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青少年体育赛事研究:制度剖析、案例分析、前瞻启示
2014-12-05柳鸣毅罗冰婷张毅恒
柳鸣毅,佟 岗,罗冰婷,张毅恒
(1.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干预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冶,湖北 武汉 430079; 2.武汉体育学院竞赛与场馆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3.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4.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国外青少年体育赛事研究:制度剖析、案例分析、前瞻启示
柳鸣毅1,2,佟 岗3,罗冰婷4,张毅恒4
(1.武汉体育学院“运动干预与健康促进湖北省协同创新中心冶,湖北 武汉 430079; 2.武汉体育学院竞赛与场馆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3.河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新乡 453007;4.武汉体育学院研究生院,湖北 武汉 430079)
研究通过对美国、英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发达国家制定体育政策和管理体系对青少年体育赛事的影响,认为青少年体育组织(协会或社团)在赛事举办过程中发挥了普及体育运动和培养后备人才的双重功能。以英国青少年体育信任组织和全美大学运动联合会等社会组织举办的赛事为案例,从创新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分级不同级别赛事权力边界、制定“业余性”政策导向、促使学校、社区和公益性组织社会融合,以启示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社会化改革进程。
国外;青少年体育赛事;制度;案例
1 国外青少年体育管理体系构架及政策解读
1.1英国青少年体育管理体系与政策解读
英国体育管理机构主要依托在体育行政管理部门和社会体育组织之中[1]。作为行政管理属性的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2]主要职能是负责管理精英和大众体育、奥林匹克事务和青少年体育等事务,以传媒文化交流和体育融合打造大众体育平台为特色,并将青少年体育管理部门作为下设机构;近几年,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也肩负起了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这项社会责任,形成了青少年体育联动管理工作机制。同时,英国奥林匹克委员会和英国单项体育组织等属服务公益性社会体育组织,以秉承公共服务的理念管理体育事务,以不断拓展领域、增加会员人数、规范目标计划等[3]为发展目标。例如,英国学校体育和俱乐部联动战略作为英国服务青少年体育社会融合的一项政策,英国青年体育基金会对其提供推广资助;项目推广普及更是英国单项体育组织一项重要的社会责任[4],吸纳学校、俱乐部、社会组织和社区等团体会员,以组织社会性体育活动为平台推广项目,促进青少年体育在政府与社会的融合[5]。
在公民社会背景下,体育是一种惠及民生且蕴含多元文化内涵的必需品。从“娱乐化”到“体育运动惠及民生”是英国体育政策发展历程的主要特征(Jeffery Hill,2002)[6],其政策以为每一位公民提供参与体育运动的机会为价值取向。由此,英国政府1975年出台了‘Sport For All'(大众体育政策),作为关于社会体育运动的第一部白皮书[7],将体育事业纳入到公共服务体系中,推动了体育与社会融合的进程,明确了公民的体育参与率,体育与社会性、休闲程度、社会福利、道德标准、生活质量、健康水平、体适能等关系,为政府和社会重视青少年体育奠定了基础。因此,‘A Sport Future For All'(大众体育的未来)是2000年英国政府关于发展青少年体育的引领性政策,青少年校内外体育组织、体育赛事改革、体育参与方式、评价标准和后备人才培养是当时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
