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我国公平教育重构
2014-12-03李春雷
■程 艳 曾 燕 李春雷
教育可以实现文明与知识的传承、精神世界的指引,乃至个人的全面发展。现代化社会的到来,公民离不开教育,并对教育的质量、系统化水平、结构内涵等多方面有了更高的要求。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要创新教育方法,坚持把促进公平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努力发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而随着互联网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大数据吸引了学界和业界的广泛关注。海量数据的开放、整合与分析,有助于知识生产、增值,促进各相关领域的深入发展。由此,作为社会子系统的教育,其战略重点应由规模数量转向发展均衡的优质教育。
堪称中国“比较教育研究之父”的教育家顾明远提出:“最终的教育公平,应该是每个学生都能通过教育而激发潜力、得以发展,通过教育而获得人生路上的成功。要实现这个目标,则需广泛推行因材施教、鼓励个性发展的个性化教育,以取代陈旧的教学模式。”[1]即重归于个性化教育之中,因材施教才能使人的潜在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这样的教育才是最公平的教育。互联网时代下借助于大数据量化、分析与预测等功能,教育的个性化学习理念可得到进一步普及。因此,教育中“大数据”的发展,不仅为现代化公平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机遇,也提升了教育服务社会的能力。
一、大数据时期教育公平问题的追溯和检省
毋庸置疑,促进教育的公平、均衡发展对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亘古不变的现实意义。教育公平往往是“具体的、历史的”。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初级阶段,只有特权阶层才具有受教育的权利,随着社会的进步,当平等的受教育权被作为一项基本人权后,新时期教育公平有了更深层次的发展,人们期待实现更具体全面的教育机会公平,著名的瑞典教育家托尔斯泰·胡森就提出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均等论、过程均等论和结果均等论,即教育机会公平包括三个层面:教育起点公平、教育过程公平以及教育结果公平。
随着高科技时代的到来,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发急迫。处于转型期下的社会,一方面,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城乡基础教育差距在早期表现为“无学可上”,在经过国家竭力推行九年义务等相关政策之后,转变为现如今区域教学质量的参差不齐。另一方面,自我国恢复高考制度以来,我国的高等教育由面向少数人群的精英教育转向了大众教育,缓解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1980 年,全国参加高考的人数为300 多万,但录取率只有3%)的升学压力。但与此同时,“大学生是香饽饽”的现象几乎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大众教育模式下“专业不对口”引发的“就业难”与“人才荒”并存的怪圈,现行教育缺乏个性化培养的弊端日益明显。长期以来,中国教育重视“均”,忽略了“衡”,在通过严格的中考、高考等升学形式,培养大量标准化人才的同时,也造就了大量失败的学生,扼杀了潜在的创新性人才。事实上,每个人是不同的个体,拥有不同的才智,因而在强调通才教育的同时,还必须更好地挖掘个体的潜能即个性化。
总体而言,目前我国教育存在不公的主要根源仍然是各区域经济发展速度不平衡。经济的落后导致硬件的(现代化教学设施)或是软件的(师资力量等)教学条件的不平等,继而导致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之间,东、中部教育与西部偏远贫困山区教育之间存在差距;“富二代”“官二代”“星二代”等经济强势阶层与贫寒的农民工子弟、下岗人员子女等弱势群体享受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相关制度的不完善、教育特权的存在使得教育活动不公平;保护地方生源等政策均加剧了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进而造成教育不公现象。
信息技术下的数字化资源有着低成本、高效率的传播优势,因此,依托于Internet 的发展和网络的普及,多媒体教学、网络教育、远程教育等信息化教学模式在近十多年逐渐得到推广。而在大数据时代下,有学者提出新一轮教育信息化的浪潮已然来临。当前正步入教育3.0 智慧学习时代,学生由客体变为学习的主体,在数据挖掘、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高科技技术辅助下,通过对海量数据的记录与管理从而实现精准、有针对性地为个体“解惑”的个性化教学。教育信息化领域专家魏忠指出,在线教育和数字化校园的建立依靠的是在网络中传播的数字,而大数据时代,对数据的记录与管理则建立在“数字化”之上,还需要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综合技术的支撑[2],为导向和综合考虑的“数据化”过程。因而在大数据时期促进我国教育公平的新关注点应该是从早期的“数字化”转变为“数据化”,即要从最初期教育信息化围绕设备展开向逐渐侧重于运用大数据管理各种信息数据、提供更多的方法支持个性化学习转变,真正践行教育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
