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在黑龙江省中职示范学校校长联席会2013年年会上的讲话

2014-12-03曲嘉维

职业技术 2014年1期
关键词:示范校职业信息化

曲嘉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了重大部署,特别是明确了教育改革的攻坚方向和重点举措,对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具有极其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历次三中全会都聚焦在改革,而十八届三中全会部署的全面深化改革,以经济体制改革为重点,以协同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制度改革为主要内容的全面性、系统性、整体性改革,它所涉及的领域之多、范围之广前所未有。因此,改革是主题,是三中全会出现频率最多的词汇,全面改革、综合改革、深化改革就成为《决定》的重大历史特点。

改革是新时期教育事业发展的强大动力

教育要发展,根本靠改革。改革开放35年的历程表明,每一次大的教育改革,都推进教育事业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高瞻远瞩地提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1985年颁布的《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从体制入手,推进教育改革。这一年,我国实施了第一个“教师节”。

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强调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1993年颁布了《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努力构建充满生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体系。我国办学体制、管理体制、投入体制改革向纵深发展。这一年,使用多年的人教版老教材大变脸。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颁布,对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作出了部署。这一年,中国高等院校开始大规模扩招。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围绕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战略部署,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2005年,国务院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大会,《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颁布,标志着我国职业教育体制改革实现战略性转变。这一年,职业教育走进了中南海,温家宝总理亲自主持召开职业教育座谈会,与职教工作者共同研究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特别是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颁布,教育改革顶层设计明显增强,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顺利进行。这一年,《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开始实施,启动了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建设项目。近三年来,开展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在招生制度改革方面,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本科分类考试制度共同建立;在师资队伍建设改革方面,2013年9月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进一步完善了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标准体系;在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方面,国务院出台了《中等职业教育督导评估办法》,初步建立起涵盖学前教育、义务教育、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督导评估制度体系;在困难学生资助体系方面,于2012年将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扩大到所有农村(含县镇)学生、城市涉农专业学生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

黑龙江省承担了国家教育体制改革重大项目:中等职业学校专业规范化建设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成为自2005年以来第九个国家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继往开来,全面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我国在人才培养体制、考试招生制度、现代学校制度、办学体制管理制度等方面都朝着纵深推进。我国教育快速发展,从人口大国转变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在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这完全得益于持续深化的教育改革所注入的活力、动力。可以说,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美好生活的巨大力量靠改革来激发;教育发展步入深水区后面临的诸多瓶颈制约要靠改革打破;努力使更多老百姓的孩子享受优质教育也要靠改革来实现。改革再次成为广大人民,尤其是教育界的最大共识。

准确把握三中全会精神,明确职业教育改革的方向

三中全会印发的《决定》提出,要“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这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发展的目标、途径和任务。黑龙江省教育厅厅长徐梅指出:针对职业教育,我们将加快构建具有黑龙江特色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以及纵向衔接、横向沟通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体系;抓好试验,以实施省政府、教育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为契机,统筹规划中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升职业教育整体发展水平;探索职教集团多种发展模式,强化政府统筹、企业主导、变松散为紧密型职教集团,同时,根据产业发展要求和技能人才培养规律,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引导行业、企业、院校共同规划和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学习三中全会精神和徐梅厅长要求,我们要从战略地位、培养目标、发展路径、改革重点、服务面向等五个方面明确改革的方向。

会议现场

一是突出战略地位。《决定》强调,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是我国当前的战略任务。职业教育既为结构调整提供支撑,又为经济转型提供服务,所以必须把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才能更好地落实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的发展,更好地满足人民需求。

二是定位培养目标。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形成合理的人才结构,要有各类人才支撑。专家研究表明:我国合理的人才结构为梯形,上边的20%左右为学术人才;其余80%为技术技能型人才,技能是以技术为基础的。发展职业教育,既要着眼于满足当前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需求,又要注重适应技术进步和生产方式变革的趋势,系统构建从中职、高职、应用本科到专业学位研究生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培养人才队伍中80%左右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形成更加科学合理的人才结构。

三是坚持特色发展。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对职业教育的管理和办学提出了新要求。因此,要把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置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大局中加以谋划,以办学模式和培养模式改革为重点,完善行业、企业等社会力量深度参与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的体制机制,形成全社会举办职业教育的格局。

