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研究

2014-12-04陈新民王永海

财会通讯 2014年6期
关键词:风险管理资本商业银行

陈新民 王永海

(武汉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 湖北 武汉 430072)

我国城市商业银行不论是现实竞争力还是潜在竞争力方面都亟待提升,尤其是需要科学规划、塑造灵魂、练好内功、优化组织、夯实基础、完善保障,以尽快提升潜在竞争力应对日益激烈的竞争。本文对如何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进行了研究。

一、科学的战略规划,是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前提

当前国内外的经济金融环境不断发生变化,银行业未来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挑战。一是“巴塞尔协议III”的实施,将对银行业传统发展模式带来严峻考验;二是利率市场化、人民币国际化、汇率自由化的推进,金融脱媒和产业资本、民间资本进入金融领域的进程加快,以及资本市场的发展与直接融资的扩大,将进一步压缩银行间接融资的市场空间;三是国有银行与股份制银行重心下移、城市商业银行加速扩张、新型农村金融组织兴起,将导致银行同业竞争加剧。从中长期看,银行业有可能进入合并、重组以及收购的时代。在监管部门的引领和地方政府的支持下,我国城市商业银行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发展,通过自身的努力,从规范管理、稳健经营、加快发展,到增资扩股、跨区域经营,逐步走上了一条快速发展之路,逐渐成长为我国金融体系中一支充满活力、具有竞争力的生力军。但是,在资金规模、服务手段和人才资源等方面,城市商业银行都还难以与国有银行和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相比。随着金融业的全面开放,城市商业银行面临的生存和竞争压力将日益增大。为积极应对日趋严峻的挑战,城市商业银行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不断提升自身竞争实力。“上兵伐谋规划先行”,如何对自身进行科学的定位,并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规划,既是城市商业银行应对日益严格的监管要求和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的迫切需要,也是顺应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必然选择,更是提升自身竞争力,实现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和必要前提。从银行业发展的国际经验来看,经营具有地域属性的小型商业银行可能有四个层次的发展方向:一是逐渐突破区域发展限制,发展为全国性甚至有一定国际影响力的银行(如富国银行);二是在某个经济区域内具有服务网络和影响力,特别是具有较强定价权的区域性银行(如孟加拉乡村银行);三是发挥地缘优势,成为在本地精耕细作的社区银行(如美国的社区银行);四是成为提供某类专业特色产品的银行(如硅谷银行)。“条条道路通罗马”,并不是一味地追求扩大规模的银行才是好银行。国外优秀的“类城市商业银行”均能立足于自身实际,在考虑银行业的发展规律和行业特点的基础上,找准自己的发展方向,科学地制订并长期贯彻切合自身实际的发展战略。我国城市商业银行要清醒地认识到“同质化”竞争没有出路,找准自身定位,越早选定发展方向,越早迈开差异化发展步伐,不但能够避免在激烈的竞争中被淘汰,而且能够培育自己的竞争力求得不断发展。我国城市商业银行具有相同的历史渊源、发展基础,因此其在发展方面具有一定的共性。城市商业银行科学制定战略规划需要考虑的关键因素,是坚持“服务地方、服务中小、服务居民”的基本市场定位。(1)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绝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属于地方性商业银行,承担着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任。同时,与其他商业银行相比,城市商业银行更熟悉当地的经济社会环境,与各级地方政府具有更深的地缘关系,更了解企事业单位的资信状况,能够更好地把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由于城市商业银行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天然联系,它自然应该主动适应地方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根据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实际和特点,不断推出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产品与服务,从而更好地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2)服务中小及微型企业发展。中小及微型企业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特别是在满足人们多样化和个性化需求、实现社会专业协作和增加社会就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相对而言,大银行由于规模大、实力强、品种全,更有利于满足大企业、大项目的金融服务需求;相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大银行由于金融服务成本较高、信贷操作流程较长、管理环节较多等因素,不具备为中小特别是微型企业办理业务天然的有利条件。相反,规模小、结构扁平化的城市商业银行,则往往能够对中小及微型企业的金融需求做出快速反应,更适应小企业“短、频、快”的融资特点。(3)服务广大市民。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市民对金融服务的需求也随之发生变化,对安全、快速、便捷、差异化、特色化的金融服务需求逐步增加。如何吸引广大市民,满足其逐步提高的金融需求,将是城市商业银行一项最重要的选择。作为我国银行业“第三梯队”的145家城市商业银行,业务规模参差不齐,发展质量极不平衡,因此各家城市商业银行都具有自身的个性。虽然当前重视科学的发展规划已成为各城市商业银行的共识,但在实施中,多数城市商业银行还表现出较强的趋同性甚至是盲目性,仍然延续单纯做大规模、外向扩张的老路,缺乏对自身比较优势和目标市场的长远战略分析。因此,不同规模、不同区域、不同发展阶段的城市商业银行,在选择发展战略和发展模式时,只有因地制宜,充分分析各种发展模式的前提条件、所面临的内外部环境、自身的资源约束等,找出自身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制定出科学合理的战略规划。

