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腕踝针治疗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2014-12-05胡甜甜方凡夫尤艳利宋慧敏

吉林中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腕踝针总分体质

胡甜甜,周 爽,方凡夫,尤艳利,舒 适,宋慧敏,周 璇

(1.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0433;2.上海长海医院中医科,上海200433)

睡眠障碍(sleep disorder)是指睡眠量的异常及睡眠质的异常,或在睡眠时发生某些临床症状,如睡眠减少或睡眠过多、梦行症等,其中以失眠症最为常见。睡眠障碍可引发多种精神疾病[1-2],导致大脑功能紊乱,增加多种疾病的患病风险。目前,睡眠障碍已成为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之一,中老年人的发病率高达 49.9%[3],且呈逐年上升的趋势[4]。本研究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评价腕踝针治疗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的临床疗效。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2011年7月—2012年9月,对上海市杨浦区某社区87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运动组、腕踝针组、联合治疗组,每组29例。研究者和操作者均知道患者所处的组别,无法设盲。运动组29例:年龄46~81岁,平均年龄(63.66±12.08)岁,平均病程(2.34±1.64)年;腕踝针组29例:年龄45~83岁,平均年龄(69.21±11.39)岁,平均病程(2.41±1.21)年;联合治疗组29例:年龄49~85岁,平均年龄(65.48±11.53)岁,平均病程(2.34±1.30)年。3组在年龄、病程、性别、文化、婚姻状况、PSQI评分、SDS评分及中医体质构成比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中国精神障碍诊断标准》第3版(CCMD-3)将非器质性睡眠障碍定义为各种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非器质性睡眠与觉醒障碍,包括失眠症、嗜睡症、睡眠觉醒-节律障碍、夜惊、梦行症以及梦魇等。

1.3 纳入标准 1)符合睡眠障碍诊断标准,病程≥4周。2)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评分[5]>7分。3)年龄 >40岁,男女不限。4)身体条件可以适度锻炼。5)自愿参与并签署知情同意书者。

1.4 排除标准 1)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标准分>72分者。2)在研究前1周使用过抗精神病药者。3)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或合并其他各系统严重疾病者。4)神经衰弱、应激障碍、人格障碍及器质性疾病和精神活性物质所致疾病。5)药物依赖者。

1.5 病例脱落标准 1)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晕针者。2)未遵循预先设定的治疗方案者。3)出现严重的其他并发症或病情突然恶化者。4)未按规定治疗,无法判断疗效或资料不全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判定者。

2 研究方法

2.1 治疗方法 运动组:中速走,步行约100步,平均速度为(69.7±3.9)m/min或(4.2±0.4)km/h,平均METs约为(2.6±0.6),消耗能量满足627.6 kJ/d(150 kcal/d)的最低身体活动要求[6-7]。每天下午5~7点间1次,每次持续30 min,共治疗4周。腕踝针组:腕踝针组患者每周一、五下午4点统一进行。所有患者治疗时均取双侧上1区,留针时间为30 min,共治疗4周。先用安尔碘消毒患者针刺部位的皮肤,选用直径0.25 mm、长25 mm的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针灸师以右手拇、食、中3指持针柄,另一手拇指轻压针刺点附近皮肤,使皮肤略微绷紧,针身与皮肤呈30°迅速刺入皮肤,然后将针身放平,沿皮下缓慢推入,针身全部刺入皮下,最后用不透明纸胶带固定针柄。给患者实施腕踝针治疗的医师为同一名注册针灸师(实验前该针灸师有1年以上的腕踝针治疗的临床经验)。联合治疗组:每周腕踝针治疗2次,具体方法同腕踝针组;每天下午5~7点间运动1次,具体方法同运动组。共治疗4周。

2.2 观察指标及方法

2.2.1 PSQI PSQI是由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中心精神科睡眠和生物节律研究中心睡眠专家Buysse Dj等人于1993年编制,用于评定被试者的主观睡眠质量。量表由19个自评和5个他评条目构成,其中第19个自评条目和5个他评条目不参与计分。参与计分的18个自评条目组成7个成分,每个成分按0~3等级计分,累积各成分得分为PSQI总分,总分范围为0~21,得分越高,表示睡眠质量越差。

