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对大学生心理机能影响的研究
2014-12-06陈晓华
陈晓华
(哈尔滨理工大学体育教学部 黑龙江哈尔滨 150000)
现代大学生之所以会出现心理问题,有一部分原因是父母过度的溺爱,并没有给其独立发展的空间,所以就养成了以自我为中心不善于沟通的性格,如果长期下去,会越来越不适应周围的生活环境,最终出现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问题。
1 做好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对大学生心理机能有着重要意义
经过大量的研究调查发现,我国现今的大学生心理普遍存在着问题,有些甚至比较严重,心理问题会严重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发展,甚至会断送自己的生命,因此国家相关部门特别重视大学生心理状况。经过调查显示,我国大学生中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在逐渐增加,从这方面也可以看出,如何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已经成为普通高校所面临的一个重点问题。体育课作为普通高校教学的一部分,对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体育课丰富多彩,可以环境学生的心理压力,再加之,体育课上很多比赛项目都能够锻炼人的身心,进而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也有研究表明,喜欢体育的大学生,心态相而言都比较好,能够勇敢地面对问题,所以对于普通高校学校来说,在做好专业课教学的同时,也要抓好体育课教学,因为无论是从身体,还是心理,体育课都能真正地起到作用,只要相关的体育教师再利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们更好地融入进体育课中,从体育项目中获得快乐,磨炼意志。
2 大学生心理存在问题的原因
(1)大学生心智还没有完全发育成熟。很多的大学生刚刚进入大学校门,才算是真正的独立,而且这之前大多数是埋在书中努力学习,这种状态一直持续了十几年。很多的事情大多数都是父母操办,尤其是独生子女,父母过分地溺爱,使其一直处于养尊处优的生活状态中,再加之,大学生特殊的年龄段,心智本身就没有完全成熟,遭受挫折,内心往往承受不起,而这时父母又想让其独立,在这种矛盾的状态中,大学生非常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2)不善沟通。如今的大学生都比较自我,不善于互相沟通,所以普遍存在着不善于调节人际关系的问题。走进大学校门之前,很多大学生都在埋头苦读,很少与周围的人和环境沟通,所以导致了沟通障碍。经过调查显示,不善沟通的大学生性格都比较内向,远离群体,即使需要帮助也不知道如何开口请求帮助,这样群体也会越来越远离他,使其性格越来越孤僻,最终形成了心理障碍,产生了心理问题。还有些大学生自身比较优秀,但是总是以自我为中心,无论做任何事情都是按照自己的标准要求其他人,这种处事原则,使得群体成员逐渐地远离他们,使其产生了心理压力,最终造成了心理问题。
(3)就业问题。就业是现代大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虽然几乎每个普通高等学校都在扩大招生,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接受高等教育,但是也正因为如此,就业模式也发生了变化。传统的大学生就业模式都是包分配,大学生不会为了就业的问题发愁,产生过大的压力,但是现代社会是人才竞争的社会,即使是大学生也需要有真才实学才能获得一份满意的工作,再加之,企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新毕业的大学生缺少经验,没有更多的生活阅历,所以就业十分困难,这种困难造成了大学生的心理压力,久而久之成为了心理障碍,甚至是心理疾病。
3 普通高校体育课教学对提高大学生心理机能的影响
普通高校体育课对大学生心理机能有积极的作用,这从上文的阐释中,我们可以总结出来,其具体影响如下。
(1)促进大学生身体与心理共同发展。体育课教学大多数是户外活动,这些活动产生的直接影响就是提高大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体育活动丰富多彩,很多需要团结协作,在这一过程,大学生们会学习到团结的重要性;还有些体育活动对锻炼人们的意志有积极作用,比如长跑,没有一定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很少有大学生能够坚持下来。如果在体育课中,教师有针对性地去做活动,有针对性地去制订教案,其效果一定非常好。还要让学生养成经常锻炼的好习惯。现代大学生多数都不喜欢户外运动,心理比较封闭,如果能够经常锻炼、强健身体的同时,还能够打开封闭的心理,更好地融入到周围的生活环境中,而且这样也能够提高大学生自身的竞争力,身体素质好、心理健康的大学生在社会上往往最受欢迎。而体育教学的优势就是能够将两者协调起来,共同发展。
