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北地区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2014-12-02王凤云

现代营销·学苑版 2014年10期

王凤云

摘要:目前苏北地区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存在供应链同层次间协调性差,信息传递不及时等问题。 如何优化农产品供应链,保证市场上食品质量和数量的正常供应,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并且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是当今社会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完善食品供应链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苏北地区供应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优化食品供应链的相应措施。

关键词:食品供应链;食品物流;食品信息网络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4年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食品安全视角下农产品供应链管理模式研究 ——以苏北地区为例》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4SJD682)

食品工业在全球经济中一直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同时由于其行业的特点与特殊性,食品行业的供应链相对较长,供应链运营速度与响应都要求有较高的快速性。在国际上,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达国家,从食品的原料生产、加工、包装、运输、分销、零售等的大部分环节都采用或已经采用了供应链管理来提高整个供应链的效率与效益。在江苏北部,虽然有众多的人口与消费优势,使得食品行业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但由于供应链管理的起步较晚,缺少优化的管理理念与工具,这些都直接影响了企业乃至整个行业的竞争力。近年来,食品行业中的一些国际化跨国公司不断抢滩中国食品工业市场,纷纷在中国设立采购中心、加工制造中心和销售中心,不断加强其在中国的品牌战略。食品行业的市场是典型的大众消费市场,是随着广大消费者的消费结构、消费水平、消费习性的改变而变化的。

1.食品质量安全存在的问题

虽然我国食品的总体质量是安全的。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当前,苏北地区仍有大量的问题存在。

1.1生产环节

技术进步迎合了生产过程中经济效益增长的需求。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口的增加、人们食物消费结构的变化与营养意识的优化,都直接或间接地对食品数量、质量的需求产生着影响。在人类还无法大规模合成食物的时代,只能依靠生产更多的粮食、蔬菜、水果等生活资料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对食品供应链在食品质量安全管理方面的优化研究食物的需求,农药、化肥、激素、抗生素及生物技术的应用恰恰迎合了这种需要。现实中,为了追求产量,农民往往投入更多的农药、化肥来达到这种目的。农产品的种植、养殖正在不同程度地受到农药、化肥、三废的影响与污染。而人体食用了这些被污染的农产品后不仅将产生直接的健康危害,而且还可造成食源性疾病的增加。因此,在食品供应链的源头,化学药品、生物制剂等的大量使用给食品安全带来极大的隐患。这种化学性、生物性的食品污染,往往在食物链中经历了长期的蓄积,它对人们的健康危害也往往是在很久以后才能发现, 这给食品安全的评估带来了挑战。

1.2加工环节

相关调查显示,食品生产企业规模过小、管理混乱的问题在苏北地区还是比较严重。这形成了影响食品加工环节安全的最主要的因素。仅以小麦粉、大米、酱油、食醋为例,占总销量 50%以上的产品都是由10 人以下、设施简陋的家庭作坊式企业生产的。厂商为追求利润的最大化,往往减少了设备、设施和管理的投入,加上管理松懈、生产控制不严等问题, 使在产品生产过程中受到微生物污染,导致产品在储运、流通过程中腐败变质速度加快,最终出现食品安全问题。其次,超量使用或滥用食品添加剂,也是引发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为达到改善食品外观、延长保质期等目的,在食品的加工过程中,常常需要加入适量的添加剂。但是,食品添加剂的滥用、甚至使用工业助剂的现象却不可忽视。再加上相当数量的食品企业并不具备相应的检验能力,产品质量难以保障。这样, 不仅增加了市场监管的难度,更直接导致或增加了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

1.3流通环节

目前,多数农产品仍以未加工或初加工的形式在农贸市场、街头巷尾直接销售。这种流通方式如果缺少了必要的检验程序和监督手段,食品安全事件将难以避免。在食品流通领域,为数众多的食品经营企业小而乱,溯源管理难,食品标签不规范,分级包装食品低,甚至违法使用不合格包装物。有的企业在食品收购、储藏和运输过程中,过量使用防腐剂、保鲜剂。部分经营者销售假冒伪劣或变质食品,有的在农村市场、城乡结合部及校园周边兜售“三无”、假冒伪劣食品。

