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高尚而创作要摒弃粗鄙价值观

2014-12-02□宋

声屏世界 2014年11期
关键词:庸俗化文艺工作者美化

□宋 风

文艺,作为一种精神产品,仅仅满足于对生活的无聊再现和庸俗化描述,是不够的,更要通过这种描述打造希望、创造善美,让作品释放出荡气回肠的人格正义、社会正义,成为核心价值观和卓越精神的载体,成为善美信仰的引领者、高尚情操的启发者。这种高雅、高贵、高尚的价值观,是文艺工作者的创作底线,也是文艺发展的内核。

这些年,文艺作品不乏精品,在收视率崇拜等的影响下,在“票房毒药”的蛊惑下,也出现一些格调不高、情趣不雅的作品,对粗鄙大唱赞歌,放大感官刺激,一味迎合庸俗化需要。比如电影《小时代》,片尾曲中竟然将“爱上我”的“爱”字去掉,出现“上我”之类的低俗下流。为庸俗鼓吹竟然成为维护收视率的有效手段,粗鄙庸俗化竟成了所谓的时尚艺术观,忽视了艺术品最应该承担的功能,这根本就是一种舍本逐末、价值迷失。

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告诫我们,就算是追求市场效应,也不要忘了影视作品最应该承载的功能,在娱乐和快乐中愉悦身心,陶冶情操,让受众得到轻松和善美感。换言之,虽然市场化已成为当下影视作品的发展指标,但对于善美的坚守和弘扬,仍是重要的发展标准和终极情怀。否则,就是对艺术规律的践踏,更是对艺术良心的漠视。

其实,只要文艺工作者静下心来,多一些严肃创作态度,同样能将商业化和艺术化进行良好对接。比如冯小刚的电影《唐山大地震》《1942》等,是为了展示残忍的生存,但更是为了挖掘人们在灾难中的人性的倔强、高傲和坚定,让人性美、人文价值得到延伸拓展。这才是影视作品更应完成的任务:洗涤灵魂,启悟后者,唤醒麻木,紧跟善美。

当下精神产品的制造者,最需要的就是这种超然的心态、崇高的心境、浪漫而美化的思维。无论外在如何粗鄙,甚至是非常丑恶,我们都不能成为粗鄙的赞美者,而要保持美化的内在、内在的优雅,给社会、自我带来更多的精神正能量和“独特视角”,给精神产品、社会风气带来更多的“正心诚意”。

猜你喜欢

庸俗化文艺工作者美化
走好军旅路 珍惜战友情
SLOW MANIFOLD AND PARAMETER ESTIMATION FOR A NONLOCAL FAST-SLOW DYNAMICAL SYSTEM WITH BROWNIAN MOTION∗
美化生活
从“兄弟”“老板”到“同志”,助推党内关系清朗化
切勿将“和谐社会”庸俗化(道德化)
新时期文艺工作者思想道德建设路径研究
习近平给文艺工作者提出4 点希望
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为湛江文艺工作者“开课”
互联网思维不能庸俗化
文艺工作者要做灵魂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