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阶段竞技体育的价值体现
2014-12-05赵曼
赵 曼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义务教育阶段竞技体育的价值体现
赵 曼
(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 曲阜 273165)
近几年我国竞技体育在世界性比赛中成绩显著提高,随之引来越来越多的人对竞技体育快速发展下我国国民体质问题的高度重视。本文从竞技体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存在的问题、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阐述竞技体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价值与意义方面入手,阐述义务教育阶段竞技体育诸多问题,目的是提高人们对在义务教育阶段开展竞技体育的认识,使竞技体育与国民体制的发展相互联系起来。
1 义务教育阶段竞技体育存在的问题
1.1 义务教育阶段体育课每年所学内容类似,缺少新颖性
义务教育阶段一般实行班级授课制,每个班级里学生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很难满足每个同学的不同需求,只是针对广大同学开展容易实施的田径、篮球等运动项目,运动负荷也是根据同学的个人意愿,很多女生在体育课上的运动负荷基本为零。
1.2 少儿体育特长班发展较快,学校自身对体育课不重视
如今,伴随各种特长班的发展,有关体育的武术、跆拳道、散打、少儿拉丁、轮滑特长班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起来,深受各阶层父母及孩子的欢迎。然而这些活动在学校体育的教学中都没有发展起来,还是进行老一套的死板教学,使得学生对学校体育课不感兴趣,浪费了学校体育课这一良好资源。
1.3 我国中小学体质与外国同龄儿童存在一定差距
我国青少年体质已连续下降25年,其中力量、速度、爆发力、耐力等身体素质全面下滑,肥胖、豆芽菜型孩子和近视孩子的数量急剧增长。近期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结果显示,中国成人超重率为22.8%,肥胖率为7.1%,分别为2亿和6000万人。中国儿童肥胖率高达8.1%,城市中小学生的超重率达到20%,这一数据即将赶超欧美国家。
2 义务教育阶段竞技体育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2.1 国家方针政策的影响
自中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从90年代至今独生子女家庭成为趋势,使得孩子成为当今的家庭中心轴,父母、曾祖父母把对孩子的宠爱带入学校,干涉学校的正常教学,造成学校对体育课的保守教学。
2.2 学校体育设施不完善、师资缺乏
竞技体育伴随身体活动,需要各种运动器械以及熟悉各种运动技巧与教法的专业体育教师,据相关统计报道,我国中小学体育教师缺口达30万,有相关运动技能的退役运动员素质文化水平欠缺,素质文化水平略高的高校毕业生运动技能不高,很难满足现在中小学学生对运动的求知欲望。
2.3 教师思想保守,教学理念落后
中小学体育老师工作期间除了外堂课以外不需要批改作业也没有课外辅导,且中小学体育老师对于论文也没有特定要求,因此相对而言工作较为轻松,多数体育老师一直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于课堂缺少足够的探索与创新意识。
3 竞技体育在义务教育阶段的基本特点
竞技体育的基本特点是激烈的竞争性、高度的公平性、严格的规则性、高度的技艺性和广泛的国际性。在义务教育阶段具体表现为:
3.1 激烈的竞争性
田麦久《运动训练》学中把竞技体育定义为“竞技体育是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体育竞赛为主要特征,以创造优异运动成绩、夺取比赛优胜为主要目标的社会体育活动”。21世纪竞争无处不在,而竞技体育所展现的竞争是最为直接,也最为立竿见影的,因此在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了解竞争的存在性与残酷性是十分必要的。
3.2 高度的公平性
如今学校存在攀比的不良风气,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无处不存在比谁更有钱、谁更漂亮的诸多现象,很少有人去关注学生个人内在所具有的能力。竞技体育是身体素质、竞技技能的比拼,无关金钱、利益与权利的竞争,这也使得很多本在物质上不自信的同学在竞技体育过程中找回自信、重拾自我。
3.3 严格的规则性
竞技体育是在一定规则下进行的身体活动,同场竞争的比赛选手使用同样的规则、同样的器械,是客观存在的,不会随个人的意愿而临时改变。也正因为此,严格的规则性在很大程度上确保了比赛的公平性,所有人都是在相同的起点进行比赛。
3.4 一定的技艺性
