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校园体育竞赛不文明现象的成因、影响与对策①
——基于校园体育文化视角

2014-12-06徐向飞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35期
关键词:体育竞赛现象文明

徐向飞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高校校园体育竞赛不文明现象的成因、影响与对策①
——基于校园体育文化视角

徐向飞

(山西大学体育学院 山西太原 030006)

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对于实施素质教育,实现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有推动作用。该文运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观察法,对高校校园体育竞赛不文明现象产生的因素、消极影响展开研究。并提出将赛事组织公开化、透明化,提高学生裁判员业务水平,树立正确的对待体育竞赛的观念,普及体育竞赛知识等有效的对策,旨在逐步消除此类现象,净化校园体育竞赛环境,推动校园体育文化建设。

高校 校园体育竞赛 不文明现象 成因 影响 对策

2006年随着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共青团中央《关于开展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的通知》的下发,我国各类学校“全国亿万学生阳光体育运动”逐渐拉开了大幕。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以及各级各类学校都把阳光体育运动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突破口与重要工作,纷纷践行在校学生“每天运动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口号。近年来,作为人才培养的主要阵地,各大高校对于体育活动和比赛的开展显得更为重视。高校中的体育活动及比赛整体上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活动与比赛数量多,形式与内容也相对比较丰富,深受大学生们的喜爱。这些校园体育活动与竞赛的开展对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无疑也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活动与竞赛的不断开展,各学校、各学院、各系对于比赛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竞争越来越激烈,在学校的体育竞赛中出现了许多不文明现象。譬如贿赂裁判、打假球、观众喝倒彩等,甚至校园球场暴力在近年来的校园体育比赛中也时有发生。这些不文明现象严重影响到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同时对于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也是不利的,更加影响了高校校园体育竞赛的开展,从而阻碍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不利于学校体育的发展。在许多研究中,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肯定,但立足于体育文化视角来研究高校校园体育竞赛不文明现象还尚未出现。综上所述,解决校园体育竞赛不文明现象对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以及学校体育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 高校校园体育竞赛不文明现象的成因

目前在高校所开展的校园体育竞赛中,多以竞技体育项目为主。由于大学生的竞争意识提升,对于比赛迫切求胜心理的刺激,促使在校园体育竞赛的竞赛过程中出现了许许多多不文明、不和谐的现象。大学生心理发育尚未成熟,具有很强的不稳定性,易冲动,因此在紧张、激烈的体育比赛中很容易发生越轨行为。导致校园体育竞赛中不文明现象的主要原因可以从三个角度进行概括。

1.1 组织者和裁判员方面

一场体育竞赛、一个体育活动的成功举办都离不开体育竞赛组织者的合理策划与安排,在校园体育竞赛和活动中扮演组织者这一角色的有很多,包括学校的体育部门、团委、学生会、社团,甚至是班委,这些都由体育比赛的规模而定。校园体育竞赛组织者在组织比赛时的一些不公平行为常常会诱发不文明现象,例如分组抽签的不公开不透明,为了让某一队或是某一人在比赛中小组顺利出线而安排实力较弱的对手;还有比赛裁判员的任用上缺乏考虑,大学比赛的裁判员通常来自于学校的体育老师、体育院系的学生或是经过培训的学生会学生,因此在裁判员的选派上如果缺乏考虑就会导致,体育老师执裁了自己所带学生的比赛,学生执裁了自己所在学院所在年级的比赛,很多时候裁判员由于个人情感倾向会使比赛缺乏公平性。另外裁判作为一场比赛的法官,往往决定着一场比赛的公平与否,除了上述情感倾向的原因外,大学的裁判除体育教师外有很多学生裁判,在业务能力方面比较差,导致判罚不准确,也会引起不文明现象。

1.2 运动员方面

运动员作为体育竞赛的直接参与者本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夺取比赛胜利上,然而却经常成为校园体育竞赛中不文明行为的实施者。例如在一场足球比赛中,常常由于球员的动作粗野,而引发相互间的谩骂甚至打架。2008年11月,北京知名艺术类院校的足球场发生了惊人的暴力群殴,起因是由于双方队员在比赛中动作粗野,并不是发生口角,最终演变为两方球员的暴力群殴。再例如很多高校的校园体育竞赛中经常出现的假球现象,多半是由于现如今大学生的诚信教育缺失所导致的,在比赛中弄虚作假、消极比赛而令其他运动员被淘汰,遭到不公平对待。

