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育生态环境的探索
2014-12-05陈永兵周山彦高志才
陈永兵,周山彦,高志才
(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高校体育教育生态环境的探索
陈永兵,周山彦,高志才
(文山学院,云南 文山 663000)
教育生态系统关注整个教育系统在生态方面的平衡与发展,这个系统是动态的,优化此系统的各个构成要素能够促使整个系统的和谐稳定发展,而且能最大程度地体现该系统的教育功能。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优化构建可充分参考教育生态系统的平衡观,深入挖掘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构建过程中与当下的高校体育教育环境存在问题的根本原因,有效推进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稳定发展。
1 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地位
教育生态系统是一个大的生态系统,其下包含众多子生态系统,体育教育即为其中之一,并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课程中的基础课程,不但让学生锻炼了身体,增强了学生的意志力和忍耐力,而且对学生的综合素质有较大的完善。体育教育的竞争性让学生努力提升个人的能力水平,但在越来越崇尚团体体育活动的今天,学生团体意识的培养越来越多,体育教育在提升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与人沟通协作能力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在体育教育中获得了身体素质的提升和综合素质的增强,在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其它子系统中表现得自然优异,从侧面促进了其他子系统的稳定与和谐发展。
2 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特征
体育教育是高校教育生态系统的子系统,作为一个生态系统,体育教育同样包括对外和对内两个方面的物质能量交换。对外,体育教育要与外部环境和平共处,稳定交换教育资源,体育教育的正面发展一定程度上会对整个教育生态系统的其它子教育系统产生积极的影响;对内,体育教育生态系统内部的各个要素只有相互协调、彼此平衡才能让该系统稳定正向发展。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要素主要有教师、学生、教育内容、教育资源和教育过程等等,对各要素进行及时调节和有效控制是发挥系统教育功能的必要前提和可靠保证。
生态系统要讲究长久平衡的发展,这就要求该生态系统内的各个要素都遵循客观规律,在系统所承受范围内进行动态的变化。体育教育也是一样,体育教育生态系统要符合其规律性特征。在开展体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严格遵守教学规律、课程标准的要求,同时考虑到教育资源的有限性和学生在身体和心理上的承受限度,按照体育生态系统自由的运转方式安排教育活动的顺序,这样才能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和学生是重要的要素之一,其本身的身体规律要充分得到考虑,否则会导致教师和学生的身体出现问题,给教学开展造成障碍,阻碍学生学习其他学科,对体育教育在高校教育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受到不良影响。
开放性是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又一特征。如果一个体育教育生态系统十分封闭,就会导致教师和学生都脱离外在的大的自然生态系统,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教给学生应对大自然的本领,也会使学生失去了挑战自然、超越自我的征服感和成就感。
3 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生态失衡现象
基于教育生态系统的特征和体育教育作为教育生态系统的重要作用,反观现在的高校体育环境,存在着较为严重的失衡现象,下面主要从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等方面来阐述当前高校体育教育环境存在的生态失衡现象。
3.1 高校体育教育脱离其生存环境
高校体育教育生态系统依赖于其自身的生存环境而发展。体育环境的构建应基于当地的自然社会条件,符合其生存环境。有些高校在构建自身体育教育环境过程中,一味追求社会崇尚的体育项目,而不是根据高校占据的地理位置,因地制宜,发展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不考虑高校自身的经济承受能力和当地社会经济环境,使得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受到当地经济文化环境的制约,不能发挥高校体育教育的重要作用。
3.2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停滞不前
教师是体育课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体育锻炼方法的指导者和示范者,教师自身的素质对课程教学质量的影响很大。我国的教育体制中关于教师专业发展方面没有做出明确要求,教师岗位的竞争性也比较小。这样的外部环境就造成高校体育教育环境中教师对自我要求不高,专业素质有待提升。体育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得很少,对学生的特征也基本不进行深入地了解,只是盲从于多年不变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步骤,并未根据不断变化的学生特点、教育资源特点等进行开放性地设计课堂教学活动。重复陈旧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甚至教学步骤,让学生对课堂失去兴趣。还有的教师为了维持课堂纪律,表现出所谓的良好的课堂氛围,一心让学生听从自己的命令,强迫学生接受教师的观点,对难于管教的学生则走向另一极端,对其不闻不问,这样的课堂环境下,教学效果可想而知。教师在课堂上不发挥自己引导者的作用,难以让学生从体育教学中受益。
