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涵养人的阳光成长建构策略①

2014-12-05葛建忠纪成阳子

当代体育科技 2014年29期
关键词:体育锻炼体育教学

葛建忠 纪成阳子

(1.江苏省淮安技师学院;2.淮阴区第二附属小学 江苏淮安 223001)

体质不强,谈何栋梁。学校体育关乎着学生身心健康和一生幸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要“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这表明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中,对学生的体育锻炼、身心健康、体质状况等问题的重视程度提到了更高的位置。学生的阳光成长涉及到众多因素,如社会、学校、家庭、环境等。但体育涵养人的阳光成长涉及到学生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体育精神等诸多方面,以及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运用体育技能,自觉地进行体育锻炼,愉悦身心,提高生活质量,创造美好生活的理念。本文提出体育涵养人的阳光成长五点策略,以期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供研究和思考。

1 以体悦心,培养学生健康的生活方式

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良好状态”。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在身体及环境条件许可的范围内所能达到的良好功能状态。良好的状态,对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以及自身环境是有良好的适应性。身体健康与自身的生活环境、生活习惯、体育锻炼和合理营养等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健康的体魄是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的基础,也是享受幸福生活的前提。一般来说,身体健康者,往往精力充沛,乐观充沛,乐观自信,热情活跃,心理承受能力强。而身体衰弱者,精神往往萎靡不振,情绪悲观消沉,敏感易激动,冷漠、自卑、孤僻,心理承受能力底。体育锻炼可以调节人的情绪,让学生淡化或摆脱课业的种种压抑,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某种程度的张扬,心理压力得到一定的舒缓。体育锻炼还可以培养性格,改善气质,塑造健全人格。如:在体育教学中安排篮球、排球、足球等教学比赛,可以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积极进取的精神。体育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相互友好、愉悦身心的良好人际关系;拓展训练可以磨练意志品质,培养学生遇到困难乐观对待,面对现实适应环境并有一种勇于克服困难、战胜困难的信心,同时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和自豪感。

2 以体健体,成就学生健康的体魄

“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50年,幸福生活一辈子”。体育锻炼增强人的体质理念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体育运动对人的运动系统,心血管系统、呼吸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体育课,运动训练,课外活动是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的直接的有效途径。在体育课教学中,除了要向学生传授体育的基本知识、基本技术和基本技能外,着重要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体育兴趣、体育习惯、树立终身体育观,让体育贯穿于人的生活,享受体育的快乐,使人终身受益。小学阶段:在体育教学中,要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主要培养学生对体育的兴趣为主,如趣味游戏:斗牛、钻山洞等;民间游戏:跳皮筋、跳绳、跳方格、掷荷包、滚铁环等;器械游戏:转呼啦圈、滚翻、接力等;民族游戏:抖空竹、跳跳鼠等。初中阶段:学生正处于成长发育时期,教学内容主要以田径为主,发展学生的力量、速度、耐力、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高中阶段:主要以球类为主。武术套路、健美操、拓展训练也可以作为教学的选择内容。随着人体各项指标逐步提高,运动技能逐步形成,培养学生1~2项专项体育项目,使学生自觉进行体育锻炼,为终身体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3 以体育德,涵养学生的阳光梦想

叶圣陶先生曾经把学生比作植物,把教师比作种植家,提醒教师关注学生成长的环境,保护学生成长的可能性。学生品德的好坏,总是以他的行为表达出来的,德育上常说的“创设情境”,就是指给学生一个表达行为的舞台,而体育不同于其他学科,它是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的社会性活动。一个人的品质,总是在不断反复的活动中,通过心身的相互调节,然后形成一种较为稳定的行为表现出来的,体育教学中,学生经历一定的心理、行为训练后,才能掌握技术、技能。一个学生对某项技术、技能的掌握,同时也意味着对此项运动进行所提出的规则、准则的掌握,随着技术的定型、自动化,服从该项运动规则的习惯也成为其行为的一部分。所以说体育教学有利于培养或者训练学生人品、品德及道德水准的形成。现代环境下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往往表现出为我独尊,缺乏协作精神,缺乏理解、宽容和同情心等特点,同时意志力薄弱,易受挫折。体育锻炼、运动竞赛,就是要培养学生集体主义和爱国主义精神,对学生思维、意志、性格、情感、人际关系,社会适应能力等产生积极影响,从而提升其道德品质水平。此外,学校的体育文化是营造学校人文气息和文化氛围重要渠道之一,通过广播、墙报、演讲、讲座等形式,宣传体育知识,培养体育文化修养。公平竞争、团结协作、自强不息是体育精神的精髓。这种体育精神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起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学校的体育文化是学校文化中最活跃、参与人数最多、开展最广泛、持续时间最长、对人体影响深远的文化活动。学生在参与过程中自身的社会品德、团结合作等得到自然提升,特别是对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深远的意义。

