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形势与应对措施
2014-12-02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郑国伟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 郑国伟
2013年1~9月机床工具行业进出口情况和特点
据海关统计,机床工具行业2013年1~9月进出口184.85亿美元,比2012年1~9月(以下简称同比)下降13.56%。其中进口119.28亿美元,同比下降21.1%;出口65.56亿美元,同比增长4.62%。进出口逆差53.72亿美元(按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统计范围,下同)。
1.进口快速下降,加工中心和机床零附件进口大幅度减少
1~9月全行业进口119.28亿美元,比2012年同期进口151.18亿美元减少31.9亿美元,说明国内需求大幅减少。
金属加工机床进口58432台,79.05亿美元,金额同比下降23.37%。部分主要产品进口情况如表1所示。
表1 机床工具行业2013年1~9月部分产品进口统计
表1说明:立式加工中心和成形机床零附件进口猛降,而数控装置和数控电加工机床进口增长幅度较大。
2.出口增速大幅回落,加工中心和激光加工机床出口增长
1~9月全行业出口65.56亿美元,同比增长4.62%,与2012年同期出口62.66亿美元,增长16.94%相比,金额略有增加,但增速大幅回落。
金属加工机床出口19.93亿美元,同比下降0.03%。部分主要产品出口情况如表2所示。
表2说明:立式和卧式加工中心出口大幅增长,龙门式加工中心出口降幅较大;激光加工机床出口继续增长;而数控装置和金切机床零附件出口大幅下降。
总体看,全行业进出口有以下两个特点:一是由于国内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明显下降,对机床需求增速相应减少,全行业进口已连续第2年下降,其中尤以立式加工中心和机床零附件下降幅度最大;二是出口增长仍然乏力,优势不明显。金属加工机床出口略有下降,仅佔全行业出口的30.4%,全行业增长主要依靠工具和磨具磨料,说明全行业出口产品结构档次低,竞争力不强。预测全年将延续目前运行态势:进口下降,出口低速增长。
表2 机床工具行业2013年1~9月部分产品出口统计
2014 年进出口形势展望
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发布的《2013年世界经济展望》报告预测,全球经济增长将从2013年的3.1%恢复到2014年的3.75%。其中,美国的增长将从2013年的1.75%加快到2014年的2.75%。欧元区2013年仍将处于衰退状态,经济活动将收缩0.5%以上,2014年增长率将略低于1%,弱于先前的预测。日本2013年的平均增长率将为2%,2014年将减缓到1.25%左右。
报告预测,新兴市场和发展中经济体2013年将增长5%,2014年将增长约5.5%。中国2013~2014年的增长平均将为7.75%。“金砖五国”中的几个国家经济增长预期也被下调,幅度在0.25~0.75个百分点之间。
我国对外贸易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虽有所好转,但形势依然严峻,制约外贸增长的阻力仍然很大。随着各国宏观政策力度加大,欧债危机略有缓和,美国经济复苏态势趋于稳定,市场信心和发展预期有所提振。但是,发达国家主权债务问题削弱经济增长潜力,美国、日本等实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措施的副作用日益凸显,新兴经济体面临的困难较多,各国反倾销、反补贴等贸易保护主义频繁发生,对外来投资保护主义加剧。
我国机床工具行业部分中低档产品比较优势依然存在,新的竞争优势逐步形成,特别是通过调整结构、转型升级,以及政府的政策支持,企业抵御风险、拓展市场和创新发展能力明显增强。随着我国政府采取一系列扩内需、稳外需政策措施逐步落实到位并发挥成效,我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将有所提高。但是,国内经济企稳的基础还不稳固,国内需求增长受到一些体制机制因素的制约,部分产品产能过剩较为突出,企业生产经营仍然面临较多困难。同时,也由于人民币汇率升值预期和我国劳动力成本上升、一些原材料进口价格上张等因素,造成出口成本增加,为进一步扩大出口带来众多困难。
机床工具行业的发展,一靠投资拉动,二靠出口推动。我国前几年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很猛,据有关资料,前几年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都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但从2013年以来情况发生急剧变化,投资增速明显低于全国增速,2013年1~9月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万亿元,同比增长16.59%,低于全国增速3.61个百分点,说明国内对机械工业投资明显放缓。
机械工业固定资产投资中,有近一半是购买设备工具,而所需设备主要是机床。因此就机床需求总量来说,国内需求增速明显回落,给机床工具行业发展面临严峻形势。当前的关键是国内市场对机床需求结构升级,国外市场对机床需求相对疲软,再由于国内部分产品产能过度扩张,造成目前一些中低档产品订货不足,销售不畅,库存增加,相关企业面临众多困难。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必须积极稳妥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大幅度减少政府对资源的直接配置,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这些重大决策的实施,必将推动我国经济健康较快发展。