20世纪90年代中期,在构建公共服务体系的背景下,英国政府非常注重社会公共设施、教育、医疗等重点领域与青少年社会服务体系建立(Robb,M,2007)[8]。为了保障学校、社会各类组织和社区等不同区域青少年参与体育运动,建立校内外服务体系,英国政府制定了学校体育、俱乐部联动战略,并且英国儿童、学校和家庭部每年给予该项政策783 000 000英镑财政经费支撑,以保障5-19岁年龄段青少儿参与体育活动[9]。
1.2美国青少年体育管理体系与政策解读
美国国家体育管理是遵循社会主导型体制,采用市场调节配置资源的运行机制[10],在国家政府管理机构中未独立设置体育行政部门。在管理体系中,诸如全美大学生运动联合会、美国奥委会、美国各单项体育组织均根据自身组织章程、职能定位和管理范畴开展业务,凸显出社会性和自治性特征。
在此管理体制下,协会成为了美国青少年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且属于非营利性组织。目前该组织在参与美国体育法案制订、训练设施管理、基金资助、专业人才培养、体育产业和青少年后备人才培养等方面取得了一致公认的成绩,使各个单项体育组织得以信服。同时,美国公益性社会组织也将服务体育事业作为一种义务和责任,作为具有较大影响的全国性公益组织,美国男孩女孩俱乐部发展了近15年,吸纳的200多万会员分属在大约1 670所俱乐部中,俱乐部均属于独立的非营利性组织,该组织以促进提高青少年社交能力、教育交流、职业规划和个性能力等为目的,最终增进会员体质健康、挖掘和培养年轻人的全部潜能,组织以募捐或靠直接捐赠维持运转,尤其以体育为载体培养创造力、互助关爱和公民责任心等。
其二,体育整合教育资源举措是美国青少年体育管理体系的特征之一。作为非盈利性组织的全美中学体育联合会和全美大学体育联合会负责全美中学、大学体育事务管理,是美国青少年体育运动培养体系的重要组织[11]。美国中学生体育联合会发挥组织联合的作用,联络全美50个州的中学生体育联合组织,组织的赛事活动、训练营、培训等活动吸引了所管辖的两万多所中学参与,在技术上给予各中学较大支持,在管理权上具有独立性与自主权。全美大学体育联合会更是凭借完善的管理组织体系、影响全美的体育赛事、向职业赛事输送人才贡献率、等扬名世界,是负责管理美国大学体育运动的重要社会组织,被国会授予大学体育竞赛规程和规则的制定权、解释权和仲裁权[12]1,该组织以主办各类大学生的体育赛事为基础,广泛开展以此为平台的培养领导才能、增强身体素质、促进交流联谊、鼓励学生将体育作为健身手段和社会交际手段等能力,同时匹配有多元化丰富的奖学金。值得重视的是,该组织制订的业余性10竞赛制度对规范运动员行为、促进竞赛公正性起到重要作用;同时,联合会下属的各类运动联盟,确保大学体育赛事公平、公正、平等及友好的气氛,充分给予参赛单位话语权,形成管办分离的运行模式,将体育与教育进行融合,采用社会自治体制,其最终致力于为青少年全面发展而服务。
坚持业余性是美国社会性组织参与青少年体育管理的重要政策导向。1978年美国第九十五届国会通过了《业余体育法》,该法案是为了解决业余训练出现的纠纷问题,以促进和保障业余体育运动可持续发展,培育后备人才的造血功能而制订。此法案对美国业余运动员招募、培养、参赛等行为给予法律定义,其业余体育政策为青少年广泛参与体育运动起到了决定性作用[13]。
业余运动员、业余体育赛事、业余体育组织是青少年体育训练和竞赛中容易混淆的定义,在美国的《业余训练法》中对三个重要概念给予法律释义。该法案对该组织注册参赛的大学生运动员身份明确定位为不允许运用运动技能直接或间接获得报酬、不允许与专业队签署合同或许诺且没有参与职业赛事的经历、没有与职业经纪人签署契约等。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促进大学生体育赛事为美国精英体育培养人才,保证运动员权益,同时防止过早专业化和职业化,从而影响大学生正常完成学业;在校园会员招募的过程中,该组织建立了完整科学的对高中生运动员进行全面的学业考核和运动技能评估体系,学业评估采用通用标准——学生平均成绩,如无法达到所要录取联盟或者大学的准入标准,该生就只能到更低一级的两年制大专学习或参赛,这一政策解决了运动员文化教育缺失和普通学生体育缺失的瓶颈,这就促使中学生或高中生运动员在国民教育序列阶段必须同时重视运动技能和文化学习,杜绝“唯运动成绩论”和“唯文化成绩论”价值取向的形成,这是体教结合的典型范例[12]119。
