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讨高原训练下速滑运动员的营养补充①

2014-12-05张有明孙景权郭辉李恩荆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13期
关键词:高原机体维生素

张有明 孙景权 郭辉 李恩荆

(1.牡丹江师范学院体育科学学院 黑龙江牡丹江 157012; 2.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人体科学学院 北京 100084;3.沈阳工业大学机械工程学院 辽宁沈阳 110870; 4.华中师范大学体育学院 湖北武汉 430079)

高原训练已被国内外运动训练界广为重视和采用,速度滑冰运动也采用了高原训练的方法,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在训练计划的设计过程中,适当的加入2~3个高原训练小周期,对提高速滑队员的最大携氧量和无氧代谢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速度滑冰对饮食与营养的要求比较严格、复杂,如其所需要的热量要高于其它运动项目(它的特定比赛条件所决定的)和其需要补充呈现碱性食物(优秀的运动员运动后血乳酸可达18mmol/L)等。

高原训练会对身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呼吸系统则出现胸闷、气短、症状;身体会出现脱水状态等;身体的新陈代谢能力加强、能量消耗增加;身体出现负氮平衡,瘦体重下降;身体自由基生成速度加快,而抗氧化能力下降。由于高原环境和速滑项目本身的营养补给特点,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的营养补充不同于其它体育项目,为此我们在进行项目供能特征分析的基础上,满足其营养需求,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由高原训练所带来负面影响,我们在落实运动训练计划的过程中要加强医务监控,同时要进行合理营养补充,从而最大限度的提高运动员的运动能力。

1 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三大供能物质的合理比例

在高原训练的最初的1~2周,唾液、胃液、肠液、胆汁等消化系统的体液都受缺氧的影响而导致分泌减少,但是Bengt等[1]发现在高原5000m时,运动员的蛋白质消化和能量消化对于机体体重的丢失没有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可见高原机体出现体重下降,瘦体重减少的现象与消化吸收关系很小,而是机体分解代谢增强所致。在高原缺氧环境中,机体的生化反应出现一系列变化:碳水化合物分解代谢增强,糖原分解减少,糖异生作用减弱。同时,由于缺氧,机体无氧代谢功能增强,乳酸堆积。我国学者的一些相关研究也证实了这一点,刘晔等[2]用低压氧舱模拟4000m海拔高度进行1~3周耐力训练后,发现大鼠骨骼肌蛋白质分解代谢显著增强。李世成等[3]研究发现在模拟高原训练(2300±50)m期间,小鼠骨骼肌分解代谢酶的表达量增加。因此,机体应该多补充一些含糖量较高的碳水化合物,少摄入那些需要更多氧气来产生能量的脂肪。所以在高原训练的初期营养供给的比例搭配上要减少食物中脂肪含量而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取,同时加大蛋白质的摄入比例,其摄入量应占食物总摄入量的13%左右。由于蛋白质氧化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如果膳食中蛋白质增多,将会进一步加重身体的缺氧状态。优质蛋白的食物来源为:牛奶、大马哈鱼、鳕鱼、牛肉、鸡蛋等。除此之外,为了便于吸收和消化,最好采用一日多餐的办法,这样的效果要好于通常的一日三餐的效果。我们膳食总原则需要遵循低脂肪、高蛋白、高碳水化合物,这样进入高原训练时,机体才能处于良好的适应状态。

由于速滑运动员特定的比赛条件,其所需的能量要高于其它的运动员。我国冰上运动员每天的能量消耗,按每公斤体重消耗67~80kcal计算,男运动员为4424~5550kcal,女运动员为4268~4578kcal。高原环境中运动员对三大要素(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需求比例是61%、25%、13%。补糖的主要目的是维持机体的糖储备,从而维持运动能力。高糖浓度会造成渗透压的增加降低胃的排空速度以及小肠的吸收,目前理想的饮料含糖浓度为5%~7%,尤其是在高原运动中,应减少补充高渗糖的比例,以防止加剧机体脱水。糖的种类应选择渗透压低、吸收速率快的成分,目前多选用葡萄糖、果糖、低聚糖或是中链淀粉。运动后补糖主要是快速恢复机体的糖储备,促进运动员的超量恢复,运动后及时补糖,有利于肌糖原和肝糖原的再合成[4]。

