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人的全面“发现”与展开——《世界大师原典文库》读后

2014-12-05鞠方安刘晓玲

博览群书 2014年7期
关键词:人性大师人类

○鞠方安 刘晓玲

经历过漫长的洪荒远古时代,人类开始慢慢认识自己,在寻求生存的同时,也在日渐稳定的生活状态中开始脱离自然状态而迈进社会群居生活。人类开始有固定的住所,开始运用自己的智慧来改造自然和战胜自然,开始在自然的环境中构筑起自己的生存空间,开始认识到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之处,并充分意识到群居的必然性,任何单独的个体都不可能脱离开社会而独立存在,于是探索人性、探索人类生存的最佳状态便成为先哲们紧迫的任务。

把目光放大,把视野拓宽,把整个人类和社会作为探索对象,世界各地的先贤大师都为此作出了积极的思考与探讨。人类本身与人类社会都是极其复杂的结构,需要从各个领域进行研究,而对于人的发现也就避不开人类学、社会学、政治学哲学等宏观而本质的深入研究。这种探索与研究是直至今日我们依然需要仔细思考的问题,而我们的学习必须有前人的优秀成果作为引导,我们的进步需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之上,以先哲的高度为起点。基于此,《世界大师原典文库》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参考资料和借鉴。这一系列丛书包含哲学、文化、政治、法律四个门类,第一批出版的著作分属哲学和文化门类,哲学类著作包括《人性论》《道德情操论》《人类理解论》,文化类著作包括《时间机器》《大学的理念》《文化与无政府状态》《培根论说文集》。第二批出版的著作均属政治门类,包括《社会契约论》《政府论(下篇)》《论自由》《政治学》《论美国的民主》《杰斐逊选集》《联邦党人文集》。这些大师与著作的选择具有内在逻辑的统一性,围绕人的全面发现与展开这一主题。

人性的全面发现

《世界大师原典文库》首先从哲学角度切入,从形而上的视角关注人的发展,溯源到人性的本质,探讨知识的形成与等级,深入到人的道德、理智与情感,从哲学层面揭示人类的本性,构筑起人类社会的深层构架,让人们更了解什么是人。作者们对真理的执着,对人类的终极关怀也明显地体现出来。

人类从原始野蛮走向文明,成为万物之灵,组成了人类社会的庞大系统,人类是以什么样的姿态维持和发展着这样的系统呢?要回答这一问题必须认识到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重视对人的认识。中世纪神学世界观把人类的起源与人类的生存和本性归于神,用神学的系统覆盖了人性的本真与社会的实质。人文主义精神的萌芽和兴起,是一直与这一系统相并行的阐释。这一系统把人当作主体,发现人的价值,将人从神学系统中解放出来,重建了人本主义思想。就像大卫·休谟在《人性论》中所说,一切科学或多或少都与人性有着某种关系;不管看起来与人性相隔多远,每门科学都会通过这种或那种途径返回人性之中。即使是数学、自然哲学、自然宗教,都在某种程度上依赖于人的科学;因为这些科学存在于人的认识范围之内,并且为其能力和感受所判断。这是一个准确而必然的论述,人所研究的任何科学都必然地与人相联系,都受到人类认识水平与思维解放度的影响,因此,在知识的探索中,对人性的理解是必然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只有掌握了人性,我们在其他领域才有希望更容易地获得胜利,所以,关于人的科学是其他科学的唯一坚实的基础。

第二,人类的社会大背景。人类脱离自然状态进入到社会系统,赋予社会一定的权力来保护个人财产与安全,人们也就必然会受一定社会原则的约束,因此要探讨人性的全面性与本质性,就不能考虑到社会这一大背景。亚当·斯密不止在经济学领域诠释了利己法则,而且更深一步地从人类本源上探讨了哲学社会学领域中人的本性,这集中体现在他的经典著作《道德情操论》中:

