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众语”讨论的意义与修辞学研究的进展
——纪念“大众语”讨论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望道修辞学论坛综述

2014-12-03陈志芳

当代修辞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构式复旦大学语篇

陈志芳 王 志

(复旦大学中文系,上海200433)

2014年9月27-28日,纪念“大众语”讨论八十周年学术研讨会暨第五届望道修辞学论坛在复旦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由复旦大学中文系、《当代修辞学》编辑部、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管处、上海鲁迅纪念馆、上海市语文学会陈望道研究会、复旦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复旦大学语文研究所联合主办,主题有:(1)“大众语”讨论的历史贡献与当代意义,(2)大众修辞生活:网络语言与社会流行语,(3)修辞视野中的当代文学语言,(4)多视角话语分析,(5)当下修辞研究新课题的开发。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复旦大学副校长陆昉教授,前世界汉语教学学会会长、北京大学陆俭明教授,中国修辞学会会长、陈望道研究会会长、复旦大学陈光磊教授,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会长、南开大学马庆株教授,中国修辞学会顾问、复旦大学宗廷虎、李熙宗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主任陈引驰教授,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部长萧思健,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语管处处长凌晓凤,复旦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应质峰、文科科研处规划和项目办公室主任肖卫民,上海鲁迅纪念馆副馆长乐融,复旦大学学术前辈高天如、胡奇光、李嘉耀、孙锡信、陈振新教授等,与来自全国各地的一百余位学者一起围绕着八十年前的“大众语”讨论及当代修辞学的新发展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

27日上午的开幕式由复旦大学祝克懿教授主持。陆昉教授、陈引驰教授、乐融先生、《咬文嚼字》执行主编黄安靖先生在致辞中分别回顾了“大众语”讨论的历史,总结了其意义,并希望发扬前辈学者的精神,为修辞学的繁荣和汉语的规范化贡献力量。

上午举行开幕式后有六位学者分别作大会报告,主要围绕着“大众语”讨论的历史意义和现代汉语的规范化展开。

李宇明的报告《语言规范试说》指出,在当今国际化、信息化、文化多元发展的社会语言生活的新形势下,语言规范化也要与时俱进,要做到兼顾工具与文化功能、和谐语言生活和增强语言活力。陈光磊的《回望大众语讨论》从中国语文改革的角度观照“大众语”讨论,认为它是“五四”白话文讨论的继续和深入发展,击败了文言复兴的逆流,推进了白话文的口语化、大众化,为新中国民族共同语的建设做了理论和实践准备。马庆株的报告题为《全面普及普通话——大众语讨论80周年纪念》,探讨了“大众语”讨论对普通话的普及所具有的重要历史意义。复旦大学郜元宝的报告《现代中国文学语言论争五阶段及大众语讨论八十周年反思》认为,包括“大众语”讨论在内的一系列语文讨论都致力于提倡文学工具论和文学语言的通俗化,客观上否定了“五四”白话文学的历史成就,所以,只有把“大众语”讨论放在这样的历史线索之中,才能客观、全面地评价其功过,为今所鉴。高天如的《关于“手头字”的回顾与思考》以陈望道等学者对“手头字”的倡导入手介绍“大众语”讨论,认为“手头字”的倡导理念是将手写体汉字用于印刷品,从而减轻读书人记忆多种字体的麻烦,使文字更能普及于大众。复旦大学霍四通的《大众语文论战与中国现代化进程》梳理了“大众语”讨论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在探索现代化道路、推进教育和科学现代化发展等方面的意义。

