个较为符合现实的现代大众体育,达到大众体育与社会与自然相互融合、与体育发展相互促进的地步,因此,促进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在于实现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大众体育的可持续发展是大众体育多元功能能够协调体现的结果。大众体育的教育功能、强身健体功能、经济功能等的协调是大众体育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体现。大众体育多元功能的发挥依赖于社会经济水平的提高,依赖于日臻完善的大众体育体系构建。当然,这所有的一切都归结于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由计划经济条件下的注重大众体育政治功能发挥,到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注重大众体育的经济功能发挥,需要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进行不断的转变,以满足大众体育的转型,从而促进大众体育进一步更好更快地可持续发展。

3.2 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体育全面发展的根本所在

体育的全面发展就是要求在体育范畴内的大众体育、学校体育与竞技体育、东部体育与中西部体育、阶层体育、体育事业与体育产业都能够全面地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体育发展具有明显的结构失调特征,在外部社会环境日益变化,大众体育需求不断扩大,弱势群体体育得不到关注,体育产业迟迟不成体系的情况下,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应从更为全面、宏观的角度来把握中国体育结构。体育全面发展是一种信念、一种追求和一种理想,是一个相对的发展,并不代表绝对意义上的公平。我国1978年再次加入国际奥林匹克大家庭以来,先后对竞技体育和大众众体育发展所做出的调整体现了体育全面发展的追求。随着国情的不断转变,体育发展的侧重点有了明显的变化,但实现各体育结构之间的均衡发展是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根本所在。从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均衡发展入手,伴随着体育其他功能的不断凸显,逐渐将体育发展从局部开始过渡到全面的过程需要体育发展方式不断地转变才能满足,需要与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不断地相互促进才能完善。

3.3 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是实现体育协调发展的基础

体育协调发展就是以实现体育与外部系统,体育内部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体育与经济的协调发展、与政治的协调发展、与社会的协调发展,以及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东部体育和中西部体育的发展都需要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作为根本。而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既是社会发展形势和体育发展形势的需要,也是对自身问题的解决。一方面,与社会相适应,就是要通过发展方式的不断转变使得大众体育发展能够满足社会需求,在从社会发展当中获取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不断地向社会发展提供正能量,从而促进自身快速发展,也为社会发展添砖加瓦。另一方面,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是对体育发展问题的解决,是促进体育内部实现和谐的主要着力点。体育发展包括竞技体育、大众体育以及体育产业等之间的发展,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是实现体育系统内部各系统能够互相融会贯通,相互帮助,相互促进发展。

3.4 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精神元素

大众体育不仅是维持人类身强体壮的基础,而且是整个社会运行的重要精神调节因素。无论是人类在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单一的早期社会,还是在人类生活方式多姿多彩的现代社会,大众体育始终是人类调节生活质量、追求生活品质、确立人的主体身份、完善人的生命张力、提升人的主体价值等方面的重要基础。体育活动、比赛是促进团结、友爱的桥梁、纽带、载体,体育给人们带来一种极其宝贵的“公平”,是因为体育模拟了一个依靠公平运转的社会,使人们在其中得到真正公平的对待。大众体育之所以是人类社会的重要生活基础,原因在于其所带来的不仅是通过生理上的改变来促进精神上的愉悦,更重要的在于其所带来的真善美和自由的伦理价值,以及尊重和张扬生命力的乐观态度。大众体育项目的实施可缩小人们在社会和经济方面的差异,并直接解决越来越多的人不积极参与体育运动的社会问题。当前,我国大众体育的潜力还远未挖掘,大众体育在和谐社会建设当中的作用还没有充分发挥,不论是在大众体育发展主体的健全上,还是大众体育知识的普及上,亦或是体育榜样或媒体的支持,再或是体育场地的可用性和体育项目的开发实施上都没能达到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尽管在向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我国在大众体育发展主体、公共体育服务、群众体育体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4 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条件

4.1 社会经济基础条件

经济存在是大众体育发展的基础,而大众体育发展同样是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发展的缩影。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是通过其社会经济基础条件来显现的。社会经济基础的客观经济学指标主要包括社会生产总值、工业总产值、人均社会生产值、基础建设投资、居民消费水平等。这些指标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体现,相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发达国家的指标呈现相对较高。社会经济基础指标的综合指数的高低决定着一个国家的体育发展状况。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综合指数较低,则国家会将解决国民的温饱问题放在首位,对于大众体育发展所需要的财力和物力顾及甚少,而政府就成为了大众体育发展的主要主体。反之,当一个国家的经济基础综合指数较高时,那么大众体育发展就具备了宽裕的物质社会环境,人们在追求享受的同时,自然会追求大众体育发展的社会化。因此,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客观依据之一必然是整体社会经济基础条件。

4.2 体育发展的情况

体育的发展情况主要包括体育的性质与发展程度。体育的性质实质是体育的功能对整个国民社会的影响程度。体育的功能发挥对于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选择至关重要。当一个国家对体育的社会功能需求比较强烈时,必然会倾向于动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来发展体育,也就是体育发展具备了较强的政治化倾向和福利性。这是典型的政府干预下的体育发展,对于其发展的政府作用会更加依赖。这个时候的大众体育发展方式选择和整体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可能关联性不大,但当整体社会发展水平达到一定高度以后,体育的社会功能发挥会更多地从社会发展层面来发挥,则对体育发展的社会主体依赖程度较大。大众体育的发展程度包括大众体育发展能否跟得上整体社会发展节奏和体育的发展程度,即体育发展的社会化、商业化程度,同时也囊括了大众体育结构的均衡状况。就此而言,不同国家大众体育发展程度是不同的,这就决定了大众体育发展是通过社会还是政府,亦或是二者结合运行的事实。例如,在西方发达国家,对于那些社会普及程度较高,市场运行较好的大众体育项目,则社会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会更为突出。而对于那些社会化普及程度较低,经济效益不好的大众体育项目,国家可能会采取宏观干预的方式,也可能会是政府与社会结合的方式,以此来达到大众体育社会功能的均衡发挥。

