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口者珍
2014-12-01袁渊
袁渊
【适用话题】适口者珍记忆中的美 不在乎
“物无定味,适口者珍。”是北宋大臣苏易简,在宋太宗赵光义问及何物为天下美味之最时,给出的回答。改换成直白的现代话,那就是:“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人们的口味也许千差万别,喜欢的食物也许品种繁多,一个有经验的美食家是不会不知道这样一条浅显的道理的。
我很早就有这样的一个观念,大多数人所喜爱的、难以忘怀的经典美味,很少会是稀有昂贵的山珍海味,往往是平常又家常的普通食物,它们也许随时光变迁已经不再会重现,或者即使重现也只能回忆当初“一见钟情”的美好感觉,这种美食体验和某些记忆紧密相连,因为不可复制,而成为“最”。好几年前,看见电视里有节目采访杨澜,问她最喜爱吃什么,她回答说是梅干菜。我相信梅干菜对于她不会是饱食珍馐后的新宠,恐怕也是成长于江南地区,传统饮食熏染下的记忆中的美味吧!
小时候的冬天,常见大人们将一捆一捆的雪里蕻从菜市场买回来,洗净后,晾晒几日,水分收干,就用家里最大号的木盆装起来,用刀剁碎,之后放入粗盐用手和,最后把它们装进菜瓮中,等到来年开瓮尝鲜,真的是清香四溢,用少许油煸炒一下,是很好的一款下饭小菜。现在,家里几乎不再自制这样的腌菜了。这也许是由于人们知道酱腌菜中有时会含有亚硝酸胺,多食不利于身体健康。从科学角度讲,这自然是好事,不过,我也常想韩国人每天必食、每顿必吃的泡菜,在制作过程中也会含有一定量的亚硝酸盐,也易产生亚硝酸胺,可是人家非但没有限制泡菜,还把它当成国菜加以弘扬,现代工艺是完全可以化腐朽为神奇的,我们记忆中的美味何时才能脱胎换骨不再让人有不健康的联想呢?
我很喜欢“适口者珍”四个字,它里面体现着灵动,甚至有哲学的辩证意味。把它置于其他领域来看,穿、行、住哪样都是无定而适者珍,它绝不止于美食。不过现代人受的“干扰”颇多,在适和被适之间,主动掌控权常屈从于人类掌握的科学知识。当有一天“适口者珍”不再有那么多顾忌之时,我们或许又前进一步了。
【素材分析】如同杨澜最喜爱吃梅干菜一样,一个有经验的美食家也一定知道饮食中“没有最好的,只有最适合自己的”这个道理。饮食如此,做人亦是如此。做人,不必在乎别人的评论,也不必在乎别人的指责,活在当下,排除“干扰”,就像那冰清玉洁的百合,不与百花争宠,只是静静地绽放于悬崖边,在人们的心中永远清香四溢。
【速用名言】
1.几乎没有人会记得他所丝毫不感兴趣的事情。——加拿大政治家 麦克唐纳
2. 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意大利诗人 但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