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远航现代舆论场——读李从军同志《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有感

2014-12-05○闻

博览群书 2014年7期
关键词:实力舆论变革

○闻 笛

“生存还是死亡,这是一个问题。”《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一书开头,作者便如此定义全球媒体所面对的剧变现实。在重大变革、激烈竞争、深度整合、局部洗牌的现代舆论之海中,传统媒体又应去向何方?该书作者以一名资深记者和世界级媒体掌舵人的身份,为中国媒体规划了崭新的航程。

变局之帆

这个世纪对媒体从业者来说,正如狄更斯所言是最好也最坏的时代,也正如在这二百多页文字中可以同时嗅到作者的雄心与危机感一样。这个时代媒体从业者的雄心,来自信息的爆炸和技术的狂飙:资讯数据得来仿佛全不费功夫,社交媒体的流行让新闻线索多如牛毛,多媒体技术则令报道能以图文影音全维度呈现……但滚雪球式的发展同样带给媒体人深重的不安:每天刷刷微博微信,总能看到某报要解散摄影部,某网站低价收购某报纸,某名记辞职搞自媒体收入颇丰……飞速的变革裹挟着浮躁的人心,敲击出时代特有的节奏。

现代舆论场中的这些“变”,令作者重新思索媒体自身的定位。当美国总统奥巴马将专访机会交给亚马逊Kindle电子书平台时,当盖蒂图片社数据库中的全部图片比不上Facebook一天上传的图片数时,当普利策奖领奖台上开始出现《赫芬顿邮报》的网络记者时,传统媒体也在压力下不断摸索前行。从起初的原生内容直接上网,到采用适合网络受众的编辑风格,再到记者直接生产新媒体内容,最终呈现并成功的,是更适应Web3.0时代特征的集成报道模式,不仅在策划和运作上实现集成,在采集和展示方面实现全媒体,更重要的是充分引入受众的互动和反馈。这是以传统媒体的权威地位和雄厚资源对抗碎片化网络内容的必由之路,更是在人心浮动的网络迷宫中,以正能量点起指路篝火的高能燃料。

现代舆论场中的“变”,也令作者重新思索媒体人的必备技能。一支钢笔一本稿纸做记者、一把剪刀一瓶浆糊当编辑的时代早被远远甩在身后,文字记者会摄影、摄影记者能摄像也已是基础要求。作者清醒地指出,新一代媒体人需成为超级记者(super reporter),不仅要采写编评拍摄录音剪辑制表样样来得,还要讲政治、擅历史、懂外语、能公关……在强大的技术素养和知识储备之外,Web3.0时代的媒体人更需要拥有能够专精的场域,形成自己的风格。这个喧嚣时代的很多问题并无直接答案,而仅仅表现为高度的复杂性,当今受众更需要的,正是可以复合运用技术素养、知识储备和专精领域解释这种复杂性,帮助受众看清迷雾背后之真相与本质的专家型媒体人,而这种专家眼光,正是在写作软件已可自动撰写新闻故事的当下,媒体人生存的核心竞争力。

Web3.0时代吹起的变革强风中,正裹挟着强劲的能量,而明智的船长自不畏惧扬帆借势。

不变之锚

其实,每个变革的时代中也总有些东西是不变的,真正能引领现代舆论场的,正是那些不仅能够追随这些“变”,也能坚守这些“不变”的人。《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一书,不仅指出了如何应对剧烈变革,更重新坚定了那些大变革时代中绝不能变的媒体精神。

现代舆论场中的“不变”,是作者在书中坚持的媒体导向性。正如作者所说,相对其他失误而言,媒体导向失误带来的后果更加严重。在竞争激烈、媒生维艰的当下,用八卦吸睛、为广告折腰、见条子撤稿看来似乎是比较明智的选择,但也正是在这样一个谣言似草,网言如刃,“民意”足以形成暴力的时代,舆论场中才更需要能挺得住的脊梁。有研究表明,看来平等开放的互联网空间恰好对舆论有着强大的极化能力,网络热议话题的态度倾向性往往更为极端,而非想象中经充分讨论后的兼容并蓄、中正平和另一项研究则表明,媒体在网络舆论中恰好具有极强的引导力,可以称得上是沸腾舆论中的“定海神针”。舆论漩涡中,人们最需要的媒体,正是作者书中所描述的敢于在众声喧哗中振聋发聩的事实与价值平台,是以时效性和权威性保证内容安全,以人文关怀和平易气质赢取人心所向的真正舆论脊梁。