2 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矿物质和水的补充

2.1 高原训练中各种矿物质的补充

运动员到高原后Hb和RBC出现增多,血液载氧能力的提高是对高原适应的主要表现。进入高原训练的第3天,速滑队员的Hb指标开始出现上升,到15天到达相对稳定的水平,从第3周开始,由于训练强度的增加,Hb指标将出现短暂的下降,而临近训练结束,Hb指标又会超过进入高原前的水平。冯文全等[5]研究速度滑冰运动员高原训练的规律发现:营养补充与恢复手段将对速滑冰队员的机体状态起着重要的作用,尤为重要的是铁元素的补充。铁摄入不足不仅会损害携氧能力,而且会抑制氧摄入,同时降低最大摄氧量的摄入和运动能力。一般情况,我们通过膳食和铁制剂来完成铁的补充。铁含量比较高的食物有:黑木耳、银耳、虾子、海带、桂圆、猪肝等。但是膳食中提供的铁主要为非血红素铁,其生物利用率低,易于造成胃肠道的不适,因此应考虑以铁制剂的形式进行补铁,以满足高原训练运动员对铁的需要。铁制剂主要以血红蛋白铁为主,因为其易于吸收、无副作用、服用量小等特点。目前主要的有机铁制剂有:葡萄糖酸亚铁、富马酸亚铁、血红素铁、比特铁,每日分次服用总剂量为每日总量男子200~250mg,女子100~150mg[6]。

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是生物体内消除自由基的防御性酶,可清除超氧阴离子自由基的毒性,可使红细胞免受损害,从而对运动能力产生影响。同时给运动员补充锌可提高无氧糖酵解能力,对发展肌力和速度耐力有良好作用。另外锌会影响雄性激素的合成和分泌,通过加速蛋白质合成,维持竞争性意识等,进而影响运动能力。人体可耐受的最高摄入量为40mg/天,运动员每天补锌量不宜超过15mg[7]。

其它的微量元素如镁、钙、磷等,可保持体内代谢的平衡,有助于提高机体承受高强度、大运动量的能力,同时预防痉挛。

2.2 高原训练中水的补充

高原环境下气候干燥,日照较强,通过皮肤蒸发的水分较多。同时缺氧又造成运动员通气量增加,呼吸频率加快,肺通气量增大,造成呼吸性失水也增多。总体而言,在高原环境中体液的丢失比平原更多。队员在训练过程中容易出现脱水,导致循环系统的受阻。一旦运动员出现脱水现象,将会严重影响运动能力。补液的目的就是防止血液的浓缩,减轻血液的粘滞性,加快血液的运输速度、减轻心脏的负担。因此要注意水的补充。通常在活动前最好摄入400ml左右的水,运动过程中应该每15~30min补充200ml左右运动饮料或是水,饮料中最好含有糖和无机盐。运动后也要及时补水,主要目的是保持体内的水分平衡,补水的原则要遵循少量多次。

3 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维生素的补充

高原训练可使身体新陈代谢速度加快,因此要注意补充一些维生素,合理地补充维生素能提高缺氧耐力,增强机体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而且能改善神经活动功能,提高运动耐力。对于速滑运动员来说,有两种重要的维生素:一种是维生素C,维生素C主要作用是它参与蛋白质、脂肪和糖的氧化过程,能够改善供氧和组织呼吸。维生素C还能增强耐寒能力,缓解肾上腺过度反应。另一种是维生素E,VE可清除自由基,保护细胞膜的完整性。VE还能使人体组织细胞获得较多的氧气供应,能有效的提高肌肉中的氧利用率,增强耐力,提高机体的耐力水平。

