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距离对中国和中东欧国家双边贸易的影响
2014-12-05尚宇红崔惠芳
尚宇红 崔惠芳
摘要:近年来,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领导人频频互访,每年一届的“中国一中东欧国家经贸论坛”标志着中国与中东欧国家在经济合作,尤其是贸易合作方面进入了更高级的发展阶段,中国正在和这些中东欧国家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然而,近十多年来的双边贸易总额始终处于较低的水平,到2011年中国对中东欧国家总体的货物贸易依存度约为0.4.而中东欧国家总体对中国的贸易依存度还不到0.2,远远低于1的世界平均水平。这其中除了地理上的不便利因素外,文化差异对双边贸易的制约因素也是不可忽视的。国家间的文化距离即为国家间价值观的差异程度,实证研究表明,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中东欧国家间双边货物贸易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且对进口贸易和出口贸易的影响程度以及对不同类别商品的双边贸易影响程度也不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文化距离对中国与中东欧15国的进口贸易影响程度出现了明显的下降。
关键词:文化距离;价值观;经济合作;双边贸易
中图分类号:F74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854X(2014)07-0058-05
一、相关文献综述
尽管社会文化对经济行为的影响或者说经济的社会嵌入已成为广为人知的知识,而且,在当今的跨国商务研究中,文化差异也几乎成为了必不可少的标准控制变量②,但是.代表文化差异的文化距离对国际贸易影响的实证研究文献却很少③。在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文献中,文化距离同国际贸易间的关系研究仍没有一个一致性的结论,其中,代表性的结论有两类:一类研究认为两国间的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有正面影响,例如J.Larimo(2003)等的研究。他们对此结论的理论解释是:文化差距的扩大造成了厂商的组织和管理模式差异的扩大,增加了投资的难度和成本,从而厂商对文化距离较远的国家选择了出口而不是直接投资,并由此导致了在文化(组织)差距较大的地区表现出了文化距离和出口正相关的现象。另一类研究则认为两国间的文化距离对双边贸易流有负面影响,例如,Neal(1998)、Tadesse和Whithe(2007)的相关研究。他们的研究表明文化距离的扩大阻碍了双边贸易的发生.认为文化距离不利于建立基本的信任关系,可能会阻碍潜在贸易合同的完成,从而最终限制了潜在贸易的发生。
已有相关文献中文化距离和双边贸易流的不一致性很可能是受到了文化距离定义和样本的局限,尤其是对文化距离的定义至今没有一个公认的标准。例如在Linders等的研究中采用了Hofstede的国家文化差异四维测量方法,Larimo利用了Hofstede提供的文化距离并结合了由Kogut和Singh发展出的文化距离指数,Guiso等采用调查问卷方法构造了对外国信任度的指标(可以视为文化差异的代理变量),而Tadesse和White的研究则是在Ronald Ingle—hart和Christian Welzel的两维文化差异理论基础上构造了文化距离的定义,等等。
我们认为,文化差异对国际贸易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中的价值观差异方面.采用目前调查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价值观调查(WVS)及欧洲价值观调查(EVS)数据库来构造文化距离的做法是比较恰当的。本文将根据Ronald Inglehart和Christian Welzel(2004)利用此数据库发展出的两维文化模型,以及Tadess和White(2007)的文化距离构造方法得出文化距离变量。不同的是,在以往的研究文献中,文化距离变量均为时间不变量,而事实上国家间的文化差异是随时间的变化而连续变化的。
二、实证模型与数据说明
1 计量模型的建立
经典贸易引力模型由Tinbergen(1962)最早提出,他的实证研究表明两国间的贸易额同其经济总量正相关,而同表示贸易阻力的两国间的地理距离负相关。随后由于其普适性,该模型在国际贸易研究中得到了广泛的研究和应用.并获得了多方面的理论基础。最简洁的传统贸易引力模型可表示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