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东莞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与发展策略①

2014-12-05彭国华余乐周晓鹏陈土发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5期
关键词:东莞市问卷农民

彭国华 余乐 周晓鹏 陈土发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广东东莞 523419)

2006国家体育总局制定并下发了《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意见》,该文件要求各级体育部门在今后以及相当长的一个时期都应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作为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1]。2011年国家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又明确指出:为了快速提高群众体育发展水平,加强全民建身设施建设,应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因此,通过问卷与实地调查,研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现状,从中发现问题,提出具体的发展策略,对于为政府部门提供决策依据,提高群众体育发展水平就有着及其重要的理论意义。

1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农村体育健身工程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与收集有关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方面的文献资料,在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下载有关该研究的论文,为该研究提供理论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1)问卷设计与检验:采用特尔菲调查法对问卷的效度进行检验。调查结果显示村干部与村民的整体效度、结构效度、内容效度的得分值都大于4.3,说明了村民问卷与村干部问卷的效度良好。采用重复测试法对问卷进行信度检验,经检验问卷具有较高的可信度(R=0.82,P<0.01)。

(2)问卷发放与回收:总共发放调查问卷1040份,其中,村民问卷为800份,村干部调查问卷为240份。收回村民有效问卷751份,回收有效率为93.88%。收回村干部有效问卷225份,回收有效率为93.75%。

(3)抽样方法与实施过程:首先采取整群抽样法,抽取东莞14个镇(沙田、常平、寮步、虎门、大岭山、麻涌、中堂、道滘、横沥、厚街、高埗、黄江、大朗、石排),2个城区(东城区、万江区);其次采取分层抽样法,在每个镇区与城区抽取5个行政村;最后采取随机抽样法,每个村发放10份村民问卷与3份村干部问卷(村干部包括村长、村支部书记、副村长)。

1.2.3 实地考察法

对东莞80个行政村的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建设情况进行实地考察。

1.2.4 数理统计法

对回收的问卷进行编码,运用SPSS 17.5对数据进行统计。

2 结果与分析

2.1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现状

2.1.1 场地设施建设已经落实到位

大力推进农村体育场地设施建设,把体育场地建到农民身边,提供最基本的健身条件,这是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首要条件。自2006年国家体育总局发布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意见的通知》后,东莞市体育总局等有关负责部门积极响应,结合地方实际情况,基本上完成了国家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基本标准与任务。通过对80个村的实地考察与调查,发现每个村都有1块混凝土或者塑胶标准篮球场、1副标准篮球架和2张乒乓球台,在此基础上,为每个村还配备了9种不同的健身器材(主要包括太空漫步器、太极推手、单杠、秋千、跷跷板等)。为了满足农村体育文化生活需求,有关领导部门还针对一些经济比较好,人口比较多的行政村,在器材配备数量与种类方面进行了适当的增加。

2.1.2 健身工程“利民”效应比较明显

不容置疑,建设体育场地设施并是不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真正目的,它的主要意义在于丰富农民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建立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有效改善广大农民的体质健康状况、提高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等。实际上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建设对东莞农村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调查显示,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开展,59%的农民认为更好地认识到了体育锻炼的重要性;56.4%的体育负责人员认为培养了农村体育骨干;51.7%的农民认为丰富了自身的业余文化生活;51.4%的农民认为增强了自身的体质;29.3%的农民认为刺激了自身的体育消费。

2.2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存在的问题

2.2.1 缺乏必要的健身体育指导人员

现阶段东莞市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还缺乏必要的健身指导人员。调查显示,有37.3%的行政村还未配备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另外,据访谈得知,有部分村的健身指导人员还没有接受过专门的健身知识学习。产生这一现象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一方面东莞市现有社会体育指导人员不能群众体育需求。据统计,东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6942名,其中国家级10名,一级130名,二级3450名,三级3340名。[3]相对于现阶段东莞日益庞大的健身人群来说,社会指导人员的力量似乎过于单薄。另一方面部分社会体育指导员不愿意从事农民体育健身工作。由于农村环境差、工资待遇不好、发展前景渺茫、政策法规不全等问题,部分拥有社会体育指导人员资格证件的人员却没有从事健身工作。

2.2.2 健身工程的经费来源过于单一

调查显示,东莞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资金来源,主要来源于镇村政府拨款(所占比例为57.3%)与体育彩票公益金(所占比例为28.9%),社会集资(所占比例为12.9%)来源还很低下,没有经营性的体育场地。造成社会集资比例偏低的原因在于:第一,农民体育健身启动时间太短,致使自身的市场效应、商业利益、品牌价值未形成气候,很难吸引社会资源的力量。第二,农村经济相对较弱,人们的消费欲望特别是诸如体育消费这样的非必需性消费欲望较弱,在很大程度上也造成了社会资源投入的“真空”状态[4]。

