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区域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及对策研究

2014-12-04苏为华陈玉娟

财经论丛 2014年12期
关键词:合理性产业结构海洋

苏为华,于 俊,陈玉娟

(浙江财经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工业化、城市化、全球化带来的资源瓶颈和环境压力逐渐显现,陆域资源的发展空间日渐萎缩,使世界各国开始认识到海洋经济的价值。正因如此,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国家将海洋经济的发展晋升为国家战略。但要使“海洋经济”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需制定合理的海洋产业发展政策,促进海洋产业科技含量的提高和结构优化,有步骤、有区别地推进实现我国区域海洋经济结构从“资源开发型”向“海洋服务型”转变。

一、海洋产业结构研究回顾

纵观目前相关文献,关于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研究可归纳为两方面:

1.从海洋三次产业或主要海洋产业的角度定量分析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运行规律与特征。张耀光等(2006)根据三次产业结构重心轨迹的动态变化,发现我国海洋产业在1978-2004年间呈左旋模式,且与国民经济产业的演进过程相反[1]。王丹等(2010)基于产业功能的角度,应用主成分分析法总结了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具有支柱产业地位稳定、主导和潜导双向转移的演变模式[2]。翟仁祥和李敏瑞(2011)则利用偏离-份额分析法,从海洋三次产业和海洋产业部门两个层次对沿海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进行了时间和空间的分异研究,发现沿海海洋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时空分异特征[3]。另外,还有学者通过构造海洋产业结构变动系数、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熵数、Moore结构变化系数和WT系数等来分析我国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的变化特征[4][5][6]。

2.以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目标,提出相应的优化路径与对策。刘洪斌(2009)在综合衡量国家产业政策、山东省海洋资源环境基础、海洋产业的增长潜力及海洋产业劳动生产率等因素的基础上,运用灰色线性规划模型得到了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路径[7]。周洪军等(2005)利用相关分析和灰色相关分析等确定海洋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应用产业关联理论和海陆经济一体化理论分析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优化对策[8]。武京军和刘晓雯(2010)根据海洋产业发展规模和发展速度,采用系统聚类法对沿海地区进行分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各地区海洋产业的优化策略与调整方向[9]。另外,孙才志和王会(2007)、白福臣和贾宝林(2009)、张红智和张静(2005)等针对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现状及问题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分析和对策研究。

综上所述,尽管对海洋产业结构的研究文献较为详实,但仍存在以下几点不足:(1)部分学者从整体层面对我国海洋经济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与特征进行了分析,也有学者针对某一地区进行了探讨,但地区间海洋产业结构的差异较为明显,分析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应从区域层面出发,以避免出现总量特征掩盖区域差异的情况;(2)从产业结构优化的角度来看,不同区域存在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等属性差异,相应的优化对策不尽相同,需在该区域合理的产业结构基础上实现“因地制宜”;(3)相关文献对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研究都是以经济利益最大化为目标,不管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还是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本文认为这都是欠妥的。因此,本文尝试与海洋经济的发展需求相结合,使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既考虑资源禀赋的差异,又兼顾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二、我国海洋产业的基本演变特征分析

产业结构表示国民经济各产业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此处,以现有海洋产业分类为基础,分析我国海洋产业从2001年以来的演变特征。另外,考虑到地区间海洋产业特征和结构类型的差异,本文从地区层面对海洋产业的演进规律进行分析。

图1 产业结构演进模式

根据“三轴图法”,实现产业结构的高级化过程(即第三产业主导、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的“三二一”模式(区域4))有两种路径:(1)右旋演进,即从区域1开始,经过区域2、3进入到区域4,此时产业结构已渡过以第一产业为主导的农业化时期及第二产业占主导的工业化时期;(2)左旋模式,即从区域1开始,经过区域6、5进入到区域4,这一模式的出现往往跟该地区的区域特征相关[10]。

根据上述描述,下面分析我国沿海地区2001年以来的海洋产业发展特征。从表1可以看出,11个沿海地区中有7个地区呈右旋模式,只有4个地区呈左旋模式。这与目前世界上的主流研究观点类似,即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大多以右旋为主。