二、大数据时期继承和创新学习教育模式
20 世纪90 年代,印度著名的教育科学家苏伽特·米特拉在做过大量实证试验后提出“学习是一种自组织行为”。在互联网时代,开放的网络资源进一步解放了人们的学习,充分演绎了新时期自组织的个性化学习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与手段都在不断变化。在工业社会繁衍了工业“流水线式”的现代教育;在信息社会中,则逐渐兴起了网络在线教育;面向当前大数据“信息爆炸”下的知识经济时代,“数据化”推动了在线教育的进步,个性化、公平化教育得到进一步发展。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学习型社会,是当今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题。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由传统的“经验式”教学模式向“数据服务”教学模式转变。通过对学生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关注每个学习者的微观表现,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方案,从而实现教育管理和服务更加个性化。要让学生的个性充分发展,需要学校关注学生不同特点与个性差异,发展其优势潜能,为创新力发展提供广阔的平台。从目前情况看,国内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一考定终身”制度,以分数作为升学的唯一参考标准,则在某种程度上有失公平性。相比之下,美国学校的升学与招生则以学生的过程性综合评价方式为导向。以美国的SAT 考试为例,采取的一年多次考试,考试合格的标准则是成绩、特长和潜能等的综合。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即使配备简单的计算机辅助教学技术也已经逐渐难以适应新时期学生个性化、多元化的发展。魏忠教授与何立友教授认为未来主流的教育模式必将是以视频成为主要载体;教育资源极其丰富;翻转课堂;按需学习;终身学习;不以年龄划线;远程教育的提法将消失;距离不再是问题;教育在学校之外等等[2]。基于网络面向大众人群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从诞生之日起就与信息技术、教育信息化息息相关[3],是发展了十余年的网络教学、在线教育形式之一。该类在线视频课程因其短小精悍非常适合碎片化时间内的精准学习,符合学习的自组织规律,并实现了按需学习的个性化教学,因此广受“终身充电”需求学习者的青睐。在美国,有91.2%的教师认为在21 世纪网络学习这种学习方式不可或缺,并已经有超过70%的青少年会经常通过互联网进行学习。在我国,随着互联网的普及,近几年网民群体规模也空前骤增,进入大数据时代后,通过应用大规模开放学习模式、开展“翻转课堂”教学、开发“微”课程、进行1 对1“E 课堂”教学实践等一系列教育革新举措推动教育信息化均衡发展,在线学习与教育的新型模式发展势在必行。
三、大数据时期教育公平与社会公平的弥合契机
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促进社会公平的重要力量。就其实质而言,发展或革新任一种教育手段,最终目标是要通过教育公平最大程度地发掘每个人的学习潜能,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从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以我国当下存在的教育公平问题为出发点,借助于物联网、云计算和移动互联网等现代化高科技方式的支撑,结合个性化教学理念,从新时期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等层面,实现大数据时代下中国教育的公平性。
(一)通讯技术提升教育软实力
据全球移动供应商协会GSA 的报告显示,当前全球已有111 个国家的318 家运营商提供4G 业务,并预计到今年年底将达350 张4G 网络商用,4G 漫游在迅速扩大范围,而国内的移动4G 用户已突破千万关口[4]。4G(第四代移动通信技术的简称)是为了满足高速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对更快更优的带宽、更灵活的接入等良好的体验要求而提出的。有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网民已接近6 亿,手机网民高达4.64 亿,每天新增在线教育公司2.6 家。
