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流程抢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救治中应用的意义研究

2014-12-02陈芝菊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四川攀枝花617067

吉林医学 2014年33期
关键词:组间心肌梗死流程

陈芝菊 (四川省攀枝花市中心医院急诊科,四川 攀枝花 617067)

随着社会节奏的不断加快,人们来自各方的压力水平显著升高。在这样的背景下,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近年来呈现出了逐年缓慢升高的趋势[1-2]。急性心肌梗死作为心血管疾病中一种常见病,临床发病较为突然,患者死亡率水平也较高。因此,临床上如何有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从而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鉴于此,为了进一步探讨临床有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可靠方法,从而为相关临床研究提供借鉴,本文总结了我院采用优化流程抢救模式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相关经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次研究对象均为我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176例。患者中男100例,女76例,年龄37~87岁。随机将患者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8例。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抢救模式: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抢救护理,观察组采取优化流程抢救模式:在接到求救电话后要求在3 min内出诊,通过电话向患者家属了解患者的目前情况,指导家属进行一些抢救措施。医护人员到达现场后立即对患者施行面罩吸氧、行心电图检查、建立静脉通道对患者进行输液,必要时给患者止痛,安慰患者,消除患者恐惧心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等。在现场抢救结束后立即将患者接回医院进行进一步抢救。抢救医生在救护车上需与接诊护士取得联系,接诊护士做好一些准备等待患者到来。一旦怀疑患者发生急性心肌梗死,在接诊后必须让患者绝对卧床休息、吸氧、再次行心电图检查、采血进行血常规、肌钙、血气分析等检查,尽快明确诊断。做好PCI术前准备,进行手术[3-4]。

此外,还要做好以下护理措施:①对不同个体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必要的心理疏导、理解安慰、帮助患者,多与家属沟通。给予必要的心理和社会支持,引导其以积极的态度和良好的情绪对待疾病;②做好出院宣教:强调定时按量服药的重要性和擅自停药、漏服等不依从行为的要害。告知患者应定期到医院复查;③定期电话随访,解决患者出院后出现的问题,询问服药情况,督促其按时、按量服药。

1.3 观察指标:观察并比较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流程抢救模式的出诊时间、实施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急救成功率、住院期间死亡率以及临床护理满意度[5]。

1.4 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1.5软件包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且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流程抢救模式后相关急救措施时间比较:在出诊时间水平上,组间比较,两组研究对象该项指标水平差异不大,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2725,P=0.204 9);在实施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两项指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1。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流程抢救模式后相关急救措施时间比较(±s,min)

表1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流程抢救模式后相关急救措施时间比较(±s,min)

分组 例数 出诊时间 实施救治时间 溶栓或介入时间观察组88 37.64±15.43 9.85±3.45 39.45±6.53对照组 88 40.32±12.34 17.64±4.33 45.98±7.77 t值 1.272 5 13.199 4 6.035 4 P值0.204 9 0.000 0 0.000 0

2.2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流程抢救模式后急救成功情况与住院期间死亡情况比较:观察组88例实施急救后,抢救成功87例,而87例住院期间死亡3例;对照组88例实施急救后,抢救成功77例,而77例住院期间死亡9例。因此,在急救成功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两项指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两项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流程抢救模式后急救成功情况与住院期间死亡情况比较

2.3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流程抢救模式后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观察组88例中,非常满意47例,基本满意33例,不满意8例,总满意80例,总满意度为90.91%;对照组88例中,非常满意38例,基本满意25例,不满意25例,总满意63例,总满意度为71.59%。总满意度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8 6,P=0.001 0)。见表3。

表3 两组研究对象实施不同临床流程抢救模式后的临床护理满意度情况比较[例(%)]

3 讨论

在临床实践的过程中,对于急性心肌梗死来说,其发病率水平一直保持相对较高的水平,并且相关患者的发病往往较为突然,此外患者病情也相对较为危重。如果患者发病后不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抢救和治疗,将会严重的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从相关的临床研究和统计数据资料上分析:急性心肌梗死发病患者人群中会有一定比例的患者会在院外发病后1 h内去世,这一比例水平超过了50%[5-6]。

而进一步分析后,笔者总结发现:导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院外死亡的主要原因就是抢救不及时而导致的心律失常。由此可见,临床上针对有效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模式的相关研究,对于挽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生命,提高临床救治成功率以及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实践意义[7]。

既往的临床同类研究和报道结果认为[8-10]:优化流程抢救模式较以往临床传统的抢救模式来说,在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救治的过程中具有较为显著的临床救治效果。优化流程抢救模式最大限度的减少了患者院前的转运时间,严格按照医嘱的要求执行相关的各种基础护理,从而使得相关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得到全面有效的整体治疗。确保患者尽早、尽快入院治疗。

采用优化流程抢救模式较以往传统的常规护理模式具有较多优点:一方面,采用优化流程抢救模式可以显著的缩短患者在救治过程中的延误时间,为患者的尽早治疗和入院抢救赢得先机,从而使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水平得到了有效的保障;另一方面,采用优化流程抢救模式可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多角度的护理,对于患者临床护理满意度的提升也具有促进意义和作用。

从本文研究比较数据上分析,我院的研究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以上的观点:①在实施救治时间、溶栓或介入时间两项指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②在急救成功率和住院期间死亡率两项指标上,组间比较,观察组的两项指标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③总满意度组间比较,观察组的总满意度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组间数据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0.778 6,P=0.001 0)。

因此,通过本文的阐述和相关研究,笔者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在临床针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救治的实践过程中,采用优化流程抢救模式的临床救治效果较好,患者各项指标均显著优于常规护理模式,并且患者护理满意度水平更高,是临床救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可靠选择。

[1] 朱秀芬.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现代临床护理,2010,9(6):13.

[2] 魏宝英.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作用[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3,32(4):811.

[3] 于丽华,刘 贵,易梦秋.流程化抢救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急救中的应用29例分析[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23):5753.

[4] 吴耀利.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5):261.

[5] 覃丽梅.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医学信息,2013,26(14):390.

[6] 何文杰,马金丽,于文丽,等.门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应急抢救流程实施体会[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6):2462.

[7] 刘红丽.优化急诊护理流程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抢救效果的影响[J]. 中国实用医药,2014,9(3):236.

[8] 何德剑,徐自强,赵永刚,等.成功抢救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青少年急性心肌梗死一例[J].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2,21(10):1083.

[9] 葛小敏,孙建华,孙艳萍,等.规范心肺复苏抢救流程对医院抢救成功率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2,33(28):6176.

[10] 杨瑞萍.加强法律意识重视急诊抢救护理记录存在的问题[J]. 吉林医学,2010,31(6):816.

猜你喜欢

组间心肌梗死流程
吃水果有套“清洗流程”
数据组间平均数、方差关系的探究
违反流程 致命误判
更 正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metallogenic regularities and the exploration of graphite deposits in China
本刊审稿流程
析OGSA-DAI工作流程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
中医药防治心肌梗死:思考与展望
替格瑞洛在老年心肌梗死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作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