同时,该法案极力支持社会体育组织培育。法案将美国各单项体育组织、全美大学生运动协会等定位为管理业余体育的权威组织[14],并支持业余体育开展,将促进和鼓励大众健康作为法律条款,列入组织的职责和义务。
1.3日本青少年体育管理体系与政策解读
日本体育管理体制以政府机构为主体,但受西方社会自治的影响,社会组织也逐步发展。文部省及隶属的国家单项体育组织是日本管理体育事务和运动项目的最高权力机构,同时建立了体育联盟,则具体负责社会体育组织事务。如日本高中体育联盟负责管理该国青少年体育赛事等,且具有较高的影响力。在政府机构和体育联盟的支持下,日本学校广泛开展校内和校际竞赛活动,这类活动是体育课程的延伸,主要兼顾培育学生体育娱乐的兴趣和爱好[15]。
“练时先要对好方位,开始念咒,使自己处于练功所需要的状态。然后掐好手诀,以子午流注运行的时间路线,用手诀住对好自己的一个脏器,进入采气功态。这个功法分上中下三盘。手上的手诀对应着也分上中下三个。”
上个世纪90年代,日本文部省根据国家“体育运动振兴法”第四条款,颁布了《体育运动振兴基本计划》,旨在系统规划日本政策体系,系统科学的推进体育工作。其中,将培养终身体育观念作为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终极目标,明确青少年体育发展应回归体育本质——娱乐和教育价值,为振兴竞技体育奠定基础。
2 国外青少年体育赛事分析
2.1英国青少年体育赛事分析
为了促进英国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提高体育活动参与人数、且进一步重视学校体育关注度低(YST,2007)[16],在公民社会背景下,约翰·贝克维斯以构建青少年体育发展平台为理念,英国青少年体育信任组织于1994年成立,随后这一社会体育组织被英国政府所授权,该组织通过系统的科学技术指导,以普惠体育运动为原则,为4-19岁青少儿实施课内外体育教育活动计划[17]。该组织是英国文化传媒和体育部规划青少年体育运动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致力于打造国际水平的青少年体育教育体系,其核心内容包括体育参与、体育兴趣、体育技能、体育教育和精英体育等6个方面。通过该组织的社会自治运行,使得组织会员参与意愿日益增强、且注重青少年休闲空间不断拓展、将校外体育延伸和学校体育课程逐渐融合、蓬勃发展社会团体,使青少年获得分享体育运动权利。
伴随着英国体育政策从上世纪60年代发展至今,青少年体育已成为公共体育服务组成部分。英国信任组织作为公共领域的社会体育组织,在公共活动中以中立化、个性化和合理化为主要特征,着力发挥体育与社会的嫁接功能,该组织成功策划和组织了各类体育活动,4-19岁上万名青少年参与了年度体育活动:(1)生活转型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该俱乐部遴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体育项目开展,以分享运动快乐的过程来激发青少年体育兴趣,俱乐部组织学员参加公益事业、社会活动和赛事策划宣传等培养综合才能;(2)马塔兰体育TOP计划:马塔兰作为英国青少年体育信任组织赞助商是该组织的合作伙伴,此行动计划是社会融合和产业营销的产物,此计划以组织培养青少年生存能力为主的不同区域性、对抗性、极限性的野外体育活动为主,最大限度挖掘青少年身体技能和思考、判断等心理智能和综合思维能力;(3)塞恩斯伯里英国中学运动会是一项通过独特的多元规划理念吸引众多青少年参与并从中选拔后备精英的体育赛事,设置橄榄球、击剑、足球、柔道等12个竞赛项目,该项赛事注重校内体育与校外体育联谊,作为学校联系社会的载体,是一项体教共谋青少年体育发展的综合平台。显然,英国青少年体育组织以赛事活动、组织建设和培训等为载体,兼顾锦标性、普及性、休闲性、大众性与实效性并行的特征为青少年搭建平台。
英国体育信任组织凭借其科学的管理水平为英国青少年体育事务做出贡献。同时,得到了政府、社会和市场的广泛认可。在经费支撑方面,国家体育彩票基金为该组织建立了健全的青少年体育福利保障体系。同时,赛事活动成为该组织招揽赞助商的品牌,众多商家也看中了组织品牌效应和青少年消费能力,纷纷成为合作伙伴。