竞技体育动用的不仅仅是运动细胞,它对人的智力同样有一定的要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对很多运动处于空白阶段,也是掌握技术动作的基础阶段,在这一阶段所学习的技术动作将会影响一个人的一生。
3.5 广泛的交流性
在信息交流迅速的今天,中小学也跟随时代的步伐经常开展与其他学校的交流活动,这其中体育运动是最能带动全校师生氛围的活动。小到同一个县、市、区的体育交流活动,大到省、国家、国际不同学校间体育活动的交流,由于体育运动一般具有相同的体育规则,因此体育运动的交流可以说是低门槛、无阻碍的交流方式。
4 竞技体育在义务教育阶段对中小学身心发展的作用
4.1 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人们常说21世纪是充满竞争与挑战的世纪,如何正确培养中小学学生的竞争意识是很多人关注的焦点。通过一个简单的体育比赛往往可以激发人们的求胜心,从而严格要求自己以提高成绩。这种激励不同于单纯文化课高低的比较,体育运动带来的视觉冲击更为直观、有效,大部分同学都喜欢体育运动带给自己的刺激性,从而激发自己的竞争意识。
4.2 可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合作精神与集体荣誉感
竞技体育代表个人,更代表了一个集体,学校竞技体育更是集体荣誉感表现最为突出的活动,不仅仅是参加比赛的同学力争最好成绩为集体获得荣誉,观看比赛的同学也使劲为运动员加油呐喊,整个班级凝聚在一起。一些集体性项目更是需要同学之间互相协作来完成比赛,同学为了集体荣誉把个人意见放在后面的案例比比皆是,这是合作共赢的最直接、最简单的教育方式。
4.3 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品行
参加竞技体育的过程也是拼搏、展现不怕苦不怕累、培养意志品质的过程。竞技体育需要身体不同部分不同程度的参与,仅凭一时兴起的运动取得不了好的成绩,需要靠同学坚持不懈参加运动,在老师指导下进行相对系统的训练,摆脱身体疲劳带给自己的影响,这对于处在可塑性阶段的中小学学生来说是一个极好的锻炼机会。
4.4 有利于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
“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竞技体育是扩大人际交往能力的良好途径。通过比赛可以解放学生的性格,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同时在艰苦的训练和激烈的对抗中,不断地接受成功与失败、表扬与批评,锻炼出良好的适应能力。
4.5 不良影响
竞技体育的发展必然伴随着荣誉和掌声,在青少年还不成熟的心灵上很容易产生对得失和名利的更多关注。中小学体育较好的学生都会受到同学的尊重与追捧,这种关注很容易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转变,觉得只要体育好了就可以放松对文化课的学习,从而使青少年形成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
竞技体育较容易产生暴力行为与攻击性行为,尤其是青少年脾气暴躁,心理不成熟更加容易产生暴力行为。
5 结论与建议
5.1 竞技体育具有竞争性、公平性、规则性、技艺性以及广泛的交流性的特点,可以培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竞争意识、团结意识、集体荣誉感、坚持不懈的意志品质以及提高社会适应能力。
5.2 竞技体育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所显现的问题也较为突出,学校老师、家长要注意对中小学学生体育观念的正确引导,形成良好的竞技体育观。
5.3 学校要重视学校竞技体育的开展情况,加强对竞技体育设施器材以及教师的投入力度,学校重视了才能带动学生家长对竞技体育的重视,长时间坚持就会带来竞技体育在中小学教育中的变革。
[1]王林.竞技体育的教育价值研究[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6,18(3):108-110.
[2]夏尧远. 竞技体育价值论[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7,30(3).
[3]刘玲灵,王伟达. 竞技体育伦理重构及其价值回归问题研究[J].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13,32(4):135-136.
[4]赵洪生,孙志权. 浅析竞技体育的现代社会价值[J]. 东北电力学院学报,2004,24(5):46-48.
G807
A
1674-151X(2014)08-096-02
2014-06-22
赵曼(1989~),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运动训练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