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华胜:没有一部电影赔过
2014-12-01余楠
余楠
与曾志伟、张艾嘉的首次合作
向华胜出身将门,其父向前是原国民党少将。家里13个孩子中,向华胜最小。因为家世不俗,向家座上宾时有名人,粤剧名伶邓碧云、吴楚帆都是家中常客,向华胜最早接触到演艺圈名人,就是母亲牌桌上的这些长辈。
4岁那年,向华胜在九龙戏院看了生平第一部电影,之后就成了这里的常客。因为父母跟戏院老板私交甚好,他从没买过票。多年以后,戏院老板的儿子继承父业,投资拍摄了《英雄本色》。而向华胜,也一头扎进这个圈子,一打拼就是数十年。
港人历来重商,成年之后的向华胜就在商道开始摸爬滚打,尝试过很多生意。涉足电影前,他在生意场上的最后一站是餐饮业。他聘用澳门新安酒家汤老板和香港鲍鱼大王杨贯一来经营海产餐厅,“生意很好,吃一顿饭要花好几万”。
当账面资金达到百万时,向华胜成立了自己的电影公司,取名“永胜”,初生牛犊的万丈雄心溢于言表。那一年,他23岁。
严格来说,永胜开山之作应该是两部功夫喜剧《扎马》和《梁山怪招》,但在向华胜看来,这两部反响平平的旧作只是公司的试水探路,真正的敲门砖是几年后的新片《大小不良》。
那是1980年代初,也是香港影坛新一轮生力军强势破土的发端。制作量大降的老牌一哥邵氏影业不再一家独大,嘉禾后来居上,票房遥遥领先,曾经盛极一时的功夫片日渐式微,时装喜剧逐渐成为市场新宠。伴随着成龙、洪金宝等新一代影人逐渐崛起,海外归来的年轻人徐克、许鞍华、方育平、严浩也开始投身影坛,首执导筒。这就是后来为影史津津乐道的“香港电影新浪潮”。浪潮翻卷之际,新艺城等一大批新公司相继成立,各路神仙尽显其能。
向华胜将公司更名为“永盛”,带着《大小不良》的拍摄计划,开始了在香港影坛的第一次破浪之旅。300万的预算对如今的他无足挂齿,但在当年却是一笔巨款,压上餐厅的所有家当,又借了200万高利贷,才得以开机。为他担任导演的曾志伟、编剧黄炳耀都是多年老友,片中女一号则是他侄女的同班同学张艾嘉。
片子上映期间,他一天数次,往返于戏院和公司之间,看上座、问口碑、算票房。这个讲述由陌生人变成莫逆之交的温情粤语片,最终斩获了千万票房,位列香港年度票房第14位。在票价仅为港币20元的那个年代,千万就足以庆功。
向华胜心中暗喜,他知道自己很有可能在这个圈子活下来。
6年,4度票房冠军
还完高利贷之后,向华胜没有马不停蹄地开拍下一部新作,而是选择了短暂离开,时间是1年零9个月。
“第一部片子成功,完全是朋友帮忙,全靠运气。”向华胜说,“你不可能一直靠别人,大家都要做自己的事。运气呢,能帮你一回两回,三回就不得了,能帮你一辈子吗?”
尽管票房大捷,向华胜却发现自己对于电影所知十分有限。他深信一个道理:观众不喜欢,自己认为拍得再好也没意义,拍电影就要让观众喜欢。这个朴素得近乎常识的电影生意经,直到现在仍然是他拍电影的第一准则。“我从入行到现在,没有一部电影赔过。”向华胜对此引以为傲。
不管这种以迎合市场为第一要务的创作观,在评论界怎样备受争议,在他那一年多的闭关期中,他的确用全部的心思来想通这个“首要问题”。多年后,影评人用各种方式总结“向氏影片”市场不败的秘诀:题材普世、概念新颖、故事为王、明星众多……
再度出山后,向华胜试图向一个成熟的制作人和管理者转型。他开始了解院线,思考档期,压缩制作成本,提高拍摄速度。
电影和遍地美食一样,都是地道的香港特产。这一时期,港人平均每年进影院26次,仅次于美国。观众对于粤语本土电影的喜爱,远甚好莱坞影片,因此养活了无数影人。但另一方面,全港4成票房由年度10大卖座影片包办。向华胜日渐意识到:只有做大,才有出路。
在一次聚会的饭桌上,一个朋友告诉向华胜:有人手头有周润发的合约,打算转卖。朋友问他有没有兴趣,向华胜随口问了一句“什么价钱”。“100万!”“100万?!”“对,如果有兴趣,还可以再谈!”