1.4消费环节

随着现代生活习惯的改变,人们对食品消费日益呈现出多样化、方便化的趋势。非时令食品消费、在外就餐消费等活动大大增多,食品消费不断上升,也使得群体性的食品安全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食品安全品质正经历着从“看得见”的因素( 如颜色、气味等) ,到能借助工具检测到的因素( 如病原菌、农残等) ,再到现有技术条件下难以快速检测的因素( 转基因) 的变化过程。而食品作为一种“经验产品”甚至是“后经验产品”,一方面受消费者相关知识水平等的限制,一方面因为消费者远离食品产品的生产、流通过程而造成了食品安全信息的不对称效应,在食用前,他们很难对其品质进行评价,无法依靠自身力量来有效地保护自己。如果政府不能保证食品安全信息被迅速、有效地传递到消费者,或者如果生产者、经营者对不利信息刻意隐瞒,将会使消费者无所适从。

2.食品行业供应链管理存在的问题

随着经济的迅猛发展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结构有了很大的改善。近年来出现的一系列食品安全问题,又给人们的生活敲响了警钟,食品安全现状依然不容乐观。食品安全问题的根源绝大多数在于供应链上。

2.1供应链同层次间协调性差,信息传递不及时

供应链上的企业之间、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不共享、业务不协同造成了不必要的不确定性。太多的需求与供给的不确定性和供应链成员间缺乏互信与协同,牛鞭效应等导致较高的库存量,数据处理复杂,各系统、成员间无法直接交换数据,太多的数据需要重新输入和转换,信息滞后,流程不连续,即使能够交换数据,也不能实现共享流程,从原材料一供应商一产成品一消费者,供应链业务流程缺乏连贯性。缺少有效的策略与软件系统工具。缺少现代化的供应链决策与优化工具,无法及时掌握和把握市场机会,无法快速地捕捉需求信号,并对这些信息快速地做出反应,灵敏性差,对预防和快速处理例外事件的能力差。运作模式上采取”小而全、大而全”的策略,将各种生产与经营资料牢牢控制在自己手中,从原材料、零部件加工、生产装配、仓储、包装、运输、配送、分销与零售等环节的业务都纳入自己的业务范围之内,形成了整体业务一条龙,企业成为庞大、臃肿的超级组织结构。

2.2供应链网络设计不合理

企业生产过程和物流过程的设计未考虑整个供应链的合理性,造成高额运营成本,整个分销网络没有实现优化设计和改进,上下游网络设施与物流作业设计衔接差,无法实现协同运作,影响了流程的顺畅性,供应链的配置与管理不周,只针对和着眼某一个局部,管理没顾及到整个供应链的资源,供应链的竞争衡量失真,缺乏供应链管理绩效的衡量标准和指标等。

2.3没有信息技术的保证

在电子信息技术如火如荼的今天,我国的食品加工及制造企业却只有很少一部分使用,例如方便分拣货的条形码技术以及立体式自动分拣仓库。很多企业仍然是人工分拣货,极大地降低了供应链管理效率,增加了出错的概率。除此之外,网上购物已成为一种大众的潮流,服装行业在这方面树立了很好的榜样,食品制造业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这种电子资源开拓市场,企业没有步入真正意义上的电子信息时代。

2.4初级原材料生产规模小,组织化程度较低

当前我国的原材料供应商多数是以小农经济方式进行生产,即使在很多地区已经采取了龙头企业带动的“1企业+n农户”的组织模式,但农户仍然没有脱离自身的个体行为,没有摆脱小农经济的范畴。这种局面是非常不利的,具体情况如下:首先,不利于现代科学技术的推广,产品品种难以优化。其次,原材料供应商管理协调难度大,抵御风险的能力差。

