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计信息和公司治理研究:启示与意义

2014-12-04王欣欣

财会通讯 2014年6期
关键词:负相关舞弊盈余

王 茁 王欣欣

(吉林师范大学管理学院/财务处 吉林 四平 136000)

自从Beasley(1996)和Dechow等(1996)的开拓性文献以来,大量的研究检验了公司治理特征和会计信息之间的关系。本文拟回顾近年来关于公司治理,主要是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与会计信息之间得出了什么结论,这些研究对现实工作有什么指导意义,以便对未来的研究指明方向。到目前为止,研究的结果一般来说,“好的”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与“好的”会计信息和有效的内控相关。对于“好的”审计委员会集中在成员具有金融专长和独立性上,对于“好的”董事会集中在董事的独立性上,对于“好的”会计信息定义为很少的盈余管理,不存在虚假财务报告或重述。

一、董事会与公司治理研究成果综述

Jensen(1993)将公司治理制度分为四种控制力量:资本市场和控制权市场;法律、政治和管制制度;产品和投入要素市场;以董事会为首的内部控制制度。前三种力量构成了公司外部治理机制,而以董事会为首的内部控制制度则构成了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因此,董事会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就是学术界的研究焦点。研究主要集中在董事会规模、会议频率、结构及其独立性等与公司绩效的关系上。大量的文献指出了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业绩负相关,原因是随着董事会的规模扩大,董事会成员之间诸如搭便车等代理问题就会出现。Cheng(2008)的研究结果显示董事会规模与股票月收益率、资产年回报率及托宾Q值负相关,即董事会规模与公司业绩变动性负相关。但Coles等(2008)则认为,具有不同背景的董事可以为公司带来互补的经验和知识,因此在特定情况下,董事会规模的扩大不但无害,反而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还有一些学者认为两者关系并不稳定,而且取决于董事会扩大规模所带来的信息收益与组织协调成本以及部分董事免费搭便车成本的对比情况。于东智(2003)的研究表明,董事会规模对公司绩效有显著影响,两者呈倒U型关系,当董事会人数小于9时,增加董事会规模将有利于提高公司绩效,超过9人后,增加董事会规模将妨碍公司绩效的提高。关于董事会会议的召开频率Lipton和Lorsch(1993)认为会议次数越多,才能保证公司董事高效率地履行自己的职责。但Vafeas(1999)研究的结果则显示董事会会议频率与公司绩效之间存在着一种反向关系。

董事会构成主要研究外部董事或独立董事能否提高公司绩效。一些学者认为,独立董事能够凭借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为公司决策提供有益的参考,从而有利于公司提高决策水平和经营绩效,同时其在监督公司CEO和其他高管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Harris和Raviv(2005)及Raheja(2005)等人从理论方面对董事会结构进行了研究,指出外部董事的存在提高了董事会的决策效率。唐跃军和肖国忠(2004)发现,独立董事对我国上市公司所起的积极作用明显。王跃堂等(2006)研究认为.独立董事比例对公司业绩有显著的正向作用。但也有一些学者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独立董事和公司绩效呈负相关(Agrawal和Knoeber,1996),甚至无关系。

总体看,国内外对于董事会的研究内容广泛,但结论却不尽相同。分歧的原因主要在于缺乏清晰的概念定义(Johnson等,1996)、获取数据存在时间上的不一致(MacAvoy和Millstein,1999)、忽略了潜在干预变量的影响以及借助不完美的研究模型(Levrau和Berghe,2007)。同时,董事会的内生属性及其与公司绩效之间的动态变化过程也是重要的原因,忽略这些会得出不当的结论。

