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国内外语类核心期刊的语言迁移研究

2014-12-02陈伟丽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4年12期
关键词:语言迁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陈伟丽

内容摘要:本文对2000年至2013年14年来国内二语习得中语言迁移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回顾了其发展历程。本文以文献计量学为视角,对国内10种外语类核心期刊关于语言迁移的研究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总结近14年以来国内语言迁移研究的热点分布规律,对其研究发展前景进行展望。

关键词:语言迁移 研究方法 研究内容

一、引言

语言迁移是一种“跨语言”影响,它包括母语对第二语言习得的影响和母语对于第二语言的借用(Odlin,1989)。

语言迁移作为应用语言学、第二语言习得和语言教学领域有争议的论题,一直是这些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戴炜栋, 2002)。Lado(1957)从行为主义心理学理论出发,把语言看成一种习惯,并奠定对比分析假设。在这之后,语言迁移现象进入鼎盛时期。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受乔姆斯基普遍语法观点的影响,许多语言学家(Corder, 1983)对对比分析假说和语言迁移理论纷纷提出质疑。语言迁移现象研究在这一时期开始衰落(俞理明, 2004)。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末,人们开始从心理、语言及社会的视角去全面探讨迁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语言迁移在二语习得中的地位被迅速承认,并形成了较为全面的理论。国内许多学者(戴炜栋,2002;寮菲,1998)从心理、语言及社会的角度全面探讨迁移在外语学习中的作用,将语言迁移研究持续引向深入。因此,本文有必要对相关研究作全面总结回顾,并对语言迁移研究进行展望。

本文拟就2000-2013年期间国内核心期刊发表的语言迁移研究做一综述,重点分析这14年间二语语言习得研究中有关母语迁移的研究论文,以文献计量学为视角,从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两个方面回顾其发展历程,并对未来趋势进行预测。

二、国内语言迁移研究方法回顾

统计论文数量时,本文只考虑基于数据的实证研究。为了考察过去14年中母语迁移研究方法发展的总体趋势,本文采用CNKI内10大外语核心期刊发表的有关“语言迁移”文章作为考察这一变化的依据,输入关键词“语言迁移”,并限定2000-2013年为搜索范围。然后作者聚焦研究对象为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共收集到231篇论文。

本文主要借用了Lazaraton(2000)的标准对量化发和质化法进行界定。典型的量化研究包括问卷调查、实验研究等,以实证数据分析为特征。典型的质化研究包括个案研究、人种志研究等。收集质化研究数据的方法包括访谈、日记、观察、有声思维等。

国内10大外语核心期刊刊登的有关语言迁移的实证研究论文在2000~2013年间量化与质化研究比例变化的趋势总体来看,量化研究呈上升趋势,比例从2000年的31.6%到2013年的92.9%,质化研究呈下降趋势,从2000年的68.4%到2013年的7.1%。从表中可以看出,语言迁移研究方法大致可以分为3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为2000-2008年。质化研究的百分比一直高于量化研究百分比,且质化研究比例整体呈现出下降的趋势,而量化研究比例整体呈上升趋势,直到两者研究比例达到持平。

第二个阶段为2009-2010年。量化研究和质化研究在第一阶段达到持平后都有明显波动。量化研究数量在这一阶段先是高于质化研究,后又低于质化研究数量。至于这一波动产生的原因,文秋芳(2004)指出,质化研究中数据的收集采用访谈、日记、观察、有声思维、参与体验等需要1-2年时间。所以尽管2008-2009年质化研究数量明显下降,其实研究者在此期间已经启动了质化研究方法,才有2009-2010年质化法数量上的急剧增加。

第三个阶段为2011-2013年。这一阶段质化法与量化法研究发生了剧烈的变化。由此可以推测,量化法研究已经进入鼎盛时期,而质化法研究虽然数量上减少,但是它的崛起已经孕育其中(文秋芳,2004)。

三、国内语言迁移的研究内容回顾

自90年代以来,语言迁移在研究内容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拓展(俞理明,2012)。本文选用国内10大外语核心期刊中发表的231篇有关语言迁移文章,将2000-2013年分为两个阶段,2000-2006为第一阶段,2007-2013为第二阶段,并根据《语言迁移研究新视角》(俞理明,2012),从语音、词汇与语义、句法、语用和篇章这4个语言层面对语言迁移十四年中两个阶段的研究发展进行对比分析。

第一阶段,关于语音、词汇和语义、句法、语用和语篇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论文共有56篇,其中语音1篇,词汇和语义24篇,句法13篇,语用和语篇18篇第二阶段,语音8篇,词汇和语义13篇,句法31篇,语用和语篇8篇。关于这四个方面的研究论文共有60篇。

