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当前边疆稳定中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防治

2014-12-03赵彦飞

贵州民族研究 2014年8期
关键词:边疆地区虚无主义思潮

赵彦飞

(云南艺术学院 思想政治理论教学部,云南·昆明 650600)

近来发生的一系列影响国家统一和边疆稳定的事件,给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提出了新课题。在辞书中,一般将边疆解释为一个国家的边远地区或边远地带。如《辞源》 解释为:“边疆,边境之地”。《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边疆,靠近国界的领土”。根据社会学与政治学的观点,“边疆稳定就是指边疆地区内的社会共同体内部及其与外部关系的正常有序状态。这个解释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定义包括政治局势稳定、经济形势稳定、社会生活稳定和社会思潮即人们的思想情绪的稳定。狭义的定义是指政治稳定、经济稳定以外的社会生活、社会思潮和社会关系的稳定,是社会结构的一种均衡状态。”不管从哪种角度出发,稳定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永恒话题。对中国来说,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不仅关乎到该地区政治经济社会与生态文明的发展,更关乎到整个国家的安定团结与主权维护。近年来,在社会各界、一些领域里重新泛起一股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加上境外敌对势力和国内“藏独”“疆独”等多股分裂、暴力、极端势力相互勾结,利用各种媒体向边疆民族地区进行渗透,各种舆论宣传宣甚嚣尘上,影响到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思想文化上的主导作用,严重影响到国家统一和边疆民族地区的稳定,我们应高度重视。

一、民族虚无主义含义

虚无主义命题,是一种被用来表示形而上学的,对事物不作具体说明,无原则地随意否定一切思想倾向及社会思潮,表现为民族与历史虚无主义。德国唯心主义哲学家雅科比在《给费希特的信》中首先使用。19世纪中叶在俄国较为流行。德国权力意志论者尼采曾是虚无主义的狂势鼓吹者,他提出“重新估价一切有价值的东西”的口号,对人类以往的优秀文化采取极端虚无主义的态度。我国在鸦片战争之后就有人研究,认为民族虚无主义的内容主要有:民族是虚构的概念;宣布民族性为无稽之谈;一切民族特征和民族本身都是陈腐偏见;蔑视民族文化传统和历史遗产等。冯契主编的《哲学大辞典》中认为:“民族虚无主义(national nihilism)是虚无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表现,不加分析地全盘否定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甚至否定了民族问题的存在。一部分人鼓吹民族虚无主义,鼓吹‘西方中心论’,真正目的就在于要取消民族主权独立观念,反对民族独立和解放运动。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往往会导致卖国主义。”改革开放以来,进行这方面研究的学者较多,如钱逊、闻平、龚书铎、刘桂生、王俊义等。1990年,国家教委社会科学发展研究中心“民族文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研究课题组召开学术会,季羡林、张岱年、罗荣渠、龚书铎等多位学者就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根源、危害以及如何处理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等问题展开讨论。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明确指出:“要特别注意防止那种全盘否定我国传统文化的民族虚无主义和崇洋媚外的思想。”2013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弘扬时代新风,振奋中华民族精神。这一讲话精神,对于理解“三个自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表现和影响,结合时代发展的精神,我们可以得出以下认识,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就是不加具体分析而盲目否定本民族文化,无视民族特点﹐抹煞民族差别﹐对民族的发展历程和民族发展前途缺乏认知,否定民族文化精神和历史的发展作用,挑拨民族间和谐的关系,制造文化纠纷、民族隔阂、民族冲突、国家分裂的一种社会思潮。它的突出特点是既缺乏对本国历史与文化的认识,又对本民族的过去和未来丧失民族自豪感、民族自信心,更是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完全对立的一种社会不良思潮。

