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贫困地区农民受教育水平与收入的关系——基于河北省保定市4个贫困县260个农户的调查分析

2014-12-02王丽丽赵邦宏赵宗峰

环渤海经济瞭望 2014年6期
关键词:户主农民收入程度

■王丽丽 赵邦宏 赵宗峰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然而城乡收入差距大、农村发展落后、农民收入整体偏低仍旧是目前面临的主要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保障农民生活实现小康水平必须将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中心任务,而农民收入的增加与农民自身素质提高有很大的关系。大量的调查研究表明,农民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农民收入的一大关键因素,因此要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必须提高农民劳动力的受教育水平和综合素质。我国农村地区的教育水平落后,农民的文化素质水平也普遍偏低,据统计,我国农村劳动力中,小学文化程度和文盲占40.31%,初中文化程度占48.07%,高中以上占11.62%,大专以上仅有0.5%。

为了了解保定市地区贫困县农民收入的基本情况以及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对农户收入的基本关系,2013年7月份河北农业大学经济贸易学院以保定市管辖的4个贫困县(阜平县、涞水县、涞源县、易县)进行调研。选取45个行政村,每个行政村4-6份问卷,共选取260个农户进行实地走访和座谈。调研发放问卷260份,收回问卷260份,有效问卷247份,有效率为95%。

样本基本情况

(一)样本的主要特征

从受访者的调查地区来看,阜平县、涞水县、涞源县、易县分别调查的农户数量为:70、60、60、57,分布比较均匀,每个地区所涉及到的农户数接近调研总数的四分之一。

从年龄的构成来看,30岁以下的占2.4%,31-40岁的为17.1%,41-50岁的为35.6%,51岁以上的为44.9%,可见40岁以上的被访者占到总数的80.5%。这部分人大多数是家庭的户主,是家庭的顶梁柱和主要的劳动力,因此,调查他们更能准确地获知其家庭收入及其他基本情况。

从文化程度分布来看(由于调查到的大专以上学历的农户仅有一户,故将该农户归到“高中及以上”学历中),未受过教育的农户占9.3%,小学文化程度的占30%,即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占总数的39.3%,初中的为50.6%,高中以上的仅占10.1%,可见户主的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以初中教育为主,并且多数集中在高中以下。

从性别分布来看,男性为216人,占总数的87.4%,说明受访者大部分都是男性。

从是否担任过干部来看,受访者中有41位曾经或现在担任村干部,其余的206人未担任过村干部,可见大部分的调研来自普通村民。

从家庭贫困性质来看,一般户占56.3%,家庭比较贫困的或是享受低保和五保的占到43.7%,比例较为平均,总体上说认为自己家庭贫困或是家庭处在享受低保的较多。

(二)农民收入认知的基本情况

此部分主要涉及到3个问题:

1.家中收入增加的最大困难是什么?调查发现,农户认为增加收入的最大困难普遍原因有缺资金技术、缺劳动力、思想观念陈旧、无致富项目和其他,分别占到调查总数的31.2%、31.2%、13.0%、9.3%、15.4%。被调查者认为现在影响他们致富的最关键因素为资金技术和劳动力的欠缺,13.0%的被调查者认思想观念和对新知识的接受能力对增收影响很大,9.3%的被访者认为贫困的一大原因是村中无致富项目。

2.村中富裕的农户收入主要的来源是什么?调查发现,普遍认为农户富裕的主要原因是自己开厂子、做养殖、办企业、经商、外出打工。在农户看来,自己在家务农种地收入不高,而搞养殖办企业对增加收入效果较为明显。

3.为了提高收入对政府的期待是什么?统计发现农民对政府的期待主要集中在:提供资金以及技术,加大政府的扶贫力度,并为当地农户招商引资。

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关系的分析

(一)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性质

表3为不同受教育水平的户主家庭性质(贫困程度)统计表,由表3可以看出未受过教育的户主中一般户和贫困户的比例相同占到21.7%,低保五保户的比例为56.6%,贫困农户(贫困户与低保五保户的总和)的总比重高达78.3%;受过小学程度的户主一般户比例为44.6%,贫困户与低保五保户的总比例为55.4%,低保五保户的比例从56.6%降低到16.2%,贫困农户的总比重程度较未受过教育略有降低;受过初中教育的户主中一般户的比例为64.8%,贫困户比例为28.8%,低保五保户比例为6.4%,可见贫困户的总比例为35.2%,一般户的比重要大于贫困户;在高中及以上学历的户主中可以看出,一般户、贫困户、低保五保户的比例分别为:80%、16%、4%,一般户的比重最大,一般户的比重为未受过教育户主一般户比重的4倍左右,低保五保户仅有一户,贫困总比例降低幅度较大。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农户中一般户的比例在逐渐升高,贫困农户的总比例呈逐渐降低的趋势,说明户主的受教育程度与户主家庭性质有关。

(二)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

由表4可知不同受教育水平的户主家庭年均收入差别较大,未受过教育的户主户年均收入仅为4482元,对于一家人来说仅可维持最简单的温饱问题;受过小学教育的户主户年均收入为9397元,受过初中教育的户主户年均收入为17556元,收入分别为未受过教育的农户家庭的2-4倍;对于拥有高中及以上学历户主的农户户年均收入为27589元,农户的家庭生活能够大幅度改善。

表1 受访农户的基本特征

表2 农民对收入的认知情况

表3 不同受教育水平的户主家庭性质

表4 不同受教育水平户主的户家庭年均收入(元)

(三)不同贫困县户主受教育程度与家庭收入

正所谓“引起县域贫困的原因在教育”。如表5计算出了4个贫困县不同教育水平户主家庭的年均户收入,可以看出不同地区户家庭年收入也是随着户主受教育程度的增高而呈现增长趋势。