一个人的性格,显然存在某些天性,无论他被认为私心有多重,这些天性也会激励他去关注别人的命运,而且还将别人的快乐变成自己的必需品。他因目睹别人快乐而快乐,不过除此之外,不啻一无所求,然而他依旧乐此不疲。同情怜悯就是这种天性。

这一立场的阐释是从人类作为一个社会群体而言出发所得出的结论,要想探索人的本性,就必须把人放在他所生存的大环境中,因为人不是单独的个体,他是社会的组成分子。而休谟在论述人性的时候之所以把道德分为人为的德和自然的德,也是从这一大背景出发加以论述的。自然的德主要针对个人而言,是以私人的福利和愉快为标准的,但是每个人又都必须为整个社会的“公共的利益”而服务,所谓“人为的德”就是这种被人为设计出来而体现了全社会成员的共同利益感。

人的全面发展

正是在这样的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哲学立场的关照下,政治学层面的论述也必然从人的立场来讨论整个社会结构的建构。封建集权制以及奴隶制,以神学权威和特权专制剥夺了人们的自由平等权利,随着封建制的瓦解、贵族特权阶层的消失以及民族国家的崛起,身份平等的意识越来越强烈,人的价值被空前提升,自由与平等就不仅是个人的要求,更是整个社会形态建立的思想和价值观基础。因此,以人为中心来构建社会结构和政治系统就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首先是关于人类社会结构的形成原因,亚里士多德在他的《政治学》中认为,人为了免于匮乏、为了过上富足的生活,就必然地结成家庭,家庭再结合成聚集的村落,然后再由村落聚为城邦;这一点与卢梭的《社会契约论》中描述的原始状态及其必然瓦解之后,人们为了自我保存而以某种形态联合起来的社会约定有相似之处。二者都否定了神权和强权而形成的统治的合理性,而从人性本身探讨社会之所以形成的过程与原因。

为了阐明人的全面发展,丛书从各个角度选取了世界大师的经典论述,从源头上探讨了人类在社会中所拥有的各项权利,为确定人的价值提供了坚实而有力的证据。

1. 人权

“人权”是用以对抗神权的一个有力概念,在与神权进行对抗的过程中,先哲们顶住各方面的压力,把人放在议论的重点,得出“天赋人权”的结论,论述了人生来就是平等的观点。造物主赋予他们某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自由和追求幸福,一切社会权利和权力均根源和服务于天赋人权,人们参加和建立政府的目的也是为了更好地享受和保护人权这就在高于政府的层次论述了人权的至高无上性。杰裴逊在起草的《独立宣言》中强调,“为了巩固这些权利,在人民中建立了政府,政府的正当权力来自被统治者的同意;无论什么时候,一个政府破坏了这些目的,人民就有权利改变这个政府或把它废除,并建立新的政府。”人权是一切论述的中心与起点,也是社会或者政府之所以形成的目的所在。亚里士多德从城邦的建成和目的出发,说明城邦的生活满足了人的自然本性这一目的,城邦应该是平等自由的人之间的依法统治,而不同于主人统治奴隶那样的专制统治;托克维尔所著《论美国的民主》也是从人类的生存本身出发来分析,他所要表达的是封建特权的不平等制度的消失、人人平等的实现是一个不可违逆的社会趋势,而平等民主的社会则更符合人类的本性,至于平等社会所带来的正负影响,也是以人的立场为出发点;1787年制宪会议的召开,新宪法的制定以及联邦党人为拥护新宪法所集结的《联邦党人文集》中的各篇论文,无不是从怎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更好地保证人们的自由和财产出发的。

2. 平等与自由

人生来就是平等而自由的,这是秉持以人为本的世界大师们展开各领域论述的一个基本观点。承认天赋人权,也就相应地主张了人人平等。洛克在《人类理解论》中驳斥了“天赋观念”,反对所谓天生拥有才智或智慧的唯心主义理论,从而确立了“白板论”,认为人生来就是平等的,都是一样的“白板”,这是从哲学角度、从人类认识的起源来分析人类智慧的平等性,这就具有了本源性和基础性。