二、认清当前边疆地区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

概括起来,当前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全盘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传统文化是“黄色文化”,不仅是“糟粕”,而且是“精神包袱”“中国传统文化早该后继无人”,叫嚷“中国不是要解放,而是要解散、要解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不现实的梦”;第二,竭力以“借重新评价”新中国的历史为名,鼓吹只有“殖民地救中国”的谬论,竭力歪曲、否定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历史;第三,否定中华民族有存在和发展的理由,散布民族对立、民族独立的各种舆论,认为中华民族(汉族为主)是限制和阻止其他民族发展的罪魁祸首,根本目的在于侵蚀中华民族团结、国家主权独立等观念和思想;第四、全盘否定中华民族的优秀性,咒骂生活在社会主义制度的中国人愚昧、落后、麻木、非人性,认为“中华民族不行”、“中国人种不行”、“民族正在自戕”、“造成中国人生命力的枯萎”,鼓吹西方中心论,认为中国的唯一出路就是“全盘西化”。这些论调为西方敌对势力“西化”、“分化”中国的政治图谋,以及“疆独”、“藏独”等分裂势力提供了思想理论基础,严重影响到国家统一,侵蚀各民族间融合团结,造成社会的思想混乱,同时,为国内外敌对势力破坏边疆稳定而提供可乘之机。因此,应认清楚当前我国边疆地区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实质和危害。当前,在我国边疆地区存在着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我们应认识到虽然是思想文化领域内的问题,但更是一个政治问题。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在政治上、思想上造成了恶劣的影响,任何时候我们都不可麻痹大意,因为这个问题关乎到在新形势下,坚持什么样的历史观,民族观,以及中国人民走什么道路的问题,如何彰显中华民族的尊严问题,中华民族未来发展方向问题,能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问题。

三、当前影响边疆稳定中的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防治

对于当前影响边疆地区的各种社会思潮要进行辩证分析、理性看待。一方面,边疆地区的社会思潮主流是好的,并日益呈现出开放多元、积极主动、理智成熟的特点。另一方面,随着改革已进入攻坚期,社会矛盾多发且表现形式复杂化,这些复杂多样的社会矛盾又往往会透过社会舆论、社会情绪等层面影响社会思潮,社会发展中出现某些负面社会思潮也在所难免。结合发展形势,要按照党的十八大的精神,以及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立足于满足边疆地区各民族发展的需求,充分估量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破坏力,抓好社会思潮工作,警惕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蔓延和危害,通过净化负面的社会思潮,铲除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得以产生和存在的土壤,增进边疆地区的社会稳定,应从以下几方面来共同促进边疆地区的稳定工作:

第一,实现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

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引领、整合多元化的社会思潮,“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马克思主义理论队伍建设是做好意识形态建设,也是防治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一个重要的工作。培养好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队伍,加强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和国情教育,以及中国近现代史、党史、国史教育。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更好地表达社会实际问题,增强马克思主义的说服力,增进“三个自信”,使人民群众自觉地防治民族虚无主义思潮,从而最终实现马克思主义占领意识形态阵地的目的,真正实现“巩固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重要指导地位,巩固了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思想基础。”

第二,加快依法治国进程,维护边疆民族地区社会稳定

多年来维护边疆稳定的实践证明,针对分裂分子的行径,我国边疆民族地区能够确保大局稳定,最根本的一条经验就是国家始终保持高压态势,不断推进依法治国的过程。要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树立法治观念,加强对边疆民族地区广大群众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法治宣传教育,严格执法、为边疆稳定提供良好的执法、司法环境。此外,深入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比如,针对民族地区教育滞后的中小学生,做出免除教科书费、杂费的规定;对省级机关配备少数民族厅级干部、民族自治地方少数民族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选拔配备,也作出特殊规定。加强民族团结教育,是依法治国理念的落实和体现,也是落实祖国统一、边疆稳定的政治任务,以强有力的手段打击敌人,确保边疆稳定的社会政治局面。

