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节镜治疗水平撕裂型半月板损伤临床分析
2014-12-02陈清雄广西贵港桂平市中医医院广西桂平537200
陈清雄 (广西贵港桂平市中医医院,广西 桂平 537200)
半月板损伤是中青年中最主要的膝关节损伤之一,半月板在关节运动中起着润滑、传递负荷、维持稳定等重要作用。关节镜下半月板撕裂类型包括垂直裂、水平裂和复合裂。水平撕裂型半月板损伤多为半月板游离边缘向滑膜缘呈水平撕裂,形成上下两层,可能由于长期蹲位或跪位姿势,其中一层在关节间隙中滑动而造成。近年来随着技术的进步,广大骨科医师一改传统的开放式半月板切除手术而逐渐采用关节镜下半月板修复术,大大降低了对关节的损伤和骨关节炎的发生,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的功能[1]。笔者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38例水平撕裂型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析关节镜在此类手术中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我院治疗的38例水平撕裂型半月板损伤患者为研究对象,男27例,女11例,年龄16~42岁,平均30.4岁。所有患者均为单膝损伤,其中右膝25例,左膝13例。手术前患者进行常规检查,确保可耐受手术。
1.2 方法:选定试验对象后,记录所有患者的疼痛、肌肉萎缩、关节交锁、麦氏征等临床症状。手术时,患者取仰卧位,采用硬脊膜外组织麻醉,患者屈膝90°,于膝后内侧垂直关节线取3~4 cm辅助切口并分离至关节囊表面,向前后作钝性分离,内放Henning拉钩,保护血管神经结构。膝关节保持伸直,放入关节镜镜头,观察关节损伤情况并进行缝合,每5毫米缝合1针。将缝线引出关节,镜下调整后,在关节囊外打结固定[2]。术后采用弹力绷带包扎,佩戴可调节膝关节支具,将膝关节固定于0~30°,患者在医师指导下进行术后早期锻炼,如股四头肌练习和膝关节被动屈膝活动,6周后除去支具,保证半月板正常愈合。术后同样记录患者的各种临床症状。
1.3 观察指标:记录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肌肉萎缩、关节交锁、麦氏征等临床症状,经过自身对照分析关节镜下治疗水平撕裂型半月板损伤的疗效,术后采用Barrett标准评价手术成功率。
1.4 统计学处理:对所得数据进行相关的统计学处理,软件选用SPSS 15.0,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手术前后患者临床症状对比分析:将术前、术后患者疼痛、肌肉萎缩、关节交锁、麦氏征等症状发生的人数进行统计,并进行前后对比分析,手术后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结果详见表1。
表1 术前、术后患者各项临床症状的比较(例)
2.2 手术成功率评价分析:采用Barrett标准评价手术成功率,修复失败1例,麦氏征阳性和关节积液1例,手术成功率为94.7%。
3 讨论
膝关节半月板能分散关节软骨的负荷,减少接触应力,协助润滑关节,起着重要的保护作用。半月板水平撕裂型损伤多由游离缘向滑膜缘呈水平撕裂,症状不够典型,关节侧面往往无损伤,容易漏诊,因此手术前应进行MRI辅助检查[3],术中通过关节镜镜头充分探查半月板撕裂情况以利确诊。除了术前、术中做好充分检查和治疗,术后护理也同样重要,确保半月板恢复良好,尽量减少对肢体的损伤。本研究对38例患者进行临床观察,手术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组织切除,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功能,统计手术前后各项临床症状并进行比较分析,由表1中可看出,患者术后症状较术前明显改善,且有统计学意义,手术成功率达94.7%。
综上所述,关节镜治疗水平撕裂型半月板损伤具有疗效好、伤口小、恢复快、手术成功率高等优点,能最大限度保留半月板生理功能,改善临床症状,因此这种方法可作为水平撕裂型半月板损伤的理想方法之一。
[1] 雷鹏飞,谢 杰,文 霆,等.膝关节置换与关节镜治疗膝关节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52):9077.
[2] 蒋 涛,瞿玉兴,许建安,等.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盘状半月板损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疼痛的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1):1278.
[3] 陆荣平,顾百胜.膝关节半月板撕裂的MRI表现及分类[J].中国当代医药,2012,19(3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