为了确定地区的不同是否对户年均收入有显著的影响,将引起户年均收入的差别的因素分为两个因素,并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如表6),因素一:地区的不同,引起户均收入的不同;因素二:学历的不同,引起户均收入的不同。方差分析结果如下:

由表6可以看出对于因素一(地区差异),计算得到F1=1.06F(3,9)=3.86,可以确定由于受教育程度的不同对收入产生显著的影响。

调查结果

(一)教育对收入增长贡献巨大

此次保定市农户的调查,掌握了保定市贫困县的基本情况,了解到受教育水平的不同对农户家庭户均收入是有影响的,并且是随着户主的受教育水平的提高,家庭户均收入呈现增加趋势,并且该趋势增幅较大(小学文化程度、初中文化程度、高中以上文化程度农户的收入分别为未接受过教育农户户均收入的2倍、4倍、6倍左右)。

(二)户主受教育的水平总体偏低

调查发现,走访4个县中,农户的教育水平大都集中在初中及以下,高中文化程度的户主占的比例较少。农民家庭整体处在贫困状态,大部分的子弟上到初中辍学去工作,仅仅完成义务教育的水平。

(三)地区差异对教育的影响不明显

所调查的4个贫困县的区域不同对收入的影响不大,制约收入的主要原因还是户主的受教育程度。农户们渴望得到新知识、新技术,希望政府能够招商引资,发展农村经济。

对策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改善农民生活状况,缩小城乡差距,归根到底取决于农村的进步与发展,关键在于大力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素质。

表5 不同地区不同教育水平的农户年平均收入水平(元)

表6 分析结果

(一)健全法律保障制度

从上文分析可以看出,户主的受教育水平越高,农户的生活水平能够得到较好的改善。只有农民素质整体提高了,农村才能得以发展。因此建立相关教育立法,保障每一个公民接受教育的权利,保障义务教育有效的实施。完善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的体制,试行12年义务教育,尽快把贫困地区农村的教育层次从初中以及以下提高到高中及以上,提高劳动者的综合素质水平,变地方财政办义务教育为中央财政办义务教育,逐步提高贫困地区农民的综合素质。

(二)增加农民的收入及教育投入

调查中发现,农村辍学率高,多数学生上了初中就外出打工。农民放弃接受教育的原因是家庭收入低,父母外出打工,为了生存孩子辍学在家维持生计。因此要保障农村地区受教育,最主要的是增加公民的收入及教育投入,这就要求:第一,根据当地特色,政府招商引资,解决农村劳动力当地就业难的问题,并做好返乡农民工的就业安置工作,增加劳动机会,提高农民收入。第二,政府应当提供更多的财政支持,财政资金应当优先保障教育的投入,满足教育的需要,此外还可以调动社会资源加大对教育的投资。

(三)提高农村地区基础教育师资水平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一个地区教师的综合素质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当地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要提高农村地区的师资水平必须要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为农村学生受良好的教育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农村地区师资队伍的主要现状为:师资队伍专业素质偏低、代课教师多、工资偏低、队伍不稳定、学科结构不合理(只重视语数,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考虑不多)。因此,提高农村贫困地区师资水平的主要方式为提高教师的质量,在引进优秀教师的同时,可以鼓励大学生支教;加强对农村基础教育教师的继续教育,教师定期参加培训,定期考核,实行配套的晋升、评职称制度;提高农村教师的经济待遇,鼓励更多有志青年到从村从事教育;实行严格的教师选聘制度,确保具备相应资格的应聘者进入师资队伍,提高农村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

(四)定期开展农民技术培训班

在对4个贫困县进行调查中发现,当问到农户:你认为家庭贫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多数的村民回答道:缺资金、缺技术、无致富项目。农民收入水平偏低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掌握先进的技术,在生产和工作中的效率低。因此,开展类似于“雨露工程”、“阳光工程”的培训,建立多层次、多方位的实用人才培训体系,加大对农村地区的村民进行科学农业生产方面的培训教育,培养高素质的农民,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增加养殖禽类的繁殖率,进而促进农户家庭总收入,改善福利状况。按照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要求,整合利用好各类培训项目和资源,适时开设培训班,开展农民科技培训、上岗证书培训、青年农民再教育培训,通过培训提高农民的农业科技文化水平,帮扶农民掌握先进的劳动技术。

参考资料

1.刘桂兰.农村基础教育师资队伍建设问题的探讨[J].继续教育研究,2011(11).

2.王春花.农民受教育程度对农民收入的影响[D].扬州大学,2008.

3.罗丹.河南农村教育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及对策[J].新乡学院学报,2010,24(3).

4.朱岳坤.教育对贫困地区农民脱贫的影响[D].湖南农业大学,2007.

5.邢小燕.教育人力资本与农民收入关系分析[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6.田仁应.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立足点和新途径——农村教育与农民收入[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7(9).

7.吕紫乾.影响我国农民收入的因素分析及对策建议[D].东北财经大学,2011.

8.刘兆博.中国农民教育与收入关系研究[D].辽宁大学,2011.

猜你喜欢

户主农民收入程度
陕西农民收入:一路爬坡过坎
精致和严谨程度让人惊叹 Sonus Faber(意大利势霸)PALLADIO(帕拉迪奥)PW-562/PC-562
男女身高受欢迎程度表
回来(外一首)
人在干什么?增收不单靠出门打工——搬迁后农民收入来源报告
“十三五”期间中国农民收入年均增长6.5%
农民收入增长周期的多尺度分析
断裂对油气富集程度的控制作用
幸福的程度
汉唐户主资格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