第三,处理好思想文化建设中主旋律与多样化的关系

在防治民族虚无主义思潮的过程中,还应从我国社会思想文化体系建设的复杂性、艰巨性出发,正确地判断和选择能够体现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文化构成要素,全面认识和正确处理主流文化、反文化之间的辩证关系,遵循“既坚持文化主旋律,又包容文化多样性”的科学方针。只有坚持文化主旋律即坚持社会主义的主导地位,才能确保社会文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方向。边疆地区民族思想文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要在各族人民中进一步加强党的基本路线教育、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一些人认为提倡主旋律是“左”的表现,鼓吹“非意识形态化、非政治化、非英雄化、非典型化、非功利化”等虚无主义观点是非常有害的。主旋律的体现不是靠空洞的政治口号,必须通过多种多样的文化形式,反映在边疆地区民族思想文化中就是通过多种类型的文化形式,各种风格流派的民族文化来体现主旋律。这里所说的多样化,是在坚持主旋律前提下的不同形式、不同风格的发展,不是违背主旋律的多样化。多样化是边疆地区民族文化发展力中的各个分力,主旋律是它们最终形成的合力。只有坚持思想文化主旋律和多样化的原则,才能保证我国边疆地区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实现有机地融合“两为”和“双百”方针,促进边疆地区思想文化建设,推动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建设。

第四,将改革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承受程度、反腐败力度统一起来,切实推动边疆地区的稳定

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发展是硬道理”、“我们帮助少数民族地区发展的政策是坚定不移的。”推动边疆地区的稳定,经济发展是基础,经济发展了,各种利益关系才能更好地进行协调,民生问题的改善,稳定也才具有保障。目前,一些边疆地区群众的生活水平不高,与发达地区的差异较大,一些地区还有生活在温饱状态以下。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推动边疆地区的经济发展,应把改革开放力度、发展速度、社会可以承受程度、反腐败力度统一起来,四者相互依存,互为条件,在边疆稳定中不断推进改革和发展,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边疆稳定。进一步抓好反腐倡廉工作,“老虎苍蝇一起打”,增强人们对党的领导的认同度,凝聚共识,就能增强国家的凝聚力,更好地保持好边疆稳定的良好态势。

第五,形成强大合力,提高边疆地区应对民族虚无主义思潮冲击的能力

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思潮是一项社会系统性工程,必须树立党委领导、社会协同以及公众参与的方针,多方面地进行工怍。一方面,整合有利于开展思想文化工作的所能够运用的资源,形成合力。另一方面,要着重发挥社会主流媒体、新兴媒体在引领社会思潮中的重要作用,多管齐下。处理好“堵”与“疏”的关系,建立边疆群众思想信息反馈机制和多层次、多渠道的信息传递体系。要坚决地屏蔽影响民族团结与边疆稳定的一切内容,因为如果处理不好,会让边疆地区民众对宣传教育产生厌恶情绪和抵触心理,从而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充分发挥社会各界的创造性,通过多元化的途径,建构边疆的稳定环境,努力推进社会公平和正义,及时把握边疆民意、化解矛盾,通过利益协调来实现社会整体利益的均衡,从而维护边疆地区稳定,共同防治民族虚无主义思潮,更好地建设社会各项事业。

[1]辞海编辑委员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9:48.

[2]冯契主编.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1:1005.

[3]周之良.爱国主义与对外开放[J].求是,1993,(1):31.

[4]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5]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6]江泽民.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四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新华日报,1989-10-10.

[7]李瑞环.关于弘扬民族优秀文化的若干问题[N].人民日报,1990-05-15(2).

[8]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4.

[9]张建国,黎贵优.从大众哲学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径选择[J].社会主义论坛,2010,(5).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反马克思主义的几种主要社会思潮——访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克思主义研究院特聘研究员周新城)[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0,(3).

[11]邓卓明,税 强.论引领社会思潮的五大路径[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4,(5).

[12]祝福恩,谢璐妍.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舆论支持——学习贯彻习近平同志关于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论述[N].光明日报,2014-05-07.

猜你喜欢

边疆地区虚无主义思潮
春秋时期重民的社会思潮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近演化态势与特征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越是在历史前进的路口,越是不能彷徨——《历史虚无主义与苏联解体》观后
从回归温柔敦厚到走向天马行空——当代文艺思潮的一种转向
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打造边疆地市报影响力,锤炼过硬新闻队伍
对边疆地区反恐维稳策略的思考
云南边疆地区大学生科学民族观、宗教观教育研究
浅谈南疆地区学生学习存在问题及如何提高数学的学习兴趣
历史虚无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