二、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研究成果综述

(一)虚假财务报告 大量的研究关注了虚假财务报告和公司治理特征之间的关系,这些文献发现了公司治理质量与虚假报告的负相关,但是对于影响的范围还有疑问(Beasley等,2010)。Ficht和Shivdasani(2007)发现了下列的因素与虚假财报相关:腐败的董事、糟糕的治理、庞大的董事会、非独立的繁忙的交错董事会、很少具有金融专长的董事、CEO的双重身份。Zhao和Chen(2008)发现虚假财报和交错董事会负相关(这个和Ficht和Shivdasani(2007)的结果并不一致,这可能与他们的研究样本不同有关),和独立董事会负相关,和CEO是否支配董事会正相关。Beasley等(2010)进行了一个单变量测试后发现虚假财报的公司比没有虚假财报公司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更差,董事任期更短。不过这种差异很小,尽管在统计上是显著的。国内学者主要关注了财务舞弊。刘立国、杜莹(2003)在国内首次对公司治理与财务报告舞弊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执行董事比例与财务舞弊的可能性正相关。杨薇、姚涛(2006)认为董事长和总经理的独立性对财务舞弊影响较大。董事长兼任总经理时,容易导致内部控制系统失效,发生舞弊行为的可能性就高。较长的总经理任期会导致内部治理的弱化。杨忠莲、殷姿(2006)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有减少财务舞弊的可能性。舞弊公司与非舞弊公司独立董事的比例有显著差异,但与舞弊关系不明显,说明我国独立董事在监督公司财务报告质量方而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不过作用不显著。杨向阳、王文平(2009)的研究结论除了支持独立董事比例、审计委员会的设置与财务舞弊显著负相关外,还认为董事会规模与舞弊显著正相关。另外,对于曾经舞弊的公司在被谴责公告后,公司治理结构是否发生变化,目前国内外这方面研究很少,刘明辉、韩小芳(2009)对此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谴责”有助于促进财务舞弊公司完善董事会制度;“谴责”使财务舞弊公司高管持股比例呈现降低趋势;“谴责”有助于财务舞弊公司提高财务信息质量。

(二)财务报表重述 研究人员通过对CEO在董事提名中的作用和审计委员会成员的行业经验的检验,加深了人们对公司治理与财务报表重述的认识。国外早期的研究发现审计委员会的独立性和行业经验与报表重述是负相关的,而Carcello等(2011)发现当CEO介入董事选举过程时,这种负相关并不显著。另外,如果审计委员会是足够独立的,股票市场对公司的报表重述并不是那么消极的。Cohen等(2010)发现审计委员会的行业经验与重述负相关,行业经验越多,效果越好。当审计委员会同时具备金融专长和审计专长时,重述风险更低。除此之外,Larcker等(2007)研究了会计信息和一些公司治理特征之间的关系。在董事会成员勤勉方面,Abbottetal.(2004)和Farber(2005)的研究发现,董事会的会议次数与财务重述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表明董事会成员越勤勉,财务重述的可能性越小。在董事会成员能力方面,AgrawalandChadha(2005)发现公司的董事长属于企业的创始家族时更容易发生财务重述,而当公司的董事会或审计委员会包含具有财务专门知识的独立董事时,较不容易发生财务重述。,Abbottetal.(2004)与Agrawaletal.(2005)通过研究后发现,董事会独立性的提高并没有显著降低财务重述的可能性。WilliamR.Babereta1.(2005)通过对1997年至2002年间发生财务重述的204家公司和1617家非重述公司对比检验。发现“财务重述与通常的内部治理机制无关,与外部治理机制,特别是与可能提高收购成本和限制股东参与公司治理过程的法规和公司章程直接相关”。陈凌云和李豉(2005)、张帆(2008)认为审计委员会设立与财务重述存在显著负相关关系。周洋、李若山(2007)发现董事会的独立性与财务重述显著地负相关关系;宋理升(2008)认为:财务重述与董事长与总经理两职合一显著正相关,但与董事会规模、董事会会议次数、董事会独立性、设立审计委员会不存在显著关系。李常青,魏志华和王毅辉(2009)的结论也支持了该观点。

