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菊溶液外用治疗婴幼儿湿疹的临床疗效
2014-12-03陈秀梅
陈秀梅
(保定市新市区医院中医科,河北 保定 071000)
湿疹是婴幼儿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疾病,刚出现的时候往往表现皮肤发红,如果不加以治疗,婴幼儿湿疹就会很快蔓延密集出现,导致出现疱疹渗液、糜烂、液干结黄痂的现象,瘙痒难忍,对婴幼儿的身体健康及日常生活影响较大,目前尚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临床治疗西医多采用抗组胺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虽可控制症状,但易复发[1]。中医治疗多采用辨证内服和外敷治疗,辨证及组方较复杂,且小儿口服药物困难,不易操作和推广。保定市新市区医院采用荆菊溶液外涂治疗婴幼儿湿疹,操作简单,并取得很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病例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3月保定市新市区医院中医门诊收治的123例湿疹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年龄22 d~3岁,所有患儿均符合婴幼儿湿疹诊断标准[2],将入选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荆菊溶液外涂63例,男42例占66.67%,女21例占33.34%;平均年龄(83.83±11.23)d,病程3~38 d,平均病程(10.36±2.28)d;对照组60例,男36例占60.00%,女24例占40.00%;平均年龄(86.21±12.34)d,病程2~36 d,平均病程(10.14±2.71)d;采用维生素B6膏外涂患处。2组之间性别、年龄、病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婴幼儿皮疹累及额部、双颊、下颌、头顶部及颈、肩、背、臀、四肢等部,多为对称性分布,出现红斑,可见小点状突起的皮疹、水疱样疹、黄白色鳞屑及痂皮、剧烈瘙痒后有抓痕的119例,4例患儿有渗出、糜烂及继发感染,继发感染者配合抗感染治疗。
1.2 治疗方法
首先应寻找并祛除发病原因;并嘱患儿家属喂食不宜过饱,小儿的饮食尽可能是新鲜的,以清淡饮食为好,应该少些盐份,以免体内积液太多而易发湿疹,蛋白类辅食应该晚一些添加,保持患儿睡眠充足,大便通畅,衣着应较宽松、轻软,日常生活护理方面要避免过热和出汗,衣物、枕头、被褥等要经常更换,保持干爽;哺乳期母亲注意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1.2.1 治疗组
中药荆菊溶液外涂患处,处方:荆芥穗10 g,野菊花12 g。每天1剂水煎10 min后,滤去药渣,药液待凉后外涂患处,每日外涂5~8次,7 d为1个疗程。
1.2.2 对照组
采用维生素B6膏适量外涂患处,每日5~8次,7 d为1个疗程。
1.3 疗效判定标准
依据中国中医药管理局制定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相关标准给予疗效评定。(1)痊愈: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皮损完全消退。(2)显效:临床症状缓解明显,皮损消退≥70%。(3)有效:临床症状部分缓解,皮损消退≥30%。(4)无效:临床症状未有变化,皮损消退<30%。[3]
1.4 数据分析方法
利用Excel建立数据库,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包进行分析。定量资料用x±s表示,2组之间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定性资料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治疗组63人中,痊愈46例,显效11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6.83%;对照组60名患者中痊愈40例,显效8例,有效2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3.33%。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显著高于对照组。见表1。