1.3 观众方面

观众是一场体育比赛不可或缺的部分,观众在体育竞赛中所表现出的不文明现象主要是不文明观赛,包括:谩骂、喝倒彩、向比赛场地投掷杂物、侮辱性手势甚至球场暴力等。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其一是很多大学生将观看体育竞赛作为其减压排解不满的场所;其二是很多观众对于体育竞赛本身的规则不熟悉,认为裁判或是运动员行为不当而造成不满情绪,并以不文明行为表现出来。每年在全国各高校的各种校园体育竞赛的赛场上都不难看到场下支持者由于各种不满情绪,而表现出的过激言语和行为。2011年9月据新浪体育新闻报道:在黑龙江生态工程学院的一场篮球赛上,一名观众冲进了场内,指着对手破口大骂,瞬间引发了全场观众多达100多人的群殴。

2 校园体育竞赛不文明现象对校园体育文化的消极影响

王艳云、左成在《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研究中提出,校园体育文化是校园文化和体育文化两者相互影响、融合、渗透、促进而发展起来的,以校园为空间,以学生教师为参与主体,以身体练习为手段,在体育教学、科研、管理过程中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的总和。[4]这一观点在马万凤等关于《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的研究与梁培根等关于《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建构》的研究中都得到了体现,即校园体育文化包含着精神与物质两个层面。而陈媛媛等在《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研究中根据文化学的观点将校园体育文化作为文化的亚文化分为三个层面,即:意识文化、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意识文化主要表现在精神层面,包括体育精神、道德、观念、风尚等等,属于校园体育文化的核心,而行为文化和物质文化中包含的体育教学、竞赛、规则、制度、场地、器材等等则是校园体育文化的外在表现。[1]

因此,校园体育竞赛不文明现象对于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消极影响集中体现于以下三个方面。

2.1 意识方面的消极影响

健康应是在精神上、身体上以及社会上保持健全的状态,这是世界卫生组织对于现代健康所提出的全新概念,说明了健康不仅仅是指人体机能的健康,它还包括精神和社会的健康,因此校园体育竞赛中的不文明现象对校园体育文化在意识层面的消极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体育竞赛中出现的假球、黑哨等不公平现象,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到大学生追求公平竞争、实事求是的道德品质。就那些不文明的语言或行为本身而言,就已经与一个接受了高等教育的人所应具备的素质相偏离。在狠抓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于一个大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的意义往往大于专业知识的传授。通过调查发现,大学生们对于自己所在集体参加体育竞赛的结果非常关注,这体现了大学生具有很强的集体主义观念,然而这种凝聚力有时却被用在了集体不文明的行为中,例如对于裁判、队员以及对方观众集体性的谩骂、侮辱性手势,甚至暴力行为等常常会在高校体育竞赛中发生。

2.2 行为方面的消极影响

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培养学生进行体育锻炼,使其达到身心健康,并且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最终具有终身体育的意识。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的重要载体之一,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体育工作的进行。体育竞赛中作为运动员的大学生常常因为个人失误而遭到来自观众的谩骂、队友的指责、对手的羞辱等等,而造成其再次参加体育活动的心理负担增加,打击其参与体育活动的积极性,恶性循环之下将会导致他们放弃参加体育运动,这显然是与学校体育的根本目的相背离的。观众在体育竞赛中遭到不文明行为时,也同样会影响其对参与体育的兴趣。在调查的高校学生中有很多学生,尤其是女生,纷纷表示如果在参与体育竞赛中受到伤害,就会丧失对于体育的兴趣,特别是心理方面的伤害,有的学生甚至表示会对体育产生厌恶感。

2.3 物质方面的消极影响

充足的活动场地和体育器材是组织、开展高校体育活动的最基本保障,因此在高校体育文化建设中,将大学里的操场、健身器械等也被视为是重要的指标。在高校体育竞赛进行时,一旦发生运动员或观众冲突,会同时伴有对体育器材或设施造成损毁,甚至运动场周边配套设施也会受到影响。2005年山西省某高校的校级足球比赛决赛中,两方观众在比赛结束后爆发了冲突,双方在看台两侧互掷杂物,更有甚者将杂物扔进比赛场地、投向对方运动员,当局面控制后,场地管理人员经过检查发现塑胶跑道多处被砸,场地周边垃圾桶也被作为“武器”使用,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毁。校园体育竞赛中的这些不文明现象对高校体育器材、场地等方面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

3 建议

3.1 将赛事组织公开化、透明化

对校园体育竞赛的科学管理,可以促进高校学校体育的发展,也将有利于校园体育文化建设。对于学校举办的每个比赛、每个活动都要加以重视,并且做到每一环节都公开、透明,特别应当注意比赛抽签分组和裁判选派方面,例如在关键场次的比赛邀请外校裁判进行执裁,这样很大程度上降低了赛场不文明现象的发生。另外在比赛安保措施方面借鉴竞技体育比赛中的一些科学合理的方法。很多高校在校级体育竞赛活动中的组织管理是比较理想的,但是一些院系、年级、班级自己组织的比赛往往被忽视,而这些比赛的组织者又缺乏体育竞赛组织管理的经验,因此学校应当对于这类型比赛加以重视,协调专门的体育老师进行指导。

