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视域下青岛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各因素的定量分析
2014-12-05张维珂黄文建张丛丛
张维珂,黄文建,张丛丛
(1.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9;2.泰安岳峰小学,山东 泰安 271019)
全民健身视域下青岛高校体育教师素质各因素的定量分析
张维珂1,黄文建1,张丛丛2
(1.山东科技大学,山东 泰安 271019;2.泰安岳峰小学,山东 泰安 271019)
本文采用文献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与定量分析法,对青岛高校体育教师综合素质构建体系进行了初步地探索,并对教师素质重构及其培养途径与方法进行了系统地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提出构建“多维型”素质结果体系,适应“全民健身”社会发展的需要,完成新时期体育教育赋予的使命。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全面、客观探究青岛地区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需要,以山东科技大学、中国石油大学、中国海洋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及青岛职业技术学院8所普通高校的体育教师80人,体育教学管理者15人,大学生150人为调查对象,确定教师素质结构指标。通过专家访谈、年轻教师及大学生的交流、问卷调查,结合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与定量分析法阐述了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的问题,并对教师素质重构及其培养途径与方法进行了系统地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
2 结果与分析
2.1 思想品德、心理素质欠佳
2.1.1 近年来,由于受应试教育及市场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学校放松了教师队伍的师德建设,受经济利益的驱动,高校部分体育教师放松了对自己思想品德及人文素质的净化提高,缺乏正确人生观的价值取向,被“钱”“权”所迷惑,导致品德修养与敬业精神较差,不能起到为人师表的作用。
2.1.2 教师的心理素质是教师素质结构的核心成份,教师成功与发展的基础,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由于体育职业的特殊性,教学环境相对艰苦,工作较为辛苦,长年风吹日晒,社会地位、物资待遇等方面较低,造成心理不平衡,使得部分教师变得焦虑不安、郁闷彷徨,影响了体育教师人格的健全发展,进而对体育教学工作失去热情。调查统计显示:在承受压力及自信心等心理素质方面“45-59”岁年龄组教师显著好于“25-35”岁年龄组;男教师好于女教师。
2.2 缺乏现代教育理念、知识结构单一
2.2.1 教育理念是教师对于教育本质、规律及如何实施教育的理解、认知,它贯穿于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与教学效果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近年来,高校体育受应试教育和重竞技轻综合教学的影响,没有真正转变到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倡导“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素质教育轨道上,与现代教育理念存在较大的偏差,教学纲要与内容不能与时俱进,过分强调“成才”教育,而忽视了学生“做人”教育,人才的综合性培养跟不上时代发展的要求。
2.2.2 体育教师的知识结构是指教师综合知识体系的各学科之间组合方式,是教师从事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在知识结构方面,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匮乏,缺乏前沿专业理论知识及教学需求的基础文化知识;年轻老师大部分是硕士或博士毕业,虽具有较强的专项运动理论与技能,但经验知识的积累尚欠,不具备一专多能的教学能力,不能满足新时期教学的要求。调查统计显示:在知识结构方面,“45-59”岁年龄组教师在教学经验、哲学基础知识及专业基础理论知识方面明显好于“25-35”岁年龄组教师。
2.3 科研及教学能力不强
2.3.1 科研与教学是高校的两大职能,教师较强的科研能力可以增强教学内容的理论深度和广度,使教学更具科学性与先进性,因此,科研能力是教师素质结构成众因素中的重要素质之一。良好的科研能力是教师业务能力、学术水平和理论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教师专业水平的重要体现。长期以来,体育教师受传统观念的影响,重视日常的教学工作,缺少理论探索能力及对科研的认识,从而影响到科研能力的提高,使得体育教师的科研能力相对较弱。调查统计显示:“36-50”岁年龄组教师撰写论文能力、科研工具操作能力及承担课题能力明显高于“23-35”岁年龄组教师。博士学位教师的科研能力高于本、硕学历的教师。
2.3.2 教学能力是教师根据教学对象与条件,合理运用教学方法,有效地把知识与技能传授给学生的一种本领,是素质结构中最重要的因素。受大环境影响,教师忙于应付教学目标的考试,片面追求学生体质达标率,忽略了从课堂理论知识传授、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塑造个性发展及创新能力的育人的角度去实施教学。缺乏先进的教学理念与手段、课程内容设计能力与探索创新能力等,脱离了教学思想与内容随社会的发展而变化的。时代要求,调查统计显示:“45-60”岁年龄组教师从教学组织能力、因材施教能力、纠正学生技术动作能力及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能力优于“23-35”岁年龄组教师。
3 全民健身视域下青岛高校体育教师素质重构
3.1 强化职业素养,培育高尚的思想品质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良好的职业素养能够引导教师向更高的方向发展,严格地进行自我约束。因此,要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培养,强化教师树立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兢兢业业、乐于奉献的人生观、教育观和价值观。培育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的教育信仰,培育对党的教育事业高度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以及为高校体育事业艰苦奋斗的精神。只有树立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思想,高校体育教师才能在市场经济体制的环境下,抵制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腐朽思想的侵蚀,以与时俱进的教育观念将全部精力投入教育事业当中。
3.2 优化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升自身的知识层次
