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求味 求深 求活

2014-12-01张梅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 2014年11期
关键词:中山陵说明文小节

张梅

先来看一下《巍巍中山陵》的上课实录:

(生:课前三分钟演讲、点评。)

师:在学习《凡尔赛宫》一文后(执教者将苏教版教材顺序作了调整),我们知道学习说明文要从哪些方面入手?

生:说明对象、说明中心、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五个方面。

师:很好!大家看看这篇课文的标题:《巍巍中山陵》,能看出哪些内容呢?

生:说明对象是中山陵、巍巍是说明的中心。

师:说明中心应该是一句完整的话。“巍巍”可以说是中心词,或者可以说说明对象的特征是巍巍。

师:那我们现在就来认识一下中山陵。请大家速读课文,结合解说图指出中山陵的各个组成部分。

(投影解说图。解说图是将课后探究练习二的图修改得来,修改点主要是将③放在②的两侧,且缩小长度,纵线距离不超过④;将⑦纵线拉长,以突出8段290个台阶。)

(生:浏览课文,圈划书写。)

师:(巡视,发现有学生找的位置不对。)“提示一下,应该从哪个小节开始寻找?”

生:该从第6小节开始。

师:是的,可是我发现有的同学是从第一小节开始的。

师:我看有的同学在争论,是在讨论⑨指代的建筑吗?再提示下,⑨在文章中好像有两个名称。

师:好了,大家都填完了,那我们小组内相互交流一下吧。

(生相互交流)

师:请个同学来给大家说一下。大家看说得对不对。

生:①是石牌坊、②是墓道、③是小屋、④是陵门、⑤是石阶、⑥是碑亭、⑦是石阶、⑧是大平台、⑨是祭殿、也就是祭堂,⑩是墓室。

师:有要订正的吗?

生:没有。

师:非常好。从这个图我们可以看出说明的顺序是怎样的?

生:是由下到上的空间顺序。

师:很好,下面我们再从图片上来直观认识一下各个建筑,看看各个组成部分的样子。

(出示“石牌坊”的图片)

师:用个词来形容一下它。

生:高大(有学生用宏大、庄重等)

(依次②---⑩图片展示,学生各用一个词形容,老师从中甄别恰当的词语。)

师:看完了,让我们闭上眼睛,重走一遍中山陵,好吗?我们一块儿说。

师生:首先,我看到了高大的石牌坊,走过缓长的墓道,来到了庄严的陵门,走过一段台阶,看到了高耸的碑亭,再经过曼曼的石阶,来到了开阔的平台,驻足于巍峨的祭殿,最后瞻仰了静谧的墓室。

师:走完了中山陵,你有没有感受到作者所要表现的“巍巍”这个特征呢?

师:先问问,巍巍什么意思啊?

生:高大。

师:对,字典就这么解释的,我查了。可是老师总觉得“高大”和“巍巍”两个词在表达上还是有些区别的,大家读读揣摩这两个词的区别。

生:我觉得巍巍还有一种高耸的意思。

师:你是想强调出高度的差别。大家可以尝试从情感的角度来品味,“巍巍”还能够引发人们怎样的一种情感?

生:还有点敬佩。

师:对,我觉得应该还有一种钦佩、敬仰、崇敬的情感是吧?比“高大”更有感情色彩。

师:可以了。大家在概括中山陵如何体现“巍巍”特点的时候,可以从这两方面来考虑。

(生批注、概括)

师:有想法了吗?(看到有些学生想回答)这个问题有点大,有点难,要有点全局眼光,大家先交流一下吧。

(学生讨论交流)

师:下面我们来展示下成果。

生:它有一种安详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氛,所以就感到巍巍了。

师:哪儿找到的这句话?你再往前读读,把那个句子完整地读出来。

生:道外的丘岗陂陀之上,密植着众多的落叶树和常绿树,林丛复叠,莽苍深遂,使人们在未达陵墓以前,就已逐步进入安详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氛之中。

师:这句是什么描写?

生:环境描写?

师:对啊,有了这样的环境,它就营造了一种安详宁静、庄严肃穆的气氛,就让人有“巍巍”之感了。这是用环境来衬巍巍。(板书:环境衬巍巍)我们常说情景交融,有了这样的景,巍巍之情就油然而生了。当然,文章还用了更大的环境来衬托“巍巍”的,大家能找到吗?

