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献价值的圆满阐释

2014-12-05马艳霞

大学图书馆学报 2014年4期
关键词:价值论书评

马艳霞

摘要《文献价值——理论文献学的价值论解读》的结构完整、内容全面,把价值论应用于文献学研究,既有理论价值,又对图书馆工作者和图书馆业务工作具有指导价值,同时也有一定的待完善之处。

关键词 文献价值 理论文献学 价值论 书评

文献学在中国是一个古老而又不断创新的学科,从古到今都不乏研究者,郑樵、郑鹤声、郑鹤春、张舜徽、杜泽逊、孙钦善、余嘉锡、姚伟钧以及王余光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因学者们的研究目的、研究视角以及关注重点的不同而使文献学的研究范围不断扩大,从古典文献学到历史文献学、当代文献学等各个分支都蓬勃发展,研究成果也可谓汗牛充栋。但即使这样,还是有一些方面没有涵盖,如用价值方法研究文献和文献工作规律。因此,贺巷超把价值论引入文献学研究领域而出版的《文献价值——理论文献学的价值论解读》就是文献学研究领域的又一新作。下面就其主要特点和作用作一简要介绍。

一、《文献价值——理论文献学的价值论解读》的特点

1.1 结构完整,内容全面

该书运用价值哲学的基本理论——客体论、主体论、认识论和实践论,结合文献工作的实践规律,通过对文献的价值原理、价值客体、价值主体、价值评价以及价值实现等几个板块的研究,建构了现代文献学的价值论解读的基本理论框架,这种框架设计具有较高的严密性和科学性。依据这一严密的框架,本书首先从马克思主义价值理论的深入探讨和正确理解人手,把文献价值定义为文献对读者需求的满足。在此基础上研究文献价值客体规律与主体需要对文献价值评价和实现的影响,进而研究文献价值在图书馆实现的过程和规律。全书共分五章,第一章着重讨论了价值论、文献、文献价值、文献核心价值以及信息视野中的文献价值等相关核心概念,为后面的研究打下基础。第二章围绕文献的构成要素、文献载体演变、文献生命周期等文献特性进行研究。由于主体的文献需求是文献价值的内在根据,同时主体的文献价值观念和文献接受能力对文献价值也具有极大影响,因此第三章着重分析了文献需求和影响文献需求的社会因素以及社会文献需求与图书馆命运。第四章从认识论范畴对文献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文献评价的定量指标体系、影响评价的主体因素和文献评价的误区等方面进行梳理和总结,从而保障文献的价值能够得到科学客观的评价。最后一章,作者侧重文献价值在图书馆的实现,从图书馆与读者的距离、文献检索的基本规律、文献价值选择的汰劣、知识转移等具体策略来促成文献价值在图书馆的实现。

1.2 研究专一,循序渐进

与其他很多成书短、平、快的作者不同,该书是作者在长达几十年的从业过程中慢慢积淀的产物。围绕文献价值这一主题的第一篇论文《谈读者需求的满足与文献价值的实现》成文于1990年,该书初版形成于2008年,2014年再版。在20年的研究工作中,每有成熟的思路才成文一篇,单就文献的价值就先后有《文献价值观初论》(1990年)、《文献价值相对论》(1992年)、《论文献价值》(1995年)三篇文章讨论,一直到最后结集出版时还作了调整。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检索,作者共发表学术论文40篇,其中围绕“文献价值”这一主题就有38篇,其中27篇发表在《图书情报工作》、《图书情报知识》、《图书馆》、《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等业界核心期刊上,这对于既不是图书馆学科班出身,又没有博士光环的作者来说是非常困难的,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作者的坚持和水平。长时间对文献价值的关注使得作者对文献价值的方方面面都有涉猎,正是这种专一和有恒的精神才使得本书能够出版。这种严谨和循序渐进的研究在当下已经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珍贵了。

二、《文献价值——理论文献学的价值论解读》的价值

因为该书的内容就是研究文献的价值,那么这本书的价值该怎么评价,我认为主要有两点:

