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高校体育教学网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建设

2014-12-05刘宏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3期
关键词:校园资源信息

刘宏

(辽宁轻工职业学院体育部 辽宁大连 116100)

随着科技发展和网络时代的来临,因特网作为继报刊、广播、电视三大信息传播媒体之后的“第四媒体”已经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传播途径,在无线的信息传递与互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高校体育教育是学生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能和技能的重要途径,借助网络的快速、便捷、广泛、互动、海量性等优势,达到信息资源的同步与共享,将高校体育教育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和效果,对学生教学、体育课程、学校管理等方面都有积极的推进作用。

1 开发体育教学网络信息资源的特点和优势

开发高校体育教学网络资源需要一定的前提,首先校园网络建设是开发平台,使学习生活、校园风采、科教管理、新闻动态等与校园相关的内容得以在此平台展现;其次高校互联网络的广泛运用和普及,使校园文化的传播、教与学的互动成为可能,网络信息的传递有了基本的受用群体;最后,体育课程、体育文化活动等内容是信息的基本来源,构成网络资源的主体,是体育教学网络信息资源开发的主要部分,因此利用校园网络开发体育教学网络信息不仅具有互联网的高效、资源共享、实时交互等特点,还具有体育教学的部分特质,使高校体育在无线的网络媒体传播中最大限度的发挥其优势。

1.1 体育教学与管理的同步性

利用资源共享达到体育教学的同步性。根据高校体育课程大纲要求,体育教学都有其自身的教学项目、进度、学习内容、重点、考核等,即教案或授课讲义,通过网络将教师的部分授课讲义上传,使学生能够及时下载所授体育技能。同时,也可将优秀课程的教学过程或片断视频通过网络上传,使学生上课所学的技能得以巩固和提高,让学生的“学”与教师的“教”达到最佳的同步性。

1.2 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系统性、科学性

体育教学信息可以提供授课教学内容的讲义、视频等下载,更可以发挥网络“海量性”的资源共享特点,达到学生学习体育运动技能的系统性和科学性。目前高校体育课程在体育锻炼时间、频率、活动量、运动方法等健身方面都存在一定的不足和欠缺。通过体育信息网络的建设开设与体育教学和生活相关的体育百科、体育保健、训练技巧等网页连接,弥补在有限的体育授课时间和内容所带来的知识的不足,并通过网络的传递更加全面、系统的获取所需运动知识和相关信息,使学生建立系统性的学习。

1.3 体育教学的可持续性、延展性

互联网的存储特性成为了最好的知识储藏室,使学生不仅能够获得目前授课所学,更能分享其教学“历史”,当体育课成为“历史”后还能够通过网络信息资源持续获得知识的学习,达到体育教学纵向的可持续性。除此之外,多种体育项目的内容介绍和教学,极大的丰富了学生原本单一的体育学习课程,拓展学生体育视野,提高学生的运动积极性,发挥了体育学习的横向延展性。教学资源以多媒体形式出现在网络上,在学习中作为知识和信息的本体,又充当着施教者的角色[2]。

1.4 体育部门与学生之间的交互性

学生通过网络的媒介可以对与体育课程相关的内容进行查询和反馈,体现了体育部门和学生两个受众群体之间的交互性。建立学生体质测试成绩和体育课程成绩查询系统,使学生对自身运动能力和体育成绩有预先性,更好的完善体育教学环节,使教学考核制度更加公平、公开。及时上传教育部及相关部门下发的体育相关文件,使学生了解体育课程的导向性。建立体育咨询平台,使无法参与体育课程学习的学生们有条件获得更多体育方面相关的解答,使“教”与“学”的距离拉得更近[3]。

1.5 校园体育文化和教学的常态性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体育文化活动,利用文本、图片、声音、视频、图形、动画等有效传媒手段将课外体育活动的进展状态和教学进程最直接、及时地发布到信息网络上,是校园体育文化发展的常态性表现,也是学校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校园举办的各项体育赛事、运动会、竞赛活动等,可利用网络平台预先发布竞赛规则、章程、竞赛安排等相关事项,不仅方便参与人员报名及训练,而且大大提高竞赛准备工作效率,使赛事进展更加顺畅。竞赛活动的开展和学生拼搏精神的展现,充分表现了学生学习生活的状态和情绪,体现了校园文化气息的浓烈,是课外文化生活丰富性和校园风采的最佳展现。