四是推进关键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在《决定》中,教育部分占了很大篇幅,职业教育是其中的重点内容。高中教育阶段,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工作的统筹;高等教育阶段,要重点探索“文化素质+职业技能”、综合评价招生、自主招生和技能拔尖人才免试等考试招生办法,为学生接受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多样化入学形式。同时,建立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为人们多次选择和在职学习提供灵活畅通的渠道。

五是拓展服务面向。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完善公共就业创业服务体系,是职业教育的重要任务。在这方面,职业院校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和类型的职业培训,服务企业职工教育培训需求,为促进就业和终身学习、推动企业技术升级和产品换代做贡献。

职业教育改革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调整布局整合资源。一是总体教育结构更加合理。今后一个时期总体保持中等职业学校和普通高中招生规模大体相当,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占高等教育的一半以上。二是职业院校布局和专业设置适应经济社会需求。围绕转方式、调结构、惠民生,调整完善职业学校区域布局,明确发展定位,突出办学特色。合理设置专业,健全未来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重点提升面向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社会管理、生态文明建设等领域的人才培养能力。

——现代职教体系建设。加快构建就业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系统培养技术技能人才,推进中高职衔接,中等职业教育是基础。一是合理定位,适应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对不同层次技术技能人才的需求,确定学校育人目标。二是加强统筹,坚持学校教育和职业培训并举、全日制与非全日制并重,探索相互衔接沟通。三是做好衔接,我们将健全对初中毕业生实行中高职贯通培养的办法,示范校、试点县要争取成为试点单位。四是重视实施素质教育,要把“立德树人”作为首要任务,加强综合素质培养,为学生全面成才、持续成长奠定扎实基础。

——深化关键领域改革。示范校、试点县要围绕内涵建设,继续推进人才培养模式等改革。一是加强重点专业建设。办好面向全省重点产业和省部共建试验区的骨干专业,开设急需专业和具有前沿性、探索性的“未来专业”。二是开展课程衔接资格证书试点,推进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相衔接,提高职业教育对技术进步的反应速度和服务企业的能力。三是既重视从校内挖潜,又重视从企业引进,健全内部分配制度,完善“双师型”教师队伍政策机制。四是用现代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教学,建设优质数字资源,推进跨区域、跨行业共享。

——体制机制创新。示范校、试点县要深入推进改革创新,把《决定》、《规划》的顶层设计落到实处。一是完善学校章程,建立学校、行业、企业、社区等共同参与的学校理事会或董事会。二是建立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机制,使企业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三是完善学生企业实习和教师企业实践制度、订单培养制度、共建共享实训基地制度等。四是建立企业经营管理和技术人员与学校干部和教师相互兼职制度,完善分配激励机制。

——开展职教集团办学。集团化办学是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中高职衔接的有效方式,要继续深入推进。一是扩大集团化办学覆盖面。着力扩展集团成员范围,更多地吸引企业参加,探索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二是完善集团运行机制。健全联席会、理事会或董事会制度。积极探索集团多元投资主体共建改革试点、现代学徒制试点等。三是提升集团服务能力。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提升经济贡献份额和就业贡献水平。

——推进社区教育创新。示范校、试点县要围绕拓宽终身学习通道、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的重点任务,推进社区教育改革。一是建立和完善省、市、县各级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建设标准,开展社区教育机构的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在此基础上争创国家社区教育实验区、示范区。二是进一步完善社区教育机构。以“双进”(职业学校进社区、社区进职业学校)模式推进各地社区教育学院建设。三是推动职业学校等教育资源及社会学习资源对接社区教育。四是要以职业学校、社区教育学院为载体,开展全民终身教育活动周,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

三中全会以后全省职教领域的一些重点工作

三中全会以后,中央又接连召开了经济工作会议、城镇工作会议和农村工作会议,进一步明确了2014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和主要任务,提出了推进城镇化的具体部署,连续11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围绕农业问题。在12月23日闭幕的黑龙江省经济工作会议上,进一步明确提出全面深化各个领域改革创新,以改革激发市场活力,以改革促进创新发展,以改革推进“四化”同步,以改革促转方式,调节各个领域结构,惠民生,以改革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其核心要求就是把改革创新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各个环节,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更新、更迫切的要求。示范校、试点县是全省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承担着重要责任。