2.2.2 SDS SDS编制于1965年,为美国教育卫生福利部推荐的用于精神药理学研究的量表之一,能相当直观地反映病人抑郁的主观感受及其在治疗中的变化。本量表含有20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症状出现的频度分为4级评分。其中10个为正向评分,依次评粗分1,2,3,4分;10个为反向评分,依次评粗分4,3,2,1 分。

2.2.3 中医体质量表 根据中华中医药学会2009年4月9日发布的《中医体质分类判定标准》[8],将体质分为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9个类型。

2.3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软件直接编写,由专业人员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均数加减标准差(珋±s),治疗前后组间比较用t检验,治疗前后组内比较用非参数检验、方差分析、卡方检验。

3 治疗结果

3.1 3组PSQI评分比较 3组在治疗4周后以及12周随访时PSQI各项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组的治疗均有效。3组在4周的PSQI总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尤其是日间功能障碍差异尤为明显,联合治疗组的效果优于运动组和腕踝针组。3组在12周随访时,PSQI总分与治疗前比较,联合治疗组的效果优于运动组和腕踝针组。治疗4周与12周随访时比较,3组PSQI总分运动组优于腕踝针组和联合治疗组,尤其是日间功能障碍差异尤为明显。见表1。

表13 组治疗前后PSQI各项评分的比较(珋±s,n=29)

表13 组治疗前后PSQI各项评分的比较(珋±s,n=29)

注:4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5;12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2)P<0.05;4周后3组间比较,3)P<0.05;12周3组间比较,4)P<0.05;4周与12周3组间比较,5)P<0.05

项 目 时间 运动组 腕踝针组 联合治疗组0 周 2.03 ±0.63 2.21 ±0.49 2.00 ±0.60主观睡眠质量4 周 0.86 ±0.64 0.66 ±0.48 0.48 ±0.51 12 周 0.59 ±0.37 0.79 ±0.41 0.69 ±0.47入睡时间0 周 2.14 ±0.74 2.21 ±0.68 2.17 ±0.80 4 周 1.21 ±0.41 1.28 ±0.45 1.00 ±0.00 12 周 1.03 ±0.19 1.34 ±0.48 1.00 ±0.00睡眠时间0 周 2.24 ±0.74 2.24 ±0.74 2.17 ±0.76 4 周 1.41 ±0.57 1.55 ±0.63 1.31 ±0.66 12 周 1.10 ±0.31 1.52 ±0.57 1.24 ±0.58睡眠效率/%0 周 62.07 ±11.11 57.70 ±15.36 58.61 ±14.54 4 周 73.21 ± 9.52 71.55 ±11.71 73.94 ±11.79 12 周78.44 ±10.31 70.73 ±10.80 74.62 ± 9.82睡眠干扰0 周 1.48 ±0.51 1.72 ±0.65 1.55 ±0.56 4 周 1.07 ±0.53 1.19 ±0.44 1.07 ±0.26 12 周 0.93 ±0.37 1.21 ±0.49 1.07 ±0.26日间功能障碍0 周 1.83 ±0.85 2.03 ±0.78 2.01 ±0.83 4 周 0.86 ±0.641) 0.97 ±0.421) 0.41 ±0.571)12 周 0.59 ±0.502)5)1.24 ±0.692)3)0.52 ±0.572)4)睡眠药物0 周 0.38 ±0.90 0.45 ±0.99 0.38 ±0.90 4 周 0.07 ±0.26 0.07 ±0.26 0.03 ±0.19 12 周 0.07 ±0.26 0.07 ±0.26 0.03 ±0.19 PSQI总分0 周 12.45 ±2.63 13.31 ±2.80 12.45 ±2.63 4 周 7.07 ±2.021) 7.41 ±1.961) 5.72 ±1.531)12 周 5.45 ±1.622)5)8.00 ±1.582)3)5.90 ±1.572)4)

3.2 3组SDS比较 在治疗4周后以及12周随访时,3组SDS评分、抑郁程度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组的治疗均有效。比较在治疗4周后及在12周随访时3组的SD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能说明3组间的疗效有差异。见表2。

表23 组治疗前后SDS评分(珋±s,n=29)

表23 组治疗前后SDS评分(珋±s,n=29)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12周与同组治疗4周比较,△P<0.05

组 别 0周 4周 12周运动组 49.78 ±8.54 41.90 ±9.11# 40.60 ±8.26△腕踝针组 52.59 ±7.47 43.62 ±6.68# 43.53 ±6.94△联合治疗组 52.59 ±7.93 45.69 ±7.03# 47.20 ±7.32△

