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谈课堂教学中个性风格的追求

2014-12-02许友兰

小学语文教学·人物版 2014年11期
关键词:单导学个性化教材

许友兰

“风格”,泛指气度、作风、特点。有名家这样评述:“风格,这是艺术家所能企求的最高境界。”(歌德)“风格是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法国著名作家雨果)艺术如此,教学亦如此。风格,是教师个人成熟的标志。事实不止一次地告诉我们,不少教师获得了一节课的成功、一时的成功,却走不持久,原因就在于他们没有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风格具有独特性,没有两个风格完全一样的教师。彰显自身的特点,塑造自己的风格,达到个性化的境界,应列为每个想突破瓶颈的优秀教师的上位追求。笔者想就四个方面谈谈粗浅的思考。

一、追求教学思想的个性化

思想是教学个性风格的内核。不少学者和文学家对风格作过深层次的描述。别林斯基认为:风格是“思想的浮雕”。风格离不开思想,靠思想站立。个性风格是教学思想“浮雕式”的生动体现。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做有思想的行动者、有行动的思想者。唯有教师思想上不断地求新,才可能引导学生求新,唯有教师精神上有自己的独立,才可能允许学生的独立。教学风格,从初始的追求到逐步成熟,是一个不断反思、不断完善的过程,也是一个不断变化、不断筛选择优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紧扣母语本源、儿童本位、学科本色、实效本真展开教学,不因推进模式而模式,不因时尚猎奇而遮蔽本真,不因目迷五色而忘记“回家”,不因创生风格而偏离语文教育主旋律,矢志不渝地追寻自己的教育主张,形成自己的语文教学思想。

二、追求教材解读的个性化

钻研教材、正确解读是上好课的前提。目前有些教师拿着别人现成的教学设计进课堂照本宣科,不去进行二次备课,对教材的理解浮光掠影、一知半解,这是不行的。追求教学的个性风格,必须对教材进行个性化的解读。作为教师,我们要与教材融为一体,熟练地驾驭教材,对教材要经过一个由“懂”到“熟”再到“化”的过程。并且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抓住教材重点,突破教材难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根据自身与学生的知识结构,补充、拓展、延伸、超越教材,从而赋予教学个性化的解读,让教材成为教学活动的载体和发展学生个性的有效凭借。

看到一个课例感触很深:传统教材《狼和小羊》有一个极具教学价值的内容隐藏其间,那就是“争辩”。文中的小羊争辩时是“欲辩解,先行礼;先否定,后说理”。一般说:“理直自然气壮。”文中的小羊,一开始也想“气壮”,在“无理”却“气壮”的狼面前,最后连争辩的力气都没有了,居然被吃掉了,学生产生了疑问:为什么有理者被无理者吃掉了?教师最终引导学生明白:羊遇到的是一头狼,所以不能与之争辩,唯一的办法是赶快逃。争辩要看对象,谁可以争辩,谁不可以争辩。这样的解读与教学,引导学生不仅获得了一种语言智慧,更是获得了一种生存智慧。

解读教材还可以:(1)还原和活化。还原就是把教材的语言文字还原为它所反映的实际事物,通过还原,变抽象为形象,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生动,使知识从书本上“走”出来,变成活灵活现的东西,进入学生的心灵世界。(2)补充和改编。教材因为受书面形式的限制,总是简练的,概括的,存在“空隙”和“短路”,“言虽尽而意无穷”,给学生留下自由想象和推理思维的空间,这是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有利因素,教师要鼓励学生进行扩展、推测、想象、填补、描叙。对教材进行改编或改组,旨在改变教材存在的方式,它包括:变换体裁、课文重组、变换角色、改变角度、一题多变等。以此改变学生的思维方式,培养学生思维的变通性和灵活性。(3)质疑和超越。质疑包括对教材的观点、描述等提出不同看法,这既是培养个性的要求,也是教材本身不断完善的要求。超越是使用教材的最终归宿,它意味着学生借助教材这个载体,认识上升到更高的境界。当然,个性化的解读必须依据教学目标,遵循可行性、科学性的原则。