2.5落后的供应链管理理念

在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日益明显的今天,就苏北当前的情况来看,食品制造企业下游的销售渠道存在着“大市场”与“小生产”的不协调。“大市场”是指食品行业面临着地理位置跨越较大的城市甚至是国外市场,例如芒果、香蕉等热带水果流通到北方,地理位置跨越就较大,“小市场”是指当前食品制造企业仍然存在着类似于小农经济的模式,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产品难以有效的流通到市场中。另外,就苏北当前食品制造企业总体情况来看,绝大多数企业根本不了解供应链,更不用说进行供应链管理了,近80%的食品制造企业没有设置供应链管理部门,有一部分企业将供应链管理部门误解成物流管理部门,只是进行简单的采购、运输、存储等协调活动,并不具备协调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能力。

3.供应链管理中存在问题的解决办法

3.1建立与原料供应商“互惠互利”的合作机制

供应链成员之间合作收益大于不合作的收益,且合作时用相对较少的产量就能得到相对较多的利润。况且在自由交易的市场中,交易成员之间通常是处于信息不对称状态的。所以,对还没有条件建立纵向一体化生产体系的食品制造企业,建立供应链成员之间的“互惠互利”真诚合作机制是十分必要的。首先,从前面的供应商与食品制造企业的讨价还价模型可以看出,供应链成员之间在合作的同时,由于利己本性的存在,都想方设法使得自身的利益最大化。由于在食品制造企业供应链中,食品制造企业处于核心地位,要保持供应链的持久稳定,就要保持供应商的利润不至于受到市场太多的影响,即为供应商提供最低保障的收购价格,无论市场行情如何变动,保障供应商为食品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的同时,确保其最低利润。其次,在供应链内部形成利润分配多样化的局面。供应商为食品制造企业提供原材料,生产出来的产品所获得的利润应该给予供应商一定的回报,这也是一种激励的手段,激励供应商生产更安全可靠的原材料,从而获得更多的利润。

3.2明确供应链的战略目标、确定供应链的结构框架

首先分析供应链设计策略的重要性和合适性,其次分析供应链开发的方向,总结出存在的问题,及有影响供应链设计的阻力等,进而明确供应链网络设计的战略目标、任务等,决定供应链网络设计的战略。主要包括获得用户服务的高水平和低库存,低成本两个目标的平衡,同时还应该包括以下目标:进入新市场,开发新产品,开发新的分销渠道,改善售后服务,提高用户满意度,降低成本,提高工作效率等。分析整个市场竞争环境,即分析市场需求。同时还要对市场的

不确定性进行分析和评价。然后进一步得出供应链的组成要素,提出供应链组成的基本框架。

3.3构建食品信息管理系统,加快信息化建设

构建食品信息管理系统,建设食品供应链信息管理平台,通过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在供应商、生产商、分销商,零售商,消费者之间有效传递,提高供应链管理信息的准确性,保证各环节的便捷沟通。

3.4培育各种形式的生产方式

在食品供应链中,无组织的分散农户是没有竞争力的弱势群体,他们在与大型生产组织竞争时往往处于劣势。因此应该努力提高农户组织化程度,建立能够代表农民利益的农民合作协会,为农民提供包括农产品分类、包装、初级加工、仓储管理、配送以及信息处理等业务服务,从食品供应链的起点上消除无序的市场竞争,并且把农户纳入食品供应链。使农民参与更多的增值环节是促进农民稳定增收的有效措施

3.5树立企业形象,进行商誉激励

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赢得大众的消费,不仅为企业赢得更多的利润,同时也从更深层次上解决了食品安全问题。当前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升,很多人已经将食品的质量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价格,“哪怕多花一点钱,买到放心可靠的食品”,是当前广大消费者共同的心声。所以,对食品制造企业来说,加强产前、产中、产后安全质量管理,诚信经营,生产让消费者放心的食品,赢得公众的良好口碑和声誉,才能吸引优质供货商并鞭策其保证所提供原料的质量,进而实现供货安全一安全生产一安全消费的良性互动,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赢得竞争优势,获取更大的利润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