——示范校、试点县建设。要统筹考虑国家一、二、三批和黑龙江省示范校、试点县建设工作,分类指导,分级推进,确保成效。

1.加强对示范校、试点县建设过程的指导

黑龙江省教育厅会同财政、人事等部门出台了遴选标准、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全省示范校建设的政策、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特别是市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结合各地实际贯彻落实好。一是制定示范校建设资金等保障政策,匹配国家和省示范校建设资金,保障示范校建设任务的顺利完成。二是参与示范校、试点县建设。示范校、试点县省级验收坚持“以学校总结或县级验收为基础、市级验收为前提。”各级教育部门要切实负起责任,积极参与到示范校、试点县建设中来,支持学校开展建设,对照《任务书》和《建设方案》逐一细化、分解,形成一级对一级、一级抓一级的良好运行机制。同时,充分发挥全省示范校校长联席会的作用,经常交流、加强沟通,推广经验,共同推进工作。

2.示范校、试点县建设要求

示范校、试点县建设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职业教育发展道路,即“坚持5个对接、深化产教结合、聚焦内涵建设、扩大优质资源、服务教育公平。”

一是确保完成基本建设任务,这是底线;二是提炼升华、把握职教规律,体现学校发展特色,这是重点;三是将经验转化为制度和学校文化,不因人因时而变,这是关键;四是对当地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这是目的。

3.首批国家示范校建设要求

五个“牢牢把握”:即“牢牢把握‘育人为本’的根本任务、牢牢把握‘专业、课程、教材、师资队伍建设基本环节’、牢牢把握‘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基本特征、牢牢把握建设质量保证体系机制(形成‘建设目标——实现措施——效果检验——反思改进’闭环)、牢牢把握培养合格毕业生和杰出人才”。

四点要求:一是建成一批优质教学资源,验证“提高质量的示范”做到没有;二是形成当地、行业、领域职教品牌,验证“办出特色的示范”做到没有;三是建立某一方面的试验田,验证“改革创新的示范”做到没有;四是形成学校全面发展局面,验证“引领辐射作用”做到没有。

总之,后示范建设的方向就是牢牢把握内涵建设领域,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关于后示范建设,既是教育行政部门思索的方向,也是学校主动思考并首先回答的问题。

4.承担先行先试任务

示范校、试点县要积极主动承担改革试点任务,实现国家顶层设计与基层实践探索的有机统一。一是配合开展新的改革试点任务。示范校要按照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部署,率先在建立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制度、搭建“立交桥”等方面取得成果。二是黑龙江省改革任务先行先试。如:试验区建设、信息化建设。三是着眼国际产业发展趋势,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对接的专业标准和课程体系。四是注重成果共享,通过专业协作等形式带动职教整体发展。五是宣传推广优秀教育教学成果和典型经验、案例。

——职教信息化建设。前段时间,黑龙江省厅职成处对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对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现状进行了比较客观的分析,对今后发展提出了一些建议。

1.认清形势,提高认识

此次调研中发现,一些领导仅仅把信息化建设当做一项工作,而不是把信息化建设视为提高管理水平,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的系统工程;有的学校满足于已有的信息化基础条件,有的学校只重视示范校建设,忽视信息化建设环节;有的学校仍在沿用传统的管理及教学方式,没有意识到仅仅硬件设备的使用不是教育信息化;多数学校谈问题只谈资金不够、不谈理念落后,重建设、轻应用、重硬件、轻软件的现象还很普遍,对“三通两平台”建设目标缺乏深入理解,对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的意义和作用缺乏认识,信息化建设及应用理念亟待提高。

如何针对全省中职学校信息化建设现状,结合国家、省相关要求,将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管理和教学深度融合,提升职业教育管理水平,促进职业教育改革,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课题,也是我们每位校长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这次示范校校长联席会,专门邀请了教育部的领导和企业专家、全面解读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特别是示范校信息化建设,相信大家都会有收获和提高。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示范校、试点县校长要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学习国家和省有关信息化建设的文件,掌握国家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宏观政策,了解学校整体信息化建设水平与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要求,做到统筹规划,着眼未来,以职业教育信息化带动职业教育现代化。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科研、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以信息化促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改造传统教育教学,支撑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发挥信息技术在职业教育巩固规模、提高质量、办出特色、校企合作和服务社会中的支撑作用。