3.2 提高学生裁判员业务水平

高校应当有意识的在本校学生中选取裁判后备人才,为本校各类体育竞赛服务。通过调查走访发现很多高校的学生裁判员都是在比赛前,由体育教师临时找人,简单培训后就开始参与裁判工作,这一点在没有体育院系的高校尤为突出。高校中对于裁判工作感兴趣的学生并不在少数,学校可以利用这一点来培训和选拔本校的学生裁判员。

3.3 树立正确的对待体育竞赛的观念

在这个社会竞争压力加剧,物欲横流的时代,大学生们也受到了极大的影响,功利心极强,这导致了其过分注重体育竞赛的结果,而忽视了体育竞赛过程本身。作为校园体育文化的主导者——高校教师应当引导学生学会正确看待体育比赛,一场体育比赛所能带给人们的远远不止是比赛的结果,比如从体育竞赛中感受的顽强拼搏、不屈不挠等等意志品质。高校中的体育教师对于树立大学生正确看待体育竞赛的观念更是有着亦不容辞的责任,在日常的体育教学过程中教育学生如何欣赏体育比赛,引导学生学会感受体育的魅力所在。

3.4 普及体育竞赛知识

大学体育教师在传授给学生体育项目技能时,同时应该将体育的基本知识进行传播,特别是相关体育竞赛的规则。在实际授课中,体育教师大多数只能将所用的一些知识进行讲授,而能将体育竞赛的知识系统讲授的并不多,因此体育教师应该提高传授学生体育竞赛知识的意识。另外学校还可以以课外兴趣小组、公共选修课等形式对现今主流运动项目的体育竞赛知识向广大学生进行普及,不仅增长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还让学生了解了比赛,能真正看懂比赛。

4 结语

高校学校体育是青少年养成健康体育习惯的关键阶段,其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对整个学校体育的建设和提高具有重要意义。高校校园体育竞赛在学校体育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校园体育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校园体育竞赛中出现的各类不文明现象已经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产生了消极影响,为此应该积极应对,合理解决。同时,大学生处于一个生理与心理成型的阶段,阳光、快乐的高校体育环境可以使其受到有益的体育文化熏陶,对其身体和心理的成长发育形成必要的良性培养和干预,只有处理好高校校园体育竞赛中不文明现象的消极影响,才能真正让学生投入到注重习惯养成、追求快乐至上的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大环境中。

[1]陈媛媛,马小平.高校校园体育文化建设[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16(1):10-13.

[2]王爱华.论高等学校校园体育文化环境建设[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27(9):1260-1261.

[3]马万凤,徐金华,夏小平,等.试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及其功能[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26(4):508-510.

[4]王艳云,左成.探析我国高校校园体育文化[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29(9):1177-1179.

[5]梁培根,林虹.现代化校园体育文化的理论建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5):83-85.

[6]侯伟.校园体育文化的人本教育价值认同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6,23(5):116-118.

[7]丁艺,杨玉伟.论校园体育文化的的特征与功能[J].沈阳大学学报,2004,16(4):97-99.

[8]朱柏宁.校园体育文化探析[J].体育与科学,1999,20(117):59-61.

[9]黄欣加.营造校园体育文化氛围,加强学生综合素质培养[J].体育与科学,2004,24(6):67-71.

[10]张宏成,刘丹.高校体育竞赛与校园文化互动现状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7(11):61-63.

[11]纪小红.浅论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特征与功能[J].体育学刊,1999(1):64-66.

[12]新浪体育.某高校篮球比赛百人群殴,学生爆发全武行失控[EB/OL].[2011-09-30]http://sports.sina.com.cn/cba/2011-09-30/01385767538.shtml.

[13]网易体育.北京高校现球场暴力,一人面部粉碎骨折多人重伤[EB/OL].[2008-11-23]http://sports.163.com/08/1123/20/ 4RFAPFO500052VFF.html.

G807.4

A

2095-2813(2014)12(b)-0145-02

徐向飞(1986—),男,汉族,山西屯留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体育人文社会学研究。

猜你喜欢

体育竞赛现象文明
请文明演绎
漫说文明
对不文明说“不”
文明歌
第四章光现象
我国学校体育竞赛活动开展管理现状研究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北京市高校校内体育竞赛发展现状的调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