现代舆论场中的“不变”,是作者恳切要求的媒体人的温情与理性。正如作者在文中所说,我们的采访不应只是采访笔记上那些冷冰冰的文字,而是必须带着温热的感情,还必须含着冷峻的思考。媒体从业者的一大特点就是长年受大量信息和人事的“冲刷”,于是新记者虽有热血冲劲,却因经验所限而难有深刻思索,老记者往往眼光老辣,却因见识太多而再难重燃热情。其实,理性的光源,正在知识的积累和批判的思维中,在审慎的观察、历史的书页和学术的思辨里;而温情的火种,则正在基层的泥土和人民的声音中,在山野的犁锄、江边的鱼篓和市井的炊烟里。如作者所言,基层永远是新闻的源头,生活永远是新闻的富矿,精彩永远在采访路上,人民永远是我们的老师。

暧昧的价值观海洋里,该书字里行间那些不变的坚守是锚,锚定的是经营媒体百年老店所必须的一缕精气神。

运用之舵

软实力之父约瑟夫·奈在新作《权力大未来》中提出,仅有硬实力或仅有软实力都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巧实力”,即把硬实力与软实力相结合,在变化环境中形成有效战略的能力。在《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中处处可以看到的,正是这种在变革与坚守间游刃有余的巧实力思维。

要引领现代舆论场,作者提醒媒体需从经营上下功夫。这不仅是变化环境的客观要求,更是在传媒领域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题中之义。在信息供过于求的今日舆论场中,“只管上天,不管落地”的经营观念已难以为继,设备到位、网站建立、客户端上线后的苦心经营,才是真正考验的开始。经营的硬实力,要求的是机构、技术和渠道的革新,经营的软实力,呼唤的则是理念、内容和服务的升级;统合以上二者的,是作者所提出的科学规范、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的管理要求;支撑以上二者的,是作者所期待的适应新媒体和集成服务,具有经营理念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而在兼具政治敏感、创新意识和业务本领,既能踏实苦干,又富管理艺术的媒体管理者手中,良好的经营会形成循环如意的制度体系,并最终决定10年乃至20年后舆论场上的真正赢家。

要引领现代舆论场,作者希望媒体人学会沟通技术和业务。技术的价值,在于帮助媒体提升效益和效率。再先进的技术,如果不能与媒体的业务和需求无缝契合,不能形成对新闻产品的有力支撑,便谈不上充分发挥了其作为第一生产力的全部作用,甚至有可能使内容为技术所役,效果适得其反。作者所设想的,是一个不仅具有基础性和安全性,更注重实用性和开放性的技术系统,其最终目的和导向是为受众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而受众,正是沟通技术与内容的关键节点。只有明确了技术升级和内容生产最终都是在为用户服务,都是为了满足受众“给我一个好故事”的要求,才能最终实现以技术支撑用户体验,用内容丰满技术骨架的双赢局面,也才能让媒体人不再为技术所役,重新贴近新闻的本源,再次焕发讲故事的热情。

变与不变之间的运用之妙,正是舵手心中的海图,引领媒体航船正确的方向。

“谁能引领现代舆论场?如果一定要回答的话,答案只有一个——超越自己。”作者如是说。距毛泽东“新华社要把地球管起来”的壮志豪言已近一个甲子,几十载搏风击浪,不仅锤炼出中国媒体巨轮坚韧的龙骨,更锻炼出中国媒体人强健的臂膀。而现在,新的浪潮又一次席卷而来,呼唤着变革与超越。

扬帆迎向变革之风,落锚坚定职业操守,手中把稳运用之舵,如是,巨轮足以远航。

猜你喜欢

实力舆论变革
改革开放后,城市的变革之路
实力抢镜
“三个经济”体现“三大变革”内涵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舆论
王晓晨:逆袭靠实力
提升文化软实力是当务之急
场上拼实力,场下拼表情,就这么拼了
西方舆论观的历史沿革
新媒体将带来六大变革
广播节目主持人的正确舆论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