从区域层面来看,环渤海地区表现出明显的一致性右旋模式,但不同地区所处的发展阶段有所差异。山东、天津和河北等地区处于同一阶段,表现出第二产业占主导、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产业演进特征。而辽宁地区的情况有所不同,其已于2011年进入“三二一”的高级发展模式。东海地区和南海地区的情况类似,其内部均同时存在左旋模式和右旋模式,左旋模式在东海地区占主导地位,只有江苏地区是右旋模式。从演进阶段来说,上海地区一直是高级发展模式,福建和浙江也于2006年进入该模式。反观江苏地区,其目前还处于“二三一”的发展模式。综合来看,江苏地区的海洋产业发展进程及其展现的特点与环渤海区域更加相似。在南海地区,广东和广西的海洋产业发展具有右旋模式特征且均实现了“三二一”的发展模式,海南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资源禀赋,现阶段第二产业尚未超越第一产业,目前仍处于以第三产业为主、第一产业为辅的阶段。

综上所述,从演进类型来说,左旋模式和右旋模式在我国没有显著差异,两者均有相应的地区已进入到“三二一”的高级发展阶段,但区域间的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差异明显。若不按行政区域划分,山东、天津、河北和江苏应归为一类,辽宁、广东和广西应归为一类,上海、浙江、福建和海南可归为一类。另外,区域内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不一。在环渤海区域,尽管各地区均属于右旋模式,但辽宁领先于其他地区的发展;在东海区域,江苏不仅与其他地区的发展类型不一致,所处的发展阶段也有所差异;在南海区域,海南因为地域因素表现出显著的不一致。

表1 2000-2011年地区海洋产业的发展模式

三、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分析

产业结构的合理性被认为是在其他条件具备的情况下能使该地区或国家的经济保持稳定的发展。同时,产业结构也是一个动态结构,随着技术进步、经济发展和人们消费观念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不同地区的产业结构是存在差异的,每个地区产业结构的合理性需“因地制宜”的分析。

目前,分析海洋产业结构合理性的方法主要有两种:(1)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产业结构相关数据直接与参照结构进行比较,如钱纳里的三次产业结构标准、库兹涅茨的三次产业结构模式等;(2)以投入产出统计数据为基础,通过产业技术关联和产业交换关联两方面判断产业结构的合理性。由于本文的研究目的是分析各地区及对应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情况,分别构建相应的投入产出表可行性较低,因此我们将采用前一种方法进行分析。但这一方法同样存在缺陷,如没有建立目标产业结构与参照产业结构差异值的度量方法(即无法衡量两种产业结构间的差异大小),也没有判断产业间比例合理性的规则(即该方法只能回答某一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却无法判断其是否接近合理或有多大程度的趋于不合理)。因此,为克服上述缺陷,我们引入模糊集的概念对该方法进行改进,以分析我国地区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性。

(一)贴近度

假设每个地区的产业结构为x,记X为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集且满足x∈X。相应地,令三次产业结构的标准值集合为A。在传统意义上,对于某个地区,其要么与标准值完全一致,即x∈A;要么与标准值完全不一致,即x∉A。但事实上,部分地区的产业结构可能与标准值接近,却又不等于标准值。同时,由于各地区存在禀赋差异,采用同一个标准值判断是不合理的,故还需测量x∈A的程度。为表达方便,我们不妨用H(x)=A表示x∈A的程度。

(二)基于改进Hamming贴近度的产业结构差异测度

由于产业结构中的产业是有限的,故被选择的贴近度应是有限点集的贴近度。目前,常用的有限点贴近度计算方法有Hamming贴近度、Euclid贴近度等。本文对Hamming贴近度进行改进,以更好地分析地区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假设某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为Sd=(sd1,sd2,…,sdn),标准结构为St=(st1,st2,…,stn)。令,分别是模糊化的产业结构和参照结构。根据Hamming贴近度公式,H1=为地区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程度。

由于各个地区的资源禀赋不同,消耗的能源及产生的污染也有所差异。因此,仅用海洋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来衡量地区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有失偏颇,故还需增加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虑。本文主要从资源禀赋和能源消耗这两方面的差异入手,分别设定资源禀赋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来调整基于改进Hamming距离的贴近度。