(2)更有利于普通高校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由于现代大学生存在心理问题的比例比较多,所以几乎所有的高校都重视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工作,通过各种渠道来解决大学生心理存在的各种问题,而高校完全可以利用体育教学来实现这一目的。首先,体育教学通常都是在户外进行,其空间是开放式的,而不是封闭式的,这样大学生的视野就会更加得开阔,心情就会比课堂上教学要放松很多,其也就更容易与人接触与沟通,放下心底防线;其次,体育活动通常都是开放式的活动,这种活动的主要特点就是需要群体协作,共同完成,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可以感受到群体成员之间的信任以及团结协作的重要性;最后,有些竞技类的体育活动更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品格,让其不畏惧困难,即使获得胜利也不会骄傲自满,失败也不会怨天尤人,这种品格是现代大学生所应该具备的品格。
因此普通高等学校应该将体育课教学纳入到培养大学生良好心理素质的体系中,使其成为体系中重要的一部分,这样既能锻炼大学生的身体,也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体育课并不是一门简单的课程,它在提高大学生心理素质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所以普通高校领导人应该对大学体育课教学引起重视。
(3)更有利于普通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因为通过体育课教学活动的长期开展,大学生能够对自己的身心进行有效的调节,尤其是在竞技体育活动中,输赢是常见的事情,也能够让大学生真正意识到,一次成功不代表永远的成功,一次失败也不代表永远的失败;人的奋斗过程才最重要,只要在社会中真正地发挥属于自己的能力,即使失败也能够安然接受;结果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应该是奋斗的过程。而且在体育课中,能够充分地挖掘学生们的潜能,学生的潜能一旦被激发出来,也就更有自信心,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又提供了更多的选择。通过体育活动,学生对自己能够有更明确的认知、更确切的评价。
4 关于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几点建议
(1)明确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统一的教学目标。要想真正地通过体育课来对大学生心理机能产生影响,高校与教师首先应该将心理教育的重视程度上升到一定高度,并且将其与教学目标有效地结合起来。换言之,教师对于心理教育的实施应有共识,而不应该是某个体育教师的个体行为。
(2)开设体育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促进大学生身心健康。体育课程应设置心理健康教育内容,使学生了解心理健康标准、心理健康的影响,掌握心理保健方法,使学生能够在必要的时候,及时而恰当地对自己的心理状态进行调整。
(3)结合体育运动的实际,加大高校体育教改力度。体育教育必须具备健美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和教学方法,促使学生自觉自愿、积极主动地学习体育知识、技能和方法,具备自我调控心理的能力。体育教学中要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选择最佳的教法很重要的。要实现体育教学健身健心的目标,教师就必须集思广义,挖掘教法,把“快乐体育”带到教学中去,因为“快乐体育”是以快乐为导向的渐入佳境的一种启蒙的诱导过程,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师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教师本身必须具有健全的心理素质、优秀的气质、高尚的道德品质、融洽的人际关系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教师在课余时间应加强对教育学、心理学理论的学习,更新教育观念,学会理解和认可不同的意见和分歧,并适时提供一种调解与宽容的心理环境,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启发学生的创造性。
5 结语
综上所述,可知大学生心理机能的确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遇到问题不能迎难而上,往往都是退缩不前,针对这种情况,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能够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各种体育活动,锻炼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1]张世兵,乔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体育教学的融合[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9):148-150.
[2]邱远,闫虹.体育课程教学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实验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12):1630-1632.
[3]左从现,江宇.论学校体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11):133-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