第二阶段较第一阶段在词汇和语义及语用和语篇方面研究略有减少,而在语音和句法方面研究显著增加。

(—)语音迁移

对语音迁移的研究很早就出现了,但基本集中在音素的个案研究思路上。俞理明(2012)指出,语音迁移除了发生在音段层面外,也会发生在音节结构、语调、重音和节奏等超音段层面。而在国内,通过对14年来有关国内语言迁移的相关研究调查,发现第一阶段有关语音研究很少,第二阶段有所增加。从第二阶段分析可看出语音迁移发生在音节结构及超音段层面上的研究逐渐增加,其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在逐渐增加。

(二)词汇与语义迁移

依据Bachman(1990)的交际能力模型,语用能力包括言外行为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两部分。国内研究也主要从言外行为的视角出发。如王邵斌(2007)“语篇补全测试”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中、澳三组受试者的答卷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国学生使用英语表达拒绝言语行为,发现在语义成分的选择、语义成分的顺序、具体内容、使用频率4个方面发生了语用迁移。对语篇迁移的研究开始探讨叙事结构、语篇风格、会话策略中的跨语言影响问题(俞理明,2012)。

(三)句法迁移

在生成语法的最简方案理论框架下,国内有关句法迁移的研究相对于第一阶段,在第二阶段有明显的增加。根据俞理明(2012)的观点,二语习得中句法迁移的研究包括中介语初始状态中的句法迁移研究和中介语初始状态以后的句法迁移研究。

蔡金亭(2001)探讨了初始状态中学生写作的冠词误用现象,发现冠词误用有一定的规律性和变异性,表现为冠词省略,冠词冗余和冠词混用,并指出这些误用现象可能由语言迁移、对冠词使用规则的过度概括以及对冠词用法没完全掌握三个原因引起,并对外语教学提出了启示。

之后有研究者从空论元、动词提升、时体和否定结构方面进行语言迁移研究。如常辉(2008) 通过中国英语学习者有关英语动词提升知识的考察,指出受试具有英语定式句中题元动词不能显性提升,而情态助动词必须显性提升。此结果也表明中介语句法系统是没有损伤的,功能语类及其特征值在二语中能够得以体现。综合14年研究发现,对形态句法的研究深入到短语动词、性指派及句法形态、句法语义等语言接口知识的跨语言影响(俞理明,2012)。

(四)语用和语篇迁移

依据Bachman(1990)的交际能力模型,语用能力包括言外行为能力和社会语言能力两部分。国内研究也主要从言外行为的视角出发。如王邵斌(2007)“语篇补全测试”问卷调查法,通过对中、澳三组受试者的答卷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中国学生使用英语表达拒绝言语行为,发现在语义成分的选择、语义成分的顺序、具体内容、使用频率4个方面发生了语用迁移。对语篇迁移的研究开始探讨叙事结构、语篇风格、会话策略中的跨语言影响问题(俞理明,2012)。

四、结语

本文对2000至2013年国内10大外语核心期刊中发表的语言迁移的研究状况进行了总结,回顾其发展历程。对于研究方法方面,量化研究呈上升趋势,而质化研究呈下降趋势。在研究内容方面,关于语音及句法迁移的研究在2007-2013年数量较2000-2006年增加,其研究的广度和深度也有所增加。对形态句法的研究深入到短语动词、性指派及句法形态、句法语义等语言接口知识的跨语言影响。有关词汇迁移的相关论文,在第一阶段,大多是关于语义表征和语言表征的研究。在第二阶段,虽然词汇迁移的研究数量减少,但是其研究方向集中在心理及认知层面的研究。对语篇迁移的研究开始探讨叙事结构、语篇风格、会话策略中的跨语言影响问题。可见,随着二语习得、认知科学和心理学等跨学科领域研究的不断融合,不同理论方法相互借鉴,语言迁移获得了新的发展,其研究内容也得到了很大拓展(俞理明,2012)。

然而,本文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首先,由于文献资源的限制,且本文只针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忽略了其他母语学习者学习其他语言的相关研究;其次,本文只对国内二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缺少对国外语言迁移研究的回顾,也未对国内外语言迁移研究做对比分析。

因此,未来的研究可在以下几个方面进一步努力:其一为丰富和完善人们对迁移的认识,未来迁移研究应继续保持宽范畴多视角的发展态势,不断开辟出新的研究领域。其二从研究方法看,今后迁移研究既要关注长期的发展变化模式,也要重视短期内的微观变异行为。只有这样才能从错综复杂的迁移现象中归纳出令人信服的变化轨迹。

通过中国期刊网CNKI搜索的10大外语重要刊物为:《外语教学与研究》《现代外语》《外语与外语教学》《外国语》《外语学刊》《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外语教学》《外语界》《外语研究》《外国电化教学》。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猜你喜欢

语言迁移研究内容研究方法
依托文本,生成微作文精彩
基于语言迁移理论探索二外日语教学改革
法语初学者语音错误分析及语音课程教改思路
我国会展物流研究综述
我国会展物流研究综述
关于“学案导学,分层互动”教学模式中学情的研究
近三十年《诗经·周颂》的研究综述
谈谈翻译史的研究方法
社会主体研究方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中的运用
关于图像处理中几个关键算法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