同时维生素E可以降低血小板的聚集功能,可缓解血液粘稠,这样会使更多得游离铁释放到血液当中。运动员每日适宜的维生素C摄入量为140 mg,比赛期间可以每天服用200 mg。

其它的一些维生素如B族维生素也应注意补充,有利于机体加快适应高原环境。维生素B族每日适宜摄入量是:VB1:3~5 mg,VB2:2~2.5 mg,VB3:20~30 mg。另外,俄罗斯雅可夫列夫建议,高原训练中可服用维生素B15,这种维生素的作用在于它既可提高组织的氧化代谢率,还有解毒作用,从而提高机体在血氧过低状态下的稳定性。通常在进入高原的前一周要服用维生素B15,每天150mg,并在整个高原训练期间继续服用,一直到比赛完成。

4 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特殊营养品的补充

高原训练期间,速滑队员将承受缺氧和大负荷的双重刺激,机体会生成大量的自由基,抗氧化能力随之下降,导致肌肉工作能力下降。所以,在高原训练期间,合理使用抗氧化剂,既有利于自由基的清除,还能消除疲劳和恢复体能。食补是补充抗氧化剂最重要的方式,如果日常食物中不能满足需要,才需要以片剂的形式补充。具有抗氧化能力的食物有:猕猴桃、柑橘、山楂、大枣等水果;辣椒、西红柿、胡萝卜等蔬菜;西洋参、沙棘、丹参等。番茄红素是一种新发现的、抗氧化效果好的抗氧化剂,由于番茄红素是脂溶性的,提倡摄入富含经过加工的番茄产品,以促进机体的吸收。螺旋藻是近年来研究和开发的天然藻类提取物,其具有促进机体抗氧化酶活性的功效,可显著降低运动训练中自由基生成。速滑运动员高原训练期间,通常服用一些抗缺氧的药物,这样可以较快的适应高原低氧环境以提高训练水平。另外,人参、绞股蓝、淫羊藿、枸杞等都具有明显抗疲劳和抗缺氧的作用。

5 结语

速度滑冰运动员由于其特殊的训练和比赛环境,其主要的营养补充特点为注重水分、糖类、Fe等矿物质、维生素C和E、抗氧化制剂和抗缺氧制剂的补充。

[1]AYSER,BENGT,KEVIN ACHESON, JACQUESDECOMBAZ,EDWARD FERN,AND PAOLO CERRETELL.Proteinab sorptb-z and energy digestibility at high altitude [J].J.Appl.Physiol,1992,73(6):2425-2431.

[2]刘晔.模拟海拔2000m和3000m高原训练的不同时程对大鼠骨骼肌蛋白质代谢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2,25(2):191-193.

[3]李世成,田野.模拟高原训练对小鼠骨骼肌LDH同工酶谱的影响[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00,34(3):74-77.

[4]田野.运动生理学高级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5]冯文全,孙赋.试论速滑运动员的高原训练[J].冰雪运动,2002(3):14-16.

[6]曹建民.体能与营养恢复[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0.

[7]季锋,林青.探析高原训练的合理营养供给[J].湖南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12(3):323-324.

[8]王国祥,黄何平.高原训练的营养补充[J].安徽体育科技,2004,25(1):42-44.

[9]蓝晓红,王莉,李艳丽.红景天的现代研究与进展[J].中国新医药,2003,2:27-28.

[10]邱俊强,李明月.高原训练对我国优秀速滑运动员陆冰转换及机能状态的影响[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3).

猜你喜欢

高原机体维生素
脱发、疲惫、常感冒、抑郁…… 或是缺维生素D
维生素的新观念
维生素:到底该不该补?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维生素D或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奶牛瘤胃健康、机体健康和繁殖性能的关系
高原往事
迸射
高原往事
高原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