生:第2段有。

师:读一下。

生齐读:它的山顶坡陡崖峭,峰石突兀,十分险峻。

师:陡坡峭崖、巉岩林立都显示了这座山“分外雄伟高大”,那建在这座山上的中山陵自然也就高大雄伟了。

师:很好,我们概括出了一个大方面,作者还从哪些方面来体现巍巍的特点呢?

生:还有它的雄伟气魄。可以从“祭堂与南端入口处石坊的水平距离为700米,垂直高差为73米。其间有392个踏级。祭堂是宽30米,深24.7米、高28.7米的重檐歇山建筑”等句子看出来。

师:你所体会的这个“雄伟气魄”是通过什么显示出来的?

生:建筑本身。

师:对啊!我们是否就可以概括出第二点了,是通过什么来体现“巍巍”特点的?

生:建筑显巍巍(板书)。

师:好,7---11像这样用数字来说明的句子在文中还有很多,都能体现出这个高大的特点,我们不多说了。

师:还有第三个吗?

(生没有反应)

师:我们学过《凡尔赛宫》,大家回顾它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灿烂明珠的”?

生:建筑风格、陈设和装潢、大花园。

师:是的,我们来做个比较,建筑风格就是我们今天讨论的建筑显巍巍,大花园相当于环境衬巍巍,那还有一个陈设和装潢没有对应起来。大家找找,能对应起来什么呢?endprint

生:有孙中山的雕像。

师:嗯,孙中山雕像是栩栩如生、神态安详的,那怎么就能体现“巍巍”特点了呢?

生:还有镌刻着“天下为公”几个金光大字。

师:是金光闪闪,让人有“巍巍”感吗?不是吧。

师:来我们来读读“天下为公”几个字,理解它的意思,多换一些语气,读出一些味道来。

(生尝试不同读法)

师:能感受到些什么?

生:能体会到孙中山先生的博大胸怀、天下为己任的使命感,真让人佩服!

师:我也有同感。类似让人佩服的字还有吗?

生:天地正气。

师:浩然正气,让人肃然起敬!

生:还有“民族、民权、民生”

师: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民族要独立,民权尚自由,民生求安养,这不正是我们每个有社会责任感的人不懈追求吗?这些都是什么所体现出来的“巍巍”?

生:品格。

师:对,老师用个“溢”字来表达,叫品格溢巍巍。(板书)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钟山因为有了中山先生的高尚品质、高贵人格让我们高山仰止。简单的几个字就把他的品质宣泄出来了,四溢出来了。

师:再请大家看看当代人写的两首诗词,体会人们对孙中山先生的敬仰之情。

(投影)七绝·中山陵怀古

济世英才旷世雄,黎民远客谒南钟。

功高不用碑文显,落定尘埃我为公。

七绝·南京中山陵

苍松翠柏伟人陵,博爱民生倡振兴。

天下为公高理想,中山遗志永传承。

(生默读、品味)

师:我们来总结一下收获吧。作者是如何突出说明事物特征的,对你有何启示?

生:我们除了可以从事物本身来说明描写之外,还可以把它放在特定的环境和背景下来衬托其特征,更可以从它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文化方面来显示特征。

师:非常好,后面两点启示请大家记住,在以后写作时尝试运用。

师:两个大问题我们探讨结束了,接下来该是说明方法了。老师觉着这个问题比较简单,我们就略过去了,我想带着大家来看看这篇文章的语言。上一课说过,说明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生:要生动、准确。

师:要把准确放在第一位,其次才是生动。要准确说明语言就要平实,要达到生动的效果,就该有生动说明。这篇文章有生动说明的句子吗?大家找找看,集中在哪儿?

生:第9小节。第二小节也有。第五小节也有。

师:我们来看看第9小节。请大家自由朗读这一小节,品味下语言。

生读赏析:我在读的过程中发现,有些句子很对称,读起来朗朗上口。比如方山如屏、秦淮似带;再有城犹潜蛇,山若伏鳖等。

师:是的,这是哪种修辞的妙处?