治疗组治愈的46例患者中23例7 d治愈,16例9 d治愈,5例12 d治愈,2例16 d治愈。平均治愈(8.63±2.25)d;对照组痊愈40例中18例7 d治愈,11例10 d治愈,8例13 d治愈,3例21 d治愈,平均治愈(10.08±3.91)d。统计学分析表明,治疗组治愈所需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t=2.131,P=0.036)。
表1 中药荆菊溶液外涂与维生素B6膏外涂治疗婴幼儿湿疹疗效比较
3 典型病例
王某某,男,6个月,门诊号:09301112,初诊日期:2009年6月11日。
家长主诉:患儿面、颈部、前胸部起红疹、流水、瘙痒近2个月。
现病史:出生4个月后,头顶即生颗粒作痒,日渐扩展,逐渐发展到面部、颈部及前胸部,糜烂流水,遇热痒甚,烦躁不安,母乳加奶粉喂养,胃纳尚可,大便中带奶瓣,小便短赤,曾在其它医疗机构诊治,内服药物(成分不详),外用白色药膏,效果不明显。
检查:营养中等,面色红润,指纹紫,颜面、头顶及颌下胸前多数栗疹,水疱密集成片,皮色潮红,部分皮损露出鲜红色糜烂面、湿润、渗出液较多。
西医诊断:婴儿湿疹。
中医辨证:湿热内蕴,兼有食滞。
立法:清热利湿兼以消导。
方药:外用荆菊溶液外涂患处,佐以消导药物。
同时嘱患儿家长喂食不宜过饱,保持患儿睡眠充足,大便通畅,衣着宽松、轻软,避免过热和出汗,患儿母亲注意休息,多喝水,清淡饮食、忌食辛辣刺激之品。
外用3 d后,患儿颜面、头顶皮损渗出液停止,皮肤趋于干燥,红晕消退,但仍有部分皮疹没有完全消退,继续用2 d后皮疹完全消退。
按语:婴幼儿皮肤娇嫩、湿热蕴于肌肤,始则发红、发痒,甚则奇痒难忍,搔抓溃破,流水结黄痂等,内服药物虽能去除病因,但外部症状持续较久,易继发感染,外用药物,直击病灶,起效甚捷,值得推广应用。
4 讨论
婴幼儿湿疹是一种常见的炎症性皮肤科疾病。中医称浸淫疮、湿毒疮、飞粟疮、奶疮、血风疮等,又因其发病部位的不同将其命名为:旋耳疮、肾囊风、阴囊风、四弯风等。其病因病机,各家说法不一,不外乎风、湿、热、毒,以体虚为本,风湿热毒邪为标,久病则耗血伤津,致脾虚血燥[4]。病机复杂,尤其小儿辨识病机更加困难,内外治疗方法多样,临床掌握困难,但从小儿的基本生理特点,就可由繁就简来找出其基本病机。《灵枢・逆顺肥瘦篇》曰:“婴儿者,其肉脆、血少、气弱。”《温病条辨・解儿男》指出其“脏腑薄,藩篱疏”。湿疹发生于人体肌肤腠理,小儿腠理疏松,营血未充,清代黄元御认为营愈虚而愈郁,营血凝涩而化热,营伤而卫病,皮肤出现红斑、丘疹,湿热内结则滋水结痂,卫气风动则瘙痒。小儿脏腑娇嫩,脏器清灵,用药不宜苦寒沉降。荆菊溶液所含中药俱为植物之花,荆芥穗辛凉,疏风化湿调卫而达营,野菊花甘寒解毒清营而及卫。孙彩红等[5]在临床研究中发现,野菊花可提高婴幼儿的白细胞吞噬功能,具备较好的抗病毒与抗菌作用;荆芥穗所含挥发油具有抗多种微生物并可对抗多种变态反应。两药相伍,相得益彰。药味虽简单,理法未弥失,临床应用操作简便,安全性好,疗效确切,符合中医 “简便效廉”之原则,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之。
[1]王光超. 皮肤病及性病学[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2: 429-430.
[2]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M]. 6 版.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5: 105.
[3]钟江, 付兰兰. 壮药康肤外洗剂治疗婴幼儿湿疹的疗效观察[J]. 中国民族医药杂志, 2010, 16(8): 18-19.
[4]何佳伟, 刘华. 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J]. 光明中医, 2013, 28(3): 640-642.
[5]孙彩红, 马官英, 王丹. 本草肤乐霜治疗婴幼儿湿疹 60 例分析[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10, 10(33): 8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