5 促进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思路

5.1 政府支持

市场本身是存有一定的缺陷的,这就决定了仅仅通过市场机制来促进体育发展的效率是片面的,必然要求政府干预体育发展,弥补市场失灵的空缺。一方面,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集体理性要求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采用能够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然而在这一过程中必然要涉及到少部分人的利益,也就是集体理性和个体理性发生了碰撞,仅仅依靠个体理性难以推动体育发展方式按照预期转变,也就需要集体理性弥补个体理性的缺陷,因此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离不开政府的强制性措施和立法保障。另一方面,从社会系统的角度而言,大众体育是一个自生能力比较弱的子系统,自身造血能力尚不能满足自己的发展,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多的需要是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这是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需要政府干预的直接原因。政府的宏观政策制定与执行对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特别是在中国面向市场经济的全面转型阶段,要想实现大众体育发展方式的转变,必然要求政府更加注意宏观调控手段的运用。

5.2 社会参与

社会组织不同于政府机构与市场组织,有特定的使命与目标,不以营利为目的,行动不是追求剩余利润的分配,而是为了完成其特定使命。社会组织作为体育管理的新兴主体,在组织体制、组织结构、活动方式上弹性较大,可以根据体育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变化做出及时的调整,比政府和营利性的企业具有更大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有利于对公众需求做出创新反应。在大众体育管理格局中,社会体育组织居于协助政府进行大众体育管理的地位。其最主要的职能是充当政府与基层群众的中介桥梁,及时反映广大人民群众的体育诉求,为人民群众合理维护自身权益,有序扩大体育参与提供重要的组织途径,弥补政府与市场的失灵。体育社会组织的参与是我国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体育社会组织的发展与成熟能够为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变提供良好的微观社会基础。社会体育组织成为新兴的大众体育管理主体,不仅符合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也符合我国社会管理的改革方向,它将提高我国体育管理和大众体育管理的质量与效率。随着体育体制改革以及体育协会、体育社团实体化的不断推进,其作用将日趋显现。

5.3 市场调节

市场经济体制是人们迄今为止发现的最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市场机制可以通过供求机制的约束功能、价格机制的激励功能和竞争机制的淘汰功能促使社会运行的微观组织提高生产效率。因此,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彻底清除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制度安排,是实现大众体育发展方式转型预定目标的必要体制基础。以市场配置大众体育资源为主典型代表美国而言,政府对大众体育事务很少介入和干预,即使介入也是釆用法律和经济手段间接进行。市场通过其无形的手来测算大众体育需求,根据需要调配体育资源,在充分及时反应大众体育发展走势的同时,保证大众体育发展的效率。尤其是在我国社会转型情况下,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作为基本的国策,无疑对体育的发展和大众体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也就是改变大众体育发展的主体配置方式,形成以政府、市场、社会共同促进大众体育发展的格局。

5.4 法制完善

体育发展是通过内外部力量实现体育从无到有、从低级到高级不断推进的过程。其中面临着资源的合理使用与分配,体育问题的预防和纠错,体育利益主体行为的方向指明、行为准则等都需要一个健全完善的法制体系来保证。法制健全是体育转型的根本,无论是主张确保个人权利、保障人性尊严,或者增进社会福祉的实质法治理论,都可让法治拥有避免落入人治的免疫能力。因此,为大众体育发展建立明确的立法、司法、执法主体,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来管理大众体育事务,保证各项大众体育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大众体育发展的法治化,不因领导人的更变而改变,使大众体育始终能够按照为人服务、以人为本的方向发展也是社会转型和体育转型的必然要求。

[1]郇昌店,肖林鹏,李宗浩,等.我国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概念再讨论——基于功能主义的视角[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3(2):1-6.

[2]张彤玉.关于劳动方式的二重属性[J].南开经济研究,2000(3):27-30,35.

[3]白永秀,王颂吉.经济发展方式改革的目标及影响因素[J].经济学家,2011(6):102-104.

[4]邓妮.大众体育发展模式——运动干预工程的理论构建及实证研究[D].湘潭:湖南科技大学,2012.

[4]韩磊磊.转型期中国体育发展方式转变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4.

[5]刘亚云.湖湘体育文化发展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66-73.

责任编辑:刘红霞

Transform ation of Development M ode of M ass Sports in China

XIANG Qingsong
(Hunan Vocational Institute of Safety Technique,Changsha 410008,Hunan,China)

This article summarizes the domestic situation of themass sports developmentmode,expounds the status and role of the transformation of Chinesemass sports developmentmode,inductive the conditions of transformation,puts forward the transformation ideas of developmentmode of mass sports,in order to provide some theoretical guidance and practical basis for realiz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mass sports developmentunder the planned economy to socialistmarket economy.

mass sports;developmentmode;sports development

G80-051

:A

:1004-0560(2014)05-0012-05

2014-02-10;

2014-05-09

湖南省衡阳市市级课题(项目编号:KT13-003)。

向青松(1976—),女,讲师,学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体育人文社会学。

猜你喜欢

大众体育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一汽-大众ID.6CROZZ
上汽大众ID.3
国企发展如何提高“质感”——以陕汽党建引领发展为例
大众ID.4
上汽大众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我们的“体育梦”
教师发展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