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村镇银行发展中面临的问题研究
2014-12-03苏小娟SUXiaojuan王小雨WANGXiaoyu
苏小娟 SU Xiao-juan;王小雨 WANG Xiao-yu
(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苏州 215008)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Suzhou Polytechnic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Suzhou 215008,China)
0 引言
“三农”问题关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始终是党、国家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其中,农村金融是支持“三农”发展的重要力量,对促进农业发展、繁荣农村经济发挥着关键作用。然而长期以来,我国农村金融服务功能弱化,曾经的农发行、农行、农村信用社的农村金融模式在改革的过程中越来越脱离农村。而农村金融和县域金融是现代金融的重点,是实现党中央提出的城乡统筹、缩小城乡差别的关键。中小企业和农户的融资难、贷款难是世界性难题,各国都在积极探索出路。
1 我国农村金融现状
2006年12月,中央提出了推动农村金融改革的相关精神,中国银监会出台了《关于调整放宽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更好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调整放宽了农村地区银行业金融机构准入政策,积极支持和引导境内外银行资本、产业资本和民间资本到农村地区投资、收购、新设包括村镇银行在内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此后,全国各地村镇银行应运产生,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各地得到了很大发展。我国村镇银行从2007年3月1号在四川试点,经过7年多的发展,村镇银行在全国各地发展迅速。截至2013年一季度,全国已组建村镇银行903家,其中批准开业836家,中西部地区组建557家,占比62%。已开业的836家村镇银行资产总额为4540亿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2636亿元,各项存款余额3164亿元;不良贷款余额9.7亿元,不良贷款率0.37%。事实已经证明在完善农村金融市场,促进农村金融的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 江苏省农村金融环境的分析
2.1 农村经济状况良好 江苏省有较好的经济发展基础,农村居民人均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县域经济发展潜力较好。日益发达的农村经济对资金的需求更加旺盛。除了经营性信贷,农户的消费性贷款需求也在不断增大,主要包括对装修、购买商品房以及汽车等高档生活用品的需求。如苏南地区绝大多数农户都已转变为具有一定经营规模的特色种/养殖户、个体工商户或私企业主,传统农业已经转变为现代化农业,分散居住的村民已经转变为集中居住的社区居民,日益发达的农村经济对资金的需求旺盛。
图1 2002-2013年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变化情况(单位:元)
2.2 江苏省配套政策的支持 为了更好的服务于“三农”,促进村镇银行的发展,江苏省加大政策上的扶持力度。运用财政杠杆实行定向费用补贴和税收减免,发展农户和农村的金融服务。2009年省政府出台了《关于促进农村金融改革发展若干政策意见》,文件规定对村镇银行提供优惠政策,对“新型农村金融组织为农服务业务缴纳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和营业税,省财政按其50%给予奖励”。
2.3 村镇银行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在农村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的背景下,江苏省村镇银行数量不断增加,业务不断扩大,发展势头良好。截至2013年8月,江苏省村镇银行数量为61家。2011年上半年,江苏省村镇银行平均贷款规模3.6亿元,苏南地区村镇银行的贷款规模平均5亿元,苏北、苏中平均约3亿元。江苏村镇银行存贷款规模约超过百亿元。作为农村金融市场的新军,江苏村镇银行机构数约占全国新型农村中小金融机构的7%,存贷款均已占到全国的10%。村镇银行依托地区这片土壤,充分发挥了“草根金融”的优势,严格按照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江苏省村镇银行资金投向大部分为“三农”和中小企业。村镇银行中小企业贷款和农户贷款约占贷款总额的85%,其中中小企业贷款约占64%,农户贷款约占21%。
3 江苏省村镇银行发展的瓶颈
3.1 股权结构不合理 银监会发布的《村镇银行管理暂行规定》中,规定村镇银行最大股东或惟一股东必须是银行业金融机构。最大银行业金融机构股东持股比例不得低于村镇银行股本总额的15%(原来为20%)。这种规定易导致发起行在村镇银行中的主导地位。村镇银行经营方式、重大决策等都由发起行决定,实质上是发起行的分支机构,其独立性很难实现。
3.2 “三农”金融服务不足 目前全国的商业银行基本上是贷大不贷小,贷城不贷乡,从而造成农村金融服务不足。江苏省的“三农”金融服务不足主要体现在两类:一类是机构不足,另一类是资金不足。一方面,江苏省农村金融需求量比较大;另一方面,与传统的商业银行不同,村镇银行资本金较少,存款来源少,产品单一,在支持龙头企业和规模化经营方面,资金供应比较困难。