多年后他回忆说,当时吃惊的表情令那位朋友觉得他嫌价钱太贵,其实他是觉得太便宜,便宜到不可思议。最后拿到了周润发的合约,价钱是80万。随后他找到王晶出任导演,从筹备到开机,《赌神》只用了一个月。
开机那天,周润发看到王晶蹲在一边不停地写,走上前问了一句:导演你写什么?王晶头都没抬,回了一句:待会儿你要说的台词。那是王晶拍片神速的时代,那一年他拍了9部片子。在影评人的笔下,那个时期也是港片“最后的黄金时代”。
麻将和赌马是港人一直以来的爱好,这部以港人的牌赌之趣为题材的电影,成为后来影迷津津乐道的“赌片”经典。《赌神》之前,向华胜已经投拍过一部“赌片”:《至尊无上》,2500万的票房使得这部影片位居年度第5的位置。
“赌片不是我开创的新类型,我也是从电视剧里学来的。”向华胜解释说,“其实牌技只是一个包装,好比《泰坦尼克号》的那艘船。如果是一艘游艇和二十几个人,这个电影肯定不会那么卖座。赌片真正打动观众的是背后的人性。”说到这里,他补了一句,“其实人生就是一场赌博。”
由周润发、刘德华、王祖贤领衔的《赌神》上映后,引发观影狂潮,将近4000万的进账让永盛第一次尝到票房冠军的滋味。本埠大卖之外,《赌神》在台湾地区、韩国也屡破票房纪录。
之后,向华胜又签下周星驰,这位数年前还是《射雕英雄传》里的龙套“宋兵乙”,此时已成为深受影迷喜爱的票房保证和喜剧之王。随后和周星驰合作的《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都荣膺年度票房冠军,6年之内,永盛4度占据全港票房榜的头名席位。
票房井喷之后,明星片酬、制作预算不断攀升。以永盛签约艺人李连杰为例,1992年,一部投资3500万的港片,1/3的预算是李连杰的片酬。昔日港片的良性生产不再。endprint
两年后,好莱坞发动突然反击,《侏罗纪公园》、《亡命天涯》、《真实谎言》、《生死时速》4部大片先后席卷亚洲,港片终于招架不住了。1993年至1995年,台湾地区30部卖座影片,好莱坞占了25部,港片仅剩4席。
有线电视和卫星电视在台湾出现后,对台湾市场格外依赖的港片终于没能跨过这次影业危机。盗版日益猖獗,港片处境雪上加霜。1995年,永盛最卖座的影片《追女仔》票房刚过千万,不足上年票房冠军的1/5。因为膝盖骨刺发作,向华胜在这一年离开了香港和影坛。
生前想重拍《赌神》,属意周润发和黄晓明
压弯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是1998年的金融危机。从那时至今,香港影人一直都在努力走出这个漫长的冬天。暂别影坛的向华胜,把全部的生意交给了网络和股票,而且做得风生水起。永盛的核心主力也在这些年寻找新的归宿:发哥和自己的名字一样,在身材和片酬上不停攀高;华仔依然努力敬业地扮演着天王和劳模的双重角色;李连杰声称弃武从文,壹基金慈善事业是他的下半生;星爷自组星辉电影公司,拍电影捞名,藉地产渔利;王晶如今一门心思在内地拍片,昔日的影市灵丹越来越接近“烂片之王”……
“电影始终还是我最喜欢的事情。”在影迷即将遗忘他的前夜,向华胜带着名为“5510”的新计划。5510,即用5年时间,投资5亿,拍摄10部影片。为这个计划打响首战的是两部古装喜剧《唐伯虎点秋香2》和《龙凤店》。
《唐伯虎点秋香2》超过7000万的票房依然延续了向氏票房不败的影坛传奇,但令人失望的剧情设计使得向华胜本人都大为不满。据说是他和导演李力持的一些创作理念分歧较大。他将更大的希望寄托在第二部影片《龙凤店》上。向华胜说:“我改编的是正德皇帝下江南游龙戏凤的故事,我敢保证绝对是改编电影里做得最好的。”
《龙凤店》十天之内突破3000万票房。他自认没有拍过一部自己喜欢的电影,那些影片都只为市场量身定做。一个朋友说,如果他把内心的那部电影拍出来,肯定是部文艺片,当然也绝对不卖钱。
先后制作过多部经典电影的向华胜,生前曾想再拍永盛电影巅峰时期的代表作《赌神》,目标是可以在内地上映。在向华胜多番奔走下,电影已经到审批阶段。该重拍遗愿将由亲侄展邦完成,最快明年中开拍,演员属意黄晓明和周润发演出。
(文据《南方人物周刊》)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