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主义视角下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

2014-12-05赵越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14年31期
关键词:计算机文化基础建构主义教学改革

赵越

摘要:该文从建构主义理论出发,分析高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基于建构主义视角的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改革,培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当前社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的培养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并未后续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考。

关键词:建构主义;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3044(2014)31-7408-02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对社会成员的综合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当前教育改革的主要趋势,这要求各院校在教育过程中改变传统“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的建构主义教学模式,让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的同时指导学生积极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在培养学习者计算机基础知识、满足和适应信息化社会对学习者基本素养的要求具有重要的作用。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习者个体主动性在建构认知结构过程中的作用,认为学习更主要的是受学习者本身的认知方式、学习动机、情感、价值观等的影响,[1]教师应通过创设学习情境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实现对知识结构和认知结构的意义构建,该文基于建构主义视角探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课程改革,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和思考。

1 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现状

信息化社会对社会成员信息化素养提出来更高的要求,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作为公共必修课对学习者信息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然而当前绝大多数的院校仍都采用教师多媒体授课与上机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教学,缺乏和学生必要的互动交流,难以调动学习者的积极性,因而授课效果并不理想;此外,当前社会更需求具有较高计算机理论和技术的复合型人才,当前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方式和手段难以保证现有水平参差不齐的学习者的学习质量,[2]导致教学目标与难以达到社会的需求,也间接的挫伤了教师授课的积极性。

2 建构主义视角下计算机文化基础的教学改革

为了改变传统计算机文化基础教育现状,该文提出基于建构主义的课程改革,强调以学生为中心,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努力构建学习情境、建设学习资源,引导学生进行协作学习、探究学习等自主学习方式,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促进学生在自身认知的基础上进行知识结构和意义的构建,形成终身教育的学习方式,具体来看,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

2.1积极创建学习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的过程中主要是学生自身知识的建构,教师要学会聆听和指导学生的学习,良好的学习情境有助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的体会到学习的方法和意义,因而在课程设计时教师应创建学习情境,让学习者保持保持积极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机。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应选取视频、文本、音频等多样化的学习资源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案例的引用和学习问题情境的创建,通过提升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来不断完成学习目标,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情境的创建,让学生保持怀疑、 困惑、焦虑、探究的心理状态,[3]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的思考、完成知识的构建。

2.2优化课程教学设计,弹性设置教学目标,注重学习过程中的意义构建

良好的教学设计要求在课程设置的过程中要围绕课程主题进行意义建构,与传统教育相比,建构主义要求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学习活动有利于课程目标的实现和新知识的建构来展开,由于课程的情境是千变万化的,因而教师需要弹性的设置教学目标以便于生成性的展开教学计划。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教师可以依据与课程主题有一定的现实生活情境相联系,通过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发现认知冲突,并在教师的指导下自己完成知识的建构。[4]良好的教学设计不仅要求课程目标包含所有相关的知识点,便于学生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更重要的是要求教师要不断扩展自身知识层面,一方面对计算机课程内容和教学计划了解,另一方面也要能够在课程中运用前沿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兴趣和积极性,有效完成教学目标。

2.3改变教学方式,搭建多元化交流平台,注重交流中知识的协作建构

在建构主义课堂之中,教师要基于课堂情境运用多种复杂的教学策略来辅助学生对于知识的建构,这些策略包括建构主义提出的支架式教学、协商式教学等教学方式,而实现这些教学方式的关键是师生间以及学生间的互动。在计算机教学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课堂中MSN、QQ等交流平台进行学生间的协作学习,[5]并通过及时的交流平台实现教师的指导,通过小组间的交流改变学习者之间学习基础和学习背景之间的差异,实现建构主义的学习环境的建立,在建构主义多元化的平台交流中,学生仍作为主体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之中,但要充分发挥并加强教师的引导作用,以免造成盲目的、无主题的交流让学生发生知识的负迁移。

2.4 积极探索课程改革,倡导多元化建构主义教学方法和考核评价方法

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课堂应注意以学生的作为系统知识的基础,通过与学生已有知识的有机整合来实现新知识的生成和建构。在教学中积极进行课程整合,灵活运用支架式教学、抛锚式教学和生成式教学等成熟的教学方法,在具体的计算机基础文化教学中,可以运用支架式教学来宏观的建立教学大纲,对于具体细化的知识点运用抛锚式教学方法进行专项学习,[6]最后针对学习情境进行生成式教学,全面、系统的进行深入思考、努力探索。

在教学评价方面,建构主义主张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改变当前单一的评价方式,对于计算机的教学,我们可以在服务器上为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文件夹或学习空间,用于记录学生的学习与实验记录、学习成果和作品,改变传统的考试式单一评价为学习过程中的形成性评价,灵活运用师评、互评等个性化评价方式,保证每个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个性化发展。

3 结束语

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改革对学生学习兴趣的提高,提升学习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具有重要作用,该文结合建构主义理论分析当前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问题,并对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改革提出建议和改革,为进一步深化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 有效的理论来源和方法支持。

参考文献:

[1] 任小燕,付云侠 建构主义模式下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模式探讨[J].时代教育,2009(10):63-64.

[2] 武戎.计算机文化基础公共课教学模式改革的探索[J].河北大学学报,2001,21(2):195-196.

[3] 崔炜荣,刘晓莉.建构主义教学理念在《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应用[J].安康学院学报 2011,23(4):119-120.

[4] 张甫东.建构主义理论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管理观察,2009(36):172-173.

[5] 景伟娜,韩剑.建构主义理论在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2011,20(1):55-56.

[6] 李方.浅谈基于建构主义的计算机文化基础教学改革探索[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8,25(3):91-92.

猜你喜欢

计算机文化基础建构主义教学改革
旁批:建构主义视域下的语文助读抓手——以统编初中教材为例
借鉴建构主义思想培养财会专业人才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的教学改革探讨
高职院校《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微课在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课程中的设计与应用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计算机文化基础项目化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