2 体育教学网络信息资源建设

2.1 信息资源建设受校园规模及部门工作职能的局限,合理分设信息内容

第一,以培养体育专业学生为主的体育类高校,从本科教学到研究生培养都从体育教学出发,因此相对应的信息资源最为丰富,涵盖学生工作的一切环节,从校园概况、院系介绍、招生工作、人才招聘到教学科研、学生俱乐部的开设报名工作等,包含了校园生活的每一个细节,方方面面、包罗万象,充分体现了学校工作开展的成绩和状态。第二,以综合类院校中部分有能力招收体育研究生或特招生的院校,也会增设此方面的内容,包括研究生方面的(研究生招生、导师介绍、研究生院等)、人才培养、特招生等部分,此综合类院中分设院系部门较多,包含的教学资源文化的方向也较为丰富,体育教学信息资源作为其中的院系级网络建设层面,能充分体现学校体育课程、工作部署、课外活动等内容。第三,将体育课程作为辅助课程,在高校中体育课作为必修课的综合类院校,此类院校不招收体育培养生和特招生,体育课程作为公共课以及选修课程出现在授课环节,除了国家要求的授课课时,学校开展丰富的体育课余活动来增加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和需求。在建设体育信息网络资源的过程中,此类院校相比以上两类院校存在一定的资源局限性,只能通过教学环节、课外活动、场馆建设等横向信息的拓展进行网络的开发与设置。因此,信息资源的分设应根据本校教学和工作特点,合理的建设适宜本校特色和体育教学特点的信息平台。

2.2 做好体育信息资源建设的目标定位,发挥教学管理的最佳效用

目前,高校均有自己独立的网络运行设施和校园网站,对体育信息资源的开发建设应根据各高校办学特点和宗旨,确定创建目标。以体育教学为主的高校,信息平台的建设主要以教学、教务管理、学生成绩等任务为表现,将课程安排、授课进度、学生选课、成绩查询、课外活动开展等相关信息的开设,能够更直接、有效的推进教学进程,使教学部门对学生的管理更加便捷和高效。对于招收体育培养生为主的高校,除了建设教学相关内容之外还会利用网络进行对外宣传、招生计划、学校介绍、校园信息浏览、行政办公等职能的体现,不仅达到服务于教学的网络建设的基本要求,并且扩大了其工作职能,有效地服务于社会和学校,充分的发挥网络的作用。

2.3 适时更新信息资源,建立动态、长效的信息交互平台

网络教学信息资源,除了教师授课讲义、课程视频等与教学本身直接相关的信息内容之外,还包括课外体育新闻、时尚健身方法、体育动态等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话题,及时上传体育教学相关信息,适时更新时下流行的体育健身话题,达到信息资源的顺畅流通和信息传递的长效性。开设针对现大学生心理和生理发展的体育锻炼途径和健身方法专题,使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锻炼和体质的提高。除此,开设体育理论知识专栏,学生通过专栏知识的学习从理论性、系统性的理解体育锻炼的意义,使学生运动的可持续性、“终身体育”教育的实现成为可能。

2.4 需要具有创新性、艺术性的工作团队

在五花八门的网络媒体创建中,需要具有思维的创新性、设计的艺术性的工作团队,提高网络信息收集、教学资源设计、创作、网络课件和多媒体课程的制作水平[4]。可培养学生工作组,调动学生参与体育工作和网络建设的积极性,分散、定点的收集体育信息资源,有计划地分类、整合信息,有效提高网络建设的效率,分散工作量。

3 小结与建议

(1)高校体育部门引起重视,加大对媒体传播信息的整合力度。设计网络项目应以部门工作职能为基础,合理分配信息资源,科学创建网络服务体系。

(2)部门信息网络的开发,使学校、体育部门、学生三者信息在互联网络的媒介中交互传递,达到信息的同步、同态性,有效的提高了体育教学的工作效率,使学校与部门、教学部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加紧密,优化了管理机制。

(3)现有高校体育课程的开设满足不了学生日益增长的体育运动需求,利用互联网络的信息下载和资源共享功能,将学生感兴趣的体育运动知识、技能学习、教学讲义及视频内容上传,不仅丰富网络建设体系也锻炼了学生系统性、科学性的自主运动能力,拓展学生的体育理论知识,使“终身体育”教育得以实施。

(4)课程设置、组织机构、教师介绍等教学信息通过网络的平台得以在校园内公开展现,为学生的体育学习提供指导性意见,方便教师的体育选课工作,使体育教学工作更加细致、公开。

[1]韩晓东,孔凡忠,王玉龙,等.试论网络时代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J].烟台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8(3):210-213.

[2]房国栋,赵春燕,段渭军.高校网络教学资源建构模式与应用效率探悉[J].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19):30-32.

猜你喜欢

校园资源信息
基础教育资源展示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订阅信息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展会信息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