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连锁零售业的SWOT分析
2014-12-02沈艳
沈艳
摘要:农村连锁零售业的发展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农产品进城的双向流通,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就业、提高农村市场管理模式、改善农村消费环境,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但连锁零售业在农村发展还存在购买习惯、商品结构、经营成本等制约因素。本文分析了农村连锁零售业发展的现状、优点及制约因素,探讨建立适合农村市场的连锁模式。
关键词:农村;连锁;零售业;SWOT分析
2005年2月起,国家商务部开始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即以连锁经营的形式构筑农村现代流通网络。2007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强调大力发展农村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现代流通方式。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农村连锁经营已经取得了快速发展。
一、农村连锁零售业发展现状
通过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引导城市流通企业进入农村,以连锁经营方式改造传统经营网点,推动了现代流通方式在农村的普及,促进流通企业扩大市场占有率,有效保障了农村商品质量安全。截至2010年年底,全国累计建设52万家连锁化农家店,2667个配送中心,覆盖了全国80%的乡镇和65%的行政村。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推进和富农、惠农举措的实施,各种补贴和医保给广大农民带来了一定的帮助,农村的城镇化建设加快,农民的收入进一步提高,购买力也随之增强,收入的提高使农民对生活有了更高的要求,这使得农村连锁零售业有了发展条件。同时在城市连锁零售业竞争激烈,开发农村连锁零售业成为规避竞争的有效手段。而且,农村连锁超市投资成本低,房屋和土地租金廉价,人力资源有优势,工资水平低。因此,发展农村连锁零售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农村连锁经营的优势(S)和发展机遇(O)
(一)优势分析(S)
1.产业链优势
农村连锁零售业可以把各个乡镇的农产品集中收上来,经过简单加工,在区域内相互交流,帮助销售地方副产品。通过与相关加工企业合作,构建以“基地+加工+销售”模式的产业链,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一方面能解决农产品流通难题,增加农民收入,而且还能增强农民的购买力;另一方面可以提供就业机会,部分农民可以通过培训进厂工作,从而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形成良性循环。
2.经营成本优势
发展农村连锁零售业报成本优势主要体现在门店租金与员工工资。各连锁超市在发展之初投入的资金中,相当一部分用于商场的地皮或租金上。在市中心建一个商场可以要上千万的投资,而在农村地价远低于城市,建一个中小型商场只需几百万,连锁零售企业可以大大减少前期投入。同时,农村的劳动力资源丰富,且劳动力价格低于城市。一般的大城市普通员工平均月工资要一两千元,而在农村平均一千元以内。于是,农村连锁经营企业在农村本地招聘,仅劳动力支出相比城市就可以减少一半左右。
(二)发展机遇(O)
1.潜在消费市场机遇
一是,农村家庭人均收入不断增加,农民增收的渠道不断拓宽,农民工资收入、农产品交易、个体经营等各渠道收入都有所增加。农民持续增加的收入支撑着连锁经营在农村的不断发展;二是,现在农民更关注的是能不能买到放心商品、能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商品,而不是买东西方不方便。而连锁经营模式的商品采购渠道统一、正规,恰好满足了农民消费心的转变和对现代流通方式下乡进村的热切期待。
2.国家政策支持
商务部从2005年2月开始启动了万村千乡市场工程,为了推动和支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开展,财政部会同商务部出台了对于万村千乡市场工程的专项资金扶持政策;国家开发银行向各地分行下达了贷款计划。仅2005年,中央财政对万村千乡市场工程项目补贴了2.04亿元。2006年,中央财政加大了资金扶持力度,对试点企业建设每个乡级店补助3000元,每个村级店补助4000元,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每个农家店补助标准增加1000元,对配送中心贷款贴息。此外,商务部会同国家开发银行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支持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的通知》,在国家开发银行对流通业提供的500亿元政策性贷款中,专项安排100亿元用于支持农村市场体系。