随着信息技术、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及4G 资费的下降,手机、笔记本、平板电脑等移动终端设备逐渐普及,在线教育尤其是移动端在线教育正加速增长,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将迈向更高的台阶。现阶段针对贫困偏远地区孩子们的“上学难”问题,虽在硬件设施方面有了一定改观,但“软件”的师资仍很薄弱;再加上城镇化进程的加速,使得农村生源急剧减少,非城镇学校的去留成为了制约农村教育发展的瓶颈。因此,不论是线上教育还是线下教育,应重点向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转变,努力做到孩子都能“上好学”。在更好的带宽质量,更优的信息技术下,由广大优秀的教学工作者精心设计短小精炼视频、合理安排在线结构化的课程,实现新时期“颠倒课堂”与MOOCs 学习社区教育融合,将有利于不同知识水平层次的学习者有针对性地填补信息时代“数字鸿沟”问题。鼓励和帮助弱势群体利用“亲民”廉价的网络分享、交流的方式,促进协作式学习,直接推动全民教育的起点与过程的公平化,提升贫困偏远地区的“软件”教育质量。
(二)大数据促进深层次的个性化教育
区别于信息时代的在线教育,大数据时期的在线教育除了网络,还需要物联网、数据挖掘等综合技术的支持。在线学习的一个显著优势是所有学习者在网络学习过程中可以按照自己的偏好,不固定时间地点,灵活性地进行个性化学习。大数据时期的在线学习还可做到学习平台自动留存学习者的学习行为记录,基于这些行为数据进行分析与预测,从而实现对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及时自动提示、引导和评价,也即是在信息时代“数字化”的基础上,利用“数据化”更精确、更高效地完成类似于传统课堂教学中老师面对面的指导,由原来粗犷的教育管理模式转向更深层次的科学化、精细化的个性化管理模式。例如,大数据时代下,基于网络面向大众人群的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MOOCs,既提供在线视频、电子教材与习题集等学习材料,同时也为学习者、教师、助教等不同参与者建立学习社区,将广大的学习者,在共同的学习目标、兴趣和先备知识的驱使下组织起来[5],利用数据化,对学习过程进行实时的监控、评价与反馈。
另外,分布在全球不同地区的MOOCs 课程将集中在优秀大学的海量优质课程资源进行免费开放,这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长期以来各个学校对人才吸引所形成的一种蝴蝶效应(好的大学凭借昂贵的软硬件条件,提升了自身的科研实力、声望等,比一般的学校更能吸收到优秀、顶尖的人才,这样使得好的学校越来越好,一般的学校只能望其项背)。大数据智慧教育时代,学生是教育的主体,通过大数据可以微观地、准确地了解并反映学生个体的学习规律。在今后普遍的移动学习过程中,交互性、协作性与自主性通过云服务得以实现,这样就凸显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按需学习激发其学习兴趣,使学生的自主学习变成一种日常习惯,有利于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将当前面向高等教育的MOOCs模式引入基础教育领域,依靠大数据时期在线教育更深层次的个性化教育思想,提高优质教学资源的利用率,对于有知识需求的人可以低成本代价,更灵活自主的方式接触到原先仅面向少数人群的课程,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教育的起点公平及过程公平。
(三)教育信息化促动教育均衡
在大数据时期,随着业务需求的连续增长、数据容量需求的急剧增大、服务器不断增加等问题的凸显,使得有限资源管理愈加复杂、风险危机接踵而至。因此,在教育领域如何将日益激增的复杂在线教学、学习、服务系统进行统一规划与建设,实现多样化异构数据的互通,是大数据时期在线教育的一大瓶颈。近年来,不断发展的云计算技术能够较快地部署计算资源,实现按需分配、节约能耗,使空间上分布于不同地域的计算资源成为一个虚拟的统一整体,可以为广大的互联网用户提供计算、存储、软硬件等服务。而云计算在教育领域中的应用被称之为“教育云”,是大数据时代下教育信息化的基础架构。旨在让教育部门的相关教学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及其教育相关的人员或企业,都能进入一个统一但功能多样化的平台扮演不同的角色。在这个平台上涵括了教学、管理、学习、娱乐等类型多样化的应用工具,通过便捷的管理后台,平台的管理者可对进入平台的各个角色的行为进行统计与管理,筛选甄别教育资源及服务,从而推动优质资源与服务的普及、扩展教育的深度与广度,促进学习方式的转变和提高学校信息化管理能力。
教育云平台的搭建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提供了统一的方式,在此基础上学生、家长、学校之间能够和谐地交流互动,实现真正的个性化学习,从根本上解决教育不均衡的时代难题,是实现终身教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另一方面,大数据的“大”体现的不仅在规模上,更重要的在于大价值。区别于传统数据,人们在大数据时代对曾经并未开发、或无法收集的数据,如今都可以进行记录、整合与分析,获得“数据”的更大价值。例如,在大数据时代发展起来的国家基础教育云平台,依托于国家已经建立起的基础教育资源网,借助大数据时期的科学技术对平台的海量数据进行有效的挖掘与分析,洞察“数据”的更大价值,向广大的学校、教师、学生以及家长等提供更多类型的教育教学资源与服务,依附于原有的教育基础,通过大数据时代的教育信息化强化教育效果,从而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教育服务于社会的能力。