2.2.3 体育管理模式还处于滞后状态

中国体育管理体制从20世纪80年代初就开始进行改革探索,但是受中国传统社会的集权模式等影响,至今仍然没有改变“强政府,弱社会”的情况,这种现象在农村基层体育活动和农村体育组织的管理上表现得尤为突出。东莞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管理的行政机构属于典型的垂直型行政架构,由市、县、乡镇和村委会干部包揽农民健身工程的各项事务,缺少属于社会性质的农民体育社会团体协助管理(调查显示,只有7.1%的行政村农民协助了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管理,其它全部由政府管理)。显然,目前东莞市农民体育管理模式滞后于社会化群众体育管理模式的要求,不利于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健康发展。

2.2.4 农民的体育锻炼意识还很淡薄

随着东莞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和农民逐渐走向市场经济,劳动空间、产业结构、耕作方式、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重大的变化,农民的余暇时间越来越多,但由于受农村传统文化观念影响,农民的余暇生活方式依然单一,看电视、打麻将、聊天、看书报是东莞市农民休闲的主要娱乐方式,真正将体育运动作为余暇生活方面的农民还很少。调查显示,16.1%的村民在余暇时间主要参与体育锻炼;83.9%的农民主要用于看电视、打麻将、看书报、闲聊等。综上所述,东莞市农民体育健身意识还很淡薄。

2.3 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对策

2.3.1 加强健身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力度

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农村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队伍建设,提高社会体育指导人员的专业水平。依托东莞市各高校体育院系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培养高素质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建立专门的社会体育指导人员培训基地。发挥高校体育社会指导人员的作用,进一步完善农民科学化健身。采取优惠政策,依托农民体育健身工程,鼓励大专及以上体育专业毕业生来到农村,创办各种体育俱乐部,开展体育培训,指导村民科学锻炼。充分发挥农村中小学体育教师的作用。

2.3.2 完善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筹资机制

加大体育彩票公益金的合理使用,制定实施细则,落实国家关于体育公益金的使用政策,尝试探索运用体育彩票公益金的杠杆效应,推动东莞市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完善财政、税收、金融和土地等优惠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提供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服务的积极性。广泛吸纳社会资金,建设一些经营性体育场馆对外开放,逐渐推动体育场地市场化,促进体育产业的发展,提高农村体育健身工程自我造血功能。

2.3.3 深化农村社会体育组织管理改革

科学界定政府与社会在东莞市农村体育管理领域的世界,推行体育社会组织“宽准入,严监管”,解决其数量少、不规范、作用不明显等问题,建立“行政机构—协会组织—社会团体—民间健身组织”构成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络体系。政府部门应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规划、规章制度的制定、秩序的维护层面。重新分配农村体育社团的管理权限,实现政事分开,管办分离,为农村体育社团的发展提供更自由的发展空间。

2.3.4 提高农村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意识

大力宣传和普及科学的健康观、生活观,广泛传播健康理念,加大对群众性农民体育活动的宣传报道,形成鼓励东莞市农民积极参加体育锻炼的社会氛围。政府部门要合理利用电视、广播、杂志、期刊、报纸等新闻媒体力量,紧密结合农村实际,向农民宣传体育的意义与作用。地方体育部门要通过会议、发放体育锻炼手册、干部走访、标语、制作体育教育片、宣传栏等方式对当地人们进行体育健身的宣传。重视对体育弱势群体(主要包括中老年人和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的宣传与教育,让农民形成体育锻炼是投资健康的观念。

3 结语

(1)东莞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现状表现为:场地设施建设已经落实到位,健身工程“利民”效应比较明显。

(2)东莞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存在的问题表现在:缺乏必要的健身体育指导人员,健身工程经费的来源过于单一,体育管理模式还处于滞后状态,农民的体育锻炼意识还很淡薄。

(3)东莞市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发展对策主要有:加强健身指导人员队伍建设力度,完善农村体育健身工程筹资机制,深化农村社会体育组织管理改革,提高农村农民参与体育锻炼意识。

[1]体育总局发关于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意见的通知[EB/OL].http://www.gov.cn/gzdt/2006-03/20/content_231408.htm.

[2]国家体育总局政策法规司编.体育事业“十二五”规划文件资料汇编[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11:112-114.

[3]肖素霞,韩会君.东莞市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技,2012,33(4):24-28.

[4]曾庆旋,候代贵,胡庆山.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实施现状、制因、展望及对策[J].中国体育科技,2008,44(6):10-14.

猜你喜欢

东莞市问卷农民
耕牛和农民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东莞市耐斯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莞香杯”第四届东莞市诗歌大赛启幕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农民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
谈许鸿飞的东莞市附城区虎英雕塑公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