生:对偶,也有比喻。

师:整齐的句子读起来总是给人一种节奏感,富有韵律。比喻修辞会使表达更生动。

生:描写时从不同角度,当阳光灿烂时是一轴工笔长卷,看得纤细入微,当晨烟夕雾时是一幅泼墨山水,景物只能依稀可辨。

师:有价值。不仅发现是从不同时间描写景,还注意到作者行文前后照应的一致性。

师:还有两分钟,请大家把这几个优美、生动的句子读读背背吧!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注重挖掘说明文的文学性和语文味。新版课程标准在阅读说明性文章时提出的要求是“能把握文章的基本观点,获取主要信息”。依此,很多老师在教学说明文时,就只关注说明文的知识性和科学性,却忽略了“语文”的涵养。本节课在突出说明文教学重点的同时,也充满着灵动的文学性和语文味。本节课在第一环节认识说明对象时,教师让学生用个词来形容各个建筑,这是调动学生的知识积累,是让学生来用语文。第二个环节分析说明特点的时候,让学生对比“巍巍“和”高大“含义的区别,这是在品味语文。在“衬巍巍”一环是通过分析描写来赏析语文,在“溢巍巍”一段是用诵读来体悟语文,最后的“读读背背”是在积累语文,唯一的拓展也是通过诗词来开阔学生的视野,回到积累语文上来。整堂课都在围绕“语文”做文章,锻炼了学生的思维,丰富了学生的积累,提升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文本解读提纲挈领,环节处理灵活高效。传统的说明文教学过分遵循分析说明对象及特征、说明顺序、说明方法、说明语言等原则,使得课堂教学机械化,气氛沉闷,学生学得索然无味。本节课,对说明顺序和说明方法的处理极为简略。因为说明顺序在“重走中山陵”后变得一目了然。说明方法及其作用在前一课《凡尔赛宫》中已经重点讲解,而本文主要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也无需多言。作为重点的“认识说明对象”一环,在梳理完各个建筑名称后,又通过“重走中山陵”来加深学生对中山陵的认识。在“把握说明特征”这个难点上,老师能带着学生“大处着眼、小处落笔”,从几句景物描写、几个数字列举、几个引用文字,轻而易举地总结出了“环境衬巍巍”“建筑显巍巍”“精神溢巍巍”三个大方面,确有四两拨千斤之效。特别是“精神溢巍巍”一段,和常规通过大量引用孙中山的生平事迹、卓越贡献、用历史来代替语文的设计完全不同,用悟读语气、涵咏词意、诵读诗词来领略伟人情怀,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点拨适时,引导到位。老师自然应该充当起学生学习引路人的角色。学生的思维是有差异的,学习过程中如果没有老师的引导、点拨,学生常会徘徊不前,迷惑倦怠。在这节课上,当老师发现有的学生从第一小节开始寻找建筑名称时,及时地给出了第一个提示。在有的学生纠结于第⑨个是祭殿还是祭堂时,老师又适时地给出了第二个提示。简洁的一句点拨,让学生回归了“正途”,避免了无效的时间浪费,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在概括如何体现“巍巍”特点一环节时,老师考虑到学生能够从建筑和环境两个方面来归纳总结,应该很难品味到人物精神所蕴含的巍巍之情。所以,在开始阶段老师先引导学生对比“巍巍”和“高大”两个词的表达区别,为学生的探讨铺了路,并提示学生在概括时可以从情感的角度来考虑。在深入探讨阶段在学生无路可走的时候,老师又抛出了《凡尔赛宫》一文是如何体现说明特点的提示,并一一对照,引导学生从内部陈设和装潢角度来打开思路,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心领神会从雕刻的文字入手。老师引导学生通过品读、点拨去体会文字背后隐含的深意,学生就会很好地理解孙中山先生的高尚品格了。

(张 梅 江苏省宿迁市马陵中学 223800)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山陵说明文小节
游中山陵
说明文阅读专练
快把我哥带走
德沃夏克
——《幽默曲》赏析
李斯特《匈牙利狂想曲第十一首》音乐分析
风雨90载中山陵
如何提高自述型说明文的颜值
中山陵为何无墓志铭
说明文中相似、相反与因果联想的运用