(四)在线教育机制助推教育公平化
在传统的课堂面授教学模式下,教师是主动的施教者、知识的灌输者,而学生则是被动的知识接受对象,教学资源往往是传承了至少数年的陈旧教科书,学校逐渐成了激烈的社会竞争与生存压力之外的“世外桃源”。故这种传统僵化的封闭式、经院式的教学结构模式,不利于培养新时期适应时代发展能够承受高压力,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高水平的综合性人才。事实上,在这个竞争异常激烈、时间碎片化的时代,为了日后能胜任工作或取得晋升机会,人们对通过使用互联网进行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专业认证考试培训的需求越发强烈。随着信息技术的变革与使用,许多网络服务已经通过利用云计算、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实现了最大限度为每一个服务对象提供最大可能的针对性服务,满足不同对象的不同需求,如最典型的亚马逊图书推荐系统。同样,在信息化时代的教育领域,大数据也正在逐步实现学生的所有学习行为轨迹积累,充分利用数据分析,方便地实现更精确的量化学生对知识或技能掌握水平,不再仅仅依靠教师的观察,从其平时的学习行为或其他日常行为确定该学生的兴趣偏向,从而提高因材施教的准确度与教育的效率。
大数据时代的“专业不对口”问题,可以基于学生本人的综合素质、才能潜力提前对职业生涯进行预测与规划,不应仅仅局限于高考这一关卡,要做到尽早有差异、最高效地完善每一个学习者,为其“进入大学或就业”早做准备。未来的学校教育要重点培养学生发展的眼光、批判性思维,科学视野与人文素养均衡发展等众多维度。让每一个个体在自己适合的岗位发挥自己最大的作用,这也是解决“人才荒”与“就业难”尴尬局面的最好途径。以大数据为特征的教育应该融入每一个受教育者的教育过程中,利用教学的多元化,实现更好的个性化培养,从而在相对公平的教育体制在下,构建公平性社会。另一方面,通过国内外许多高校MOOCs 课程的结课考试可获得电子认证证书,并以此作为学生参与网络学习的认可与肯定的做法,给我国教育教学带来一定的启示。例如,我国有教育学者试图倡导设立一种新的学习管理模式——“学分银行”,即每位居民均可在“学分银行”中开户,学习者按各自的情况自主调节学习进度、学习年限,将获得的学分存入“银行”积累起来且终身有效,达到一定学分后可获得学位或进入相应层级的高校进修或制定结课证书与就职条件相关联的办法。国内外在线教育的火热让国内的创业者们也一起欢腾起来。到2013 年,阿里“淘宝同学”、腾讯课堂、YY 语音、粉笔网、网易云课堂等陆续进入在线教育领域进行探索。如果未来能够逐步发展、完善合理配套的学分政策及在线教育质量保障政策,将结课证书与升学、求职、福利等相联系,践行教育起点、过程及结果的平等,那么大数据时代下的在线教育吸引力定会显著增强,成为一种重要的人才培养方式,最终增强国家科技创新力、教育核心竞争力。
四、小结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我们的未来,教育的数字化、网络化、数据化与传统面授教育的融合在个性化学习、学习互助交流等方面具有良好潜力,今后无边界的学习概念将是教育发展的时代趋势。概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为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大数据为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机遇与挑战。2013 年是在线教育与大数据应用快速发展的一年,淘宝、腾讯等众多企业纷纷开始关注在线教育,最大程度地推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但大数据时代背景下,如何充分整合与利用新兴相关技术促进我国教育的公平发展乃至为社会其他众多领域的服务,这将处于不断尝试与探索的阶段,有待于实践过程中的不断完善。
[1]顾明远.数字声音[J].教育,2009,(29).
[2]魏忠,何立友.迎接大数据时代的教育革命[EB/OL].http://learning.sohu.com/20140423/n398678192.shtml.2014-04-23.
[3]郝丹.MOOC:颠覆与创新?—第4次“中国远程教育青年学者论坛”综述[EB/OL].中国远程教育.2013.
[4]新浪科技.中国移动4G 已覆盖全国超300城市[EB/OL].http://tech.sina.com.cn/t/2014-07-31/18349528477.Shtml,2014-07-31.
[5]McAuley,A.Stewait,B.& Siemens,G.et al.(2010).The MOOC Model for Digital Practice[DB/OL].[2013-04-25].https//cerknowledgeclcud.org/sites/oerknowledgecloud.org/files/MOOC 一Final.pdf.
[6]朱虹.推动江西基础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战略思考[J].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