预计2014年机械工业固定资投资增速将延续2013年的态势,仍可能低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
根据上述情况预测,2014年我国机床工具行业出口将继续稍好于2013年,仍可能维持平稳发展、低速增长;而进口则由于我国机械工业固定资投资增速放缓,将继续呈显疲软状态,但也可能比2013年有所增加。
应对措施
1.积极推进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发展
2013年10月,中央召开的周边国家外交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努力使周边国家同我国政治关系更加友好,经济纽带更加牢固。要同有关国家共同努力,加快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好丝绸之路经济带,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要以周边国家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扩大贸易、投资合作空间,构建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
周边国家是我国机械产品的重要贸易伙伴,与机械工业发展关系十分密切。尽管欧盟、美国、日本是我国机械产品传统出口市场,但近年来由于欧盟、日本经济衰退,我国对其出口不断下降。对美国出口稍有好转,但仍增长乏力。因此,要重视发展周边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的贸易关系。
机械工业发展与周边国家双边贸易,尤其要重视发展东盟10国和印度、俄罗斯以及中亚5国。首先是中国与东盟的贸昜发展。2004年11月,中国与东盟双方签署自由贸易区(CAFTA)《货物贸易协议》,并于2005年7月20日开始实施。《协议》规定从2005年7月起,对原产于双方的产品相互给予优惠关税待遇。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如期全面建成。自贸区建立后,双方对超过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中国对东盟平均关税从9.8%降到0.1%,东盟六个老成员国(印尼、马来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文莱)对中国的平均关税从12.8%降到0.6%。关税水平大幅降低有力推动了双边贸易快速增长,机械产品的双边贸易额由2006年的167.8亿美元提高到2012年的550亿美元,增长227.8%。其中机械产品出口由2006年的108.5亿美元提高2012年的406.5亿美元,增长近3倍。
2013年9月,李克强总理在南宁举办的第十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开幕式上提出“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的倡议,并表示中国将积极扩大从东盟进口在中国有市场、有竞争力的商品,力争到2020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万亿美元(注:2012年为4001亿美元),今后8年新增双向投资1500亿美元。这个目标如能实现,东盟有可能成为我国第一大贸昜伙伴(2012年我国与欧盟双边贸昜额为5460.4亿美元,与美国为4846.8亿美元,与日本为3294.5亿美元)。东盟10国中,尤其要重视发展与印尼、马来西亚、泰国的双边贸易。积极开拓印尼市场。印尼经济总量居东盟诸国之首,2012年我国机械产品向印尼出口83.38亿美元,同比增长18.39%;2013年1~9月出口66.81亿美元,同比增长8.75%,发展势头很好。按照该国发展规划,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发电站、机场、港口、机械制造等项目要相继开工建设,对机械产品需求较多,尤其是一些通用机械、中低档数控杌床、电力电器产品以及设备零部件等我国具有优势的产品,扩展市场很有潜力。印度从2006年起已连续6年是我国最大海外工程承包市场,该国“十二五”计划期间,拟在基础设施领域投资1万亿~1.2万亿美元,发展公路、铁路、电力、电信、供水等项目,为中国企业创造了贸易和投资机会。电力设备一直是我国出口印度的重要产品,但近期遇到了一些问题,要冲破阻力,排除困难,采取积极措施,力争继续进入该国市场。俄罗斯于2012年8月22日正式成为世贸组织第156个成员。按照入世协议,俄罗斯承诺总体进口关税水平将从2011年的10%降至7.8%。机电产品关税从8.4% 降至6.2%。俄罗斯宣布今后将以东部地区为开发重点。中俄两国元首商定,到2015年双边贸易额将从2012年的881亿美元达到1000亿美元,到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2012年我国向俄罗斯出口机械产品107.22亿美元,同比增长16.15%;2013年1~9月出口82.8亿美元。随着中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巩固,俄罗斯远东大开发规划启动,将为两国经贸合作提供新的契机。中亚五国中以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与我国双边贸易额较大,据世界银行统计,这两个国家已列入中上等收入国家,哈萨克斯坦2012年人均GDP超过1.2万美元。随着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开发,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必将为我国机械产品出口带来商机。
为促进双边贸易的发展,在质量、价格等基本接近的条件下,建议要优先进口周边国家的产品。在此同时,仍要重视巴西、沙特、土耳其、阿联酋、墨西哥、智利等发展中国家市场,充分发挥我国机械产品的优势。机械工业中的发电设备、输变电设备、工程机械、起重运输和港口装卸机械、中低档数控机床、石化通用机械、矿山机械,以及各种电器产品和机械设备零附件等都具有一定优势,要努力扩大出口。