二、完善治理,是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基础

城市商业银行需要加快发展战略转型,重心要从过度注重规模与速度向注重发展的质量与结构转变,管理模式要从主要促进利润增长向保持利润、资本内生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均衡增长转变,经营模式要从过度依赖传统业务向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并重转变,盈利模式要从过度依赖利差收入向多元化盈利模式转变,服务模型要从被动服务向以客户为中心的主动服务转变。即增长方式方面变“规模导向”为“价值导向”,市场营销方面变“粗放营销”为“精细营销”,产品服务方面变“标准服务”为“个性服务”,业务流程方面变“部门银行”为“流程银行”。公司治理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具有天生的脆弱性、鲜明的外部性和信息高度不对称的特点,相比一般企业更具有其特殊性。建立良好的公司治理机制是商业银行树立市场信心,保证业务稳健发展、抵御风险的重要保证。如何构建有效的公司治理机制是我国商业银行尤其是城市商业银行必须正视和亟待解决的重要课题。随着机制的转换和公司治理的完善,我国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已建立了相对规范的公司治理架构,实现了以自我为中心向以客户和市场为中心转变,从同质性竞争向差异化发展转变;全面风险管理模式初现,除了信用风险,还加强了对市场、操作、流动性、信息科技、声誉、策略和法律风险的管理;管理方式也向集中化发展,通过加快信息管理系统建设和改造业务流程,使经营决策更加科学。但目前国内城市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有待在今后的经营发展中逐步完善和解决。(1)公司治理需民主决策。除了制衡有效外,银行的公司治理也要讲求民主决策,并将其落实到银行的经营管理之中。从“三会一层”的层面看,各公司治理主体应严格按照议事规则的规定履行自身的职责,充分审议,集体决策,非执行董事和独立董事要充分发表意见,不能搞内部人控制。从银行的经营管理具体日常事务看,要将公司治理民主决策的基本规则和精神贯穿于银行的业务经营、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全过程之中,不能由某个高管个人直接做出决定。(2)公司治理需程序规范。目前虽然我国大多数城市商业银行“三会一层”的总体运作中不存在太多程序方面不规范问题,但在具体日常经营管理中未必能真正而全面做到。全面的“程序规范”就是要求银行按照科学程序决策,管理层做出任何关于业务经营和风险管理方面的决策都要按照一定的流程和程序进行。(3)公司治理需激励科学。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对银行的稳健发展的重要性已经得到了城市商业银行的普遍认同。激励科学,首先要有高质量的报告数据,用以分析说明银行经营成本和风险程度。因此,作为城市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的重点,激励科学就是要抓IT,抓数据质量,抓风险和科技结合,抓前中后台的结合,在此基础上拿出科学的激励决策,力求公平。(4)公司治理需善待客户。银行业是服务业,善待客户对银行来说十分重要。现代化的公司治理离不开善待客户,对这方面国内不少城市商业银行做的不够完善,尤其是在服务细节上还不到位。服务在于细节,善待客户是没有止境的。提升服务的途径有多种,如可以通过员工提合理化建议,或者借助咨询机构的力量,增强银行员工的服务意识和理念,寻找好的服务思路和做法,养成好的服务作风。

