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我国当代武术教育改革①

2014-12-05皇甫尚锋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3期
关键词:教育工作者套路武术

皇甫尚锋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 河南焦作 454000)

中国学校教育改革是新世纪以来教育系统一直面对的挑战。当前,中国学校体育课程的各个方面都涌动着改革的热潮:新体育课程标准经过多年的实验和推广,已具备一定的教学改革经验;与新课程配套的教材在不断探索、改进;农村学校教育在有条不紊地发展着;课间体育活动不断推陈出新,以适应新时代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武术教育改革,不仅关系到武术自身的发展,更关系到民族文化的传承、民族精神的弘扬,也是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尤其是在当前进行新的体育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武术教育改革已刻不容缓,迫在眉睫。

1 武术教育的意义及重要性

武术教育,不仅仅指武术教学,它也是指通过武术教学过程,使受教育者从身体上、技能上、品行上、人格上受到教育塑造。武术经过长时期的历史变革,不仅其自身具有独特的风格,而且这项运动也具有较多的社会功能和教育意义。

就社会功能而言,首先我们从武术自身的特点来看,它最基本的存在意义则是作防身和强身健体之用。从其踢、打、摔、拿、击等内容来看,便得知无论其本质内涵还是演练时的精神意念,一般都具有攻防含义。人们将武术作为强身健体的运动,是根据其原始的攻防技术进行了改进和发展,但仍然保存了其攻防的特点;从其套路和运动形式来看,武术除了拥有各种各样的门派和整套技术外,它还讲究动作结构、韵律、节奏的严谨、优美和大方,并向表演的规范化发展,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武术是一项既讲究形体规范,又追求精神传意、内外合一的整体观念,是中国民间运动的一大特色项目。武术套路在技术上往往要求把内在的精、气、神与外部的形体动作紧密结合,完整一气地表现出来,从而具有整体统一的运动观念;武术与其他体育运动项目相比,具有广泛的适应性,他不仅形式多样,内容丰富,而且老少皆宜,适用于不同年龄和体质的需求,而且对活动场地,活动环境和季节都没有特殊要求,可见,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武术运动,有利地促进了武术社会化的实现。

就武术教育的意义而言,武术首先具有增强体质的重要功能。它不单单是锻炼了人的形体,而是从内心里使人得到全面的锻炼。对外能利关节、强筋骨、壮体魄,对内能理脏腑、通经脉、调精神。尤其是武术许多功法都注意调息行气和意念活动,因此学生学习武术是强身健体、调整身心的最好途径。其次,武术具有技击的特点,通过套路练习和格斗练习,可以学会各种防身技巧,便于提高自身防卫能力。再次,习武之人首先要能吃苦,有持之以恒的精神。学生学习武术的过程中,会受到勤奋刻苦、坚韧不屈的精神洗礼,会得到尊师重道、见义勇为等高尚品格的培养。最后,学生们通过武术这种教育形式,在练习时可以相互学习,交流技艺,增进友谊,丰富了自己的文化生活。

2 武术教育的回顾与现状

当前我国体育课程中关于武术教育的目的多半在于增强体质。人们之所以容易把增强体质与体育课教学目标联系起来,是因为体育课本身就是以身体练习为形式,而身体练习形成的出汗和体力增强就是人们所认为的增强体质。但是人们忽略了一点,体育课的出发点在于身心和体质的共同增强,而不单单是体力上的变强。武术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由于教学思想、教学观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都存在一些缺陷,使得武术教育的本质目标发生变化,学生只是身体上得到了锻炼,心灵上没有得到体育竞技精神的传输。作为体育教育者的我们要思考一下,到底我们在体育课上要让学生学会什么东西。

武术虽然是我国的国粹,需要当代武术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共同努力将其有序地进行传承和普及,但就目前的武术教育情况来看,武术课堂多半被学生认为是单调、枯燥、机械式的课堂,学生学不会、学不好、不愿学。针对学生上武术课的这种消极思想,应当引起武术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