令H2=1为基于二次改进Hamming距离后的海洋产业结构贴近度。其中,α为综合调整系数,由资源禀赋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合成得到。关于综合调整系数,本文选择的合成方法是其中,x1i和x2i分别为资源禀赋指数和可持续发展指数,此处分别用地区主要海洋产业的产量和污染物排放总量来替代①因污染物排放总量是逆指标,而地区主要海洋产业的产量是正指标,故需进行无量纲化处理,文中采用最小-最大值法来进行。。¯x1i和¯x2i为对应指标的算术平均值。显然,当0<α<1时,H2>H1;当α>1时,H2<H1;当且仅当α=1时,H2=H1。

(三)我国地区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分析

1.基于改进Hamming距离的海洋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根据上述理论,我们采用钱纳里的三次产业结构模式作为参照产业结构。首先,根据改进Hamming距离测算各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

贴近度(见表2所示)。由表2可知,地区之间的贴近度差异明显,特别是上海的贴近度明显偏低,这主要是因为上海在样本期间内海洋第三产业占比过高所致。从整体上来看,浙江和福建两地的海洋产业结构模式更为合理,贴近度一直保持在0.8以上。从区域层面来看,东海区域的海洋产业结构合理性最好,南海区域的次之,环渤海区域最差。从时间层面来看,除山东、江苏和海南外,其余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合理性在逐步上升,广东地区上升最为明显,从2000年的0.78上升到了2011年的0.90。

综合来看,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贴近度在样本期间内呈上升趋势(即整体的合理性逐步提高),但地区间的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在变化方向和变化速度上均存在明显差异。同时,基于改进Hamming距离后得到的贴近度仅与各产业的比重有关,而未考虑到地区的环境因素和能源消耗等,相应的结论的可靠性有待进一步检验。为此,我们下面对Hamming贴近度进行二次改进。

表2 基于改进Hamming距离的海洋产业结构贴近度测算

2.基于二次改进 Hamming距离的海洋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根据表3可知,地区海洋产业结构的贴近度在二次调整后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中,上海变化最为显著,其二次改进后的贴近度均接近1,即表明自2000年以来,上海的海洋产业结构一直处于合理的状态,并非之前指出的处于较低的合理水平。与此相反,广西的贴近度下降最为明显,这主要是因其可持续发展指数较低造成的。从区域层面来看,东海区域的整体海洋产业结构合理性仍是最好的,南海区域次之,环渤海区域相对较差,但每个地区在样本期间内均呈上升趋势。从纵向来看,天津、河北、浙江和广东的海洋产业结构贴近度变化趋势跟前述分析基本保持一致,而辽宁、山东、江苏和广西等地区在二次改进后的测度结果中显示贴近度在逐渐上升(即地区海洋产业结构正逐渐趋于合理),这与之前的结论恰恰相反。

表3 基于二次改进Hamming距离的海洋产业结构贴近度测算

四、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

基于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的差异分析及不同类型的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分析,我们将“因地制宜”的提出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以促进各地区海洋产业和经济合理、可持续地发展。

(一)保持发展区——上海。该区域的特点是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已趋于成熟、合理。上海地区的海洋产业结构从2000年开始一直呈现“三二一”的结构模式,这是一种比较合理的发展模式。但单位GDP的能耗问题是其面临的长期挑战,因而需重点提升海洋产业的“清洁技术”。综合来说,上海的海洋产业结构较好地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虽然仍面临着可持续发展的问题,但目前已有改善的趋势,现阶段需继续保持现有的发展策略与方向,坚持海洋“清洁技术”的研发与投入。

(二)优化发展区——山东、天津和江苏。该区域的特点是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尚不合理,但在逐步改善。从具体的产业结构来看,目前仍然以第二产业为主导。同时,上述三个地区虽然在逐步向最优产业结构靠拢,但由于存在禀赋资源优势,实现“三二一”的结构模式尚需一段较长的时间。相较于山东和江苏而言,天津的可持续发展水平较高,具有较好的后续发展潜力。综合来说,考虑到海洋经济对地区经济的巨大支撑作用,山东和江苏现阶段仍需根据自身的资源禀赋优势,以第二产业为主发展海洋经济,但需注意环境污染和能源消耗过高带来的负面影响,提升海洋经济的“绿色水平”。而对天津来说,逐步调整产业结构,加速发展以滨海旅游业为主导的海洋第三产业是其下一步的主要目标。

