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家形象修辞:网络时代的“说”与“听”
——第四届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述评

2014-12-03樊小玲张虹倩

当代修辞学 2014年6期
关键词:华东师范大学汉语文明

樊小玲 张虹倩

(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上海200062)

中国修辞学会、上海市语文学会、《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当代修辞学》于2014年11月8日在华东师范大学联合召开了第四届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学术研讨会。中国修辞学会副会长、上海语文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学报》主编、《当代修辞学》副主编胡范铸教授主持了会议。澳大利亚中文教师协会主席、蒙纳士大学前中文专业主任洪历建教授,复旦大学中文系祝克懿教授,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左思民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外语学院何刚教授,同济大学国际交流学院刘运同教授,上海大学修辞学研究中心主任邓志勇教授,浙江旅游学院陈丽君教授、《外国语》编辑部主任吕晶晶、《当代修辞学》编辑部主任赵国军等四十多位学者出席了会议。

这次研讨会上半场的主题为“全球传播与国家形象修辞”,由左思民主持。胡范铸《关于上帝的想象——阎连科卡夫卡奖受奖演说的修辞框架分析》对作家阎连科于2014年10月22日领取卡夫卡文学奖时演说的修辞框架作了批判性分析,认为该演说中构建的“上帝—耶稣受难-芸芸众生”修辞框架,过度迎合了西方对中国的不合理的想象。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周萍的《“超语篇”分析:德国网络媒体中钓鱼岛指称成分的选择与序列问题》,通过对德国明镜网上源文本中对钓鱼岛指称成分的选择、顺序排列、位置分布等的分析,认为德国媒体有西方国家强烈的立场偏向,也影响了网民在指称上的使用。华东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张虹倩的《以关羽考释为中心试论古代政权形象修辞的三个维度》,以围绕关羽的文史考释为中心探讨了古代政权形象修辞的时空维度,从时间维度看有共时修辞与历时修辞之分,而从空间维度看有国内修辞与国际修辞之分。此外,报告还讨论了古代政权形象修辞中的“元首修辞”与“正朔修辞”问题。邓志勇的《体裁修辞批评——以近二十年美国总战争演说为例》,运用体裁批评的有关理论对过去二十年间美国总统发表的四个战争演说进行了详细分析,论证了其体裁共性,并释了这些体裁特征与修辞情景的关系。

下半场的主题为“全球汉语教育与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由何刚主持。洪历建在主旨演讲《全球化、全球文明冲突和全球汉语》中认为:冷战结束后,全球化时代的冲突是文明之间的冲突,文明的核心是语言和宗教。英语靠帝国主义和经济、军事、政治和文化的扩张成为世界语言并反过头来影响全球文明走向和全球文明体系、价值观体系的构建;如今,中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影响力迅速增大,对以西方话语为主导的世界秩序和西方话语为主题的价值体系提出挑战。世界秩序的重建有赖于世界文明和价值体系的重构,需要考虑各种文明,包括东亚文明;东亚文明的核心是汉字和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明曾经是东亚文明的核心,汉字一度是东亚的国际性文字,在传播中国传统文明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汉字和汉语的国际化目的在于搭建文明之间进行交流的汉语平台,对中国成为一个名副其实的全球大国、参与世界文明和价值体系的重建至关重要,应该成为中国未来上百年的发展战略。汉语要走向世界,就必须构建“全球汉语”概念,也就是不能仅仅以大陆汉语来规范全球汉语,而要把汉语看作是一个复数,充分关注马来西亚汉语、新加坡汉语乃至澳大利亚汉语等等非本土汉语使用者的语言需求与语言权利。

刘运同的《会话分析对公共机构交谈的研究》认为,利用会话分析的方法来研究公共机构中的交谈,可以避免以往简单地用社会因素来解释语言的使用规律,使对公共机构交谈的研究走上一条全新道路。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甘莅豪的《现代国家治理中的民主进程》认为:哈贝马斯提出的话语民主观超越了洛克和卢梭的民主模式,为现代国家治理提供了借鉴,抛弃对传播技术的恐惧,坦然面对新媒体的发展,逐步培育和发挥我国大众传播监督政治的功能,健全、保证话语民主的法治和制度建设。上海师范大学对外汉语学院秦惠兰的《“汉语国际推广”还是“汉语全球扩张”?——言语行为主体的修辞策略谈》认为,当“汉语国际推广”遭遇“汉语全球扩张”的惊呼与抵制时,“汉语国际传播”适时地扭转了这种局面,而“汉语国际推广”机制的运作与“汉语全球扩张”意识的形成很大程度源于言语行为主体修辞策略的缺失。

在讨论中,何刚提出,国家形象修辞是一个很好的课题,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其一,中国要树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形象?其二,怎么样去建构?祝克懿指出,新闻图片的国家形象建构中的形象至少有影像层面、艺术层面和媒体塑造三个不同的层面,修辞分析应主要关注第三个层面。洪历建强调,语言的推广应该更加多元化,更具包容性,孔子学院应定位为交流中心而非汉语推广中心。吕晶晶、陈丽君、新疆师范大学汉语国际教育学院胡炯梅、九江学院陶贞安等与会者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国家形象的问题不仅是政治性的、经济性的、传播性的,也是语言性的。一切言语行为都是修辞行为,一旦出现了语言叙述,也就出现了修辞问题。当代修辞学的根本目标之一是推动社会的发展,而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不但意味着中国修辞学研究者社会使命的高度自觉,同时也应该意味着修辞学研究技术与工具性范畴的大幅创新。理论探索的真正意义首先不在于提供已有的结论,而是展现未来的可能,思想的探索当如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论及作文时所说的“宁可如野马,不可如疲驴”。当代的社会生活正展现出前所未有的生机,当代的语言生活也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语言学尤其是修辞学也应该焕发出自己的活力,成为在观念上、理论上、方法上都呈现空前想象力的学科。

正是基于这一认识,一些修辞学者近年来致力于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的构建。胡范铸在《突发危机管理的一个语用分析》(2002)、《突发公共安全危机管理中的政府信息发布危机管理的语用分析》(2003)中他就提出了充分关注国家、政府言语行为的问题,在《作为修辞问题的国家形象传播》(2010)更明确提出国家形象的传播与修辞的问题,在《“海量接受”下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研究的方法设计》(2013)中进一步指出国家形象修辞是机构形象修辞的一种特殊类型,并提出构建“机构形象修辞学”和“实验修辞学”的理论设想。而国家和机构形象修辞学学术研讨会迄今已连续成功组织了四届,为这一努力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

猜你喜欢

华东师范大学汉语文明
学汉语
请文明演绎
小小“动物园”
轻轻松松聊汉语 后海
漫说文明
More Than Providing Nutrition: Food and Eating in The Importance of Being Earnest
Fighting for freedom and democracy: After reading the 1830 and 1848 Revolution in France
The Way to an Economic Giant
追剧宅女教汉语
汉语不能成为“乱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