2.1 理论价值:把价值论自觉应用于文献学研究

价值论作为一个哲学流派,于20世纪30年代传人中国,改革开放以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推动了中国的价值论研究,尤其是文史哲领域兴起的文化价值研究对文献价值研究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图书情报学界陆续发表了一系列探讨文献价值的文章。该书作者尽管不是第一个也不是唯一的一个,但却是最执着追求、卓有成效的一个。在本书中,作者对文献价值、文献价值观念、现代文献的价值规律以及价值实现等问题进行了比较深刻的探讨。随着研究的深入,尤其是发现知识经济时代更加依赖于知识的获取与创造性的应用,作者认为文献学研究必须适应这一变化,更多关注文献与人、文献价值与人的需要这一课题,文献价值问题最终应被纳入现代文献学的学科体系。但由于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勃兴,图书情报界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数字技术的应用,文献价值的研究日益被冷落和忽视,到目前为止,文献价值研究的专门著作仍没有出现在现代文献学的学科序列中。就此而论,该书的出版从一个独特的视角对这一课题进行了有益探索,为推动现代文献学的学科体系构建奠定了基础。

2.2 应用价值:对图书馆业务工作的指导作用

哲学视野的价值论是指导科学理论和实践的学说,采用哲学价值论与文献学实践相结合原则而著述的该书,使得该书的应用价值,尤其是对图书馆工作人员和图书馆具体工作的指导作用相当明显。由于作者本人长期工作在图书馆一线,对图书馆工作的流程和业务非常熟悉。因此,书中对文献的构成要素、文献载体的演变规律与趋势、文献的生命周期、社会文献需求与图书馆的命运、图书馆的社会价值、影响图书馆价值实现的因素以及新信息环境下图书馆的核心价值、与图书馆工作与文献价值相关的方面都有论述,这些详细的论述对图书馆工作有很大的指导作用。以书中第四章文献价值评价为例,在知识爆炸的今天,无论是读者还是图书馆的工作人员面对汗牛充栋的文献,怎么有效地查找和利用文献?文献的价值怎么评价?图书馆怎么对文献进行评价,继而对读者提供导读工作?面对这一图书馆的永久问题,作者从文献价值评价的内容和方法,文献评价的定量指标、影响文献评价的主体因素以及分层效应对文献评价的影响等方面详细论证,为图书馆采访和导读工作者选择文献提供依据和指导。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在书中强调,鉴于文献价值评价是一个主观认识过程,就难免把个人的或群体的主观成见夹杂于本应是完全客观的领域,会出现很多误区,书中汇总这些误区,如数量和质量之误、图书和论文之误、发表级别之误、国内与国外之误、核心与非核心之误等,并通过例子警告图书馆工作人员避免这些错误。

三、局限与不足

尽管作者为该书的出版可谓呕心沥血、几经修改,但是没有十全十美的著作,该书也留下一些不足。也许作者是源于文献工作实践而开始的文献价值研究工作,是工作经验的理论总结,所以该书篇首没有对文献价值研究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总结,也没有梳理文献价值研究过程中的理论分歧或取得的某些共识,使得阅读本书的人们不能从宏观上去把握该书的创新和传承,不能不说有一点遗憾。

此外,作者在探讨“文献价值实现”一章中,有一节专门论述“私藏文献的价值及其开发”,对私藏文献的社会价值的论述客观翔实,但对私藏文献的价值开发和利用用墨较少,仅泛泛谈到要把私藏文献公有化,但没有公有化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提出要注重私藏文献的社会利用,但没有提出社会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没有可操作性。这与本章探讨文献价值实现这一主题稍显不足。

参考文献

1 贺巷超.文献价值——理论文献学的价值论解读.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2014:3endprint

猜你喜欢

价值论书评
书评
《超导“小时代”》书评
书评
书评
论防卫限度一一基于结果无价值论角度
被害人承诺表示之反思——以行为无价值论为基础
《回疆通志》史学价值论析
建立书评的监督机制
中华传统文化视角下的教育价值论
陈洪音乐教育思想及当代价值论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