三、夯实基础,加强城市商业银行动态资本管理

2007年的金融危机表明,银行无法依靠自律而有效地防范破产风险。银行是经营风险的高杠杆企业,信息不对称可能引发道德风险,增加破产倒闭的可能,同时在危机中单个银行倒闭的影响又会被放大。资本状况反映了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业务增长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资本充足率是体现商业银行风险抵御能力的核心指标之一,资本管理是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是体现银行竞争力的重要标志。当前,城市商业银行资本管理仍然存在资本补充可持续性不强、内源式资本补充能力不足、资本管理规划可操作性不强、资本运用和配置水平整体不高等问题。尤其是2009年,城市商业银行信贷高速投放,虽然盈利出现了大幅增长,但资本充足率却不升反降,凸显了城市商业银行以量补价,资产规模增长以及以高资本消耗性业务为主的增长模式无法持续。面对外部形势的变化和本身资本管理的不足,城市商业银行亟需调整资本管理的思路:第一,多种渠道补充资本。一是增资扩股,广泛吸收战略投资者,在补充资本的同时优化资本结构;二是符合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主动争取适量发行次级定期债务,增加附属资本,提高资本充足率;三是有条件的城市商业银行积极争取上市,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壮大资本实力。第二,坚持股权结构的多元化。城市商业银行在规划股权结构时,要坚持多元化、多样化原则,合理确定各类股权性质和比例,严格选择优质股东,通过科学的股权设计促进公司治理机制完善。结构规模方面,要综合考虑大、中、小股东股权配比。既要防止绝对控制导致大股东操纵银行,损害中小股东和其他利益相关方的利益,也要有相对股权比例较高的股东,避免股权过度分散造成内部人控制;地域选择方面,要着眼于长远发展,既分层次选择优质的本地、本省股东,也要有目的地引进省外或国外有实力的战略投资者入股;股东所有制方面,既有国有企业,也有民营企业、外资股份。股东的行业,既有非金融机构,也有金融机构,特别是应该优先考虑银行业金融机构。应鼓励有实力、有品牌、有核心竞争力的商业银行控股另外一家经营较差、风险较高的商业银行。第三,建立资本长效补充机制。在资本管理要求逐渐提高的情况下,资本管理质量与资本补充可持续性变得非常重要,城市商业银行发展中资本瓶颈问题更加突出。因此,城市商业银行要建立长效资本补充机制,要根据经营战略和风险状况制定科学的资本管理规划,优化资本结构,增强资本补充可持续性和资本管理规划的可操作性。同时,进一步强化资本约束,合理制定经营计划,限制风险资产增长速度,科学平衡资本、风险与业务发展速度的关系。第四,提升内源式资本补充能力。各种外源式补充渠道往往受到各种政策限制而无法及时满足资本补充的刚性需求,同时由于资本的本质属性是追求利润,使外源式资本补充必须建立在资本盈利能力基础之上。因此,在城市商业银行外部补充资本缺乏足够的主动权情况下,内源式资本补充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城市商业银行要着力于提升资本运用效率,提高经营效益,增强资本内源式补充能力。要积极借鉴经济资本管理思想,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考核与激励约束机制,形成资本补充和资本约束的有效合力。第五,注重改进资本质量和结构。城市商业银行要重视核心资本重要作用,加强核心资本的补充。要加强股权管理,优化股权结构,选择优质股东,关注股东资本持续补充能力,保持资本管理与公司治理、风险管理协调统一。第六,积极探索发展模式转型。城市商业银行需要加快发展战略转型,重心要从过度注重规模与速度向注重发展的质量与结构转变,管理模式要从主要促进利润增长向保持利润、资本内生能力与风险管理水平均衡增长转变,经营模式要从过度依赖传统业务向传统业务和新兴业务并重转变,盈利模式要从过度依赖利差收入向多元化盈利模式转变。