(三)盈余管理/应计质量 Bowen等(2008)发现会计的灵活性(一个复杂指标)与公司治理质量负相关,更有意思的是,有一些证据表明源于弱的治理结构的会计灵活性与未来公司业绩正相关,可能盈余管理提供了未来公司业绩的一个良好指示。这个结果暗示源于弱的公司治理的盈余管理可能有利于股东,而不是有害。Zhao和Chen(2008)发现非预期应计利润的绝对值与交错董事会以及在审计委员会中存在大股东负相关。交错董事会与盈余管理负相关与之前的研究结果并不一致,之前认为弱的治理与差的财务报告质量相关。Naiker和Sharma(2009)发现是审计合伙人的审计委员会成员经历与对业绩调整的非操控性应计利润负相关。最后,Dhaliwal等(2010)发现应计质量与审计委员会的会计专长正相关,特别是会计专长和金融专长同时存在时,更是如此。国内方面,夏文贤,陈汉文(2005)、郑新源、刘国常(2008)、林小聪(2009)、倪慧萍(2009)都得出相同的结论:审计委员会的设立显著抑制了盈余管理。李昊(2009)还发现审计委员会中独立董事比例和财务专业人员比例与会计盈余质量正相关。张逸杰等(2005),黄文伴、李延喜(2010),江维琳、李琪琦、向锐(2011)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与盈余管理程度负相关;但马丽雅(2010)认为董事会独立性不能约束公司的盈余管理行为。王艳、张逸杰、周红(2009)研究发现较低的董事会独立性没有实质性的改善作用;只有独立性超过33%阈值的公司,其盈余管理强度才会显著降低;独立董事报酬水平和公司盈余管理行为变动无显著关系。研究认为董事会改革仍需进一步提高其独立性,同时应限制上市公司向独立董事支付过高津贴、引入绩效津贴和长期津贴制度。

(四)会计谨慎性 Ahmed和Duellman(2007)发现衡量会计谨慎性的各种指标与董事会内部董事比例负相关,和外部董事的所有权正相关。Chung和Whnn(2008)检验了董事和高管们的责任范围与会计谨慎性之间的关系。发现更大的责任与更多的谨慎性相关,特别是诉讼风险更高的时候。Krishnan和Visanathan(2008)发现审计委员会的会计专长与更高的谨慎性相关。魏明海(2007)用2001年至2004年A股公司的数据,研究了董事会独立性、盈余稳健性的关系,发现董事会独立性的提高有利于增强盈余稳健性。王鹏、张俊瑞(2009)以2005年至2007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对董事会独立性是否显著地影响会计稳健性进行了研究。发现独立董事比例的提高有助于会计稳健性的增强。总的来说,现有研究支持公司治理对盈余稳健性具有正向影响。

三、启示与展望

(一)启示 关于会计信息与公司治理的研究成果对于现实有重大的意义。首先,有相当比重的研究表明糟糕的治理与差的财务报告相关,特别是虚假财务报告和重述。因此最基本的启示是:对公司的监管改革集中在治理机制上是正确的,这是与研究结论相符的,得到了经验证据上的支持。其次,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是内控管理人员财报行为的基本机制。上市公司财务作假的89%都涉及到CEO和/或CFO(Beasley等,2010)。因此对于外部审计人员在评估控制环境时需要非常认真的检查公司的治理特征和流程。某种程度上,虚假财务报告的主谋是CEO和CFO,所以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监督质量是降低审计风险的关键。第三,研究发现,审计师变更和解雇在好的治理下很少有问题,就是说好的治理下,审计师变更和解雇都是因为审计质量不佳或过高的审计费用,这是公正的。“问题”解雇的风险在更强的治理下会降低。第四,强的治理和强的审计是互补的,而不是替代关系——更强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与更强的审计相关。在弱治理的公司里,监控(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的内部监控和外审人员的外部监控)可能也不强。因为弱治理下,审计质量也可能更差,风险更高,未来收益和现金流的折现率可能更高,公司的买卖价差会更大。因此要同时强化公司治理和审计。第五,大量的研究已经证明审计委员会财务专长同审计经历、行业经验一样是非常重要的。考虑到任命财务专家的有效性和股票市场对此的正面反应,公司应努力任命有会计和金融背景的审计委员会成员。第六,大量研究表明审计委员会的薪酬方式能影响成员的判断,它们与重述风险、审计人员的调整处理相关。如果审计委员会的薪酬主要是短期的和激励为基础的,审计人员、分析师、股东应注意识别出其中的潜在风险。最后,一些审计委员会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有些则是摆设。审计人员应准确评估审计委员会流程的有效性,以此调整他们的风险评估,已安排预算的时间,审计测试的性质、范围和时间安排。

(二)展望 本文未来的研究应从以下方面:应把管理因素加入到分析中。大部分的研究都是研究治理变量的相关性,很少有关注管理因素。然而,管理可能对治理特征、会计、审计和内控变量都有很大的影响;应该关注治理的过程,不仅仅只关注治理特征诸如独立性和金融背景;应把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看做一个团队来考虑。团队决策和个人决策是不同的;应考虑治理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需要提出更好的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特征指标,需要考虑治理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应该从社会学或心理学等发展出新的理论。需要运用广泛的研究方法;考虑共线性的问题。在公司治理的研究中应关注共线性问题。公司治理特征与会计、审计和内控制度可能受同一因素的影响。