2.把握方向,明确目标

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国家和教育部对中职教育信息化的宏观要求,结合全省实际,借鉴外省先进经验,黑龙江省教育厅职成处正在制定《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导意见》、《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实施方案》、《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五年发展规划》、《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三年行动计划》、《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范》、《黑龙江省中等职业教育数字化教学资源分类标准》等相关指导性文件,明确建设目标、行动路线及时间表,并建立相应的组织机构,有针对性地加强对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的统一领导。

要统一建设教育管理和教育资源平台。围绕“两平台”建设目标,由黑龙江省教育厅统一组织,按照相关标准,负责建设好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上通教育部、下通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职学校,使教育基础数据得以同步更新与共享,使各学校可以快捷地获取省教育厅统一组织的优质教学资源或精品课资源。

3.突出重点,分步推进

一是试点先行,分类指导。

以国家、省示范校和试验区试点县为基础,推进全省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采用试点先行,分类指导办法,集中力量,推进一批信息化重点项目建设并以此带动全省信息化建设。在示范校和试点县中选择基础条件较好、师资力量较强、领导重视的职业学校作为试点校,集中力量扶持建设,使其成为全省信息化建设的样板,以点带面。同时对于大多数职业学校,参考试点校的做法,启动信息化建设。首先要实现“三通”,使学校、教师、学生能够享用省级管理平台与资源平台,推进全省中职教育信息化全面发展。第二,重点建设若干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和优质共建共享资源库。根据全省省情和中职专业特点及分布,选择部分专业,建设数字化仿真实训基地,共建共享优质教育教学资源,以促进全省信息化应用水平的跨越发展。第三,省部共建国家现代农村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试点县培训网络建设,重点是硬件与网络建设,完善覆盖与辐射范围,同时进行资源开发与更新。

二是建立全省信息化培训网络体系。

根据信息技术更新较快的特点,建立信息化培训的常态机制。一是建立各部门(学校)信息化建设工作机构,加强对培训工作的组织领导,由黑龙江省教育厅中职信息化工作部门统一制定培训计划,包括培训对象、培训内容和培训形式;二是依靠省级教育管理平台,建立远程视频会议系统,根据需要,开展远程培训。

三是加快学校自身建设。

第一,做好学校各项基础数据的采集、审核、录入;第二,参照《黑龙江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规范》做好学校校园网建设;第三,各学校要选择好自己学校的特色与重点专业的教学资源并做好开发准备工作;第四,有针对性开展学校教师信息化应用培训。

——师资队伍建设

1.征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先进经验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

教育部教师司于2013年9月颁布实施了《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试行)》(教师〔2013〕12号),黑龙江省以教育厅教职成[2013]227号文件,就学习贯彻《专业标准》相关要求印发通知。根据教师司的文件精神,决定在各市(地)及全省中职改革发展示范校中开展中职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先进经验及教师专业发展案例征集活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职业学校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深刻理解《专业标准》颁行对全面提高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专业标准》的主要精神、基本内容和实施《专业标准》的基本目标,落实好教师《专业标准》提出的各项任务。

在学习实施《专业标准》的过程中,要注意发现、培养和总结在教师培养、准入、培训、考核和师德建设等方面,有鲜明职教特色的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做法,以及在师德师风、教育教学、专业发展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双师型”教师典型。对照《专业标准》“基本内容”涉及的三个维度15个领域,分类推荐在相关领域表现突出的教师典型案例,这些案例除了报送国家,还要在省内相关媒体宣传。使《专业标准》的贯彻落实,做到“五结合、三贴近”。即:学习贯彻《专业标准》,要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贯彻实施国家和省教育规划纲要、贯彻学习现代职业教育规划,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的意见》、推进省部共建现代农村职业教育试验区建设结合起来。注重贯彻《专业标准》要贴近职教、贴近学校、贴近专业。案例的选择和推荐要具有真实性、创新性、典型性、可借鉴性。对中职教师队伍建设在制度建设、专业理念与师德、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等方面有引领和导向作用。