四、完善保障,实施城市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

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核心内容,关乎其经营成败,是衡量其市场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商业银行面临的风险主要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流动性风险、法律风险、声誉风险和策略风险等。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和操作风险是当前城市商业银行最主要的风险。随着业务发展和利率市场化的深入推进,城市商业银行所面临的市场风险呈上升趋势。尽管经过多方努力,城市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高风险的状况得以彻底改观,但我们还应清醒地看到,对照监管部门更加严格的监管要求以及国内外先进银行的良好风险管理实践,城市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水平还参差不齐,许多城市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上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进一步提升风险管控能力仍是摆在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的任务。第一,增强风险管理意识。全面风险管理意识是推动和保障全面风险管理的重要因素。只有让全面风险管理的观念和意识渗透到每个员工的血液中,形成大众性的全面风险管理文化,才能为城市商业银行的经营发展保驾护航。第二,建全风险管理组织架构。一是借鉴大型银行业的先进经验,引进先进风险管理技术,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不断完善条块结合、专业管理为主线,前、中、后台相分离的风险管理体系;二是健全风险管理体制,按照职责分离、横向与纵向相互监督制约的原则,建立健全分工相对合理、相互制衡、报告关系清晰的风险管理组织结构;三是优化风险管理流程,培育风险管理文化,明确划分相关部门之间、相关岗位之间、上下级机构之间的职责边界。第三,提升信用风险管理水平。贷款集中度过高,可能存在关联交易,是城市商业银行信用风险最大的问题。对此,城市商业银行应大力推进统一授信管理,积极调整信贷结构和客户结构,制定具体规划,采取增加资本、清收压缩、转让、组织和参与银团贷款等方式降低授信集中度,严格控制关联授信,加快改善贷款风险集中的状况。第四,提高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一是董事会、高管层应密切关注流动性风险状况,建立流动性风险管理体系,落实流动性管理的职责,及时采取增加流动性资金储备、缩短资产配置周期等措施,积极应对市场流动性变化。二是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存款准备金率上调、股市IPO引发存款集中提取、市场拆借、回购等融资能力受阻、债券变现率下降、存款流失增加、贷款不能按期收回、贷款进取性增加等情景假设条件,定期进行流动性压力测试和分析,并针对不同的流动性压力风险级别,完善流动性应急预案。三是积极探索提升流动性风险管理的方法,提高流动性管理的精细化水平。第五,加大操作风险和案件防控力度。一是高度重视、积极组织部署操作风险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树立业务发展和风险防控的思想,两手抓,两手硬。积极开展全员合规教育培训,努力营造合规文化,层层落实操作风险和案件防控责任,致力于构建案件防控长效机制。二是不断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确保内控体系基本覆盖整个业务过程。同时,制定和完善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加强计算机系统、安全保卫等方面的演练。三是积极开展操作风险审计和案件排查,在全面排查的同时,重点加大对关键环节、案件易发风险点、要害部位和重要岗位的检查督导力度。四是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及时性,消除风险隐患。严格执行风险责任追究机制,对违规事件、风险问题进行严肃查处。第六,积极运用市场风险管理手段。一是定期召开市场风险管理例会,加强宏观经济与市场变化研究分析和预测,评估相关敞口所承担的市场风险,跟踪市场利率变化趋势,合理调整生息资产及付息负债期限结构,积极运用债券远期买卖等风险对冲工具,规避利率变动带来的不利影响。二是加强市场风险识别、计量、监测、预警和报告工作。定期对交易账户进行市值重估,做好市场风险定期监测报告、债券资产风险分类工作,采取交易限额、风险限额以及止损限额等措施控制资金业务的利率风险,同时通过加强利率定价管理,合理控制付息成本,提高贷款和投资收益。三是尝试着手建设市场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引进和培养市场风险管理技术人才,加强模型及风险管理工具研发和建设力度,采用缺口分析、久期分析、敏感性分析、情景分析、压力测试、风险价值(VaR)等一种或多种方法计量、监测资金业务风险,探索提升市场风险计量模型化管理的水平。

[1]弗雷德·马歇尔:《经济学原理》,麦克米伦公司出版1930年版。

[2]安德鲁·坎贝尔,凯瑟琳·萨默斯·卢斯:《核心能力战略》,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安杰拉·文特等著,何昌邑等译:《公司董事会的工作和责任》,.中国市场出版社2008年版。

[4]巴曙松、李仁杰:《对当前银行监管指标体系改进的思考》,《中国经济时报》2010年。

[5]巴曙松、刘孝红、牛播坤:《转型时期中国金融体系中的地方治理与银行改革的互动研究》,《金融研究》2005年第5期。

[6]巴曙松:《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研究》,中国金融出版社2003年版。

[7]迟国泰、董贺超:《基于AHP的国有商业银行竞争力评价研究》,《管理学报》2005年第6期。

[8]陈珂:《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研究》,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年版。

[9]陈雨露、甄峰:《大型商业银行国际竞争力:理论框架与国际比较》,《国际金融研究》2011年第2期。

猜你喜欢

风险管理资本商业银行
风险管理在心内科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沙盘推演工具在“国和一号”示范工程项目风险管理中的应用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商业银行资金管理的探索与思考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基于因子分析法国内上市商业银行绩效评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养老保险精算的分析与风险管理的研究
民营书业的资本盛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