三、农村连锁零售业发展面临的问题(W)与挑战(T)
(一)农村连锁零售业发展面临的问题(W)
1.商品结构的制约
农村连锁超市的商品结构不合理,脱离农村居民的实际需求。农村超市商品基本以日用百货为主,品牌众多,但很多商品从来就没有被顾客动过,对农村实用、急需的农药、化肥等农资商品却极少经营,经营范围制约自身行业的发展。
2.农村消费习惯和观念制约
一些农民品牌意识不强,商品只看价格,不求品牌质量,对从正规渠道进货的农村连锁超市带来很大冲击;很多地方对即买即结的超市经营模式不适应,影响连锁零售业资金流转。
3.超市员工素质参差不齐
农村的年轻人大多到大城市打工,留下来的大多是老人或小孩,中年人是家里的顶梁柱,忙完田里忙家里,多数不会再找一份工作。即使进入超市工作,他们文化水平较低,很难适应超市现代化的管理。
(二)农村零售业发展面临的挑战(T)
1.农村人口居住分散
我国有9.5亿农村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3%,连锁零售业在农村的市场前景宽广。但是绝大多数区域都存在着乡镇之间的距离远,人口居住较为分散,这对农村连锁零售业的物流运输、配送构成了巨大的挑战,农村市场存在整体“大”,局部“小”的特征。
2.农村流通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农村商品流通网点的建设既缺乏投资支持,又缺乏竞争激励,造成布局混乱、没有规划的状态,致使农村商品流通网络薄弱,商流不畅;农村道路建设滞后,运力发展滞后、储存条件不足等原因制约了其商品流通发展。
3.农民消费能力有限
我国农民的人均收入增幅连续6年超过6%,但基数较小,增加额并不大。生产资料价格的上涨造成农业生产成本增加,影响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同时,农民的文化素质相对较低,外出打工所在岗位工资普遍不高。
四、农村连锁零售业发展的模式与对策
(一)因地制宜采用不同经营模式
农村连锁零售业发展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模式:直营,由零售企业在各乡镇新建连锁超市;特许加盟,通过加盟连锁店方式推进商品连锁经营,吸纳传统的“夫妻店”、“家庭店”,按照“六统一”的运行模式即“统一标识、统一采购、统一配送、统一经营管理、统一商品价格、统一服务规范”,改造组建连锁店,实行连锁经营;供销社合营连锁,供销社原有网点基本覆盖城乡每个角落,并且也有一批富有商业实战经验的队伍,发展农村连锁超市,可以充分利用供销社已有的商业网络和人才基础,迅速实现连锁规模的低成本扩张。
(二)农村连锁零售业发展的对策
1.改变农村超市商品定位
在农村发展连锁超市不能完全把城市货架“复制”到农村。首先,了解当地居民的消费心理和消费水平的基础上,提供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商品,农村消费者喜欢简单、经济实用型的产品。其次,设立电器卖区、服装专卖区,既满足农民日益多样化的需求,又区别于农贸集市的经营,减小竞争压力。
2.发挥农村超市双向流通功能
一方面,推动工业品下乡;另一方面,促进农副产品进城。通过这种双向流通,解决农民的“买难”和“卖难”问题。武汉中百是较早在农村实施双向流通的企业,它们推行的生鲜采购的源头直采模式,不但让农民增收,同时通过丰富的特色农产品兴旺了超市的人气,成就了中百的竞争力。山东威海的家家悦超市由收购蔬菜,扩展到海产品、禽蛋、水果、杂粮等,还新建了2万平方米的现代化生鲜商品配送中心,每天通过电脑对超市信息进行数据分析,生成订单,传到田间地头,引导农民按照市场需求生产,把产品变成商品。同时他们还把当地乡镇企业的工业产品也纳入采购网络,配送到其他地区的连锁店销售,促进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3.农村超市选址采用梯度推进策略
在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时,应结合各地消费者购买力水平和人口密度,由经济发达地区向经济落后地区、由乡镇向村级逐渐推进,保证“成熟一家发展一家,发展一家巩固一家”。在人口流动性较大、交通便利的集镇发展特许经营,设立连锁加盟店;对周边村庄分散的杂货店以采购联盟的形式辐射,以连锁企业为主导,搭建采购平台,通过采购联盟整合小规模、网点分散的农村零售商,使配送规模化,降低连锁企业的经营成本有利于连锁经营在农村地区的发展。
4.引导农民改变消费习惯
一是要普及商品的质量和安全知识,增强农村居民的质量意识,引导他们选择产品质量有保证的超市消费。同时连锁超市要提高产品服务质量,并做到持之以恒,杜绝假冒伪劣。二是通过开展农民喜闻乐见的促销活动,吸引农村居民尝试进入超市消费,逐步改变消费观念和消费习惯。
新时期开拓农村市场行之有效的途径是采用现代流通方式,开展连锁经营。既取得了经济效益,规范了农村市场,出现企业赢利,农民消费者获得便利和实惠的“双赢”局面;同时又取得了社会效益,推动了农村建设。
参考文献:
[1]李芬儒,陈蓉华.农村批零业态发展连锁经营应关注的问题[J].农业经济,2006(6)
[2]李刚.我国零售业态发展趋势初探[J].黑龙江对外经贸,2005(8)
[3]鲍宏礼,管竹笋.我国农村零售商业发展战略研究[J].中国流通经济,2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