3.2.1 高校体育不仅是国民体育的基础、全民健身的中间环节,而且是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全面适应社会发展的人才的桥梁与纽带。高校体育教育应结合中国国情,把握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潮流,推进体育教学结构、培养创新人才体系和素质教育体系的优化改革。通过以“导师制”实施“传、帮、带”,以“短、长期培训”“请进来、走出去”与兄弟院校互动等形式开拓教师视野、更新思路、更新知识,形成学科知识+基础知识+传统知识与技能结合的多维知识结构,转变体育教师理念,提升教学质量。所以新时期的体育教师不能仅局限于体育学科本身,而应是全方位的知识结构。只有具备广泛的知识储备,以体育学科特点和学生认知规律为依据,确立教学目标,以提高“身心社灵”整体健康为中心,才能提高高校体育课程的质量与效能,达到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
3.2.2 以社会体育指导员身份,有广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积极组织开展贴近生活、丰富多彩及注重实效的社区大众体育健身活动,增强提高大众参与体育健身的意识,为提高全民健康体质,建设体育强国、实现中国梦作出贡献。
体育专业知识包括理论与实践性知识、文化知识:自然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等相关学科知识,体育教学基本知识、体育健身知识、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运动训练、运动损伤、运动生理、运动解剖理论知识。
3.3 培养创新精神,提高教师的教学与科研能力
3.3.1 教学与科研能力是高校体育教师的必备条件之一,是由“教学型”向“科研、教学复合型”转化必由之路。教学是科研的基础,能促进科研;科研以成果充实教学,带动教学,相得益彰。通过科研使教师了解学科前沿信息,接受新知识,不断地完善和充实自己知识结构,把更多的有价值的理论成果用于体育教学,使体育教学更富有时代的创新气息,不但促进教学改革向纵深发展,而且使教师科研理论水平和实际运用能力得到提高。
3.3.2 体育科研是体育学科保持前进状态的基本保证。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科研工作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体育教师其科研素质包括4个方面:科研品德、科研意识、科研能力和科研精神。(1)通过转变思想观念来提高体育教师对科研的认识;(2)通过多种形式的科研培训与学术研讨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3)把科研成果纳入教师工作评价考核与职称评定之中,为教师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动力保障;(4)高校要积极鼓励体育教师承担科研课题,拓宽体育教师参与科研的途径,给体育教师一个良好的科研氛围。
3.3.3 教学能力是教师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能力。随着新课标体系的改革,使得教师要顺应改革的趋势,将自己的微观体育教学置于宏观教育改革中,通过深入了解掌握当前体育教育创新的新领域、新成果,以胜任新课标中的现代科技教学。体育教师教学能力高低,取决于他们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与理解、对教学原则的执行和教学方法的灵活运用。通过提高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组织能力、因材施教能力、专项技术动作示范与纠错能力及课程内容设计与创新能力,创造必要的教学条件与氛围,积极引导、调动学生的情感认知,以多维的教学手段、模式、策略、方法的课程模式,使学生从运动锻炼中获得“愉快”的喜悦、“成功”的兴奋,一方面锻炼意志,增进身心健康,另一方面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实现自我创新、自我开发的时代意义。
3.3.4 把教学科研知识用于全民健身服务活动中。培养、指导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和大学生开展义务健身辅导,利用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与技术技能与科研知识,向社区广大群众讲解体育健身常识,宣传普及科学健身的理念,传授、推广健身的方法,为社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理论与技术指导服务。
3.4 加强教学中的信息交流能力
3.4.1 高校体育教学课堂实际上就是一个信息交流的平台,学生理论知识与技能的获得,都依赖于课堂教学信息的传递与交流,交流的成效决定着体育教学的效果。因此加强体育教学体系中体育知识信息、体育教学状态信息,体育教学环境信息交流,从而保障教学过程中教学信息的交流传输,提升教学质量。
3.4.2 信息能力是新时期体育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素养,直接影响着教学过程的实施及学生的体育行为与体育能力,进而影响到高等体育教育深入改革,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加强信息意识培养、提高信息能力,与教育信息化同步;强化科学知识的学习,掌握计算机基本知识与技能,掌握最新教育信息,运用多媒体、计算机、电教化等现代技术手段为教学和科研服务。
3.4.3 充分利用教学信息平台、互联网等传媒方式,全方位宣传报道当地社区组织开展、大众参与全民健身活动情况以及社区民众追求健康生活方式的生动事例,形成浓厚的“全民健身”舆论宣传氛围;为社区民众普及科学健身知识,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树立体育健身是健康生活的理念,提供信息交流平台。
4 结 语
社会体育蓬勃发展、体育教育多元化功能的全民健身时代,冲击了体育教师传统的体育观、价值观,对高校体育教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是一个“多维体”,它体现了体育教师的综合能力,因此应不断优化教师素质结构,全方位提高素质能力;构建“高素质多维型”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改革的趋势,也是体育教育发展的目标和方向。新时期高校要以《全民健身计划(2011-2015年)》纲要实施为契机,与热心全民健身事业的各界社会力量一起,引导广大群众增强体育健身意识,推动全民健身运动的蓬勃发展。
[1]侯嫣然.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
[2]张荣华.影响普通高校体育教学质量的教师素质因素分析及对策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6.
[3]王克平.我国部分专业体育院校体育教师素质结构研究[D]. 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3.
G807.4
A
1674-151X(2014)08-061-03
2014-06-26
张维珂(1964~),副教授,硕士。 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运动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