2.2美国青少年体育赛事分析
全美大学生运动联合会作为美国体育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管理结构和管理职能上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从管理结构视角看,“承上”是指该组织承担履行精英人才培养的职能,为取得优异成绩或将极具发展潜力的优秀大学生运动员输送到美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中,为其参加职业联赛并成为一名职业运动员疏通路径,同时还有机会入选美国国家队;“启下”是以坚持业余性为导向,优厚奖学金等政策,吸纳具有运动天赋的中学或高中阶段的学生运动员,通过招募注册,使其成为合法身份参加体育赛事;从管理职能上分析,“承上”是指全美大学生运动协会凭借组织的权威性,其赛事也在全美享有良好声誉,从1936年到今的办赛历史,充分证明去专业化操作水平,秉承着体教结合的原则,该组织从制定规程、参赛注册、资格审查、赛事运行和媒体运行等竞赛环节管理全美大学生体育赛事;“启下”是指该组织在全美高校中以分组、分层和分区域的竞赛组织形式开展体育赛事,会员不断增多、实力不断壮大、逐渐深入民心,例如甲组、乙组和丙组的分组方式就为不同水平和级别的高校和运动员提供锻炼机会。
2.3俄罗斯青少年体育赛事分析
在俄罗斯联邦政府的领导下,国家政府高度重视体育振兴计划,尤其提升体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性作用。《俄罗斯联邦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18]是俄罗斯联邦政府出台的重要政策纲领,其中,就各类青少年学生体育竞赛活动体系构建、青少年体育场地设施建设、健康生活方式和体育教育理念[19]作为其青少年体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就赛事而言,俄罗斯青少年体育赛事依据其性质种类较多,排球、摔跤、游泳、柔道、保龄球等作为传统优势项目,是构成综合性青少年体育赛事的主体竞赛项目,赛事名称为“斯巴达运动会”;每年举行一次的俄罗斯全国中学生体育健身节更是普及体育运动的重要平台,第一阶段是学校和市举办,州/市一级举办为第二阶段,最终阶段为全国性决赛,项目有总统全能、文娱活动比赛、游泳、迷你足球、跳绳、对抗接力赛、乒乓球、街头篮球、国际象棋等,赛事凸显出兼顾竞技和趣味项目、传统优势项目和健身活动等相结合的项目设置特点。
3 国外青少年体育赛事前瞻启示
3.1建立体育与教育部门联动式的配套赛事管理体系
体育与教育部门联动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为整合资源为赛事服务提供先决条件,尤其是兼顾发展赛事的育人功能。“运动协会运动联盟学校”构成了美国大学体育赛事三级管理体系,此体系最大优势就是在于体育赛事放权于教育组织,而且是充分发挥社会组织的自治能力、运动联盟的民主性和学校的基础性孵化作用;在公民社会背景下,英国青少年体育赛事注重教育性和公益性特征,体育公益组织每年都向教育系统投入经费用于场馆建设、人员培训、器材添置、赛事举办、奖励人员等,形成体育与教育双重规律的运行模式,同时组织的各项体育赛事紧密联系学校并对校外体育进行延伸。
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应倡导办赛理念多元化、渠道多样化,加大对学校、俱乐部和社区等体育组织的依托,拓展青少年参与体育赛事活动空间。同时,在秉承广泛开展业余性赛事的基础上,全面普及体育运动,分层、分级、分区域举办体育赛事。体育教育主管部门对地区政府采取综合考核标准,以改变仅以成绩考核青少年体育赛事成绩的局面,避免拔苗助长,为国家挖掘、吸收和培育体育后备人才提供平台。
3.2科学分级青少年大众和精英体育赛事
为了提高普及程度和精英培养效率,国外青少年体育赛事均采用大众赛事和精英赛事分层和分级运行模式,在遵循青少年成长规律的前提下,增加青少年参与赛事活动的机会。在英国青少年体育赛事中,通过招募青少年志愿者,吸纳会员且促进组织建设,志愿者需要参与赛事策划、组织、宣传和服务工作,因此,青少年在体育赛事中除作为运动员,还可以以其他角色参与赛事,家长也极其重视对青少年成长阶段赛事经历的积累;美国青少年体育赛事在中学和高校开展的最大益处就是注重传播大众体育和挖掘精英人才,根据不同学校运动队的竞技水平、组队规模、组织能力和经费资助能力等进行分组分层竞赛,旨在使更多学校参加赛事机会均等化,已形成体育赛事常态化组织模式,并已成为美国青少年学习、生活和融入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为该国在国际赛事取得优异运动成绩奠定基础。