三、追求教学结构的个性化

理想的教学模式应该是动态的、没有“程式”的。我们所在地区在推行“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几年后的今天,发展仍不平衡。有的教师仍不能把握其精髓,譬如“生本思想”,像张华教授所说的“让学生成为教师的教师,教师成为学生的学生”。合作探究环节中的“小组合作”“组际交流”是“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中两个重要的核,我认为这是“引导学生亲历生命成长过程”的重要环节,但目前有的课堂不尽如人意。有人这样评述:“教学流程程序化、教学语言敷衍化、文本解读浅表化”,在“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框架、形式下,行传统灌输教学之实。固守模式的框架,不去思考精心设计适合学生自主学习的流程,我以为应该明晰两个观点:

教学模式程序的增减取舍。作为在区域内推开的一种高效教学模式,“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有一套课堂教学程序,即“创设情境—实施活动—检测反馈”,其中的活动包括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展示交流三个环节。对于广大教师来说,通过模式把握基本的教学流程、基本内容,有利于操作的自动化,达到目标管理课堂、制约教学中的随意性。但“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只是一个大体的框架,不是一个机械、僵化的标准流程。金海清先生在《小课堂演绎大课改》的访谈录中,对其程序这样阐述:“我们应该重在把握活动单导学模式的思想精髓,致力构建生本课堂,在坚持‘活动单导学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原则的前提下,不同的学段、不同的学校、不同的学科、不同的老师、不同的课型都可以对教学程序尤其是活动环节进行取舍增减……”可以说,固守程序、不求变动,与“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的核心理念相悖。

在教学过程的共性中追求个性。“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作为一种开放的、发展的教学模式,处在不断完善的动态之中,需要我们在实践中检验、修正、创新,融入个性化的特点和风貌。作为教师,在灵活运用该模式的基础上,应以独特的身份和视点去观察、感受、认识,把握教学的内容和对象,通过教学实践转化为个性化的教学艺术,从而构筑起一个他人所无、己所独有的教学艺术世界。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从普遍性、必然性、理论性出发,规定了“度”。个性风格则以特殊性、偶然性、灵活性为依据调整“度”。模式离开了个性风格,就会变得僵化;个性风格离开了模式,则流于零乱、随意。我认为:实践“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应努力追求个性风格,理想的境界是“合唱声中有独唱者的旋律”!

四、追求教学语言的个性化

教学语言包括口头语言和体态语言。综合运用好教学语言是语文教师展示自己个性化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作为语文教师,我们的教学语言本身就是一种典范,集知识、情感、文采于一体,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的媒介。因此,我们必须予以重视,并下功夫使自己的课堂语言体现出自身的个性特征。绚丽型的语言激情四射且文采斐然;优雅型的语言清新雅致且意味深长;质朴型的语言朴实无华,平中见奇,浑然天成;思辨性强的语言不但富有逻辑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简洁型的语言简洁明快、直截了当且一语点破要害。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老师的语言擅长描绘,给教学渲染一种优美的意境,给人一种华美之感,正是他主张的“诗意语文”的鲜明体现;孙双金老师的语言渐趋平实,充满哲思之辩,也正是他主张的“情智语文”的最好体现;薛法根老师平实、以谈话式的语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体现的是简约的风格与教学智慧。

体态语言作为一种不出声的表达方式,是口头语言的伴侣。我们的面部表情和肢体语言渗透出来的个性化表情和动作都带有自己独特的个性,有的潇洒自如,有的温文尔雅,这种差异使自己区别于其他的教师,并且对自己的教学个性形成有着重要的意义。

“活动单导学教学模式”与“个性风格追求”是对应统一的关系。每个语文教师都应寻找、发掘自己的优势并善于将自己的长项与教学各环节有机结合,敢于另辟蹊径,标新立异,敢于坚持自己的独特见解,从而打造出自己的精彩和自己的风格。

(作者单位:江苏如皋师范学校附属小学)

(责任编辑 刘忠信)

猜你喜欢

单导学个性化教材
教材精读
为小学英语个性化合作学习单做加法
初中化学教学中运用“活动单导学”模式
关于“活动单导学”模式的事件与思考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同桌宝贝
立足活动单导学课堂 切实转变学生学习方式
校本课程开发的个性化问题探讨
呼唤雕塑家创作的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