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盒,音乐梦
2014-12-02修红宇
修红宇
一个想变成立体观影机,可以看不断变化的风景;另一个想变成一个圆桶和一个小铁锹,不复杂,自己就能将自己装满……
如果换我来回答这个问题,答案将是:我想变成一个音乐盒。
这是埋藏在心底多年的愿望。从上学那天起,每逢班级里开联欢会时,我都会觉得异常失落:作为一个热爱文艺表演,却既不能歌也不善舞更不会演奏乐器的女孩子,表演舞台与我之间永远隔着无数个板凳的距离!唉,用时下的话总结,即“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
还好,还可以用幻想为自己画彩妆:如果,我是一个音乐盒就好了!想演奏什么乐曲就能演奏什么乐曲,不怕怯场不担心跑调不会被起哄,可具体是什么样的音乐盒呢?呃,断片了!童年时的我,生活在物质与文化都极度匮乏的年代,从没见过音乐盒,只知道它是“会播放音乐的盒子”,对它的感知无形无貌。
多年以后,当我在有“德国小樱桃”之称的歌手安娜特·露薏莎的MV《Das GroBe Erwachen》中,发现那个音乐盒时——拧三下发条,跳芭蕾的小女孩会在舒缓的乐曲声中,慢慢地旋转——立刻想到:啊,又能歌又能舞,它一定是童年时的我想变成的那种音乐盒!
然而,在读过岛田庄司的推理小说《水晶金字塔》之后,我的想法又改变了。
在这本书中有一处细节:大明星玲王奈为她所倾慕的御手洗洁,订制了一个精美昂贵的音乐盒,盒中流淌出的乐曲,居然是《AIREGIN》——《AIREGIN》是爵士乐大师迈尔斯·戴维斯于1956年录制的完美专辑《随着迈尔斯·戴维斯五重奏》中的一首,这首并不非常流行的曲子,能被用作音乐盒的曲调,可见送礼人的良苦用心。
但这并不是我所关心的,我的目光被那个音乐盒本身所吸引:外表看是天鹅绒质地的黑色大箱子,顺着箱盖上的缝隙掰开,会露出里面的旋转木马,木马上还倒立着一个小丑,上足发条,木马开始旋转,倒立着的小丑慢慢地落下双脚,最后着地,停了一会儿,又再次倒立——如果真的能变成玩具,我要做这样的音乐盒:有着小丑似的欢乐外表,有爵士乐一般深沉的内心。
如果用杜鲁门·卡波特的话自检,他说过“梦是心灵的思想,是我们的秘密真情”,怀有“变成一个音乐盒”梦想的我,性情中也许还存有几分童稚,但心灵实在算不上有思想。可是,连松尾芭蕉都欣喜于:“今年春天早晨,换上新袍,变成另一个人”,我更觉得:做一个音乐盒,在简单的旋律中,慢动作一般旋转出春夏秋冬,这是一件快乐的事。
在巴黎,我买下了人生中的第一个音乐盒。正如随笔作家菲利普·德莱姆所描述的那样:那音乐盒“于你弯着腰在太阳底下漫无目的地搜寻时,轻声呼唤了你。”——循着那呼唤声,我走在卢浮宫外的小街上,走进那家卖旅游纪念品的小店里,走到摆满了定价2欧元货品的陈列架前,遇见了它:一个印有著名的黑猫夜总会图案的小音乐盒。
平生第一次,亲手触摸到一个真实的音乐盒,亲眼看见“音符”是如何在“传送带”上被生成乐音的:摇把带动表面有小凸起(相当于乐谱上的小音符)的音筒,匀速转动,当凸起经过音板音条时会拨动簧片,使簧片按设定的振动频率振动而发出设定的声音——我一边转动摇把,一边默默地将音乐盒的机械原理讲给童年时的自己听。
小音乐盒放送出的旋律是路易·古格利米创作的《la vie en rose 》(《玫瑰人生》)最高潮的部分,每听一遍,都感叹人生真是充满了玫瑰色。因为有了它,以后不论去哪里,巴黎都会“与我同在”了。
这就是音乐盒的魅力:将抽象的音乐,凝固成具象的艺术品。电影人爱音乐盒:《两小无猜》中的木马音乐盒,《紫日》里的人偶音乐盒,韩剧《天国的阶梯》中水晶球音乐盒,……音乐盒已成为电影人表达美好情感,追忆逝去年华的最佳选择。
音乐人也爱音乐盒,不过他们的爱有点儿“挑三拣四”,他们看似只相中了拧音乐盒发条的那几下声响,比如在Jadakiss《By My Side》,游鸿明的《狂喜狂悲》,玉珠铉的《My Prayer》等音乐作品中,都加入“咯吱咯吱”的发条声,如同开演铃声,暗示演唱即将开始。印象尤其深刻的是《风雨无阻》:发条轻轻拧了三下之后,周华健温暖深情的歌声才响起,发条声将这首歌包装成一个送给最爱的人的音乐盒,希望她在任何时候只要点开,就能听到他风雨无阻的爱意。拧上充足的爱动力,《风雨无阻》变为最贴心的爱礼物。
说到音乐盒,就不能不提山田晴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古董八音盒收藏家,山田晴美花费了十几年的时间,收藏了4500件八音盒,其中包括发明于1796年的世界上第一台八音盒、体积最大的橱柜式点唱八音盒等,4500首乐曲呀!整整可以编撰一部“音乐盒里的世界音乐史”!
所以,如果今天有人问我:“还想不想变成音乐盒了?”我的回答是:变成一个音乐盒,只能演奏一首乐曲,因此,我的心愿已经升级成2.0版的了——我梦想成为山田晴美那样的音乐盒收藏家!嘿嘿。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