27日下午,八位学者先后作了大会报告。

陆俭明的报告《消极修辞有开拓的空间》认为,修辞的本质是语言使用的创新性,消极修辞着重从词语锤炼、句式选择方面研究这种创新性,而从语言信息结构和语义和谐律两个视角可以探讨消极修辞,如处置意义的表达、“环环相扣”现象等。福建师范大学刘亚猛《关于“海外中国学”的一个修辞视角》将北京大学燕京学堂计划引发的争论视作一个修辞事件、一个文本,探讨隐藏于该文本中的意识形态和主体意图。华东师范大学胡范铸的报告《语言的敏感:新表达式与社会发展——基于“新言语行为分析”的考察》把指称的序列表达、新被动式的流行、“呵呵”的新用法等社会语言现象与国家权力、社会发展关联起来,进行深入分析。北京语言大学施春宏的《增零和减零:数字调变中的修辞——兼谈辞格语义增殖效应的认知构式分析》探讨了“增零”和“减零”这两种修辞方式,认为在数字调变中浮现出客观的数字计算中所没有的主观的语义、语用内容。祝克懿的《文本解读的范式研究》援引库恩的范式理论来观照汉语的修辞生活,解读了修辞文本范式的形成、发展和革新过程。华东师范大学徐默凡《组合隐喻和聚合隐喻》从新兴的网络语言中归纳出组合隐喻和聚合隐喻两种类型,讨论了其特征、基础及形成过程。上海师范大学张谊生《非框架流行构式“X那些/点事”》将“X那些/点事”视为一种具有独立的语义、结构和功能的汉语流行构式,分析了其组合方式、结构特征、构式意义、表达功用和形成动因。河北大学李胜梅的报告《“呈”:作为比喻关系词》聚焦“呈”在比喻修辞中的用法,将它定义为比喻关系词,讨论了其形式、语义、言语风格等。

27日晚,主办方组织了“语言学研究方法大家谈”沙龙,邀请李宇明、陆俭明、马庆株、刘亚猛、胡范铸、施春宏六位著名学者与青年学子近距离对话,气氛极其热烈。问答的话题涉及语言的共性与特点、语言学理论的学习方法、修辞学的地位、语法与修辞的关系、学术论文的撰写等。来自上海各高校九十余位青年教师和研究生参加了现场交流,充分领略到前辈学者的风范。

28日上午是小组讨论,与会代表分A、B两组进行了充分的交流。

A组上半场代表的发言多集中在“大众语”讨论和权力话语分析议题上,如缪俊从词语“高上大”出发分析其体现的价值观念,宋雪讨论了欧化语法与大众语讨论的关系,汪建峰聚焦“去政治化”的话语策略和修辞意图,仇立颖从意向性理论出发关注语篇的语义分层,高群、胡习之分析了会话结尾前置收尾语“就这样吧”;下半场的报告相对集中于语篇语言学的研究,如蔡育红从修辞学的角度思考新闻报道语篇中的流行语使用,黄小平讨论了报纸新闻副文本的修辞结构特征,陈昕炜关注序跋语篇中的交互主体性及其话语标记,郭塞讨论学术论文语篇中的引用问题,李喆借用“超文本”的概念研究语篇修辞,殷祯岑试图构建影响语篇意义结构稳定性的语言分析框架。

B组上半场讨论的议题有汉语特殊范畴、特殊修辞结构及语体问题,如陈振宇、叶婧婷对汉语中立场范畴的研究、胡建峰从人称指示语的使用对汉语主观性表达的研究,黄友对“不是N人+V+N物,而是N物+V+N人”流行构式的考察、吴春相对汉语“数量形”结构的修辞分析、宗守云对“V+上+数量结构”构式的讨论,谢英从语体维度对汉语表达格式的研究、朱庆祥对语体小句的衔接特征的分析;下半场集中讨论社会流行语,如何晖以流行语为例探讨语块的固化过程、刘作为从社会语言学角度探讨流行语的粗俗化现象、王晓凌着力发掘网络表情的语体意义等。张虹倩对《修辞学发凡》中白话语例的考察、李润京对话语标记语语篇组织功能的梳理也引起了代表们的关注。

28日上午小组讨论结束后即举行了闭幕式。闭幕式由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当代修辞学》副主编胡范铸主持。陈光磊在闭幕辞中总结了这次会议取得的丰硕成果,认为它在铭记“大众语”讨论的历史意义、弘扬言文一致和语文革新的文化精神、推动修辞学和语言学面向新兴语言生活开放等方面必将具有重要的意义。

会上散发了由复旦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办的《雅言》报第97期“纪念大众语运动八十周年专刊”。该专刊于2014年9月19日出版,简要回顾了“大众语”讨论,并逐一介绍了陈望道、夏丏尊、黎锦晖、傅东华、叶圣陶等十二位主要发起人的生平和主张。

猜你喜欢

构式复旦大学语篇
《语篇理论与教学应用》评介
构式语法及其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构式语法对二语教学的启示
上海精准医疗大数据中心成立
与考生签“确认书”,复旦大学是否有过?
一道复旦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再拓展
语篇填空训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