3.3 高校体育教育的目的出现偏离
高校体育教育相对于中小学在教育目的要素上产生的失衡现象并不算十分严重,但同样也存在不小的问题。高校的教育目的本应着眼于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并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对其他学科的教育产生积极的效果,但在实际的高校教育中,由于高校教育指导思想对体育的重要性没有透彻的认识,并不重视高校体育教育的发展,高校的体育教育能获得重视的领域局限于体育竞技场上的表现。因此高校体育的教育目的由普及化倾向于竞技化,越来越多的高校注重对学生竞技体育能力的培养,期望在高校体育课堂上学到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的学生的需求得不到满足,其终身体育锻炼的观念无法形成,阻碍其身体素质的提高,高校体育教育的教育目的并未达到。
3.4 高校体育教育的资源匮乏
近年来,高校扩招导致的教育资源不足、分配不均衡现象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体育教育环境下尤为严重。体育教学的开展对场地的要求较其他学科来说更为严格,而随着学生人数的骤增,高校有限的体育场地满足不了体育教学的需要。体育器材在体育课堂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学生在参与教学活动时,需要体育器材的帮助更好地进行体育锻炼。学生越来越多,器材数量的增多赶不上学生的增长率,很多学生共用一套器材,势必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师生比例失调使原来就师资匮乏的高校体育教育更为失衡,学生数量激增,平均每个教师要教的学生增多,教师本身的精力有限,无暇顾及每个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特点。
4 高校体育教育生态环境优化措施
针对高校体育教育在其外部环境和内部要素方面存在的各种失衡现象,为了保证高校体育教育系统的生态平衡性特点,提出以下优化措施。
4.1 高校体育教育适应自然社会环境
高校体育教学系统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是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构建的基础。高校体育教育生态系统只有适应高校所在地区的自然社会文化环境才能实现自身和谐稳定发展。体育基础设施,如场地的设置、器材的摆放要充分考虑学校所处自然环境的地理条件和学生的安全要素,结合学校的基础环境开展特色体育项目。高校体育环境的构建依托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应适应所处环境的经济发展速度,不断调整高校的发展思路,及时吸取和引进优秀的体育教育发展模式,促进体育教育的产业化发展。
4.2 高校体育教师专业发展的平衡化
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能有效促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高校体育教师从严格要求自身出发,对体育教学课堂进行较为完善和系统的教学分析和教学设计。在体育教学课堂活动开展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开展课堂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积极向上的学习环境。体育教师的专业化发展离不开教师自身的环境和学校的培训课程,这体现在教师对教育环境的主动适应上。同时,体育教师的专业发展要符合人自身的发展规律,不能盲目地模仿其他优秀教师的发展途径,应该在从事大量专业实践的基础上,摸索出符合个人特点的专业发展路径。
4.3 回归正确的高校体育教育目的
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教育目的应该回归原有的教学目标,致力于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承受水平。高校体育教育目的在此基础上,要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充分将学生的身体素质和心理接受程度考虑进来,还要遵循社会大环境的发展规律,帮助学生了解和发现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并满足其相应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终身体育观念,并在社会大环境中依然坚持体育锻炼,延续在高校体育环境中学习的本领和能力。
4.4 加强高校体育资源的教育投入
高校的扩招在学生人数激增的现实下需要教育投入不断增加,但当前的投入赶不上现实的需求。高校体育教育系统在整个教育系统中占重要地位,其投入产出比的平衡是系统平衡的保证。高校体育教育的投入一部分从政府拨款中投入,一部分则来自于自身的市场利益。高校体育的产业化发展趋势能够有效增加对自身的教育投入,从而加强资源的建设,随着场地的增多,器材的补充,高校体育事业发展成为一种良性循环,促进高校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稳定平衡发展。
综上所述,高校体育教育环境的平衡性优化符合不断动态发展的规律,暂时的失衡现象是不可避免的,只有不断调节自身与外部环境的关系和内部各要素的自我调节,才能保证高校体育教育生态系统的长久稳定地发展。
[1]吴明深.论体育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J].体育学刊,2004(3).
[2]邓跃宁.学校体育的生态化与发展对策[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4(5).
[3]成守允,刘东辉.论教育生态环境与体育教育生态系统[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6(3) .
[4]戴铭.教育生态系统中高校体育教育环境构建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3(12) .
807.4
A
1674-151X(2014)08-074-03
2014-06-26
陈永兵(1983~),助教,硕士。研究方向:游泳教学训练理论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