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鹏星社工的国学“路径”
2014-12-02黄广飞
文/本刊记者 黄广飞
研讨会现场
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高级社工主任、见习督导伍雪枝女士
7月26日,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举办“‘家’多感恩,星火传承”5周年庆暨“传统国学与家庭社会工作”服务发展研讨会,广东省社会工作师联合会会长李敏兰、东莞市社会工作协会会长郑锦堂、东莞市社会工作协会秘书长李焱林、东莞市检察院黄广进博士、东莞蒙正国学馆馆长黄成、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创始人易松国教授及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社工共150余人参会,探讨传统国学推进家庭社会工作本土化之新路径。
李敏兰会长对东莞市鹏星社会工作服务社用传统国学牵手社工服务予以赞赏,她强调社会工作服务很讲究文化背景,研讨会的主题又将鹏星社工推到了社会工作发展思考的前沿。
国学与家庭社会工作具有结合的必要与可能
从源头上看,社会工作是西方泊来品,其立足于西方个人主义和自由主义的价值之上,与中国集体主义价值有较大差别。黄广进博士谈到,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温情的、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更和谐相处的文化思想,相对西方思想来看更加有利于建立一个更加温暖和谐的社会。“儒家思想以仁爱为核心,仁者爱人,而社工就是照顾有需要的人,把爱传播给他人,如果把国学与社工融合在一起,相信这将成为完美的结合”,黄成馆长也谈到相同观点。
国学是社工做好家庭社会工作的一把文化“钥匙”
“优秀的传统文化可以教会我们怎样做人,怎样扮演好在家庭乃至生活中的角色。传统国学可教会社工真正理解爱及爱人的方式,这将有利于帮助社工清晰了解到服务对象的问题与需求,进而给予对方方法和引导,帮助其走出困境”,这是黄广进博士长期研究后的看法。黄成馆长同样认为,诸如《弟子规》这样的国学经典浓缩着传统文化的精华,1008个字描述了各种关系理论与处理方法,对社会工作科学处理家庭关系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具有启发意义。易松国教授指出,在家庭主义文化之下,社工在开展服务时,价值会偏向维护家庭的稳定这一整体,而不是像西方一样纯粹的个体支持。这与西方价值强调公平、公正与人权,看重个体,而不是家庭或社会,有着根本区别。
当然,与会者认为,国学在对推进家庭社会工作本土化进程中,应坚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的原则,也应该传统与现代双结合,找到一条科学的本土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