2.加强中职教师培训工作

国家自十二五以来,每年下达给黑龙江省的中职专业骨干教师国培计划是295人,省培计划1333人。经统计,全省国培计划2011年完成267人;2012年完成247人;2013年完成270人。省级培训2011年完成935人;2012年完成1429人;2013年完成1359人。到目前为止,全省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17967人,已培训骨干教师9300人,占专业教师总数的52%,使全省中职学校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大提高,为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是还应该看到,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很多,国培计划完成得不好,不仅浪费了国家优质培训资源和经费,也阻碍了教师专业发展及素质提高。教师队伍的现状与国家制定的中职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及完成立德树人的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差距很大,下一步示范校建设的保障作用难以发挥。这里的原因,除了有教师队伍和基地建设工作国家、省宏观政策和基本制度的缺失与不足的原因外,还有更值得我们深思的原因,就是来自教育行政部门和基层学校领导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重视不够,以各种原因和理由不支持教师参加培训。如果我们任由这种情况发生,可能会由于队伍建设步伐缓慢,拖了学校整体办学水平和社会吸引力的后腿。

根据教育部最新文件要求,2014年国家级培训专业主要面向中等职业学校重点专业和紧缺专业、服务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相关专业骨干教师培训,名额向中西部地区、农村偏远地区、民族地区中等职业学校以及县级职教中心倾斜。请各地结合本地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需要,认真按照黑龙江省教育厅职成处设计的2014年国培需求情况调查表所列问卷项目,整体规划和研究十二五期间最后两年本地国家级培训的实际需求,按规定时间及时报送2014年度中职学校专业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需求情况,以便依据调研数据,有针对性的按照教师培训需求,上报全省2014年国家级培训专业和人数计划,做到按需施训。

——加强职教专项资金管理

1.黑龙江省职业教育专项经费支持使用的原则

总体原则是按照陆昊省长批示要求,集中办事,突出重点,办出效果。

一是“三扶”支持的原则。

为了更好地发挥资金的最大使用效益,在职业教育专项资金分配使用上,实行了扶优、扶强、扶特色的原则。优先对办学质量高、发展规模大、内涵建设好、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的示范学校、试点县学校进行了重点支持。同时,对发展前景好、办学特色鲜明的优质特色学校给予重点倾斜。

二是项目支持的原则。

为了选择资金投放的有效载体,对能够通过调查研究、专家论证、顶层设计等环节设计出的职业教育发展项目,并拿出验收要点和增量变化的项目学校给予了重点支持。如:示范校建设项目、试验区试点县建设项目等。

三是集中支持的原则。

在资金使用上,不搞平均主义、不撒芝麻盐,将央财、发改委项目资金捆在一起,集中支持了一批学校。如:凡通过示范校、试点县立项的,同时给予国家发改委基础能力建设(二期)项目支持。

四是硬软并重的原则。

针对全省中职学校基础能力建设薄弱、内涵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对于那些亟需改善办学条件和实训设备的学校,重点拨付了专项资金用于学校硬件建设如实训基地、仪器设备等;对于那些亟需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课程体系改革和师资队伍建设学校拨付了专项资金用于加强学校的软件建设。如课程开发、师资培训等。

五是奖优罚差的原则。

奖优,一是对那些办学基地较好,质量较高,成效明显,提升较快的学校,予以奖补支持。二是对地方配套的项目央财以奖代补(如:“以奖代补”专项资金)。罚差,有两个含义:一是对办学条件较差,学生数较少的学校不予支持;二是对获得资金支持的学校,如提高幅度较小或未完成项目目标的,扣减项目资金。

2.几点要求

总体要求是筹好、用好、管好职教专项资金。

首先,要明确几个问题。

一是发展职业教育以地方财政为主。《职教法》明确规定,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要责任是地方人民政府。地方要切实承担职业教育经费投入、使用和管理的主体责任,建立“谁使用、谁主管、谁负责”的责任机制。就是说,发展职业教育,主要靠地方政府。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依法积极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

