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体育课与体育院校术科课的区别研究
2014-12-05金正程
金正程
(成都体育学院研究生部 四川成都 610041)
高校公共体育课与体育院校术科课之间存在本质性的差异,这种差异的存在取决于普通高校和体育院校在体育经费保障的投入,教师资质、结构合理性的不同,同时学校体育工作有无长期规划和明确目标也导致了这种差异。但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教学评价方面。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体育院校术科课程。
1.2 研究方法
文献综述法、比较分析法。
2 分析与讨论
2.1 体育课程目标的区别
体育课程目标的具体定义是指:在一段时间内,体育课程最终将达到的预期效果。体育课程目标属于体育课程设计的重要部分,是体育课程评价的理论支持,也是体育课程的起点与终点。高等院校公共体育课程在课程目标方面主要是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促使学生养成经常性体育锻炼的习惯,培养敢于拼搏和奋勇顽强的意志品质,促进学生生理、心理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得以全面、健康的发展,这是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一如既往的发展方向。
而体育专业院校的教学目标比较明确具体,更有针对性。对于运动系的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更注重对专业技术素质的提高,术科课上更多的时间会采用科学训练方式进行分期训练,以便最后达到学生运动竞技水平的提高。体育系的学生在尽可能提高专业技术水平的情况下,会涉及到很多体育教学方法的学习。术科课上教师会针对不同课程进行教学场景的模拟,并让学生进行教学实践,充分培养其教师示范能力、锻炼其各方面的教学能力。
2.2 体育课程内容的区别
高校的体育课程教学内容显得比较单一,部分高校没能紧跟时代的步伐并满足教学的需求,没有开设新的运动项目,无法获得广大师生的青睐。同时也有部分高校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在体育实践课程的具体内容上,没有明显的改进,一直只停留在陈旧的上课内容上。比如说有些普通高校的体育课还是除了田径素质课外,就只有篮球、排球、足球等传统项目,而健美操、游泳、体育舞蹈等项目还开展不多。
而专业体育院校术科课程内容就存在多元化特征,不仅有田径、篮球、足球、武术、体操等基本体育课程和自身的专业课程,还开设了瑜伽、排舞、轮滑、拉丁舞等新兴项目,这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大学体育教学内容以田径项目内容为主的,比较重复、单调的弊端。甚至还有专业体育院校开设了休闲运动项目,这对学生寻求终身的兴趣奠定了良好的基础,高校体育选项课是让大学生探寻自身对体育项目情趣爱好的一种很好的方式,所以各大高校应适当借鉴,顺应时代的潮流,开办新兴或特色体育项目,脱离普通高校固有的体育课程范畴。
2.3 体育课程教法的区别
体育教学方法就是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为实现体育教学目标和完成体育教学任务而有计划的采用地,可以产生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具有技术性的教学活动。很多高校体育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还过于传统,在竞技体育与体育锻炼的认识上存在误区,一味的强调技术的提高、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仍然倾向于“采用传授体育专业学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的错误可能会直接导致练习密度的减少,一节课下来老师的讲述、指导占到多半时间,学生自主练习的时间很少,完全与精讲多练的教学理念相违背。采用整个班级集体教学,不分项目、不分性别,完全忽视群体效应对练习效果的影响。这种教学方式限制了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降低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反应出教师主体的陈旧教育理念。
专业体育院校在体育教学的方法上并不是固守不变,它们在体育教学实践的过程当中结合内、外部因素的变化以及教学内容的革新不断发展。教学方式主要是让学生进行自主练习,教师只是起到辅助性作用,与学生共同分析、解决问题。为学生独自练习、思考提供了充足的时间与空间,学生得以展现自我个性、充分发挥创造能力,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仅是进行指导和提供帮助。同时,一些先进教学方法的使用频率也相应增多,如:小群体教学法和发现式教学法。这样不仅能够秉承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原则,而且可以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以调动学生锻炼的积极性,使学生可以再身心愉悦的情况下进行学习,更能体现主体作用,在很大程度上反映出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新型教学理念。
2.4 体育课程教学评价的区别
教学过程中,体育学习成绩的评定是必不可少的环节,从高校公共体育课体育学习成绩的评价、体育过程的评价和综合性评价来看,当前多数高校对体育教学的评价还是以终结性评价方式为主,而这样的考核并不能体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所以此评价方式只是重视结果的评价而忽视了学生体育课程的过程。
还有一些学校以距离、时间、数量等达标的形式作为成绩评定的主要依据,体育课程的技术评定分占总成绩的大头,评价过程采取一概而论的方式。完全没有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成绩达标是考核项目中的重中之重,而这部分成绩和学生的体育功底以及身体素质有紧密的关系,因而这种考核忽略了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众所周知,体育课程是不同与其它课程的,体育课程学生除了自己努力之外,还要受先天的遗传因素影响,如:身高、体重、协调性等因素,体育课程要考虑个体的差异。
而专业院校的教学评价将学生的学习过程作为评价因子,重视对学生终身从事体育锻炼的习惯和能力的培养,这样评价结果富含一定准确性。体育教学评价在评价对象和内容显示出全面性、评价标准的科学化、评价方法的多样性、教学评价以定性为主、定量为辅。比如在体育院校的田径专选班一节跨栏跑技术教学课中,教学评价结果一定包括学生评价和学生互评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学会正确的认识、评判自己与他人,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协作关系。
3 结语
体育院校术科课程克服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内容丰富新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充分尊重学生兴趣爱好,全面发展学生综合能力并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普通高校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就必须还学生自由空间,重视因地制宜与个体差异,对学生进行适当的引导,才能达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
[1]杨剑,周亚芹.构建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质量保障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J].福建体育科技,2002,21(3):43-46.
[2]黄银华.建设与完善普通高校体育术科教学质量管理措施[J].湖北体育科技,2003,22(3):404-405.
[3]李养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现状及对策研究[J].西安文理学院学报,2009,12(3):122-124.
[4]黄丽芳.普通高校术科教学改革与实践探索研究[J].体育教育,2010(14):66-67.
[5]王丽丽.陕西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D].陕西:陕西师范大学,2011.
[6]陈玉清,李汉超.以人为本视角下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评价改革[J].体育与科学,2009,30(3):101-104.
[7]吴健.现代高校公共体育课质量评估方法的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3(3):369-371.
[8]谢东,邹丹,苏祝捷.高校公共体育课安全保障的研究[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5(6):115-117.
[9]李淑芳.高校公共体育课创新教学模式研究[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151-153.
[10]周卫东.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效果欠佳的原因及对策[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4(6):56-57.
[11]曹烃.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学习评价体系的构建及其系统实现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9.
[12]刘玥.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师业务能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D].河南大学,2012.
[13]巴朝平,张莹,秦涛,等.高校公共体育课考核方法改革探讨[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1(5):92-94.
[14]陈波,于楼成.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教学改革探讨[J].湖北体育科技,2011(5):599-600.
[15]刘坚.论高校公共体育课的人本主义回归[J].山西体育科技,2006(1):45-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