(三)稳定发展区——辽宁、广东和广西。该区域的特点是地区海洋产业结构相对合理,稳定向最优结构靠拢。但从海洋经济的总量上看,地区间的差异较大。从单位海洋GDP的能耗来看,广西过高,辽宁也偏高,广东则相对较好。从海洋经济对地区发展的重要性而言,上述三个地区的海洋贡献度均偏低,尚无显著的海洋支柱产业。综合来说,发展该区域的海洋经济首先要确定支柱产业,提高海洋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进一步促进海洋第三产业的发展,逐步实现各产业间的最合理发展模式。

(四)波动发展区——浙江、福建和海南。该区域的特点是地区海洋产业结构相对合理,但与理想产业结构的距离在样本期间内存在波动。另外,尽管上述三个地区都属于波动发展区域,但海南因其独特的资源禀赋优势及地理位置等特点,使其第三产业的发展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浙江和福建均呈现明显的以第二产业为辅的格局,而海南则主要依靠第一产业来进一步推动海洋经济的发展。因此,为促进海洋经济的发展,海南应继续保持滨海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同时引入一些具有技术优势的清洁型工业,以更好地平衡三大产业间的关系。而浙江和福建目前在全国范围内既没有技术优势,也无产业或禀赋优势,其海洋经济的发展目前处于瓶颈期,结合国内外的发展趋势,它们应更注重第三产业的发展特色,通过新型的第三产业发展完成经济转型。

(五)重点调整区——河北。该区域的特点是地区海洋产业结构不太合理,与理想产业结构的距离也未呈现明显的缩小之势。河北在海洋产业结构上存在的问题是海洋工业占比过高,且能耗及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剧,海洋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对河北尤为重要。另外,与理想产业结构的距离扩大也是因为河北第三产业占比相对偏低、第二产业比较相对过高所致。因此,河北的海洋经济发展应主要推进以海洋运输和滨海旅游为主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同时降低对海洋工业的依赖程度,即现阶段的海洋经济发展以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为主。

五、结 语

本文以地区层面为立足点,分析了2001-2012年间我国沿海地区海洋产业结构的演变特征,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相应的优化对策研究并得到了以下结论:

1.从演进类型来说,左旋模式和右旋模式在我国没有显著差异。同时,区域间的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模式差异明显,山东、天津、河北和江苏可归为一类,辽宁、广东和广西可归为一类,而上海、浙江、福建和海南可归为一类。区域内各地区海洋产业结构发展模式不一,特别是东海区域和南海区域,其内部呈现多种发展模式。

2.我国海洋产业结构的贴近度在样本期间内呈上升趋势(即整体的合理性逐步提高),但地区间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性在变化方向和变化速度上均存在明显差异。上海一直处于较为合理的状态,而广西的贴近度下降最为显著,这主要是因其可持续发展指数较低造成的。另外,从区域层面看,东海区域的整体海洋产业结构合理性最好,南海区域次之,环渤海区域相对较差。

最后,基于上述分析,本文将11个地区划分为保持发展区(上海)、优化发展区(山东、天津和江苏)、稳定发展区(辽宁、广东和广西)、波动发展区(浙江、福建和海南)、重点调整区(河北)等5类,“因地制宜”的提出区域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对策。

[1]张耀光.关于我国海洋经济地域系统时空特征研究[J].地理科学进展,2006,(9).

[2]王丹.辽宁省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及空间模式演变[J].经济地理,2010,(3).

[3]翟仁祥,李敏瑞.中国海洋产业结构时空分异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1,(10).

[4]纪建悦.环渤海地区海洋经济产业结构分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2).

[5]韩增林.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 [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1).

[6]孙才志,王会.辽宁省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优化升级对策[J].经济地理,2010,(3).

[7]刘洪斌.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目标分解及结构优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9,(3).

[8]周洪军.我国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产业优化对策[J].海洋通报,2005,(2).

[9]武京军,刘晓雯.中国海洋产业结构分析及分区优化[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0,(3).

[10]罗仁会.产业结构合理性分析与调整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猜你喜欢

合理性产业结构海洋
新形势下新闻采访行为的合理性探讨
整车、动力电池产业结构将调整
爱的海洋
域外证据领事认证的合理性质疑
第一章 向海洋出发
产业结构变迁影响因素的统计考察
基于产业结构对接的人力资源培养实践与思考——以湖南省为例
建筑业产业结构研究综述
关于如何加强建筑设计的合理性问题探讨
代考入刑的合理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