二是突出重点,明确导向。制约职业教育的瓶颈是什么?在哪突破?国家支持哪些项目?学校最需要支持什么?都要十分清楚。如国家战略性项目:省部共建试验区;引导性项目:职业教育信息化。

三是先干事、出成绩,再支持。省部共建试验区、教育综合改革试点、教育部职成教育示范县等项目,目前,国家都没有专项支持,可能后补。这就说明要先干事、出成绩,再给予奖补。

四是整体设计,注重成效。发展项目的设计,不要碎片化,要集中办事,突出重点,充分考虑预期成效。

另外,澄清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一把手主要任务就是要钱,谁能要来钱,谁就是好校长;二是没有钱就不能干事。有些事没有钱、少花钱也是可以做的。随着政府职能转变,国家将逐渐减少项目,采取因素分配法,以奖补为主支持。

其次,筹好、用好、管好职教专项。

一是筹好。就是要清楚职业教育经费包括哪些内容?通过哪些渠道筹措?如何筹措?每个校长都要把政府应该给的钱筹好,做到守土有责。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支持学校筹好的经费。

二是用好。就是要清楚钱怎么花?怎么花好?怎么花,要始终坚持依法依规。既要遵循教育规律,也要遵守财经纪律。花钱要开源,更要节流,要始终坚持“勤俭办教育”的方针,该花的,一定要花;不该花的,一文钱也不能花。花钱要量力而行,要量入为出。花钱要有标准,有“下限”意识,不能乱花钱,盲目花钱。怎么花好,职业教育需要花钱的地方还很多,人们常说,有钱花在刀刃上。尽量花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出最大的成效。使用中要专款专用,不得挪用、套取、骗取国家资金,同时按照中央“八项规定”建立健全职业教育财务库改风险操控机制,确保职教资金和校长、财务人员都安全。

三是管好。就是强化职教专项经费监管。一是要用制度管钱管人管事。这是十八大报告对行政体制改革提出的明确要求。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强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没有健全的制度,不仅会出现资金安全问题,还会误人、误事。已有的规章制度,要落实好,做到责任到人、到事。二是要提高内部监管的有效性。要综合发挥财政检查、项目稽查、审计监督、纪检监察等部门的监督作用,建立健全对发现问题的整改落实长效工作机制。学校要进一步完善内控机制,进行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监测评估,建立预警机制,加强自我约束、自我监督,防范财务风险。要进一步加强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健全机构,配备专业人员,充分发挥其“免疫系统”的功能,不能等国家审计发现问题后才被动应对。三是大力促进公开透明。不管是对内还是对外,最好的监督就是公开,当前,推行“阳光财务”有两个重点:宏观层面,职教专项经费的投入、使用和管理要公开。微观层面,各级各类学校的财务预算、决算、重大支出项目都要逐步公开,都要放在阳光下“晒一晒”。

四是注重效益。怎么花出效益:就是要将筹钱、花钱、管钱作为一个整体来考虑,努力做到专项使用有目标,专项执行有监控,专项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应用。强化职教专项经费的绩效管理理念,进一步完善以提高教育质量为导向、以强化资金使用效益为核心的绩效评价体系。要建立绩效拨款机制,合理使用绩效考评结果,并将其作为改进项目管理和经费管理的依据,作为资金分配和动态调整的依据,作为专项综合考评和表彰奖励的依据,引导学校合理定位、科学发展。

此外,还要全面推进省部共建试验区建设,促进职业教育省级制度建设,组织实施试验区全部12个项目;加快全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推进省“十二五”规划职教八个重大项目建设和课题研究;组织全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启动仪式,召开全省社区教育现场会,启动社区教育网;贯彻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举办全省职业教育成果展览,等等。

职业教育面临改革发展的大好机遇,同时也是一项新的挑战。全体职教同仁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全省职教同仁要抓住机遇,迎接挑战,振奋精神,努力拼搏,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推动全省职业教育再上新台阶。

猜你喜欢

示范校职业信息化
红领巾示范校
月“睹”教育信息化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智慧校园
月“睹”教育信息化
幼儿教育信息化策略初探
织金县关工委多举措抓实“一评三管好”活动示范校创建工作
职业写作
我爱的职业
从“特色示范校”看音乐中职教育发展的新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