4 以体启智,丰富学生的知识宝库

体育运动是对人的智力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感知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思维能力等方面发展。体育运动促进人脑清醒、思维敏捷,体育活动能促使中枢神经系统及其主导部分大脑皮层的兴奋性增强,抑制加强,从而改善神经过程的均衡性和灵活性,提高大脑分析综合能力。在体育教学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将体育与语文、数学、物理、德育等学科进行横向联系,使学生运用知识、理解、思考所学的体育的技术动作,使其较为快速的掌握,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如:在学习侧向滑步推铅球时,铅球运行的轨迹是斜抛运动,在物理学中的斜抛运动,决定物体飞行远度的有哪些因素。根据物体斜抛运动的水平距离计算公式;S=vo2·sin2θ/g,表明如果抛射角度θ不变,初速度V0(爆发力)越大,则水平距离S越远;如出手速度V0不变,出手角度为45度则射程最远,所以我们在体育教学中既要训练V0(爆发力)又要强调θ角度,往往我们会看到身材高大的没有身材矮小的推得远的原因。此外体育运动对人的神经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激烈的竞争,情绪特别高涨对人体的神经系统的增强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在酣畅淋漓的运动中释放情绪和学业上的压力,使学生开心的学习,从一味的“死学”困境中解脱出来,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5 以体示美,启迪学生的美丽心灵

体育锻炼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体质,而且能为学生塑造健美体型,增添自信心,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体育锻炼有助于皮肤美,皮肤是人体的外表,只有身体健康,精神饱满,心情愉快,皮肤才能健康,才能释放美丽的光彩。在体育教学中,加大练习强度,加快皮肤的新陈代谢,排泄人体毒素,有助于美化皮肤。(2)体育锻炼有助于瘦身。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联合六部委共同颁布了《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中小学生体质状况下滑,学生营养过剩情况普遍,超重和肥胖比例增加。在体育教学中加大运动强度、练习密度,进行耐力练习,如:快走、长跑、跳跃、有氧练习同无氧练习相结合,循序渐进,可以达到瘦身的目的。(3)体育锻炼可使肌肉发达,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如引体向上、双臂屈伸、拉力器、杠铃、短跑、俯卧撑等。有助于肌肉纤维增粗,骨骼强健。(4)体育锻炼有助于塑造体型。体育教学中,武术练习、形体训练、健美操等练习,可以使学生姿态美、气质美,动作姿势如坐、立、行更加正确、矫健和优美。

青少年的阳光成长涉及到众多方面,体育对涵养人的阳光成长起着重要的作用。学生的体育能力、体育习惯、体育精神的养成是一个漫长过程,学校体育担负着学生健康成长的重任,对培养学生的进取心、增强自信心、责任心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一个人只有有了强健的体魄,一切发展才有可能。我们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理解和掌握的教育原则,对学校体育的社会蕴涵要有深刻地认识,并能把握好教育、训练学生的方法和尺度,使学校体育的开展达到最佳的效果。在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和运动技能水平同时,使学生充分享受运动的乐趣、学会身体锻炼的方法、培养良好思想品质。我们教育工作者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更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积极向上的阳光心态是关系到学生一生幸福的大事,学生的健康成长是学校的责任,更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1]李印东,农宝嘉,王玉琳.体育与健康[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2009.

[2]张楠.论体育运动对人的智力发展因素的影响[J].魅力中国,2010(13).

[3]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2010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R].2010.

猜你喜欢

体育锻炼体育教学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我们的“体育梦”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
体育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