2.努力提高出口产品档次,做好为用户服务
我国出口的机床工具中,劳动密集型产品和低附价值产品占有很大比重。近几年来出口产品结构有所改善,出口产品技术含量有所提高,如2012年数控机床出口的平均单价为3.98万美元/台,比2011年的3.34万美元/台,有较大提高。但总体看,差距仍然很大,需要不断调整和优化。要适应国际市场需求变化,调整出口产品结构。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各国采取了一系列的相应措施,国际市场需求结构发生了一些变化,有关出口企业要适应这一变化,根据用户需求,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尤其要开发适应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需求的产品,寻求更符合这些国家特点的经济贸易合作方式。
济南第二机床在国内汽车板材冲压设备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基础上,凭其实际业绩,2011年在与多家国际强手竞争中,嬴得了向福特汽车公司美国堪萨斯和底特律两个工厂出口5条汽车板材落料、冲压生产线的订单,并按期相继交货并派人安装顺利投产,生产线的智能化程度和生产效率,都高于正在该公司运行的德国制造的生产线,获得了用户的好评。2013年7月11日该公司又宣布嬴得福特汽车公司美国肯塔基工厂大型冲压线项目,具备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该厂通过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和集成创新,走出了一条创新发展之路,并在营销、为用户服务等方面取得了成功,为机床行业开拓国际市场、开展国际化经营等方面树立了典范。
3.用好财政、金融政策对进出口的支持
2013年以来,国务院发布了多项财政、金融政策,尤其对小微企业提供了多项优惠。如暂免征收部分小微企业增值税和营业税;整顿进出口经营性收费,暂免出口商品法检费用,减少法检商品种类;做好对中小民营企业出口的融资、通关、退税服务等。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7月1日发布《关于金融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中指出:要支持金融机构向小微企业提供融资、结算、理财、咨询等综合性金融服务;增加小微企业等薄弱环节的信贷资金来源;鼓励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在我国实行转型升级,化解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剰的过程中,对合理向境外转移产能的企业,要通过内保外贷、外汇及人民币贷款、债权融资、股权融资等方式,积极支持增强跨境投资经营能力;以推进贸易投资便利化为重点,进一步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推进外汇管理简政放权,完善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外汇管理制度;大力发展出口信用保险,鼓励为企业开展对外贸易和“走出去”提供投资、运营、劳动用工等方面的一揽子保险服务。有关企业要熟悉并用好这些政策,发展进出口贸易。
4.针对用户需求,选择进口产品研制开发,实现进口替代
进口产品是国内用户实实在在的需求,也是国产品与进口产品存在差距的具体体现。据海关统计,2012年进口额大的主要机床工具有24种:最多的是立式加工中心4.4万台、32.22亿美元;其次是卧式加工中心4304台、19.18亿美元;进口5亿~10亿美元的有:数控卧式车床、激光加工机床、数控锻压或冲压机床、数控装置、车铣钻镗刀具、金切机床零附件;进口3亿~5亿美元的有:龙门式加工中心、数控立式车床、数控外圆磨床、数控齿轮加工机床、工件夹具、成形加工机床零附件;进口1亿~3亿美元的有:数控电加工机床、数控钻床、数控龙门铣床、数控刃磨机床、数控折弯和矫直机床、数控自动步冲机、冷式压铸机等。我们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从中选择进口量大、技术含量较高的品种,并考虑适应用户个性化、专用化要求等因素,从本企业的实际条件出发,研制开发,尽快形成生产能力,实现进口替代。这是机床工具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也是扩大出口的物质技术基础。
5.努力规避汇率风险,推广人民币结算
人民币汇率仍是升值预期,要重视如何规避汇率风险。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升值较快,特别要重视日本实行超货币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希望通过日元贬值来刺激出口,由于日元贬值必将带来人民币的被动升值,这将直接影响我国对日本的出口。要规避汇率风险,当前主要采取锁定汇率和人民币结算等方式。在锁定汇率方面,远期结售汇成为企业普遍采用的方法,客户与银行约定未来结汇或售汇的外汇币种、金额、期限及汇率,到期时按照该协议办理结售汇业务。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自2009年7月试点以来,相关政策不断完善,业务量稳步增长,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欢迎和支持,取得了积极成效。据了解,截至2013年9月,全国累计办理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业务约8.6万亿元,发展势头很好,要进一步推广。当前仍需要进一步完善配套措施,增加避险工具,放宽企业的避险条件,让企业避险的需求得到真正满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