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对背”赢来“心贴心”
2014-12-03巴组轩
巴组轩
2014年5月4日,重庆市巴南区南泉街道,社区居民、老党员李新琴正在家看电视。
突然,电话响了。
“你好,我们受区委委托,想针对街道党政工作进行一次电话调查……”
“您感觉街道干部对困难群众关不关心?”
“您对社区服务满不满意?”
…………
李新琴一一作答。
“听说过电话调查销售的,没听说过电话调查干部的。”握着电话听筒,李新琴心里直乐。
在这个“评议电话”背后,“民评官”的热潮正席卷巴南。
去年,巴南区委、区政府提出营造覆盖区、镇(街道)、村(社区)的三级群众服务平台,力争实现“三级下沉、服务上门”的群众工作新局面。
一转眼,“三级下沉、服务上门”初见成效,区委、区政府希望对其进行一次全面“验收”。
一个难题随即出现——以前评价干部,常常出现上级护短、本人应付、參评群众不敢讲等问题,影响了考核评价效果。
如何保证实效?让群众说真话。
2013年,巴南区委、区政府提出建立“民调倒逼机制”——通过群众评议激励干部。
这项机制的核心目的,就是通过“背对背”评议让群众讲真话、露真心。
两场战役随即打响。
第一战是以“民评官”为实现路径,推出了“逐级评议机制”——即区级部门下沉服务的效果,由镇(街道)和村(社区)评议;镇(街道)下沉服务的效果,由村(社区)召开“两委”成员和村(社区)代表会议进行评议;村(社区)下沉服务的效果,由全体居民评议。
“参会人员按照‘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等次进行评议,评议资料由组工干部直接发放和回收。经过调查核实后,评议结果纳入干部考核,作为年度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巴南区委组织部干部介绍。
在今年的一次“逐级评议”中,巴南有两个街道党工委得了低分,不仅被区委勒令整改,还被全区通报——全区干部极为震撼。
第二战也旋即打响——引入第三方调查机构,开展“背对背”评议。
巴南区委、区政府委托第三方调查机构,通过入户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网络调查等方式,了解群众满意度。
李新琴就是被调查者之一。
接到调查电话后,李新琴连续回答了十个问题,涵盖党群关系、党政服务、干部作风等方面。
“现在的民意调查,做得还真细。”放下电话,李新琴笑道。
那些天,巴南全区有大约3800名群众接到了评议电话。其间收集到的情况,第一时间汇集到区委组织部——评议中群众满意度低于60%的单位,上到区级部门,下到村和社区,都将纳入限期整改,对作为直接负责人的党组织书记实行通报批评;而受到群众好评的单位,将在年度考核中得到加分奖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