我国单项青少年体育锦标赛目前以设置奥运项目为主,非奥运项目青少年赛事发展较缓慢且重视程度较低。各级体育管理机构和教练员都将目标瞄准奥运项目青少年锦标赛,锦标主义参赛思想严重障碍青少年体育可持续发展。这种按照奥运项目和非奥运项目分层分类竞赛难以对其实施改革,应效仿英国和美国模式,按照区域、项目、组别等特征对青少年体育赛事进行改革,创新赛事举办模式,下放权力、鼓励社会组织参与,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技水平。
3.3制定明确的“业余性”政策导向和法律规章制度
坚持业余性原则是保证青少年体育赛事公平公正的基础,是促使国外体育组织生存、发展和壮大的基础保证。美国大学生、中学生体育赛事用制度约束参赛队员的身份必须是学生,然后才是运动员,坚持比赛业余性质,一方面拓宽办赛领域、增加参赛人员的惠及范围,促进赛事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通过法律规章制度,在频繁的比赛和训练中,保证和要求运动员必须重视文化学习,并以制度规定学习时间和学业任务,也迫使在校学生除完成文化学习以外,积极参加体育赛事等活动。
在我国,青少年运动员过早职业化和专业化现象严重,其直接导致的结果是运动员丧失文化学习机会。因此,应积极探索体教结合模式,根据不同项目的特点,界定适合我国国情的“业余运动员”属性,其从年龄、学业要求、参赛标准等方面给予量化界定,并形成法律制定,以净化我国青少年体育赛事中运动员资格问题。
3.4兼顾拓展学校、社区以及公益性组织的体育活动
青少年体育赛事规模的扩大主要是提高吸引力。发达国家凭借完善的各级社会组织,发挥学校的聚集效应和社区自治能力,以及公益性组织中推广活动的需要,以体育为载体,以不同方式吸引青少年参与。全美大学生体育赛事中将区域、水平接近的院校组合在一起,形成联盟,以增加比赛激烈程度和激发参与热情,同时有利于观众赴现场观看比赛;同时,利用经济学非均衡增长的理念“以大学校养小学校、以大联盟养小联盟”,例如在篮球比赛中会给小联盟在内的各联盟预留席位,大多数联盟实行指标平均分配,给整体实力相对较弱的队伍给予一定补偿,并被邀请参与客场赛事等等。同时,英国充分利用社区体育多元化发展特点提高参与率[20],社会为青少年提供了方便的校外身体锻炼场所,在活动中,各种体育组织发展迅速,形成社会与政府共同治理的体育参与领域。
在公民社会背景下,青少年体育活动注重与社会对话、交流和融合,只有保证青少年参与体育权利,举办青少年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体育赛事,才能真正实现青少年分享运动的理念;在社区建设青少年体育锻炼的场所,通过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的形式,形成公私兼营的模式,才能实现青少年校外促进计划中“以增强青少年体质为核心任务,建设青少年体育活动场所、培育青少年体育组织服务体系”等具体要求。
3.5完善各类社会组织网络建设促进赛事社会化进程
社会组织的根本职责是界定个体自由活动的边界和消除活动的障碍。英国青少年体育组织正是充分利用国家、社会和民众三者之间的空间,形成教育、体育、娱乐等为青少年提供服务的网络组织,从校内外为青少年体育赛事的发展奠定基础,尤其是促进了赛事社会化发展进程,其结果是参与层面更多、参与人群更广、参与机会均衡、市场开发领域更多。我国青少年体育组织发展还处于萌芽阶段,青少年体育俱乐部、户外营地、校园体育社团等数量少且法规制度有待完善,其界定个体自由活动的边界,即青少年通过组织能够表达参与体育活动意愿,形成多元化参与、介入和发展的态势,强调个体本真性的认知,用“自由、平等、民主、法治”的理念来运行青少年体育赛事,使体育赛事回归青少年的生活和生长之中。
[1]A sporting future for all[S].Department of Culture,Media and Sports(DCMS),2000:18.