3.3 3组中医体质构成比的比较 3组体质构成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3组的治疗均对中医体质有改善;3组在12周随访时,体质构成比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在12周随访时3组中医体质构成比较,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3.4 随访结果 12周随访时与0周比较,PSQI总分、日间功能障碍,运动组的效果比腕踝针组与联合治疗组效果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腕踝针组与联合治疗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 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体质构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本课题通过多组对照的临床研究证实,腕踝针治疗中老年患者睡眠障碍与运动疗法具有相似的临床疗效,可以有效的改善中老年患者睡眠质量,对中老年患者抑郁情况亦有所改善,并且对体质由偏颇质向平和质转换有一定的作用,适合临床推广。实验结果证实:应用腕踝针有着不弱于运动的效果,既体现了传统中医“效”的特点[9-10],也体现了传统中医“简”“便”“廉”的特色。

12周随访与0周比较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增长,腕踝针的效果在改善睡眠方面的作用在减低。考虑是腕踝针组治疗已经停止,而运动组患者在经过一个周期的运动治疗后发现运动可以改善睡眠质量,因而继续运动,所以运动组的治疗效果仍在继续。中医体质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考虑是因为样本量较小,不能体现中医体质的差异性。

关于腕踝针治疗睡眠障碍作用机制,黄运拼[11]认为腕踝针分区与十二皮部分区极为相似,可以通过刺激皮肤达到振奋皮部经气的作用,以促进体内阴阳协调而治愈疾病。胡侠[12-13]、李建兵[14]等观察了腕踝针对体内神经肽类物质的影响,发现患者体内β-内啡肽在针刺后升高,认为腕踝针能启动内源性调节机制,引起体内β-内啡肽的释放。张心曙等[15]认为,腕踝针的作用机制是皮下针刺通过神经末梢的传导引起反射弧中联络神经的复杂调整作用。但是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腕踝针不需得气即可获得疗效的原因也尚不明确,其调神的机制尚待我们进一步探索和发现。

[1]刘扬华,刘诗翔.睡眠障碍的诊断及治疗概述[J].神经损伤与功能重建,2012,3(7):143-146.

[2]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ate of the Science Conference statement on Manifestations and Management of Chronic Insomnia in Adults[J].Sleep,2005,28:1048-1057.

[3]陈长香,李建明,王静.22省(市)老年人睡眠障碍现况调查[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7,15(2):749-751.

[4]李志彬,马菁.老年人睡眠障碍原因分析及护理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9):1114-1116.

[5]路桃影.匹兹堡睡眠量表的测量特性及其最小重要差值的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6]Suna J M,Mudge A,Stewart I,et al.O'Rourke P,Scott A.The effect of a supervised exercise training programme on sleep quality in recently discharged heart failure patients[J].Eur J Cardiovasc Nurs,February 2,2014.

[7]Combs K,Smith P J,Sherwood A,et al.Impact of sleep complaints and depression outcomes among participants in the standard medical intervention and long-term exercise study of exercise and pharmacotherapy for depression[J].J Nerv Ment Dis,2014,202(2):167-171.

[8]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3-5.

[9]舒适,李同明,方凡夫,等.腕踝针缓解考前紧张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J].中西医结合学报,2011,9(6):605-610.

[10]张庆光,顾克斌,王东,等.腕踝针治疗烟草依赖30例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学报,2004,2(6):444.

[11]黄运拼.腕踝针临床应用举隅[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杂志,2006(6):341-342.

[12]胡侠,顾伟,周庆辉,等.腕踝针对肝癌疼痛的镇痛疗效及对神经肽类物质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2005,15(3):131-133.

[13]胡侠.腕踝针止痛机理的生物力学观察[J].中国针灸,2004,24(5):361-363.

[14]李建兵,王欣君,王玲玲,等.β-内啡肽及其受体对电针抗抑郁快速起效作用的影响[J].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27(5):441-444.

[15]张心曙,凌昌全,周庆辉.实用腕踝针疗法[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129.

猜你喜欢

腕踝针总分体质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腕踝针治疗疼痛的临床应用进展
腕踝针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片治疗颅脑外伤后眩晕的临床观察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腕踝针治疗疼痛类疾病的临床应用及机理探析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
一年级下册期末复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