[1]杨薇、姚涛:《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的关系》,《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 年第12 期。

[2]蔡宁、梁丽珍:《公司治理与财务舞弊关系的经验分析》,《财经理论与实践》2003 年第126 期。

[3]刘立国、杜莹:《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会计研究》2003 年第2 期。

[4]梁杰、王璇、李进中:《现代公司治理结构与会计舞弊关系的实证研究》,《南开商业评论》2004 年第6 期。

[5]杨向阳、王文平:《股权结构、董事会特征与会计信息质量关系的实证研究》,《商业研究》2009 年第5 期。

[6]周继军、张旺峰:《内部控制、公司治理与管理者舞弊研究》,《中国软科学》2011 年第8 期。

[7]刘明辉、韩小芳:《"谴责"能否促进财务舞弊的公司改善公司治理》,《财经问题研究》2009 年第2 期。

[8]杨忠莲、殷姿:《审计委员会、独立董事监管效果研究》,《上海财经大学学报》2006 年第2 期。

[9]黄巧:《董事会构成与财务报告舞弊问题研究》,《财会通讯》2005 年第5 期。

[10]于鹏:《股权结构与财务重述:来自上市公司的证据》,《经济研究》2007 年第9 期。

[11]Abbottat,L.J.S. Parker and G.F. Peters.Audit committee characteristics and restatements:A study of efficacy of certain slue Ribbon Committee recommendations.Auditing:A Journal of Practice&Theory,2004.

[12]Ahmed, A. S., and S. Duellman. Accounting conservatism and board of director characteristics: An empirical analysis. 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7.

[13]Agrawal,A.and S.Chadha.Corporate governance and accounting scandals.Journal of Law and Economies,2005.

[14]Beasley, M. 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relation between the board of director composition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fraud.The Accounting Review,1996.

[15]Beasley,M. S., J. V. Carcello, D. R. Hermanson, and T. L. Neal. Fraudulent Financial Reporting 1998-2007: An Analysis of U.S.Public Companies.Durham,NC:Committee of Sponsoring Organizations of the Treadway Commission (COSO),2010.

[16]Bowen, R. M., S. Rajgopal,and M. Venkatachalam. Accounting discretion, corporate governance,and firm performance.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2008.

[17]Carcello,J. V., T. L. Neal, Z. V. Palmrose, and S. Scholz.CEO involvement in selecting board members, audit committee effectiveness,and restatement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1.

[18]Chung,H.H.,and J.P.Wynn.Managerial legal liability coverage and earnings conservatism.Journal of Accounting and Economics,2008.

[19]Cohen,J., U. Hoitash, G. Krishnamoorthy, and A. Wright. 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Committee Industry Expertise and Financial Restatements.Working paper,2010.

[20]Dechow,P.M.,R.G.Sloan,and A.P.Sweeney.Causes and consequences of earnings manipulation:An analysis of firms subject to enforcement actions by the SEC.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1996.

[21]Dhaliwal,D.S.,V.Naiker,and F.Navissi.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ccruals qual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ccounting experts and mix of expertise on audit committees.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10.

[22]Farber,David B..Restoring trust after fraud:Doescorporate governance matter?.The Accounting Review,2005.

[23]Fich,E.M.,and A.Shivdasani.Financial fraud,director reputation,and shareholder wealth.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2007.

[24]Krishnan,G. V., and G. Visvanathan. Does the SOX definition of an accounting expert matter?The association between audit committee directors’accounting expertise and accounting conservatism.Contemporary Accounting Research, 2008.

[25]Larcker,D. F., S. A. Richardson, and I. Tuna. Corporate governance, accounting outcomes,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he Accounting Review,2007.

猜你喜欢

负相关舞弊盈余
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的动因及治理研究
儒家文化、信用治理与盈余管理
浅谈财务舞弊与防范
舞弊行为人特征分析
惠州地区脑卒中发生与天气变化的相关性分析
幼儿教师职业倦怠及主观幸福感状况研究
翻译心理与文本质量的相关性探析
技术应用型本科院校非英语专业本科生英语学习焦虑的调查与研究
高考舞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