[2]王英峰.英国体育管理组织体系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0:19-25.
[3]ALAIN FERRAND,SCOTTMCCARTHY.Marketing the sports organization:building networks and relationships[M].New York:Routledge,2009:5.
[4]柳鸣毅,孙义良.公共服务视角下英国单项体育组织运作模式研究——以英国柔道协会为例[J].中国体育科技,2011(5):108-115.
[5]张天白.英国竞技体育的调研与思考[J].体育文化导刊,2008(4):9.
[6]Jeffrey Hill.From'Rational Recreation'to'Sport For All':The Place of the Municipality in Sport and Leisure.Sport,Leisure and Culture in Twentieth-Century Britain[M].Palgrave Macmillan,2002:165-178.
[7]徐通.英国“社会投资型国家”体育政策研究[J].沈阳体育学院学报,2008(10):28-30.
[8]Robb,M.'Introduction',in Martin Robb(ed)Youth in Context:Frameworks,Settings and Encounters[M].London:Sage Publication/The Open University,2007c:5-11.
[9]BLOYCE,D and SMITH,A.Sport Development and Policy in Society[M].London:Routledge,2009:18.
[10]张晓琳.中美竞技体育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1:42.
[11]池建.美国大学竞技体育管理体系的研究[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03:1.
[12]陈蔚云,朱秦生,池建.美国大学体育赛事赏析[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9:1.
[13]宋佳麟.美国业余训练法及其启示[D].湘潭:湘潭大学,2007:3.
[14]赵东平.美国业余体育法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3):73-77.
[15]罗时铭.当代日本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86.
[16]Youth Sport Trust(YST)[R].Annual Report2006/07,Loughborough:Youth Sport Trust,2007.
[17]DANIEL,B.and ANDY,S.Sport policy and development-an introduction[M].London and New York:Routledge,2010:62-66.
[18]李琳,陈薇,李鑫,等.俄罗斯2020年前体育发展战略研究[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2(1):1-4.
[19]李琳,邵金龙,陈绮文.俄罗斯2020年前青少年体育发展战略及其启示[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2(5):10-13.
[20]王志威.英国社区体育发展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2(1):16-21.
Research on Youth Sport Events Abroad:Policy Exploration,Case Study and Prospective Inspiration
LIU Ming-Yi,et al
(Wuhan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Wuhan Hubei430079)
The paper analyzes the influences of sports policy-making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management system in USA,UK,Japan and Russia on youth sports competitions,believing that youth sports organizations play the dual roles of popularizing sports and bringing up reserve talents athletes in the process of holding competitions.The paper conducts a case study of the competitions held by British youth sports organizations and the NCAA in order to provide the corresponding inspirations for the socialization process of China's youth sports competitions.
abroad,youth sportevents,policy,case
G80-053
:A
:1001-9154(2014)03-0012-06
G80-053
:A
:1001-9154(2014)03-0012-06
2013年国家社科基金课题《国外青少年体育组织培育与政策监管研究》(项目编号:13CTY003);2013年湖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研究成果《青少年体育组织培育与政策监管研究》(项目编号:13g357)。
柳鸣毅(1984-),男,湖北武汉人,国际级裁判,博士,研究方向:体育赛事理论与实践,青少年体育研究。
2013-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