在体育课程改革中,武术教材的理论性已基本取得了教育者的共识。但面对具体的教材时,教育工作者发生了意见分歧。武术本身就是一项操作性很强的运动,加强理论性固然重要,但将理论以结合实际的方式贯穿于教学之中更加重要。时代在进步,武术的套路和技巧性也应当跟随时代变迁进行创新。许多教材多年来运用同一套武术套路,一样的踢、打、摔技巧,多次的重复出现,使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没有太大的改变。这种重复,导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的情况屡屡出现。既无助于巩固和提高运动技能,也无助于锻炼学生的身体。

3 武术教育改革的基本思路

转变武术教育关系视角,让学生主动活泼地进行武术学习。武术教育工作者首先要成为学生的知己和朋友,成为学生学习武术的鼓励者、引导者。当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成为一个可爱可敬的人,那么一个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便建立起来了,学生不必带着紧张的情绪进行学习,从而确立了学生在武术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另外武术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参照课程标准的要求,对课程进行设计。这种教学观念的更新势必会得到学生的肯定,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武术课。

将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列为首要目标,身心共同锻炼。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课程教学的首要任务。在进行身体素质锻炼的时候,应该穿插进行品德教育,使思想品德教育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如学生在进行热身跑的时候,对学生进行顽强意志和坚持不懈精神的教育,有意识地去启发、引导学生领悟其人文价值。又如学生在进行武术对练时,有些学生胆子小,见到对手就害怕。此时教师可以采取有效措施,帮助和鼓励同学战胜心中的恐惧,完成武术技击套路的联系。此外,组织学生进行课间游戏的时候,要将品德教育融入游戏设计中,使武术教育和谐而自然地发挥其作用。

加强武术教育工作者队伍的建设。言传身教、为人师表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在人们心目中的印象,所谓“身教”主要是指教师用自己的行为表现来影响和教育学生。体育教师往往比较热情、开朗、充满活力,具有较强的亲和力,在教学工作中能够以身作则,严格要求自己。但由于特殊的专业性质和教学环境,体育教师需要新的培养模式和教育理念。体育教育首先要保证师资力量的培养质量,做到“师范性”够强;其次必须以现代教育理论和素质教育为指导,研究符合武术教育的课程体系;最后要重视教材的改革,使武术教材突破传统的套路束缚,加强教材的时代性、针对性和实用性。

总之,武术教育要高屋建瓴,面向大众。武术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锻炼手段,而且要成为培养人才的方式。我们要充分利用好武术这一教育资源,配合学校的多种形式,全面培养青少年、塑造青少年;同时也要开发好武术这一文化资源,通过武术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尤其是在当代,在各种思潮都不分好坏涌入人们的思想中时,作为传统文化精髓的武术,能否为国家富强、民族进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能否屹立于世界文化艺术之林,更好地为全人类的健康与进步服务,是我们应努力解决的。

[1]徐纪.中国武术论绎[M].台北华联出版社,1987.

[2]宋红艳.论体育教学过程中体育测量与评价的关系[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136-138.

[3]王会寨,卢石,刘文娟,等.SCI与体育科学研究评价[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4):474-475.

[4]周伟良.中国武术史[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陈志山.议体育学习评价中学生的自评和互评[J].体育师友,2012,35(6):59-60.

猜你喜欢

教育工作者套路武术
网购能“砍价” 有时是“套路”
教育“内卷”如何破解?——教育工作者谈立德树人
中华武术
近十年武术产业的回顾与瞻望
老外学武术,疫情也拦不住
谨防“套路贷”的这些“套路”!
牢记使命 勇于担当
——浅析如何成为一名党校教育工作者
我们真的懂孩子吗?——一个教育工作者谈0-3岁婴幼儿早期教育
德国早期儿童教育工作者严重短缺
Airbnb上的套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