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舰载天线基座开口性能的分析与研究
2014-12-02戴志强
戴志强
(扬州船用电子仪器研究所,江苏 扬州 225001)
0 引言
在设备结构件中,间断的设计往往是不可避免的。但间断构件在其剖面形状与尺寸突变处所产生的应力,会在局部范围内急剧增大,产生应力集中现象。舰载设备因随船受摇摆振动,受到的应力具有三向交变特征,这种应力的周期变化更易于引起局部裂纹并逐渐扩展。
1 原理分析
1.1 应力集中现象
应力集中是弹性力学[1]中的一类问题。产生于构件开口、拐角、沟槽以及刚度突变处。应力集中会导致脆性材料产生疲劳裂纹以致断裂。应力的峰值取决于物体的几何形状和加载方式。峰值应力通常会超过屈服极限产生应力的重新分配,因此实际的应力峰值一般比理论应力计算峰值低。用应力集中系数k 来表征应力的增强程度,k=σmax/σ 它是峰值应力与忽略应力集中时的应力的比值,恒大于1 同时与载荷的大小无关。
对于尺寸远大于孔的平板的两端拉伸情况,可计算圆孔边缘的k=3;弯曲时,考虑到板厚与圆孔直径大小,k=1.8~3.0;扭转时,k=1.6~4.0。
假设在沿船宽方向出现裂缝,此时a/b 值较大,通过表1 中可知裂缝尖端处的应力集中系数相对较大(表1 中d 为平板宽度的一半)。因此,裂缝一经产生,必继续蔓延扩大,直至结构破坏。若在裂缝尖端钻一小孔,便可防止裂缝进一步蔓延,故称为止裂孔。
图1 孔边应力分布图
表1 椭圆孔拉应力集中系数随a/d 的变化
1.1 角隅应力分析
大开口应力集中的影响因素主要有开口宽度占设备整总宽比、开口长宽比和开口角隅的形状[2]。
一般设备采用圆弧形角隅的大舱口,根据实船试验资料,最大应力一般发生在开口纵边上圆弧终止点内侧约成30°角的圆弧边缘上。角隅圆弧半径r 与开口宽度之比是影响应力集中的主要因素[3]。
当角隅圆弧半径r与开口宽度比值小于0.2 时,应力集中系数急剧增大;但当大于0.2时,应力集中系数不再变化,这与光弹性试验结果也是一致的。若开口角隅设计成椭圆弧或抛物线弧状,弧形长轴定为船长方向,可以更好地改善应力分布情况,应力集中系数较圆弧形低12%~20%。因此,这两种形式的角隅不仅结构更合理,而且工艺更简单。
图2 大开口示意图
图3 应力集中系数理论值与试验值比较
图4 角隅局部尺寸优化
椭圆角隅的最佳长短轴之比为3.0~3.5,此时应力集中程度可比相应的圆弧角隅减少23%左右。若角隅处发现有一段裂纹存在,根据断裂力学原理验证可知,角隅形状不影响结构的强度,可通过增加板厚来提高裂纹构件的抗疲劳断裂强度。不小于300 mm 且不大于600 mm的开口角隅宽度一般不得小于b/10、b/20。
2 仿真较验
在工件的加工过程中也可能导致应力的改变,如回火不当、电火花线切割加工、受力部位设计疏忽等。
应力集中与材料选取有关,脆性材料构件的应力集中情况会延续到材料的强度极限前,而塑性材料构件,应力集中不与载荷作用下的强度相关。
船用天线基座,作为天线的主要承力部件,一般采用铸铝(ZL101A),为脆性材料。既需要克服天线自身的重量,同时还要承受倾覆力矩、风力矩和惯性力矩的作用,因此对于天线基座的力学性能要求较高。
在天线座下部侧身处增加开口,便于工人维修,缺点是开口部件有应力集中现象,所以需在孔周边布置加强筋,对于开口的形式与角隅选择,需要通过仿真或者计算的方式验证比对,同时通过合理设置加强筋的方式增加其强度刚度,使之满足设备承载与冲击振动要求,为此,进行了强度仿真,模态分析,比较确定开口周边的加强方式。
2.1 筒身未开口模型
基座仿真验证模型如图5、图6 所示,其中圆筒内径730 mm,所选材料为钢。
在基座顶端300 mm 处定义了一个5 t 的质量点作为配重,同时在质量点上定义一个水平1 t的横向荷载,部件模拟冲击7g,作用时间为20 ms。有限元网格统一按4 面体10 节点计算。
原始模型筒身没有应力集中现象,一阶频率44.9 Hz,最大位移0.011 mm。
图5 原始模型
图6 原始模型冲击仿真云图
2.2 小开口模型
部件模型如图7 所示,所开小孔内径为230 mm,同时周边用翻边加强筋作防护。
图7 侧身开小孔模型冲击仿真云图
模型的最大应力为44.2 MPa,一阶频率42.9 Hz,孔边最大位移0.023 mm。
2.3 大开口模型
部件模型如图8 所示,方形孔尺寸为350 mm×550 mm,倒角为150 mm,同时在所开孔的四周分别用加强筋予以固定,角隅的设计按照先前优化的长短轴设计。
图8 侧身开大孔模型冲击仿真云图
模型的最大应力为41.4 MPa,一阶频率31.4 Hz,孔边最大位移0.121 mm。
2.4 仿真比较
如表2,通过对3 个模型的仿真比较发现,开小孔时候的应力集中程度较高些,开大方孔时因角隅处利用了椭圆弧过渡,并未在角隅处有过多应力集中。但开口大小直接影响到结构的刚度,尽管大开口周边增加了很多加强筋,但一阶频率还是较低,刚度相对较弱。
表2 仿真比较
[1]徐秉业.弹性力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
[2]于纪军.船体平板龙骨上不规则开口群应力集中及强度分析报告[J].船舶,2001(1):41-44.
[3]赵建华,吴剑国.舰船甲板大开口应力集中的理论分析[J].华车船舶工业学院学报,1996(4):1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