在社会领域这一观点得到了更加现实和细致的分析。洛克在《论政治社会的起源》中提到,人类天生都是自由、平等和独立的;没有本人同意,不能剥夺任何人的这些权利,也不能使任何人受制于另一个人的政治权力。关于自由,密尔在《论自由》中做出了全面而深刻的分析,他指出,“生活应当有多种不同的实验;对于各式各样的性格只要对他人没有损害应当给以自由发展的余地。”不止如此,他还在社会的大背景下,反对社会根据共享的或主导群体的道德或习俗干预个人自由。作者追溯到社会的形成,所注重的始终都是人的权利,以及人的自由与平等,这是反驳封建制与奴隶制的政治结构、构建理想社会的思想基础。不论是提倡何种形态的社会结构,他们的出发点首先都是人,是为了维护人文主义的坚定立场。

3. 政府与民主

在人类所形成的社会群体中,社会以什么样的形式存在,如何才能保证人本主义思想的实践,并保护人们平等自由的权利不被压制,保证人们的财产安全,是思想深厚的先哲们始终思考的问题。他们探讨了人类从自然状态转向政治联合体的必然性,“要找出一种联合的形式,使它能以全部共同的力量来保卫和维护每个联合者的人身安全和私有财产”,而人们主动把自然状态中所享有的平等、自由和执行权利的一部分让渡给政府,仅仅出于为了更好地保护自身及自己的自由和财产的动机。因此,政府的目的是为人民谋福利。这是与人权思想相对应的观点,正因为政府是由人民的意志所形成的,是以人为主体的,所以政府国家的主权也必然是属于人民的。而当政府篡夺了人民的主权,破坏了社会契约,损害了人民的权益,人民就有权用暴力推翻它。

而在这样依靠社会契约而形成的政府中,行走得深远的大师们便为人民的主权的实现提出了一种可行的方法,即民主。这是在驳斥了封建贵族特权制而平等成为必然趋势的大背景下所必然要做出的选择,在人人平等的观念指导下,人类群体放弃了阶级和家世的传统,各阶级和阶层逐渐融合。每个人对于这个用契约形成的社会就都具有管理权,政府的公共意志就必须是考虑到全体人民的意愿,而不再是专制的霸权统治。

《世界大师原典文库》内涵着统一而多样化的人的体系。

《世界大师原典文库》所精选的都是对人类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师们对人类社会作出的精辟分析和阐释,所选书目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是在统一性下的多样性。

该文库所选各书无论涉及哪一学科,无论作者是哪一位大师,他们所遵循的原则永远是人本主义,是以人为中心的前提下对整个社会、哲学、政治学等领域进行的分析与考量。哲学中对人类本性的探讨,在利己之心之外的同情心,对于建立和维系一个公民生活幸福的社会更为重要;在社会政治体系中,对人民主权的重视决定了政府或者社会的存在都是为了保护个人的财产与安全,是以为人民谋福利为目的的;而在文化领域,无论是有关大学的教育还是对真理或道德的论述,以及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预测,无不是站在人的角度来考量整个社会的发展。

这套丛书构建了一个完整而全面的关于人的论述系统,为相应专业领域的学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具有很强的现实关照性。它不讲求外表的灿烂,不看重浮华的追捧,它所注目的是学者与研究者的真正需求。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该套丛书的内容是用英文原文,外加专家的中文导读,省去了中间因翻译而可能产生的误解与多样化理解,为专业学者提供了更为权威的知识来源,同时也为英语学习者提供了很好的学习资料,是不可多得的专业书籍。

猜你喜欢

人性大师人类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狗通人性”等十一则
对话大师
逼近人性
人类第一杀手
对话大师
人性的偏见地图
1100亿个人类的清明
环保高效的清洁大师
婚姻的尽头,藏着人性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