3.3 经营成本高、竞争压力大 由于贷款农户数量多、单户贷款额度小、分布广,放贷成本相对较高,而村镇银行网点少、员工少、结算不通等因素,导致贷款收益整体偏低。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出口加工集聚的城镇,一直是正规金融积极进入的对象,江苏省农村金融市场机构属于高度集中的市场结构,银行间竞争程度日益增大。村镇银行的核心竞争力不强,体现在信贷产品、创新服务、贷款规模、科技支撑、客户资源、品牌效应等方面,与农信社相比不占优势。
3.4 信贷风险不容忽视 监管是农村金融机构普遍面临的难题,也是正规金融始终不愿深入农村的重要原因之一。一是信用环境差,目前大部分村镇银行没有接入人行征信系统,无法有效准确识别客户的风险。村镇银行面对的客户都是小微企业、一般工商个体以及农户,彻底调查每个客户的真实信用状况难度较大,往往只能借助不规范的财务数据,社会评价以及走访来了解客户信贷状况,这无形中增大了村镇银行经营中的风险。二是担保机制缺失。村镇分行信贷资金的有效运作依赖于农村地区信贷担保体系的完善,但农村地区可用担保资源稀少,遏制了农村金融机构的资金供给。三是民间借贷的冲击。由于借贷双方对当事人的品性及项目收益性较熟悉,民间借贷领域的资金盈利性较高,对村镇银行拓展信贷业务开成了较大的冲击。
3.5 优惠政策减少 由于国家和各大金融机构将注意力倾向于欠发达地区的村镇银行,势必会减少对发达地区村镇银行的优惠政策。随着金融市场竞争的激烈,发达地区的农村金融本不大的市场空间会形成供大于求的局面。
4 江苏省村镇银行突破瓶颈的建议与对策
4.1 加快股权结构的改革 经济发达的地区有较大的资金需求量,可考虑设立多种所有制的村镇银行,适当的提高注册资本,发展大规模的村镇银行。这样不单单能对各种风险进行抵御,同时还可建立村镇银行的分支机构。
对于运营稳健、设立时间较长、风险管控能力强等符合条件的村镇银行,可进一步降低主发起行持股比例。持股比例的进一步调整,将为拓宽民间资本投资空间,实现金融资本、产业资本、社会资本的联合奠定了基础,可促使村镇银行快速发展。
4.2 实施差异化策略,降低竞争压力 我国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地区间发展不均衡,现在村镇银行的定位,不能局限于传统农业,应该着手于本土金融相对空白区域的进入,因地制宜。江苏不同地区金融市场结构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对于苏北地区而言,苏南的农村金融市场的垄断程度相对较低,可以避开竞争较激烈的苏北地区,在苏南经济金融环境较好的苏南地方开设村镇银行。
在业务上严格“支农支小”的定位,通过金融创新,与传统商业银行错位经营,提供个性化的服务,积极开展农村金融服务宣传配套工作。将村镇银行下沉到农村区域,发挥“本土化”优势,调整业务和客户结构,与乡镇和重点农业企业、合作社形成合作关系,来提升负债能力和服务能力。在追求自身效益最大化和服务三农之间找到切入点和平衡点。加强联动战略,在科技、大额贷款方面加强与“发起行”的合作,实现优势互补。
4.3 强化风险监管 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做法,应当健全差别化的风险防范法律制度,从事前防范、事中控制、事后补救三个环节减小信贷风险。
①改进农村信贷担保体系,完善农村保险法律制度。设立农村政策性保险,对于容易受到自然灾害影响的行业、项目和农产品,应该由政府提供专门的补贴,并且要有全面、详细的操作规定和严格的制度保证农业保险在实际操作中有法可依,真正起到风险补偿的作用。通过建立政策性农业保险、国有担保公司与村镇银行风险共担的机制,降低村镇银行的经营风险。②建立差别化的信贷风险监管法律制度。差别化的风险应当有差别化的监管规定,作为成功范例的孟加拉格莱珉银行就有专门的《格莱珉银行条例》对其进行调整,其适用具有优先地位,其他有关银行的法律法规并不自然适用于该银行。而我国监管部门对村镇银行的监管趋同于商业银行,特别是对资本充足率、贷款规模、存贷比等指标实行严格管制。要体现出对新型农村金融机构的差别化监管和扶持。监管部门要结合各省实际,在机构设置、风险容忍度、产品创新及监管指标考核等实行差异化监管政策,进一步放宽存贷比考核,支持村镇银行在风险可控前提下多存贷、多发放支农贷款。③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现有的农业保险远远不能满足农村需要,而要从立法完善的角度建立农业保险制度尚有待时日,因此现阶段需要发挥财政扶持作用,设立“贷款风险补偿基金”。对农户生产因政策、自然等因素造成的信贷风险给予补偿。通过中央和地方财政共同出资,建立保险基金,或以补贴方式购买强制保险,提高农业保险的普及度和提高保险公司开展农业保险的积极性。
4.4 加大对村镇银行的政策扶持力度 目前政府对村镇银行的奖励,目前仅仅针对新成立3年之内的村镇银行,今后应该对成立满3年的村镇银行,之后每年也给予一定奖励,以支持村镇银行长期发挥支农作用。政府特别要充分运用贴息、税收减免等财政手段激发村镇银行贷款积极性,增加村镇银行的经营信心。中央银行支农再贷款应该向村镇银行倾斜,适度降低存款准备金率等等,以扩充村镇银行资金的来源。
[1]谭竣中.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我国村镇银行的发展困境与突围[J].新经济,2014(9).
[2]黄卉,蔡振宇.村镇银行信贷风险防范的思考[J].经营管理者,2014(1).
[3]苗绘,张慧玲,李海申.提高农村村镇银行核心竞争力的有效途径[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4(1).
[4]周才云,张毓卿.我国村镇银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制约及解决思路[J].征信,2014(1).
[5]邱淳曜.县域村镇银行竞争力研究——基于江苏省溧阳市村镇银行的调查分析[J].时代金融,2013(11).
[6]钱箐旎.村镇银行如何打好“支农支小”牌[N].经济日报,2014-3-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