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米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
2014-12-03蒋东晓
蒋东晓
(德惠福阳医院,13030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也是导致人体死亡的主要原因。为了更好地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我院对32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实施替米沙坦治疗,现总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64例患者均为我院2011-01—2012-12收治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患者男20例,女12例;年龄63~84岁,平均年龄(68.46±1.23)岁;病程1~9年,平均病程(5.46±3.45)年;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7例,Ⅲ级患者11例,Ⅳ级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11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3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8例。B组患者男21例,女11例;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68.45±1.24)岁;病程2~8年,平均病程(5.44±3.47)年;心功能分级:Ⅱ级患者8例,Ⅲ级患者10例,Ⅳ级患者14例;冠心病患者12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14例,扩张型心肌病患者6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给予A组患者利尿、强心等心衰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之上,给予B组患者替米沙坦治疗,40~80 mg/d,持续治疗12周。
1.3 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左室收缩末内径、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等进行观察[1]。
1.4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心功能比之治疗前改善2级或恢复正常;有效:心功能比之治疗前改善1级;无效:心功能比之治疗前没有明显改善甚至出现恶化现象。治疗有效率为显效率与有效率之和[2]。
1.5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均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对计量资料进行检验,用χ2对组间比较进行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 A组患者显效9例(28.1%),有效13例(40.6%),无效10例(31.3%),治疗有效率为68.7%;B组患者显效13例(40.6%),有效15例(46.9%),无效4例(12.5%),治疗有效率为87.5%。两组治疗效果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期间均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2.2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 两组患者治疗后左室收缩末内径、舒张末内径、射血分数比之治疗前均有所改善,但B组患者心功能改善情况更为显著,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观察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时间 左室收缩末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 左室射血分数A组 32 治疗前 57.3±6.4 65.7±4.2 37.6±8.2治疗后 50.6±6.4 60.1±2.8 44.6±8.0 B组 32 治疗前 57.4±6.3 65.4±4.5 37.5±8.1治疗后 43.1±6.1 56.7±3.1 49.4±8.2
3 讨论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多与心肌受损或累及心室等密切相关。临床上以左心室衰竭最为常见,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咳嗽、咳血等。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相关治疗措施主要包括减轻心脏负荷,使用利尿剂、血管扩张剂,加强心肌收缩等[3]。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包括呼吸道感染、血栓、电解质紊乱等。提高治疗效果、降低药物对患者造成的损伤是临床研究重点内容之一。
替米沙坦是一种特异性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为新型降压药中的一种,可有效替代血管紧张素Ⅱ受体与ATⅠ受体亚型产生高亲和性结合,且作用时间相当持久。一般给予人体80 mg的剂量便可对人体内因血管紧张素Ⅱ所造成的血压升高现象产生积极的抑制作用,服用3 h后高血压现象便可明显降低,且可持续作用长达24 h[4]。与依那普利、赖诺普利、阿替洛尔、氨氯地平等抗压药物治疗效果进行对比,其效果均明显更高,且对患者造成的副作用更小。同时具有受体作用性比较专一,耐药性高,可长期服用等优点,临床应用价值显著。
综上所述,替米沙坦可有效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作用显著,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1]关亚男.浅谈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3,13(3):217.
[2]杨红斌.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社区医师,2013,12(5):10.
[3]杨伏保.替米沙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影响[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3,17(17):81-82.
[4]周晓枫.替米沙坦联合卡维地洛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临床观察[J].按摩与康复医学,2013,4(3):1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